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融资管理》作业集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76780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投资与融资管理》作业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投资与融资管理》作业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投资与融资管理》作业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投资与融资管理》作业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投资与融资管理》作业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投资与融资管理》作业集答案.docx

《《投资与融资管理》作业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资与融资管理》作业集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投资与融资管理》作业集答案.docx

《投资与融资管理》作业集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投融资管理概述

一、填空题

1.股权投资、债券投资、选择权(期权)投资

2.投资决策

二、名词解释

1.投资在一定时期内期望未来能产生收益而将收入变换成资产的过程。

2.企业投资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盈利或避免风险通过各种途径投放资金的活动。

3.筹资通过各种途径筹措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金。

4.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某种方式运用金融工具,从潜在投资者手中获得所需资金的过程。

5.投资管理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而对投资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的过程。

三、问答题

1.

(1)筹资和投资是资金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筹资时投资的先行性活动,没有筹资就不能形成投资过程;

(2)投资则是筹资的目的,没有投资活动,筹资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因此,在进行资金决策时,既要重视投资过程的若干环节,也要重视筹资活动的相关步骤,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筹资活动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投资效果的好坏。

2.

(1)投资效应的“供给时滞”性;

(2)投资领域的广泛性和相关性;

(3)投资周期的长期性;

(4)投资实施的连续性和波动性;

(5)投资的风险性和收益的不确定性。

3.

(1)科学进行环境分析,及时捕捉投资机会;

(2)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认真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3)注重资金筹集,保证资金供应;

(4)正确处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适当控制投资风险。

4.我国的关于投资的法律法规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银行法;投资法;外汇管理法;证券法;税法。

5.

(1)投资的组织结构包括:

1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向工商企业发放短期贷款;

2投资银行,主要经营长期投资业务;

3投资公司或信托投资公司,通过发行股票与债券获利,并投资于其它证券公司,为投资者带来收益;

4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双方公开进行交易的场所。

(2)投资的管理机构:

1中央银行,负责执行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统一管理和监督全国的金融活动;

2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证券交易所进行管理的专门机构。

第二章投资与经济发展

一、填空题

1.投资 

2.所有制、产业、地区

3.古典国际投资理论、资产选择理论

二、名词解释

1.投资乘数理论是凯恩斯学派关于投资怎样决定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均衡水平的理论。

2.投资乘数是指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的条件下,投资的增加可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若干倍的增加。

3.加速数理论是关于产量水平的变动与投资支出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中心内容是,投资支出数量的变动取决于产量水平的变动。

4.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在国际市场范围内,某一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决定了其生产产地的不同,而外国直接投资则是生产过程和产地转移的必然结果。

三、问答题

1.萨缪尔森归纳投资乘数理论的主要思想是:

增加一笔投资会带来大于这笔增加额数倍的国民收入增加。

2.投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通过投资增加固定资产,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就能够实现扩大再生产,促进经济总量增长。

(2)通过投资可以适当增加需求,进而增加供给,刺激生产,促进经济总量增长。

(3)需要说明的问题是,尽管投资对于经济总量增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经济总量增长并取决于投资,相反,投资是由经济总量增长决定的。

3.

(1)收入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2)储蓄与投资支出的关系;

(3)净投资率与收入分数;

(4)折旧投资率。

4.投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分别通过对所有制结构、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影响体现出来。

(1)所有制结构:

十五大确立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新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有赖于投资结构的变化,有赖于与之适应的的投资政策,否则,新的所有制结构就难以存在。

(2)地区经济结构:

各地方通过来自中央分配的固定资产投资外,利用自身积累安排本地的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和技改项目,使得各地区得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成为改变地区经济结构得重要因素。

(3)产业结构:

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和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投资总量的速度强有力地影响着产业结构得变化方向。

5.

(1)从所有制结构看,某一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发展迅速,表明这一经济成份为未来投资提供资金的能力强,因而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夜大;

(2)从地区经济结构看,现存的地区经济结构也同样制约着投资的比例关系,各地区的投资分配比例关系就受到现存地区经济结构的制约。

6.

