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7314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docx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docx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

机器人创新设计与技能挑战

一、竞赛目标

为了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鼓励机器人爱好者在机器人搭建和使用中自主创新,以创新为主题,设计制作各种新颖的机器人,经现场编程来完成,从而推动机器人应用的不断发展。

二、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

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二)参赛人数:

2人/团队。

(三)指导教师:

1~2人(可空缺)。

三、竞赛过程

(一)现场机器人创新搭建和编程(含场地测试)。

1.参赛队的学生队员检录后方能进入赛场。

裁判员对参赛队携带的器材进行检查,所有器材必须保持相对独立,除机器人处理器、电机、电机驱动卡、传感器等电子部件外,其他所有组成部分不得具备独立功能,即其他所有零件不得以焊接、铆接、粘接等方式组成部件。

参赛队员不得携带U盘、光盘等存储设备、照相摄像设备及通信工具。

2.所有参赛学生到场就位后,裁判长以抽签方式决定任务项目及顺序并公布。

3.参赛选手打开计算机,根据所用的器材,选择组委会预安装的配套软件进行使用。

不得上网下载任何程序,不得使用相机等设备拍摄比赛场地。

注:

竞赛用计算机统一提供,禁止使用选手自带的计算机、掌上电脑、机器人处理器内嵌的系统进行编程。

操作系统为WindowsXP;入围全国决赛的选手须自名单公布之日起5天内提交其压缩后的竞赛用编程软件,rar或zip格式均可,命名方式为“RIDSC+学校名称+选手姓名”(提交采用网络方式,具体传送形式待组委会通知);组委会对提交的编程软件进行检查,确认软件中没有内嵌已经编写好的程序;选手可以U盘形式备份编程软件并交由其到场领队或指导教师代为保管,如所提交编程软件发生损坏而导致比赛无法正常进行,在裁判长确认并审核后方可启用备份编程软件(耗时计入“竞赛时长”);选手应具备自行安装机器人驱动程序和进行编程软件环境参数设置的能力。

4.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机器人搭建、编程调试后,进行抽签,按照抽签编号将机器人排列在赛场与之相对应的指定位置。

(二)搭建机器人创新点与设计思路陈述与答辩。

1.参赛队2名队员按照抽签顺序均须参加陈述与答辩。

2.陈述与答辩后将机器人放回原来的位置。

(三)现场技能挑战。

1.按抽签顺序逐队进行。

2.参赛队员在指定位置领取自己的机器人后进入赛场的比赛区,在1分钟内未到场的参赛队或只有1名队员到场均被视为弃权。

3.参赛队员将自己的机器人放入出发区,机器人的任何部分及其在地面的投影不能超出出发区。

4.启动前准备工作不超过1分钟,完成准备工作后,参赛队员应向裁判及时示意。

5.参赛队员在裁判给出“开始”启动命令后,可以触碰一个按钮或给传感器一个信号去启动机器人。

在“开始”命令前启动机器人将被视为“误启动”并受到警告或处罚。

6.机器人一旦启动,就只能受自带的控制器中的程序控制,参赛队员不得以任何工具、任何方式“遥控”机器人,或在场地上及周围环境以任何方式引导机器人的行动。

参赛队员不得接触机器人(重试的情况除外);启动后的机器人不得故意分离出部件或把机械零件掉在场上。

偶然脱落的机器人零部件,由裁判随时清出场地。

为了策略的需要而分离部件是犯规行为;启动后的机器人如因速度过快或程序错误完全越出场地边界,或将所携带的物品抛出场地,该机器人和物品不得再回到场上。

7.机器人在运行中如果出现故障,参赛队员可以向裁判员申请重试。

裁判员同意重试后,场地状态保持不变,参赛队员可将机器人移回出发区,重新启动;每轮比赛只能有一次重试机会,重试期间计时不停止,也不重新开始计时;重试前机器人所完成的任务无效。

8.参赛队在规定竞赛时长内完成技能任务并返回出发区后,裁判即刻停止计时,结束比赛;如未在规定竞赛时长内完成技能任务,裁判给出结束命令后,参赛队员应立即切断机器人的电源,并不得与场上的机器人或任何物品接触。

9.裁判记录场上状态,填写记分表。

参赛队员应确认自己的得分并签字,并尽快将自己的机器人放回指定位置。

10.裁判或志愿者将场地恢复到启动前状态。

11.技能挑战为两轮,参赛队在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允许简单维修机器人但不得重新下载程序,更不能打乱下一轮出场顺序。

四、竞赛时长

(一)现场机器人创新搭建、编程(含场地测试):

