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044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ocx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ocx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平湖市委员会文件

平政协〔2018〕24号

关于努力打造新型农业平台,全力推进乡村

振兴战略的建议案

(2018年7月9日市政协十三届二十五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

市人民政府:

6月28日,市政协十三届七次常委会议围绕“努力打造新型农业平台,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前瞻性研究”这一议题进行了专题协商。

会议在肯定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设立以来所取得成绩的同时,客观分析了广陈镇的基础条件和推进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所面临的困难。

会议强调,基于我市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制约因素、比较优势,按照传统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模式去推进将会困难重重,建议立足平湖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出新,紧紧抓住“产乡融合”这个关键,以城镇的理念规划农村,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职业的理念培育农民,以城补农,以企带农,以产兴农,走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平湖新路,推进乡村振兴的平湖实践。

综合会前调研情况和会议专题协商情况,经市政协十三届二十五次主席会议研究审议,就努力打造新型农业平台,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本建议案,供决策参考。

一、凝聚共识,打造先行样板

(一)明确发展定位。

农业经济开发区既不是农业产业园,也不是工业开发区,是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农业先行区,是产乡融合、城乡统筹的示范地,是乡村振兴的领跑者和样板区。

必须在学习借鉴农业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与本地实际结合,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效益,形成自我造血、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进而带动全域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二)坚定发展定力。

2018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元年,正迎来农业农村扶持改革政策密集出台的“窗口期”。

这一背景下,作为全省首家农业经济开发区,如果抓住用好这次机遇,在未来农业发展中必将赢得主动,抢得先机,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一张蓝图绘到底。

同时做好统筹和谋划,集全市之力支持农业经济开发区前期建设,以主动作为和积极成效,争取上级政策支持。

(三)强化发展定向。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战略意识,把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和浙江大湾区建设大局中去研究思考谋划定位,必须克服各自为战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强根固魂,厚植优势,以大上海市场为依托,临沪都市圈为品牌,用足上海资源、体现上海元素,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品味建设,提高优质高效农产品供给,拓展农业新兴功能,促进农业内涵式发展,实现与上海更高质量一体化。

二、谋定后动,抓好规划引领

(一)打造“拳”的优势。

按照“一区多园”的建设框架,综合考虑各镇街道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编制农业经济开发区整体规划,即将广陈镇全域55.8平方公里作为农业经济开发区的“掌心”,新埭、新仓、林埭、独山港、曹桥现有的农业特色园作为农业经济开发区的“手指”,五指合拳形成整体,坚持“围绕核心,突出特色,连片集中”的发展思路,完善整体功能区划,给予各特色园科学准确的发展功能定位,促进广陈核心区与各镇街道特色园相互间进行影响力、辐射力的链接和呼应,最终实现各自优势突出、整体浑然天成的发展格局。

同时,依据开发区总体规划,突出“与沪同城”地缘优势,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

(二)突出“城”的理念。

按照“一城一园一区一中心”的功能布局,“连村带镇”将广陈全域作为农业经济开发区的主体进行打造。

核心是“一城”,即以广陈集镇为基础,通过改造提升,融入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农业产业元素,打造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极富地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城;基础是“一园”,即以山塘村、泗泾村、龙萌村和港中村4村为核心,其他农业村为拓展,打造以一产为主的精品特色农业示范园;特色是“一区”,即以广陈现有工业园区为基础,通过退低进高、退二进三等手段,整合生产要素,打造集农产品研发、加工、商贸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总部经济区;长远是“一中心”,即依托农业经济开发区集聚优势,规划建设集产品展示交易、质量监督检测、信息和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

(三)展示“靓”的形象。

按照加快进度、提升档次、早出形象的要求,合力打造“1+5”形象“靓”点。

即把山塘村、泗泾村、龙萌村和港中村4村作为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一期建设重点强势推进,同时进一步夯实新埭、新仓、林埭、独山、曹桥5个特色园已有的花卉、蔬菜、水产、园林、蘑菇等特色产业,加强基础配套和相互间的串联,聚亮点,铸精品,作为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的形象展示窗口,形成对于整体的辐射带动以及示范引领作用。