(1)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末期,这一时期的工作主要是概念层次上的发展,完善的理论结构是尚未形成。

(2)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了关于外国直接投资的系统性理论。

(3)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

在这一时期,由的学者试图把结构性市场非完美性理论和自然性市场理论结合起来如邓宁的折衷理论。

7.国际证券投资理论主要包括古典国际投资理论和资产选择理论。

前者用于解释国际证券投资的起因和流动规律,后者用于说明国际证券的选择和优化。

第三章投资体制

一、填空题

1.投资融资体制、投资决策体制、投资管理体制

二、名词解释

1.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以及组织、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制度、方式和方法的总称。

2.投资体制是投资活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投资主体行为、资金筹措途径、投资使用方式、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建设实施管理和宏观调控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三、问答题

1.

(1)投资决策主体的层次与结构;

(2)由此决定的投资筹措与运用方式;

(3)投资领域内各类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

2.

(1)“大跃进”时期投资体制急剧变化;

(2)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投资体制的改革探索;

(3)“文革”时期投资体制的全面混乱。

3.

(1)变化:

1投资主体多样化;

2国家预算内资金比重下降,同时占用外资比例上升。

3融资方式多样化;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方式迅速发展;

(2)问题:

1宏观上,主要是资金来源多样化与直接行政干预过多之间的矛盾;

2企业的融资结构失衡与居民融资渠道单一的矛盾。

(3)措施:

1宏观上,加快金融深化的步伐;

2微观上,进行融资手段的创新。

4.

(1)变化:

1项目审批机构方面,国家更加重视对项目结构和技术改造项目决策;

2目决策层次的划分上,出现根据项目特点确定投资主体和决策权限的特点。

3项目审批的实际控制方面,地方政府对于投资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

(2)问题:

1决策的经济性要求和决策者的非经济性出发点的矛盾。

2决策权限与决策风险的不一致性。

(3)措施:

1建立规范的投资决策主体的体系;

2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

5.

(1)变化:

1宏观上,金融调控作用逐渐加强;

2微观上,投资风险约束机制正在在逐步形成。

(2)问题:

1投资管理内容的复杂性和政府调控不力导致的管理方式单一的矛盾;

2投资服务市场竞争的公平性要求与投资中介组织的行政依附性之间的矛盾。

(3)措施:

1改革管理方式,构建完善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

2建立完善的投资风险约束机制;

3完善投资中介服务,建立具有竞争性、公证性的投资中介服务机构。

6.以企业投资为主,以市场调节投资行为和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风险自负为基础的,政府实行间接调控的资本要素分配机制和管理机制。

7.

(1)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还没有形成;

(2)投资主体的决策的范围、决策权限和责任不明确,权、责、利不统一,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对他们的投资行为进行规范,缺乏明确的责任约束和足够的风险意识;

(3)投资的责任约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从投资决策到建设实施到最后经营的全过程缺乏严格的责任约束和法律约束;

(4)投资宏观调控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5)多渠道资金来源的产权归属不明确、管理及运营人仍缺乏规范化的市场运行机制和必要的社会法律环境,不利于调动地方和企业修路的积极性。

第四章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填空题

1.国民经济评价

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流动资金

3.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

二、名词解释

1.项目可行性分析是在项目投资决策前进行社会、经济和技术分析论证的一种科学方法。

其目的是通过对有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提出各种可能采取的方案,从而为项目最终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项目财务评价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条件下,从项目财务角度分析、计算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3.项目社会评价主要分析由于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对社会投资与储蓄、收入分配、自然资源利用、自然与生态环境、社会就业等方面的社会效益与影响的分析。

三、问答题

1.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投资决策前进行社会、经济和技术分析论证的一种科学方法。

其目的是通过对有关因素的调查分析,提出各种可能采取的方案,从而为项目最终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

3.简述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指标及可行性标准。

4.

(1)评价角度不同。

财务评价是站在企业财务的角度考察,而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民经济需要出发考察项目需要国民经济付出的代价和实现的贡献。

(2)效益与费用的构成及范围不同。

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凡是对目标的贡献就是受益,,凡是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费用,这点与财务评价有所不同。

(3)价格标准不同。

财务评价采用先行市场价格,国民经济评价则采用影子价格。

(4)评估的标准不同,财务评价用财务净现值,而国民经济评价则采用费用效益比、经济内部受益率等指标。

5.

