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7765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鸿门宴》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鸿门宴》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鸿门宴》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鸿门宴》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鸿门宴》课堂实录.docx

《《鸿门宴》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课堂实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鸿门宴》课堂实录.docx

《鸿门宴》课堂实录

《鸿门宴》课堂实录

师:

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鸿门宴》,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

(板书课题和作者)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生1: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师:

你介绍得很翔实,不仅介绍司马迁生活的年代,出生的地点,人生的经历和后人对他的评价,还介绍《史记》的内容、体例及其在历史上、文学上的地位。

学习经典名篇,我们都应该从这些方面去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不过,更重要还是我们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认识,我注意到你刚才是看着资料读的,能不能不看资料,说一说你对司马迁及《史记》的认识?

生1:

司马迁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史记》的不朽!

师:

很好!

我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你对司马迁的由衷的敬仰之情,只有发自内心的认识才是最有价值的认识。

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把你的认识写在书上,然后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同学思考,在书上写下自己的认识。

约一分钟后,自由结合分组,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交流。

师: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认识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生2: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司马迁用如椽的史笔纪录下我中华民族三千年间的风云变化,沧桑巨变。

伟哉!

一个大写的人;奇哉!

一部不朽的史册。

生3:

一个卑微的史官,一个残废的男人,然而,他却有着宏大的理想,有着惊人的毅力,有着非凡的勇气,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审视历史,鞭挞残暴与黑暗,歌颂正义与美好,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他是一个高贵的灵魂,他就是司马迁。

生4:

解剖三千年历史,刀刀见血,字字含泪,小人虽胜永耻,英雄虽败犹荣;昂起高贵的头颅,宁折不弯,傲然卓立,汉武化为尘埃,子长名垂史册!

……

师:

同学们的发言激情洋溢,老师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家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曾说: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的民族而不崇敬英雄的民族更是可悲的民族。

”沈从文先生也曾说过:

“我们要崇拜英雄,不然就是个卑鄙小人。

有对这种崇拜加以嘲笑的,也是卑鄙之徒。

”对英雄的热爱,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老师很高兴能从大家的身上看到这种美德!

下面,我们来看课题,《鸿门宴》,宴就是请客吃饭,谁埋单?

生:

项羽。

师:

项羽请谁?

生:

沛公刘邦。

师:

项羽为何要请刘邦吃饭?

生:

想在酒宴上杀了刘邦。

师:

真是这样吗?

生:

……

生5:

酒宴上项羽并没有想杀刘邦的意思。

师:

项羽不想杀刘邦吗?

生5:

想过。

师:

什么时候?

生5:

曹无伤来告密后。

师:

如何告密的?

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5: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师:

“王”应该怎么读?

什么意思?

生5:

读第四声,称王的意思。

师:

项羽听了有何反应?

生5:

项羽“大怒”,要带兵教训刘邦。

师:

项羽为何“大怒”?

生5:

刘邦不但在关中称王,并且把珍宝都占为己有。

师:

当年楚怀王命令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刘邦先进咸阳,理应称王呀?

再说,那些珍宝是战利品,也理应归刘邦呀?

生5:

项羽认为他才有资格成王。

师:

为什么?

生5:

是他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师:

胜利果实被别人抢了,项羽自然要生气。

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6:

项羽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刘邦抢了他的风头,他觉得没有面子,所以他很恼怒。

生7:

项羽是将门之后,而刘邦只是小小亭长,因此他瞧不起刘邦,他认为刘邦根本没有资格和他争抢王位。

师:

几位同学的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来听听专家对项羽“大怒”的理解,刘邦和项羽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

当年,刘邦在咸阳服役时看见了秦始皇,曾经十分羡慕地说过: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看见秦始皇巡游会稽,也曾颇为自负地说过:

“彼可取而代也!

”因此,这就决定他们对农民起义的胜利成果必然拼死相争。

项羽要带兵消灭刘邦,他手下的将士支持吗?

生8:

支持他,范增指出刘邦“其志不在小”,劝项羽“急击勿失!

师:

“其志不在小”指什么?

生8:

“贪于财物,好美姬”。

师:

也就是喜欢金银珠宝,喜欢漂亮美眉。

(生笑)刘邦不喜欢这些,他喜欢什么?

生8:

他志在天下。

师:

从哪看出来的?

生8:

范增说刘邦头上的云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是天子的征兆。

师:

哦,看相就能看出是真龙天子,你相信范增的话吗?

生8:

只是一个借口。

师:

“急击勿失”是什么意思?

生8:

[size=10.5pt]赶紧攻打刘邦,不要错过了大好时机。

[size=10.5pt]

[size=10.5pt]师:

大好时机指什么?