三、趁势而为,聚力破解瓶颈

(一)“四全”推进,破除土地制约。

一是整村土地全流转,作为一期建设重点的山塘村、泗泾村、龙萌村和港中村年内实现土地100%流转;二是低效土地全清退,对已到期的土地进行全面清租,对已流转但不符合产业规划的土地进行全面清退;三是村级土地全整治,在龙萌村全域土地整治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山塘村、泗泾村和港中村的土地全域整治,对农田道路、沟渠进行重新规划,地成块、路成网、弱电全入地,集中兴建公共设施农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四是零星农房全搬迁,将农田中散落的农房按照相关搬迁政策、补助标准进行全部拆除。

在“四全”推进的基础上,利用村庄布点规划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契机,优化调整建设用地、设施农用地指标,由政府搭建平台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为引进优质项目搭建良好的空间平台。

(二)“三资”并进,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发挥政府资金的先期引导,设立财政支农整合资金,专门用于农业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帮助农业经济开发区快速提升整体形象,提振发展信心。

同时在农发资金中建立农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四新”农业。

二是盘活城镇存量资产,要保证农业经济开发区持续投入,广陈更多需要依靠自身造血。

关键要通过农业城的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广陈镇腾退成本低的优势,加快盘活城镇建设用地,弥补开发区初期建设资金缺口,补足符合高新技术人才吃住行游购娱的生产、生活性服务设施配套。

三是创新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农业企业、本地资本和农民投资,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融资模式,逐步使注血式的融资方式向造血式的融资方向转变。

(三)“四化”为要,提升管理服务。

一是突出市场化,在农业招商方面,建议建立社会化、商业化招商激励机制,探索市场化专业招商。

二是突出社会化,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进、培育、扶持壮大农业服务类中介机构、经营主体,逐步拓展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为全市、甚至周边地区提供农业综合性服务。

三是突出专业化,管委会内设机构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必须打破传统框架,在环境治理、综合管理之外,需着重突出专业化针对性服务,围绕农业生产、组培研发、产品延伸、电子商务等内容,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集约式、融合化的创新服务。

四是突出规范化,要进一步健全服务保障机制,确保各项业务服务、行政审批、行业监管等工作落到实处,合力推进农业经济开发区的各项建设。

(四)“三级”联动,补齐基础短板。

市级层面建立工作推进例会制,指导、协调农业经济开发区前期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

加强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饮用水源保护地建设等项目相衔接,垦造耕地、镇村道路、水利设施等各类涉农的扶持奖励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点向农业经济开发区倾斜。

区镇层面重点抓好基础平台打造,在道路、桥梁、通讯、水电、环保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过程中,加强与招商引资项目和产业规划相匹配,按照工业园区的建设标准打造农业经济开发区。

村级层面组建“铁军”班子,抓好具体实施。

同时做好对农户的细致宣传、有效引导,营造齐心协力共建繁荣家园的良好氛围。

四、产业为基,提振发展后劲

(一)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农业+”。

要顺应“四化同步”“三产融合”的大趋势,充分发挥农业“接二连三”纽带作用,打造一二三产业联动、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模式。

1.“无中生有”,再造优势产业。

要突出“引”字,招大引强,重点引进种子种苗培育、智慧农业和农业物联网建设等方面的农业科技项目,发挥其要素聚集、成果孵化、机制创新和示范带动功能,提升农业经济开发区的科技服务能力和产业带动能力,逐步摸索、培育、形成我市新的农业主导产业,再铸平湖农业新名片。

2.“有中出新”,提升传统产业。

要突出“挖”字,通过转型升级,重点挖掘在我市有一定产业基础和消费者认可度的平湖西瓜、黑毛豆、芦笋、蘑菇等农产品,抢抓与上海蔬菜集团合作机遇,充分发挥紧靠上海的优势,在技术、信息、人才、资金等方面借力发挥,加大组培研发和营销推广力度,提升产品品质,重新激发传统优势产业的活力。

在农业经济开发区范围内,探索农业项目绩效评价机制,通过相应制约手段倒逼传统种植业主转型提升。

3.“新中扶强”,打造总部经济。

要突出“育”字,依托临沪的区位、交通和市场优势,培育新型主体,创新生产模式,鼓励企业通过拓展生产外延基地,延伸农业产业链,将一二三产业的资源技术、资本等各要素进行跨界集约配置和组合,发展总部经济。