(1)在财务评价基础上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步骤:

1效益和费用范围的调整;

2运用影子价格进行效益和费数值的调整;

3编制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4对于产出物出口或替代进口的项目,编制经济外汇流量表等。

(2)直接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的步骤:

1识别和计算项目的效益;

2用货物的影子价格、土地的影子费用、影子工资、影子汇率、社会折现值等参数进行项目的投入物的价值估算;

3流动资金估算;

4根据生产经营的实物消耗,用货物的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等参数计算经营费用;

5编制有关报表,计算相应的评价指标。

6.累计总消费;收入再分配利得;就业利得;自力更生利得与成本;优值需要利得;自然资源利得与成本;环境影响成本;其他社会利得。

第五章投资方案选择

一、填空题

1.年费法、更新收益法

二、名词解释

1.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分析产品产量、成本和盈利之间的关系,找出方案盈利和亏损在产量、单价、成本等方面的临界点,以判断不确定性因素对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程度,说明方案实施的风险大小

2.敏感性分析通过测定一个或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变化所导致的决策评价指标的变化幅度,了解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实现预期目标的影响程度。

3.概率分析通过研究各种不同幅度变动的概率分布及其对方案经济效果的影响,对方案的净现金流量及经济效果指标做出某种概率描述,从而对方案的风险情况做出比较的判断。

4.技术改造是指对设备综合磨损的完全补偿,即用新设备更换旧设备。

5.独立性方案作为评价对象的各个方案的现金流是独立的,不具有相关性,且任一方案的采用与否都不影响其他方案。

6.互斥性方案诸方案之间具有互斥性,在多方案当中只能选择一个,其余方案必须放弃,不能同时存在。

7.混合型方案即在有限资源约束下有几个相互独立的投资方案。

三、计算题

1.某产品生产性设计能力为8万件,固定成本为3500万元,单位产品售价250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1800元,总变动成本、总销售收入均与产品产量成正比关系。

不考虑税金,求以产量、生产能力利用率、销售收入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盈亏平衡点产量:

3500+1800Q=2500Q,Q=5万件

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

62.5%

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

12500万元

2.计算方法:

将个方案的未来节约资金转化初始时刻的现值,减去初始投资,得到各方案净现值,比较各方案的净现值,得到最佳方案。

第六章投资风险与环境分析

一、填空题

1.前后关联

二、名词解释

1.投资风险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和特定时期内,客观存在的导致投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2.商业风险是指由于经营环境、企业经营战略、经营决策等方面的变化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的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经营风险。

3.国家风险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与国家主权相关的无法为个人或企业控制的,导致投资经济损失的风险。

4.国家风险指数是企业进行国际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

5.投资环境是指在投资一定区域内,对投资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的外部条件,包括对投资具有影响的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自然地理、基础设施、服务等综合条件。

6.风险回避指事先预料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程度,判断导致其发生的条件和因素。

三、问答题

1.

(1)商业风险:

自然风险,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经营风险;

(2)国家风险:

主权风险,政治风险。

2.投资商业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有:

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幕景分析法。

3.主要方法有:

概率分布法;外推法;蒙特卡罗数字仿真法。

4.

(1)风险回避,事先预料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程度,判断导致其发生的条件和因素。

(2)风险抑制,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风险发生概率及经济损失的程度。

(3)风险自留,指对一些无法避免和转移的风险采取现实的态度,在不影响投资者大局利益的前提下,将风险承担下来。

(4)风险集合,在大量同类风险发生的环境下,投资者联合行动分散风险损失,从而降低防范风险的成本。

(5)风险转移,指某风险承担者,通过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将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

5.

(1)按照投资物质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

(2)按投资环境存在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外观环境。

(3)按投资者对外部环境的控制能力不同,可分为无法控制因素、局面可控因素、完全可控因素三大类。

6.冷热图法;等级尺度法;道氏评估法;多因素和关联因素评估法;相似度法;国家风险评级法;综合评价法。

7.国家或国际组织是怎样控制投资风险的。

8.