[size=10.5pt]

[size=10.5pt]生[size=10.5pt]8[size=10.5pt]: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size=10.5pt]

师:

实力如此悬殊,看来刘邦难逃此劫。

项羽的部下都支持消灭刘邦吗?

生9:

项伯不支持。

师:

何以见得?

生9:

他去刘邦军中通风报信。

师:

是因为他对项羽消灭刘邦的决定不满吗?

生9:

不是。

师:

那是为什么?

生9:

他想通知张良跟他一起离开。

师:

课文中哪句话讲到了这个意思?

生9:

“欲呼张良与具去”。

师:

“去”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

生9:

不一样,这里是“离开”。

师:

项伯为什么要通知张良呢?

生9:

张良曾救过他。

师:

课文中哪句话提到了?

生9:

“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师:

“活”是什么意思?

能解释一下它的用法吗?

生9:

救活,使……活命,使动用法。

师:

项伯此去并不是反对项羽消灭刘邦,而是为了报答张良当年的救命之恩。

从刘邦军中回来后,项伯对消灭刘邦的态度发生变化了吗?

生9:

变了。

师:

怎么变得?

你读一下项伯的话。

生9: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师:

“因”是什么意思?

生9:

趁着。

师:

趁着什么?

做什么?

生9:

趁着刘邦来谢罪,好好招待他。

师:

凭什么?

欠他的,还是少他的?

(生笑)

生9:

刘邦立了大功,进攻他是不仁义的。

师:

不能诛杀有功之臣,为什么去刘邦军中之前项伯不这么说呢?

生9:

因为他得了刘邦的好处。

师:

什么好处?

生9:

刘邦给他举杯祝寿,并结为儿女亲家。

师:

是刘邦的傻儿子娶了项伯的俊闺女吗?

(生笑)

生9:

应该是项伯的傻儿子娶了刘邦的俊闺女。

师:

项伯得到了人家的好处,自然要为人家说话。

项羽接纳了项伯的建议吗?

生:

接纳了。

师:

真奇怪,项羽正在火头上,一心要灭了刘邦。

项伯的话如何就能使项羽改变了主意呢?

生10:

因为项伯讲的有道理。

师:

有道理就一定能使一个正在怒头上的人改变主意吗?

同学们再来看项伯的话,“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你和某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竞赛,你们得了冠军,可是一向要强的你没有考过那位同学。

这时,有人来劝你说,你的智商本来就不如别人,要不是他考了第一,你怎么能戴上冠军的奖牌呢?

他应该多谢谢人家呢!

这样的劝说你会接受吗?

生11:

在这句话前面,项伯还有话。

师:

在哪?

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11:

“于是项伯

师:

“具”什么意思?

生11:

同“俱”,详细,详尽。

师:

详细地说,为何省略了?

生11:

前面说过了,没必要重复。

师:

在哪里?

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11: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师:

“秋毫”和“近”是什么意思?

生11:

“秋毫”就是秋天里鸟兽刚刚长出的细毛,这里比喻细小的东西。

“近”是接触、沾染的意思。

师:

刘邦既然不敢占有任何财物,在等待项羽的到来,为什么还要派兵将把守关口呢?

生11:

为了防止强盗的出没。

师:

这里的“非常”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

生:

不一样,这里的非常是指意外的变故。

师:

“所以”什么意思?

生11:

……的原因。

师:

“倍德”什么意思?

生11:

忘恩负义。

“倍”同背,背叛。

师:

刘邦说的是真心话吗?

生11:

不是,是因为打不过项羽,不得已说的软话。

师:

刘邦这番话说给谁听的?

生11:

说给项羽听的。

师:

有根据吗?

生11: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刘邦请项伯把这番话详详细细的带给项羽听。

师:

我们再来思考刚才的问题,项羽听了项伯的话,为什么会改变主意呢?

生12:

刘邦的这番软话满足了项羽的自高自大的虚荣心,就像刚才老师所举的那个例子,如果有同学说:

“某某同学说了,他这次考得好只是一个意外,他最清楚自己的成绩远不如你。

”你还会生气吗?

再者,项羽这次兴兵伐罪,本来就出师无名,现在正好找一个台阶下。

师:

项羽本来要杀刘邦,秣兵厉马,杀气腾腾,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可是听了刘邦托项伯传来的软话,听了项伯“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的批评,竟然改变了主意,答应“善遇”刘邦,紧张的临战气氛便开始缓和。

“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

刘邦是一个人来赴宴的吗?

生:

不是。

师:

带了多少人?

生:

百余骑。

师:

“骑”什么意思?