将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产业集聚,一二三产业多元化、多形式互动的农业总部经济区。

(二)加大政策扶持,强化龙头带。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另一头连着农户和基地,其实力强弱和牵引力的大小,决定着主导产业的规模和成效。

建议实施龙头集群梯度培育计划,推动企业开展科技、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

一是要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紧盯大项目、龙头项目,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其加快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提升园区建设格局。

二是壮大本土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开展产业重组联合,拓展服务功能、延伸经营领域、规范分配机制,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

三是建立联系带动机制,引导和推行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合作、租赁以及入股等形式加强与家庭农场和农户的连接,激活发展全要素,辐射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寻求差异发展,坚持品牌领。

一个具有品牌效应的好产品,就能拉动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但在中国广阔的农产品市场,最不缺的就是农产品,物类丰富即难逃竞争。

建议强化差异优势,打造农业地标品牌。

结合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历史以及现有品牌的成熟度,精选有地方特色、文化传统和群众基础的龙牌糟蛋、老鼎丰酱油、毛狗线粉、阿奴杜瓜子等“老字号”产品,有先进技术团队支撑、产品特色和发展潜力的蝉花虫草等新兴产品,按照“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基地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予以重点扶持,以突出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基础,企业自主品牌为核心,加大内涵挖掘和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影响和市场占有率。

五、富民为本,推动乡村振兴

(一)以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为基,带动农民共建共享。

深化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的方式参与园区建设和经营,促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财政资金变股金、当地农民变股东,提高群众参与的能动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导入城乡资本和城市资源以多种形式参与激活宅基地和农房资源,开展多形式的经营活动。

(二)以培育新型知识农民为本,引导农民荣归农业。

以提高农民自主增收能力为目标,以培训平台建设为基础,在职业学校、技校增设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电子商务等专业,综合运用现场培训、远程教育、跟踪指导等方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乡土科技人才和农村劳动者,着力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使农业人才总量与现代农业建设要求相适应。

(三)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为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着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业,积极探索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逐步建立发散型、浸染型的科技推广体系,使科技知识惠及农村的各个角落。

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合作共建研发机构,通过开展产学研联合,聘请相关产业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与相关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用共建共享的机制用好人才,掀起新时代“上山下乡”的新热潮,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以自然基底人文情怀为魂,促进乡村文化兴盛。

要围绕农业产业,打好生态牌、观光牌、文化牌,既有眼前一亮的美景,又有顺手可带的佳品,还有让人留连的乡情。

要用好广陈塘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资源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积极引导和鼓励经营主体发展吃喝玩乐游购居一体的农耕生活体验游等,把休闲农业发展根植于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全过程,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产业布局与村落民居统筹安排,产业基础配套与农村大基础建设相互衔接,要注重历史文化村落的活态保护、有机利用,深入挖掘传统历史文化和特色人文资源,积极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复兴各类传统民俗活动,在农业城中集中展示出来,活化起来。

本建议案请按照平委发〔2014〕27号、平政办发〔2016〕19号文件的要求办理。

附件:

《努力打造新型农业平台,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前瞻性研究》专题调研报告

政协平湖市委员会

2018年7月12日

附件

努力打造新型农业平台,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前瞻性研究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扬优成势,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乡共荣的喜人局面,但较之省内外先进发达地区还存在较大差距。

2017年11月,我市设立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作为一个全新的探索尝试,开发区究竟如何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强化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亟需破解的难题。

为摸清当前我市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推进情况,客观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与建议,自3月下旬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领导的重视下,由俞明祥副主席牵头成立专题调研组,就这一课题开展深入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推进情况和存在困难

2017年11月28日,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举行揭牌仪式,宣告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成立,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全面吹响乡村振兴冲锋号。

这项“首创”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今年2月底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车俊专门提到并肯定了平湖市启动建设全省首个农业经济开发区,要求全省推广;3月底嘉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鲁俊书记明确提出,到2022年嘉兴各县市要全部建成农业经济开发区,为农业转型高质量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建设作为平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经过半年多的筹划、建设,已有了实质性的起色,浙沪广陈马拉松成功举行,2000多名运动员参赛。

