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928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试题.docx

《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试题.docx

中考试题

中考“一模”试题精选及“二轮”复习专项训练

1.一个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塑料瓶,装入A液体后密闭。

把它分别放在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中,如图1-6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一定大于ρ乙,ρ甲一定小于ρA

B.ρ甲一定小于ρ乙,ρ甲一定大于ρA

C.ρ甲一定大于ρ乙,ρ乙一定小于ρA

D.ρ甲一定小于ρ乙,ρ乙一定大于ρA

2.下列电器对应的工作原理正确的是()

A.发电机——电流的磁效应B.电动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C.电磁铁——电磁感应D.电冰箱——电流的热效应

3.现代“信息高速公路”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等高速、大容量信息传输通道的俗称。

光纤通信是利用下面的哪一种载体来传输信息的()

A.微波      B.光波      C.无线电波    D.超声波

4.如图4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作匀速直线滑动。

以下叙述中的两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B.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

5.如图3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后,则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以及剩余部分质量m的大小关系为()

Ap甲

Bp甲m乙。

Cp甲>p乙;m甲>m乙。

Dp甲>p乙;m甲=m乙。

6.下列现象中,属于惯性现象的是:

()

A.教室里的桌子没人搬动,总留在原处B.下落的雨点越落越快

C.汽车刹车后,速度减慢,最后停下来D.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作曲线运动

7.一个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平衡力突然消失,则物体将( )

A.立刻停止运动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C.速度减慢,最后停止D.仍作匀速直线运动

8.如图是同一滑轮组的两种不同的绕法,用它们提起相同的重物,比较两种情况下所用的拉力F1、F2和机械效率η1、η2.(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η1<η2B.F1<F2η1>η2

C.F1<F2η1=η2D.F1>F2η1=η2

9.如图1-7所示,绳子OO′悬吊着质量忽略不计的杆,在杆的a点挂上重物G,在O右侧某点b处挂上钩码.重物G的质量及a到O的距离不变,要使杆保持水平,b点挂的钩码个数(各个钩码质量相同)和b到O的距离的关系是图1-8中哪一幅图()

 

10.如图1-4所示,湖水中有两艘小船,绳子的一端拴在甲船上,乙船上固定着滑轮,绳子绕过滑轮,站在甲船上的人用100N的力拉绳子的自由端。

如果在20s内甲船向右匀速移动了10m,同时乙船向左匀速移动了4m,则人对绳子的力做功的功率是()

A.50WB.140WC.30WD.70W

11.在一堂物理活动课中,同学们正以“假如失去……”为主题展开讨论。

以下是由四位同学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假如失去了摩擦力,任何物体都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B.假如导体都失去了电阻,那么所有的用电器都不能正常工作

C.假如失去了重力,天平就不能再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D.假如磁体周围失去了磁场,世界上就不会有电的产生

12.水平地面上,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2(a)和(b)所示,则()

A甲车的速度一定等于乙车的速度。

B甲车通过的路程一定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C甲车的动能一定大于乙车的动能。

D甲、乙两车间的距离一定随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1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1(a)和(b)所示。

两小车的速度关系及运动6秒后两小车之间的距离s为()

Av甲<v乙;s=1.2米。

Bv甲>v乙;s=0.6米。

Cv甲>v乙;s=1.2米。

Dv甲=v乙;s=0.6米。

 

14.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

一段时间后,两灯中有一灯熄灭,三个电表中只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小,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灯L1熄灭。

B可能是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灯L2熄灭。

C可能是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灯L2熄灭。

D一定是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灯L1熄灭。

15.如图3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的液体A和B,现从两容器内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后,两容器内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原来未抽出液体前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A、FB和压强pA、pB的关系是()

AFA>FB,pA>pB。

BFA=FB,pA>pB。

CFA<FB,pA<pB。

DFA<FB,pA=pB。

16.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小华想验证他家电能表表盘上标注的每千瓦时的转数是否准确,于是,将标有“220V3A”的用电器单独接入电路中,当该用电器正常工作5min后,电能表的转盘正好转了110r,则该电能表每千瓦时的实际转数应是()

A.2400rB.2000rC.1500rD.1200r

17.大功率空调在起动一瞬间,与空调并联的台灯变暗,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户线中电流变大B、线路中电阻变大

C、线路中热损失变大D、灯泡两端电压变小

18.在下面四个实验装置中,如图能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

ABCD

19.为探究两个通电螺线管之间的磁场情况,某小组同学把9个小磁针分别放在两个通电螺线管之间的9个不同点的位置上如图2(a)所示,小磁针静止时N极在各位置上的指向如图2(b)所示(小磁针涂黑的一端为N极)。

四位同学各自画出两个通电螺线管之间的磁感线如图2(c)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20.如图7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__________状态。

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N。

 

21.如右图所示,用一动滑轮拉一物体A以0.5m/s的速度在水平面匀速运动,物体A重为20N,受到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2倍,水平拉力F为2.5N,则在2s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J,2s内拉力所做的功是_______J,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不计滑轮重力)

22.图13是小华同学探究“让线圈转起来”的实验装置。

线圈能够转动的原因是,在实验中为了使线圈能持续转动,采取的办法是;要想使线圈的转动方向与原来的相反,采用或者的方法。

23.