生13:

一人一马为一“骑”。

师:

为什么带百余名骑兵?

生13:

如果遇到危险,可以保护刘邦突围。

师:

谈得拢,就吃;谈不拢,就跑。

(生笑)一起读课文“至鸿门……”

生:

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师:

“谢”什么意思?

生14:

道歉。

师:

为何要道歉?

生14:

“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师:

解释一下?

生14:

自己没有料到能先入关破秦,抢了项将军的风头。

师:

“郤”什么意思?

生15:

同“隙”,隔阂,嫌怨。

师:

刘邦说“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是什么意思?

生15:

我们本来是亲密的战友,现在您生我的气,都是小人在挑拨我们的关系。

师:

“小人”是谁?

生15:

曹无伤。

师:

曹无伤向项羽告密,事前告诉过刘邦吗?

生15:

怎么可能呢?

师:

刘邦怎么知道的?

生15:

项伯告的密。

师:

项羽怀疑过吗?

生15:

没有。

师:

项羽怎么说?

生15: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师:

这不是把曹无伤给出卖了吗?

生15:

是。

师:

项羽为什么这样做?

生15:

他缺乏斗争的谋略。

师:

真的是个原因吗?

项羽真的想不到要保护内应吗?

生15:

(思考)……

师:

谁来帮他回答?

生16:

项羽瞧不起曹无伤这样的小人。

师:

老师同意你的观点,曹无伤并不是项羽派去刘邦军中卧底的奸细,而是看见项羽大军压境,刘邦危在旦夕,为了保住自家性命,不惜出卖主子,邀功请赏的小人,项羽自然瞧不起他。

故事发展到此,刘邦、项羽的矛盾似乎都消除了,而且项羽还请刘邦喝起了酒。

两大军事集团真的没有矛盾了吗?

生17:

有矛盾,项羽虽然被刘邦的软话、恭维话给迷惑了,大将军范增却很清醒,他一心要杀了刘邦。

师: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生17: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师:

“目”什么意思?

生17:

本义是眼睛,这里用作动词,以目示意。

师:

也就是使眼色,范增又是使眼色,又是举起玉玦,他要告诉项羽什么?

生17:

这是他们事前约好的,是在请求项羽下令杀了刘邦。

师:

项羽答应了吗?

生17:

没有。

师:

课文怎么说?

生17:

项王默然不应。

师:

是项羽和老师一样是近视眼,没看见吗?

(生笑)

生17:

不是。

师:

你怎么知道不是近视眼?

生17:

“应”是反应的意思,如果没看到,就谈不上反应了。

师:

项羽为什么没有反应?

是当初就不想杀刘邦吗?

生17:

不是,当初他想要杀刘邦,现在不想杀了。

师:

为什么改变主意了?

生17:

人家刘邦都主动道歉了,抬手不打笑脸人,再说是在自己的大营里,杀了刘邦会让天下人瞧不起。

师:

分析的有道理。

项羽现在不想杀刘邦了,范增也改变主意了吗?

生17:

没有,他还要杀刘邦。

师:

他怎么做的?

生17:

他让项庄舞剑,趁机刺杀刘邦。

师:

有一个成语,说的就是这件事。

生17: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师:

项庄刺杀成功了吗?

生17:

没有?

师:

怎么回事?

生17: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师:

“翼”什么意思?

生17:

本义是鸟的翅膀,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蔽”,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师:

“蔽”什么意思?

生17:

保护。

师:

项伯为什么要保护刘邦?

生17:

他得了人家的好处。

师:

这一段老师还有一个问题,鸿门宴上几个人的座位的尊卑顺序是怎样的?

你从座位中能看出什么?

生17: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项伯是首席,范增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师:

讲得很准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7:

课前我查过资料。

师:

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学习除了要学会思考,还要学会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

从座位的顺序,你能看出什么?

生17:

项羽君臣很傲慢。

师:

项羽傲慢可以理解,范增作为臣子却坐在刘邦的上首就有点不合礼仪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17:

想羞辱刘邦君臣,激怒他们,好找借口杀了刘邦。

师:

刘邦对位次提出抗议了吗?

生17:

没有吧?

书上没有写。

师:

结合前面的文字,推测一下。

提示一下,刘邦当时是南路军统帅,项羽是北路军统帅。

生17:

刘邦作为地位相同的一军统帅,能委曲求全到项羽军中登门谢罪,自然不会在意这细小的礼节。

即使心里在意,他也不会提出来,自找麻烦。

师:

鸿门宴上杀机重重,杀气腾腾,刘邦君臣就甘心坐以待毙吗?

生18:

张良让樊哙进帐救刘邦。

师:

项羽的士兵让他进去吗?