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新闻发布会顺利召开,浙沪媒体进行了重点报道,发布会后,也吸引了大量客商前来考察。

(一)工作推进情况

规划编制:

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27000亩(18平方公里),范围为平湖市广陈镇境内的山塘村、泗泾村、龙萌村和港中村,西倚高新村和新埭镇,东靠新仓镇,北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接壤,南与龙兴村、三兴村交界。

目前已委托省农科院编制完成《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

委托上海景域奇创公司负责编制《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农旅融合战略定位研究及旅游项目策划与整体运营建议》。

机构体制:

根据《关于设立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函》(嘉编办函〔2018〕12号)、《中共平湖市委办公室平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机关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平委办发〔2018〕29号),中共平湖市委农业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为市委派出机构,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与广陈镇党委、政府合署;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机关设10个内设机构,分别为党政办公室(人大办公室、法制办公室)、党群办公室、招商服务局、农业经济发展局、工业经济发展办公室(环保办)、规划建设局、社会发展局、政法综治办公室、综合信息指挥室、财政所。

融资平台:

组建由市财政注资的市级国资平台“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首期注资2亿元,负责开发区的实体化运营,目前实到资金2000万。

招商引资:

自开发区成立以来,广陈镇共接待了近200批次客商,经过遴选,2018年共排出了19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投资规模预计在25亿元以上,其中,投资亿元产业项目5个。

截至目前,蓝城瓜田小镇项目和山塘村常春藤种植项目已落地建设。

招商引资情况表

项目进展

项目名称

投资主体

建设内容

投资规模

签约

瓜田小镇项目

蓝城农业公司

瓜田小镇

3亿元

常春藤种植

青创个体

种植常春藤

5000万

在谈亿元产业项目

两岸产乡合作

示范区

中华产业经济

发展协会

水稻文创、生态农场、中药材、康养

10亿元

兰花小镇项目

三益集团

兰花种植、兰花博览、交易市场、种苗

3亿元

国际新品种植物研究院(浆果小镇)

上海东郁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种苗培育、浆果

6.5亿元

明月山塘整体开发建设及运营项目

杭州漫村文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山塘村整体开发建设及运营

2.5亿元

基础设施:

制订农业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加快园区内“两纵一横”(产业大道、广山公路、龙山公路)道路框架以及相关基础公共配套设施。

2018年,已排定了首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13个,总投资8400万元。

平湖农业展示馆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二)遇到的困难

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作为一个探索、创新的平台,以广陈镇目前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很难支撑农业经济开发区的高质量高速度建设要求。

1.土地要素“高低散”。

一是基本农田占比过高,广陈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为92.1%,按照现行设施农用地管理政策规定,大部分农业生产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无法取得合法用地手续。

广陈镇耕地质量均为5等以上,按照“占优补优”“占水补水”要求,也很难找到同等级的补充耕地。

二是土地流转率偏低,截至2017年底,广陈镇土地流转率为73.85%(新埭镇97%),开发区范围内4个村中只有龙萌村实现了土地整村流转。

三是土地碎片化、零散化,大面积成片的流转土地几乎没有,不利于规模化生产经营和招商项目落地。

此外,已流转土地中大部分都有租赁合同在身,最长的甚至要到2028年,短期清租难度较大。

2.产业基础呈“三无”。

结构无优势:

广陈镇农业仍以种植业为主、产品档次不高,区域内仍以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度不高,主导产业的纵向产业环节脱钩、横向产业关联度低,总体处于产业链条短、产业宽度窄的初级发展阶段。

在经济效益上,我市粮经比在嘉兴已属最高,但广陈更高,达到77.8∶22.2。

全市、广陈镇的粮经比情况表

年度

全市

广陈镇

2015年

75.3∶24.7

80.3∶19.7

2016年

76.9∶23.1

79.5∶20.5

2017年

76.4∶23.6

77.8∶22.2

竞争无品牌:

农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的农产品仍然以销往嘉兴市水果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为主,品牌带动力不足,没有形成品牌梯队和抱团效益,农户自有品牌知名度不高,仍以农户单打独斗、小打小闹为主要形式。

嘉兴五县(市)及广陈镇农产品商标企业数据情况表

区域

类别

海宁

桐乡

嘉善

海盐

平湖

广陈

注册商标数(29-31类)