小学组120分钟,初中组110分钟,高中组100分钟。

(二)搭建机器人创新点与设计思路陈述与答辩:

陈述不超过3分钟,答辩2分钟。

(三)现场技能挑战:

小学组60秒,初中组70秒,高中组80秒。

五、技能主题

君子好“球”(球技争霸)。

六、技能场地

足球技能挑战区

1000mm

380mm

490mm

抛球线

2

高尔夫球技能挑战区保龄球技能挑战区

1000mm

篮球技能挑战区

50mm

球门线

250mm500mm50mm

罚球点

球道

球托

球洞

机器人出发区

球架

投篮区

300mm

篮筐

(一)场地内部尺寸长、宽各为3000mm,由木工板制成的三块底板拼接而成,厚20mm。

场地四周装成白色木质围栏,栏高200mm,厚15~20mm。

(二)场地地面为灯箱布或亚光相纸铺设而成,所有线条直接喷绘在地面材质上,4条黑色引导线宽度为20mm。

(三)蓝色机器人出发区尺寸长、宽各为300mm,出发区域内无黑色引导线。

(四)足球技能挑战区:

尺寸为长1000mm、宽600mm;两根圆形木质球门立柱尺寸为高200mm、直径50mm,一根木质球门横梁尺寸为长400mm、宽40mm、高40mm;立柱与底板、立柱与横梁均用双面胶粘贴;球门无网,与罚球点垂直并居中,罚球点直径50mm;比赛用“足球”为标准白色乒乓球。

(五)篮球技能挑战区:

尺寸为长1000mm、宽600mm;篮筐直径150mm,与场地底板垂直距离为400mm,材质为塑料或铁丝,无网;篮筐与高300mm、宽100mm、厚20mm的木质“篮板”垂直固定,木质板的另一端连接在场地围栏水平居中的位置;投篮区与篮筐在同一直线并居中,外径尺寸为长300mm、宽148mm、黑线宽度为20mm;比赛用“篮球”为标准白色乒乓球。

(六)保龄球技能挑战区:

尺寸为长1000mm、宽600mm;球道宽200mm,两侧木质围栏长600mm、高50mm、厚20mm;球瓶区为长100mm的等边三角形;放置六个圆柱塑料球瓶直径25mm、高50mm,空心;抛球线,宽20mm、长200mm;木质球架长40mm、宽40mm、高100mm,与黑色引导线和抛球线平行垂直距离均为150mm,微凹;比赛用球为标准英式或美式高尔夫实物球。

(七)高尔夫球技能挑战区:

尺寸为长1000mm、宽600mm;“球洞”为一绘制在地面上的直径100mm的空心圆;木质球托直径30mm、高5mm,微凹;球洞与球托的圆心在同一直线;比赛用球为标准英式或美式高尔夫实物球。

(八)机器人比赛场地环境为冷光源,低照度,无磁场干扰。

但由于一般赛场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例如,场地表面可能有纹路和不平整,边框上有裂缝,光照条件有变化等。

参赛队在设计机器人时应考虑各种应对措施。

七、技能任务

(一)小学组:

机器人由出发区启动后,在规定竞赛时长内连续完成两种球技挑战(球种和顺序由裁判长现场抽签公布)并返回出发区。

(二)初中组:

机器人由出发区启动后,在规定竞赛时长内连续完成三种球技挑战(球种和顺序由裁判长现场抽签公布)并返回出发区。

(三)高中组:

机器人由出发区启动后,在规定竞赛时长内连续完成全部球技挑战(顺序由裁判长现场抽签公布)并返回出发区。

(四)技能解析:

足球:

为罚点球一次,球由裁判提前放置;机器人可采用整体或部分运动撞击足球的方式;足球完全越过球门线即为进球。

篮球:

为定点投篮一次,球由选手于机器人出发前预装;投篮时,机器人必须有任意一部分垂直投影位于“投篮区”范围内;可采用弹射、抛投等各种方式进行投篮,但力量不能威胁到周边人员安全或破坏场地;机器人扔出的篮球如果没有撞击或剐蹭在“篮板”上,则视为任务失败;篮球整体穿过篮筐即为进球。

高尔夫球:

为“挥杆”击球一次,球由裁判提前放置;机器人上必须具有能独立挥动的“杆”状构件,如采用机器人车体撞击方式,则视为任务失败;高尔夫球垂直投影任意一部分越过“球洞”边缘,即为进球。

保龄球:

为自主取球并“滑步”抛击球瓶一次,即机器人必须将球完全从球托上取下并抛入球道;如直接对球托上的球采取撞击、拨动等方式使其进入球道,则视为任务失败;保龄球击倒任意数量球瓶即为击球有效;球和球瓶由裁判提前放置。

返回:

机器人完成所有任务后,垂直投影的任意部分进入“出发区”则视为机器人返回,记时停止,比赛结束;当机器人没有完成所有任务之前可随意进入或经过出发区,此时不被视为返回,比赛正常进行。

八、机器人

(一)自备机器人散件器材不限,可以是机器人套材,亦可根据参赛选手实际情况携带其他材料,允许混合使用;鼓励搭建材料的多样化。

(二)现场机器人搭建前,所有自备散件必须通过裁判检查,并确认机器人主机中的程序已被清空。

(三)每支参赛队只能使用一台机器人。

(四)出发区内,机器人外形最大尺寸不得超过长300mm、宽300mm、高300mm。

开始比赛后(包括完成任务返回出发区时),机器人可以超出此尺寸限制。

(五)机器人上必须标示参赛队编号。

在不影响正常比赛的基础上,机器人可进行个性化的装饰,以增强其表现力和容易被识别。

(六)机器人所用的控制器、电机、传感器及其他结构件数量不限。

但机器人的控制器、电机、传感器必须是独立的模块。

机器人的重量不得超过3kg。

(七)机器人上的所有零部件必须可靠固定,不允许分离或脱落在场地上。

(八)为了安全,机器人所使用的直流电源电压不得超过12V。

(九)不允许使用有可能损坏竞赛场地的危险策略。

(十)机器人限通过“按下按钮”或“给传感器信号”的方式进行启动,成功启动后机器人必须自主运行。

九、评分标准

(一)现场搭建:

占选手成绩的30%。

1.创意:

30分。

2.外观:

10分。

3.制作工艺:

30分。

4.任务策略及算法:

30分。

(二)陈述与答辩:

占选手成绩的10%。

(三)技能挑战:

占选手成绩的60%。

1.小学组:

在60秒内连续完成两种球技挑战并返回出发区。

其中,每完成一种球技项目的基本动作(如将足球踢向球门方向、将篮球抛出撞击篮板、按要求击打高尔夫球、将保龄球抛入球道)计30分,成功返回出发区计20分;每球技项目如出现“进球”(如足球进门、篮球入筐、高尔夫球进洞、保龄球击倒至少一个球瓶)则每进一球加10分,满分100分。

2.初中组:

在70秒内连续完成三种球技挑战并返回出发区。

其中,每完成一种球技项目的基本动作(如将足球踢向球门方向、将篮球抛出撞击篮板、按要求击打高尔夫球、将保龄球抛入球道)计20分,成功返回出发区计10分;每球技项目如出现“进球”(如足球进门、篮球入筐、高尔夫球进洞、保龄球击倒至少一个球瓶)则每进一球加10分,满分100分。

3.高中组:

在80秒内连续完成全部球技挑战并返回出发区,其中,每完成一种球技项目的基本动作(如将足球踢向球门方向、将篮球抛出撞击篮板、按要求击打高尔夫球、将保龄球抛入球道)计18分,成功返回出发区计8分;每球技项目如出现“进球”(如足球进门、篮球入筐、高尔夫球进洞、保龄球击倒至少一个球瓶)则每进一球加5分,满分100分。

4.规定竞赛时长内完成技能任务,每提前1秒加1分。

5.未按规定顺序完成的项目,该项目不计分。

十、竞赛违规

(一)参赛队每迟到1分钟判罚10分,如果2分钟后仍未到场,则取消比赛资格。

(二)第1次误启动将给予警告,第2次误启动将取消比赛资格。

(三)策略分离部件视为违规,情节严重者取消比赛资格。

(四)机器人高速冲撞场地设施并导致损坏,第1次给予警告,第2次则取消比赛资格。

(五)比赛中,参赛队员有意接触比赛场上的物品或机器人,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偶然的接触可以不当作犯规,除非这种接触直接影响到比赛的最终得分。

(六)不听从裁判的指示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七)在赛场内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和通信工具,不管什么原因,将立即取消比赛资格。

十一、相关说明

(一)每位选手限参加一个赛项,严禁重复、虚假报名,一经发现或举报,将取消比赛资格。

(二)未在竞赛时间内参加比赛视为弃权。

(三)比赛期间,凡是规则中没有说明的事项由裁判组决定。

(四)本规则是实施裁判工作的依据,在竞赛过程中裁判有最终裁定权。

(五)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