生18:

当然不让。

师:

课文怎么说?

生18: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师:

“内”什么意思?

生18:

同“纳”,接纳,让他进来。

师:

樊哙进去了吗?

生18:

进去了。

师:

怎么进去的。

生18: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师:

用一个字概括一下樊哙是如何进帐的?

生18:

闯。

师:

“闯”可以看出什么?

生18:

樊哙救主心切。

师:

还能看出什么?

生18:

他很神勇。

师:

樊哙进帐后的神态是怎样的?

读一下。

生18:

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师:

这句神态描写可以看出樊哙当时怎样的心情?

生18:

很是愤怒?

师:

他为什么愤怒?

生18:

刘邦“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项羽“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师:

刘邦“劳苦功高”指什么?

生18: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师:

这句话本来是谁说的。

生18:

刘邦。

师:

项羽听过吗?

生18:

项伯曾转述过。

师:

樊哙为什么还要说?

真的是在指责、抱怨项羽吗?

生18:

不是,表面上是指责、抱怨,实际是在恭维项羽。

樊哙的意思是说,您才是真正的霸主,我们都对您是诚惶诚恐,恭恭敬敬,您怎么能不体恤我们呢?

师:

项羽有辩解吗?

生18:

没有。

师:

课文怎么说?

生18:

项王未有以应,曰:

“坐。

师:

项羽为何不辩解?

生18:

一方面樊哙的话又一次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另一方面他要杀刘邦的理由的确拿不到桌面上来。

师:

樊哙闯帐是无礼之举,项羽为何借此假装大怒,杀了刘邦君臣呢?

生18:

他在刘邦进营道歉的时候就放弃了杀刘邦的念头,项羽是英雄,即使要杀刘邦,也是在战场上,他不屑于这种下三流的手段。

师:

项羽不杀刘邦,换句话说,刘邦基本上是安全的。

刘邦也这样认为吗?

生19:

刘邦不这样认为,他希望早一些离开这危险的地方。

师:

刘邦是怎么做的?

生19:

他借口上厕所,跑了出来。

师:

刘邦担心项羽怪罪吗?

生19:

担心。

师:

课文上怎么说的,你读一下。

生19:

沛公曰: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师:

“为之奈何”什么意思?

生19:

这可怎么办呢?

师:

樊哙和张良怎么说?

读一下。

生19:

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师:

解释一下。

生19:

樊哙说:

“做大事情就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也不必讲究小的礼让。

现在人家就像刀和砧板,我们是(任人宰割的)鱼肉,何必告辞呢?

师:

张良怎么说?

生19: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师:

这是什么句式?

生19:

宾语前置。

师:

解释一下。

生19:

张良问道:

“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些什么(礼物)?

师:

刘邦带了吗?

生19:

带了。

师:

带了为什么没有送呢?

生19:

没有机会送,范增一直在置刘邦于死地,气氛很紧张,不适合送礼物。

师:

现在为何要送呢?

生19:

他不辞而别,是失礼的行为,刘邦希望通过进献礼物来讨好项羽,让他别生气。

师:

既要不辞而别,又要进献礼物,这两件事有矛盾呀?

刘邦怎么解决的?

生19:

他让张良帮他敬献礼物,自己带樊哙等四人先走。

师:

是走吗?

课文怎么说?

生19: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师:

“脱身独骑”的“骑”什么意思?

生19:

骑马跑。

师:

“持剑盾步走”的“走”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

生19:

不一样,古时候的“走”是跑的意思。

师:

刘邦为什么要一个人骑马跑,而不让樊哙他们也都骑马跑呢?

那样不是更快一些吗?

生19:

他怕动静太大,被项羽的人的察觉。

师:

因此他是沿着来时的大路回去,还是……

生19:

走小道。

师:

课文上哪个词是这个意思?

生19:

间行。

师:

刘邦成功的脱离的险境,当项羽知道刘邦不辞而别时,他生气了吗?

生20:

没有。

师:

你怎么知道的?

生20:

项羽接受了礼物。

师:

项羽为何会不生气呢?

生20:

一是因为项羽不想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二是因为张良说刘邦是喝多了,不能来告辞,没必要跟一个醉酒的人计较礼数。

师:

范增有何反应?

读一下。

生20: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师:

范增为何把礼物放到地上,看也不看,就一剑击碎了?

生20:

他的计划失败了,这礼物在他看来是对自己的嘲讽。

师:

范增还说脏话了?

生20:

竖子不足与谋。

师:

“竖子”是什么意思?

生20:

小子。

师:

这不是骂人的话呀?