1102

1511

555

731

507

29

行政认定驰名商标数

0

1

0

0

0

0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

0

2

1

1

0

0

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数

0

0

5

0

0

0

浙江省著名商标数

5

14

9

6

6

0

嘉兴市著名商标数

20

30

21

14

19

5

主体无带动:

广陈镇现有嘉兴百玫生态农业科技园、天朗果蔬产业园、妙农果园等为代表各类农业园区(设施化、规模化基地),经营实力普遍不强、带动能力不够。

区域内可以真正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还没有。

截至2017年底,省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为0,嘉兴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也仅为2家。

3.农技推广“老低缺”。

一是农技推广人员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等问题突出,出现“青黄不接”现象。

广陈镇现有农业科技人员在编11人,35周岁以下仅1人,且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市场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所带来的多元农业技术需求,种植大户普遍对政府农技人员不信任。

二是农技推广市场化程度低,在农技推广服务的供给中,市场化中介机构、经营主体等严重不足,仍主要依靠政府主导,效率不高。

三是农村高素质劳动力缺失,农村有知识、有能力的优质劳动力大部分都流入了城市,农民“断代”危机渐显。

4.发展定位不明晰。

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由于前期“匆忙赶工”,很多细节难免考虑不周全、不成熟,总体布局和功能定位格局不高。

前期工作一直由农经局在统筹实施,协调推进力度不够,开发区总体规划至今仍未编制。

产业发展规划虽已通过专家评审,但辨识度低,在发展思路与总体定位上,没有体现农业经济开发区的特点;在产业定位和分布上,仍主要以现状为基础,前瞻性不够,同时,总体布局较为机械、松散,整体协调性不强,关联度不高;在实现路径上,缺少依据现状的可行性分析,对开发区建设指导性不强。

二、学习考察现代农业发达地区的几点启示

(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过去,一提到工业就会想到财政税收,一提到农业就会想到政府贴钱,但事实上,农业经济开发区做好了也可以产生效益,带动农民致富。

如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廊下镇),2006年6月,上海市委提出“聚焦廊下”战略,一度被称作上海“西伯利亚”的廊下镇被定位为上海金山现代农业园区所在地,实行“镇区合一”的管理体制。

从2007年起,金山区政府每年安排财政支农整合资金500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并将全区设施农业用地指标全部集中廊下。

今年起,上海市政府每年8500万元用于支持金山区农业产业项目。

现在,廊下镇已获得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5个国字号荣誉,2016年全镇地区农业总产值尽管只有3.2亿元,但财政总收入5.2亿元,公共财政收入2.6亿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盈利”。

如江西上饶广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总规划面积5000亩。

2016年,广丰区委、区政府将现代农业示范区列为农口“一号工程”全力推进,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3亿元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项目,并整合农业开发办、水利等各类资金1200余万元优先向示范区倾斜,一期土建工程规划面积3000亩,仅历时110天,创造了“一个全省首个”(热带植物园),“两个全市前茅”(3.6万平米温控大棚总面积、2万平米单体大棚面积)。

园区现已引进6家省级龙头企业、16家市级龙头企业,有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2家、省级家庭示范农场7家、种养大户46个。

(二)农业的壮大离不开产业的延伸和品牌的打造。

一提到龙虾就会想到盱眙,一提到猕猴桃就会想到江山,农业也可以成为一个地区名片和主导产业。

如盱眙的龙虾产业甚至已成为当地的百亿产业。

盱眙县从一只小龙虾做起,从养殖、采购、加工、包装、仓储及物流、品牌推广到终端消费,打造了龙虾全产业链。

在一产养殖、二产加工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龙虾博物馆、龙虾技术研发中心、龙虾职业技术学院、龙虾交易市场、龙虾衍生文化产地、龙虾品牌餐饮等第三产业。

过去在路边设摊售卖十三香调料小贩,如今一跃成了身价上亿的上市公司老总。

过去依靠政府拉赞助举办龙虾节,如今通过市场化运作,光冠名费就达到了5000万元,还带动全域旅游大发展。

如江山的猕猴桃,2017年实现销售额超10亿元,是该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黄金果”。

特别是“江山徐香猕猴桃”品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