(1)社会政治环境,包括政治稳定性、政策连续性、对外政策、和战争风险。

(2)法律环境,包括法律完整性,法制稳定性,执法机构的公证性。

(3)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市场环境、财务环境。

(4文化环境;

(5)自然地理环境;

(6基础设施;

(7))社会服务环境。

9.多因素和关键因素评估法是前后关联的评估方法。

(1)多因素评估法把投资环境因素分为11类,如政治环境、市场环境等等,每类又由一系列子因素构成。

先对各类因素的子因素做出综合评价,在后按给定攻势计算投资环境总分,得分越高说明环境越好,反之,越差。

(2)关键因素评估法是从具体项目的动机出发,从影响投资环境的一般因素中,找出影响投资动机实现的关键因素,然后依据这些因素对投资环境做出评价。

第七章投资基金

一、填空题

1.管理主体、管理法规、管理体制

一、名词解释

1.基金是指为特定目的而筹集的一定数量的资金。

2.投资基金是一种由不确定多数投资者不等额出资汇集成的一定规模的信托资金,然后交由专业型的投资机构管理投资机构根据与客户商定的投资最佳收益目标和最小风险。

3.契约型基金基于一定的信托契约原理而组织起来的代理投资行为。

4.开放型基金是指随时对投资人开放,发行持份总额不固定,投资人向基金管理公司购买持份额,基金就增加发行,反之,则减少发行。

5.指数基金是指按照某种指数构成的标准购买该指数包含的证券市场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证券的基金。

6.投资基金管理是指国家及行业主管机关对投资基金的发起、设立、发行、交易、管理、保管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及控制的综合性活动。

二、问答题

1.

(1)投资基金与基金不同,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筹资渠道、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功能、不同的管理手段。

(2)投资基金与信托的不同之处在于,信托的范围更广,还包括贸易信托;投资基金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保管机构,而且受托人一般是法人,而信托则不让;信托还可以融通财务,投资基金不可以。

(3)投资基金与有价证券的不同之处在于投资基金券一般不投资于某个固定的企业,而是选择效益好的多个企业进行投资,还投资于效益好的债券和股票。

2.

(1)投资基金的起源应追溯到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极大刺激了生产力的发挥咱,经

(2)济获得高速发展,国民财富迅速增加,英国政府鼓励向外投资,不久,英国政府批准成立了一家海外投资实体,有投资者集体出资;

(3)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20世纪初开始,基金业在欧美国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接受和利用;

(4)1993年出现了世界售价以净资产值向投资者赎回基金单位的基金,为日后开放型基金开创了先例,丰富了基金的内容和运作形式;

(5)投资基金是一种介于国家投资、企业投资、银行投资与个人投资之间的集体混合投资方式,具有小额投资、规模经营;专家管理、省心省事等等优点。

3.

(1)按投资基金的法律地位而言,可分为契约型与公司型两类;

(2)按筹资方式不同,投资基金区分为开放型基金和封闭性基金两类;

(3)按照投资目标不同区分,可分为成长型和收入型基金;

(4)根据投资领域不同区分,可分为国内投资基金、国外投资基金和混合型投资基金。

4.投资基金的经营机构有五部分:

(1)投资公司,拥有专门人才,作为投资中介机构,分散一定的投资风险;

(2)管理公司,为适应契约型基金的操作而产生的基金经营机构;

(3)基金保管公司,一般由兼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担任。

(4)承销公司,从事基金收益凭证的募集和销售。

(5)投资顾问委员会,提供以有价证券投资为主的专业性管理咨询服务。

5.投资基金的收益来源包括:

(1)利息收入;

(2)股利收入;

(3)资本利得;

(4)增值。

6.经理费;保管费;操作费用。

7.

(1)基金的目标和一般特征;

(2)基金的历史与规模;

(3)基金的价格变化;

(4)基金投资的有价证券的周转率;

(5)股息数量与特征;

(6)销售费用

(7)方便与服务

8.

(1)平均成本投资法:

即每次的认购基金单位的平均价格;

(2)固定比例投资法,把投资资金按固定比例投资与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等不同基金种类。

(3)适时进出投资法,完全以市场行情为进出依据;

(4)更换操作投资法,追随强使基金。

9.

(1)费用低廉;

(2)分散风险;

(3)延迟纳税;

(4)监控较少。

第八章项目融资

一、填空题

1.技术、经济

一、名词解释

1.项目融资是指以项目的资产和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基础,筹集该项目建设所需要资金的融资方式。

2.BOT是指政府同私营部门的项目公司签订合同,由该项目公司筹资设计并承建项目;在双方协定的一段时间内,该项目公司通过经营该项目偿还项目债务并回收投资;协议期满后,项目无偿地转让给所在国政府。

3.财务分析是指根据项目本身的各项生产指标及其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和财税制度,采用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有理假设,对项目未来的经济效益及有关指标进行预测,从而判断项目未来的盈利水平和清偿能力。

二、问答题

1.