在前面加上修饰语。

生20:

糊涂的臭小子。

师:

为何要骂项羽糊涂?

生20:

宴会前范增曾劝项羽杀了刘邦,宴会上范增也曾作了周密的部署,却由于项羽没有下命令而最终错过了良机。

师:

错过良机,结果会怎么样?

生20:

吾属今为之虏矣!

师:

解释一下。

生20:

从今天起,我们这些人都要成为刘邦的俘虏了。

师:

楚汉战争的结局也证明了范增的预言,项羽兵败于垓下,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上。

因此,许多人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失去的天下,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生21:

项羽的确不应该放走刘邦,作为军队最高统帅最忌朝令夕改,杀刘邦是既定方针,怎么可以因为听了两句恭维的话,就改变了主意呢?

生22:

我也认为不应该放走刘邦,这不等于放虎归山吗?

生23:

对待敌人不能有妇人之仁,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生24:

刘邦的命运本来掌握在项羽手中,现在让他溜了,就如同鱼儿进了大海,再要抓他就没那么容易了。

生25:

项羽如果杀了刘邦,刘邦的军队就会群龙无首,不战自溃,历史就得重写了,可惜项羽错过了良机。

师:

我提醒一下,我们探讨的中心是项羽放走了刘邦和失去的天下的关系。

二者有必然关系吗?

你再思考一下。

生26:

项羽放走刘邦,两人的军事实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在很长一段时期,他的军事力量都强于刘邦,不能说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失去的天下。

师:

有人说鸿门宴预兆着刘项两方未来的成败,你同意这观点吗?

生26:

同意。

师:

为什么?

生26:

性格决定命运。

师:

能说说两人的性格有何不同吗?

老师给你一点提示,研究一个人的性格,要从他对他人的态度去分析。

我们先来看项羽和刘邦对待对手的态度,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生26:

项羽对待刘邦很傲慢,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轻易就把他给放了,由此可以看出他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刘邦对项羽不惜降低身份,百般逢迎,以掩盖自己的政治野心,由此可以看出他深谋远虑,忍辱负重。

师:

项羽和刘邦对自己部下的态度如何呢?

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生26:

项羽不采纳范增的计谋,放虎归山,养虎为患,由此可以看出他刚愎自用,意气用事;刘邦采纳张良和樊哙的建议,成功的躲过了一劫,由此可以看出可以看出他能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师:

项羽和刘邦对待内奸的态度如何呢?

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生26:

项羽对相伯的内奸行为视而不见,由此可以看出他治军无法,任人唯亲;刘邦从鸿门宴回去后,就立即诛杀了曹无伤,由此可以看出他治军严谨,有奸必除。

师:

项羽和刘邦对待内应的态度如何呢?

从中能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

生26:

项羽瞧不起曹无伤这样的小人,他把实情告诉了刘邦,由此可以看出他胸无城府;刘邦百般拉拢相伯,又是祝寿,又是结为亲家,由此可以看出他善于争取团结一切有助自己的力量。

师:

项羽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刚愎自用、意气用事、治军无法、任人唯亲、胸无城府;刘邦深谋远虑、忍辱负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治军严谨、有奸必除、善于争取团结一切有助自己的力量。

通过比较鸿门宴上两人所表现出来的性格,我们不难看出楚汉战争的结局,的确是性格决定命运。

我们刚才所分析的项羽没有一点优点,而刘邦则都是优点。

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何古往今来有许多人崇拜项羽,却瞧不起刘邦呢?

生27:

那是因为人们同情失败者,同时嫉妒成功者。

师:

是这样吗?

人的性格是复杂的,有优点,也会有缺点,反之亦然。

从这一篇课文还可以看出两人怎样的性格?

生28:

项羽没有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固然表现出他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做事光明磊落,不屑使用卑鄙手腕,项羽是真豪杰,真英雄!

生29:

刘邦为了拉拢相伯,不惜牺牲儿女的幸福,可见他冷酷自私。

生30:

当张良建议刘邦找相伯代为传话时,刘邦竟然问他怎么和相伯有关系,可见刘邦小人之心,猜忌多疑。

生31:

刘邦本来自己要逃跑,却问手下该怎么办,让樊哙说出那么一番道理来掩饰自己的怯懦,可见他为人狡诈。

生32:

刘邦为让张良留下帮他进献礼物,对张良的称呼,也从先前的“君”忽而变为现在的“公”了!

可见他的为人虚伪!

师:

项羽是失败的英雄,刘邦是成功的小人,这在《项羽本纪》还有多处体现,课后请同学们自读课前我们发的材料,为两人各写一段评语。

最后,让我们一起读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人作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下课!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邀请;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早;5、令将军与臣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