(1)如下图a所示,为远视眼的成因光路图,请在虚框内画出矫正视力的透镜。

(2)如下图b所示,是安装在安全文明小区进出的栏杆(栏杆是一根粗细均匀的圆木杆)示意图,当在A处施加一个压力时,可将栏杆拉到如图所示位置,请在图中画出此时压力F、重力G和压力F的力臂、重力G的力臂。

(3)如下图c所示,将汽车钥匙插入仪表板上的钥匙孔,转动钥匙相当于闭合开关,汽车启动。

请根据电学知识在下图中连接好控制汽车启动的电路图。

24.小华、小明两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所用实验器材有杠杆、弹簧测力计、钩码和支架等。

他们分别在已调水平平衡的杠杆上施加动力F1、阻力F2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动力臂l1及阻力臂l2,小华、小明的操作情况分别如图15(a)、(b)所示,表一、表二为记录的实验数据。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小华得出结论: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1+l1=F2+l2。

请判断:

小华的结论是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结论: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出上述杠杆平衡的条件后,小华也欲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进行实验,但跟小明的操作不同的是,他准备将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作用在杠杆上的A点,而钩码的位置不变,如图15(c)所示。

请判断:

他________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如果杠杆能平衡,写出需满足的条件;如果杠杆不能平衡,写出判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只学习了支点、动力、阻力概念的情况下,联系玩跷跷板的游戏,甲、乙两小组继续研究动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他们将一个玩具“海宝”固定在杠杆一端的B点作为阻力,且保持阻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不变,在杠杆的另一端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用测力计测出动力的大小。

实验中,甲小组每次都保持动力在竖直方向、只改变动力作用点的位置,分别如图13(a)中的F1、F2、F3所示;乙小组每次都保持动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改变动力的方向(“动力的方向”用OA连线跟动力方向的夹角θ表示,且0°<θ≤90°),分别如图13(b)中的F4、F5、F6所示;表一、表二是两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

 

表一甲小组

表二乙小组

实验

序号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

的距离S(厘米)

动力的方向

(夹角θ)

动力的

大小(牛)

实验

序号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

的距离S(厘米)

动力的方向

(夹角θ)

动力的

大小(牛)

1

5

90°

6

4

15

30°

4

2

10

90°

3

5

15

45°

2.8

3

15

90°

2

6

15

90°

2

(1)分析比较表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可知:

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要使杠杆平衡,在动力方向不变(θ=90°)的情况下,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S越大,动力越小。

(2)分析比较表二中第三列与第四列的实验数据可知:

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要使杠杆平衡,在动力作用点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分析图13(b)所示的实验现象及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要使杠杆平衡,当动力作用点不变,动力的方向改变以后,动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与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在图1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伏且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22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101A”字样。

闭合电键S,电流表的示数为0.5安。

求:

(1)电阻R1两端的电压。

(2)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

(3)现设想用定值电阻R0来替换电阻R1,要求:

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两电表的指针分别能达到满刻度处,且电路能正常工作。

①现有阻值为16欧的定值电阻,若用它替换电阻R1,请判断:

________满足题目要求(选填“能”或“不能”)。

若能满足题目要求,通过计算求出替换后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范围;若不能满足题目要求,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②满足题目要求的定值电阻R0的可能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在图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伏且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30欧,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2A”字样。

闭合电键S,电流表的示数为0.4安。

求:

(1)电阻R1两端的电压。

(2)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P1。

(3)现有三个定值电阻,分别为A(40欧)、B(20欧)、C(10欧),请从中选择一个来替换电阻R1,并选择合适的电表量程。

要求:

在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过程中,不更换电表量程,两电表的指针分别能达到满刻度处,且电路能正常工作。

①请选择电表使用的量程:

电流表量程___________安,电压表量程_________伏。

②应选用电阻_________(选填字母)代替电阻R1.。

③满足上述要求时,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28.某小组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发现,L1和L2两盏不同的小灯,串联或并联在电源电压相同的电路中时,两灯发光时的亮暗程度不同,他们很想知道小灯的亮暗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于是他们猜想可能与电流和电压有关。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连接方式与