(1)基本特征:

1至少有项目发起方、项目公司、贷款方三方参与;

2贷款银行为项目公司提供贷款;

3项目发起方以股东身份组建项目公司;

(2)派生特征:

1项目要通过技术测试和经济测试,并有详尽的可行性报告;

2项目融资过程中有复杂的贷款和抵押文件;

3项目融资过程中有复杂的贷款和抵押文书;

4由于贷款银行要承担项目的部分风险,特别是政治风险,所以贷款银行一般要求较高的资金汇报。

2.

(1)优越性:

1资金获取;

2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会计处理;

3风险分担;

4税收好处;

(2)代价:

1贷款方及其律师技术专家在评估项目时要花费很多时间;;

2项目融资要求繁多的抵押和担保;

3贷款方需要对项目贷款使用以及技术进展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4贷款方及其他各方可能要承担额外风险。

3.项目发起方;项目公司;借款方;承建商;供应商;贷款银行;协调银行;经理银行;代理银行;工程银行;担保受托方;金融或财务顾问;有关专家和律师;国际多边组织;东道国政府。

4.

(1)扩大资金来源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

(2)减轻政府在财政和管理方面的负担;

(3)引进先进的管理和经营;

(4)创造就业机会。

5.银行贷款,主要是商业银行;资本市场;杠杆租赁或金融租赁;权益投资;后偿债务;出口信贷;合作融资。

6.

(1)对借款方和限制:

1有些银行不能超出正常的银行业务范围从事商业获得那个;

2有些国家限制外国银行获得担保收益;

3在某些过家,银行要受到一些政策限制;

4银行可能会有严格的内部自我限制条例。

(2)对贷款方的限制:

1公司注册文件中的条款以及当地的法律、法规;

2限制性条款;

3发起人之间的合作协议条款以及和有关政府的许可证协议

7.确定项目阶段;项目准备阶段;招标阶段;合同谈判阶段;建议阶段;经营阶段;转让阶段。

8.

(1)项目盈利能力,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净现值和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回报率指标;

(2)项目偿还贷款能力:

利息偿付率;投资回报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9.政策应明确;法律要健全;股权问题;审批程序;外汇问题;外债管理问题;信用问题。

10.

(1)存在的问题:

1项目参与各方对风险的不同判断,对项目产生影响;

2产业政策和法律环境,如果缺乏则加大投资者评估的项目风险;

3政府的审批程序。

审批过程缓慢。

(2)前景:

1项目融资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中得到运用;

2世界银行等都多边组织在项目融资中的地位将继续保持稳定,而东道国政府的担保将逐渐减少;

3新的融资方式将不断涌现,但在发展中国家BOT方式将展现其独特的优势;

4东道过政府将通过放松价格管制、简化审批手续等措施,鼓励外国资本进入基础建设;

5担保业将随着项目融资的发展而得到迅速发展;

6风险分配更加合理,风险分配的最优化将促使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7项目融资的焦点将从单纯引进资金逐渐转向更为长远的技术,管理整个工作方法的引进;

8东道国政府的法制体系业更加完善,外汇制度业将更为成熟并与世界接轨。

第九章资产证券化

一、填空题

1.信用增级机构、证券承销商

2.抵押支持证券化、资产支持证券化

二、名词解释

1.资产证券化是指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所能带来的稳定的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

2.信用增级是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金融工具,确保发行人按时支付投资利息,是提高资产证券化交易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三、问答题

1.

(1)资产证券化与股票、债券等传统融资方式不同,主要区别有:

发行基础不同;资信判断标准不同;

(2)破产隔离与信用增级;

(3)资产证券化是一种低成本融资方式;

(4)原始权益人能够保留完整的决策权和大部分资产收益能力;

(5)原始权益人能够保守本企业财务信息和商业秘密;

(6)通过表外处理,原始权益人,能够保持和增强自身借款能力;

(6)广泛性。

2.

(1)确定资产证券化目的;

(2)组建特殊信托机构(SPV),实现真是出售;

(3)完善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