实验现象

实验

次数

小灯L1

小灯L2

电压(伏)

电流(安)

电压(伏)

电流(安)

L1与L2串联

L1比L2亮

1

2.0

0.10

1.0

0.10

2

3.0

0.12

1.5

0.12

3

4.0

0.14

2.0

0.14

L1与L2并联

L1比L2暗

4

3.0

0.12

3.0

0.20

5

4.5

0.15

4.5

0.22

6

6.0

0.16

6.0

0.24

(1)分析实验次数中L1和L2的数据及相关现象可得:

当通过小灯的电流相同时,两端电压较大的小灯较亮;

(2)分析实验次数4或5或6中L1和L2的数据及相关现象可得:

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两灯串联或并联时的数据及相关现象后,该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

是:

无论两灯串联还是并联,小灯两端电压与通过小灯电流乘积较大的小灯较亮。

你认为他们

的结论是的;请你再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两灯串联或并联时的数据及相关现

象得出结论:

小灯L1和L2串联时,的小灯较亮;小灯L1和L2并联时,的小灯较亮。

29.为了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华同学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将其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增加玻璃管浸入水中的深度,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7(a)、(b)和(c)所示。

他继续实验,在玻璃管中分别注入酒精、盐水,使之与烧杯中水面相平,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7(d)、(e)所示。

(已知ρ盐水>ρ水>ρ酒精)

(22)

(1)观察比较图7(a)、(b)与(c)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比较图7(d)与(e)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小明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查阅到一种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下表,并将该型号的热敏电阻应用于如图所示由“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组成的恒温箱电路中。

温度/℃

30

40

50

60

70

热敏电阻阻值/

350

300

250

210

175

 

“控制电路”由热敏电阻R1、电磁铁(线圈阻值R0=50

)、电源U1、开关等组成,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20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右边工作电路则断开;“工作电路”由工作电源U2(U2=10V)、发热电阻R2(R2=5

)、导线等组成。

问:

⑴工作电路工作时的电流为多大?

⑵若发热电阻R2需提供1.2×104J的热量,则工作电路要工作多长时间(不计热量的损失)?

⑶若恒温箱的温度最高不得超过50℃,则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U1最小值为多大?

 

31.为了研究串、并联电路中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用若干个阻值不同的电阻按图15所示的电路正确进行实验,并用仪器测出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P1、P2分别是导体R1、R2的电功率,P总是整个电路的总功率)

表一

实验序号

(第一列)

A(安)

(第二列)

V1(伏)

(第三列)

V2(伏)

(第四列)

R1(欧)

(第五列)

R2(欧)

(第六列)

P1(瓦)

(第七列)

P2(瓦)

(第八列)

P总(瓦)

(第九列)

1

0.10

2.0

6.0

20

40

0.20

0.40

0.60

2

0.30

1.5

6.0

5

15

0.45

1.35

1.80

3

0.40

4.0

6.0

10

5

1.60

0.80

2.40

表二

实验序号

(第一列)

Al(安)

(第二列)

A2(安)

(第三列)

V(伏)

(第四列)

R1(欧)

(第五列)

R2(欧)

(第六列)

P1(瓦)

(第七列)

P2(瓦)

(第八列)

P总(瓦)

(第九列)

4

0.20

0.50

6.0

30

20

1.20

1.80

3.00

5

0.30

0.54

6.0

20

25

1.80

1.44

3.24

6

0.40

0.52

6.0

15

50

2.40

0.72

3.12

①对上述电路和表格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得出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是该同学根据图15

(1)[选填“(a)”或“(b)”]所示的电路图进行测得的。

②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最后三列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在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中,

(2)。

③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每次实验中的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a)。

(b)分析比较表二每次实验中的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列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b)。

32.某同学在用厚玻璃做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发现能成两个像,如图7(a)所示。

于是用三块材料相同、厚度不同的厚玻璃分别进行实验,并将现象分别记录在如图7(b)、(c)、(d)所示的方格纸上。

图中A1、A2(B1、B2和C1、C2)为物体A(B和C)分别在厚玻璃中通过前、后反射面所成的像。

请仔细观察装置和实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b)(c)(d)

图7

(1)比较图7(b)或(c)或(d)中前反射面所成的像与物到前反射面的距离关系,可以初步得出:

(21)。

(2)进一步分析比较图7(b)和(c)和(d)中同一支蜡烛形成的两个像间的距离与玻璃板厚度的关系,可以初步得出: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升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