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四分部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一标四分部施工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标四分部施工测量方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标四分部施工测量方案
新建九江至衢州铁路浙江段站前一标
DK256+050~DK260+916.2段
施工测量方案
(编号:
FA-V-2014-005)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批:
中铁二十四局九景衢铁路浙江段站前四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四年三月
8.2仪器安全........................................................................27
8.3测量成果安全...................................................................28
9.3仪器鉴定证书...........................................................30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
(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6)九景衢铁路工程的相关设计施工图纸。
(7)设计院的交桩资料
(8)桥涵、路基、隧道等相关施工规范
(9)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关测量管理要求。
1.2编制原则
(1)遵循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的原则
(2)确保质量的原则
(3)经济合理的原则
(4)方便适用的原则
(5)计划有序的原则
(6)服务施工的原则
二、工程概述
2.1工程概况
新建九江至衢州铁路浙江段站前及相关工程JQZJZQ-1标段,由中铁二十四局承建,DK222+538~DK260+916.2,正线长度38.378km。
本标段起点处在浙赣交界处,途经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地形自西向东由中低山区到丘陵区,呈台阶状。
其中四分部里程范围:
DK256+050~DK260+916.2,全长4866.2m。
其中桥梁为:
开化站特大桥、水碓坞大桥、下田坞大桥、坞坑大桥。
隧道为:
下田坞隧道、下田坞隧道。
车站为:
开化站。
沿线经过村镇为开化华埠镇、常山县何家乡。
2.2坐标及高程系统
九景衢铁路浙江段站前一标四分部范围共有设计交CPI控制点2个,CPII控制点3个,二等高程水准点共计5个。
新增加施工加密点15个,其中水准加密13个,导线加密12个,水准点与导线共15个点。
本工程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北京54坐标系,坐标系详细分带及对应里程如下表:
中央子午线
范围
投影面大地高
起点里程
终点里程
118°30′00″
DK222+538
DK260+916.2
100m
备注
东方向坐标加常数500km,北方向坐标加常数为0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3四分部加密点网型图(见附图2)
三、测量部署
3.1测量总体划分
本区段工程的测量工作从时间段划分为:
前期复测加密、施工测量、变形观测、CPIII及轨道测量、竣工测量;从结构上分为:
桥涵测量、路基测量、线路轨道测量、附属等测量。
3.2施测程序
施工测量工艺流程图
3.3组织机构与仪器配置、人员组成
3.3.1组织机构
针对本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设置专业的测量组,由总工程师负责组建,工程部负责日常管理,分部技术提供测量放样计划,安质部负责安全监督,具体测量有测量组长负责安排执行。
测量组全面负责测量仪器设备管理、测量安排及所有测量内业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及时将内业资料归档、测量成果反馈给相关人员。
项目部总工
项目部安质部
项目分部技术
项目部工程部
测量组
3.3.2仪器配置
根据本工程测量要求,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并在开工测量前备齐。
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可做些适当的仪器增减)。
本工程主要测量仪器、工具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仪器型号
仪器精度
数量(台)
检定情况
备注
1
GPSRTK
K9
0.23mm
2
已检定
2
徕卡全站仪
TS06-2
DJ2″
2+2ppm
1
已检定
3
天宝水准仪
DINI03
0.23mm
1
已检定
4
光学水准仪
DSZ2
DS3
4
已检定
3.3.3人员组成
计划配备专业测量水平的测量工程师一名,有一定测量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测量人员2名,有经验的配合人员2名,总计5名。
其中施工放样组2个合计4人。
由于各工序的时间不同,工作时根据各测量的进度情况而调配、配备。
主要测量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年龄
职务
职称
工作年限
备注
1
赵志远
26
测量队长
测量工程师
3
2
吴陵
26
测量组长
助理工程师
3
3
何勇
23
测量组长
测量员
2
4
顾士磊
22
测量员
测量员
1
5
赵新欣
23
测量员
测量员
1
3.4建立测量放线及测量仪器管理等制度
测量人员要严格遵守测量操作规程作业,坚持各种制度。
3.4.1图纸审核制度
所有工程总图及结构图均应由分部审核后签发给各测绘作业小组;正式施工图纸的签发必须完整;
设计图纸变更应及时下发到测量作业小组,变更通知单中要明确注明变更日期和变更内容,注明新的尺寸、标高、里程、坐标等,避免测量事故的发生。
3.4.2交底制度
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及大型主体结构的精密定位施测方法由测量组长确定后,向测量作业小组进行技术交底;
分部测量负责人应对施测方法及所用仪器、工具、设备等向测量作业小组进行交底,并明确责任分工;
分部测量负责人因事离岗,在离岗前除指定临时负责人外,还应向临时负责人作书面和实地交底。
3.4.3复核制度
所有工程测量及计算资料,必须经过分部测量主管工程师复核签认无误后并报局指挥部专业测量工程师复核再有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才准使用;
所有控制测量、放样定位及竣工测量复核除重复原方法外,还需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复核;所有的控制测量都应在测量监理工程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监理工程师对重要的控制桩要进行独立的平行测量,测量结果与我方复核。
出具的所有测量资料经过复核后,由分部测量负责人核准签发。
3.4.4交接桩和保护制度
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移交的控制网点(平面、高程)需现场交接,办好交接手续签字后,测绘作业组才能使用;
所有测量用导线点、水准点等除必须按规定办法设置外,还应加设保护措施;
测量桩橛未经分部测量负责人同意不得随意移动或拨除。
否则由此造成的工程损失由当事人负完全责任;
引用其他分部设置的加密桩、水准点应办理交接手续,交接时除资料外还应对加密桩、水准点实地交接,必要时还应进行同等精度的复测。
3.4.5复测制度
特别是沉降地区或受扰动地区的控制点、水准点,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沉和位移,为确保工程测量精度,避免造成重大工程事故,对自己布设的加密桩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复测,确保其稳定,成果可靠。
3.4.6仪器定期检校及自检制度
测量仪器应按规定定期检校,鉴定证书应上报分部。
若发生故障,不得自行拆卸,应立即送检,送检修单位必须具有权威性和可靠,并定期进行自检自校。
3.4.6.1全站仪及棱镜的检验
全站仪各部件外部检视,通电检视,测距和测角检测。
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精密检校,确保轴系关系正常,保证观测值精密的自动补偿系统工作正常。
全站仪、棱镜架基座的水准器和光学对中器的检校。
3.4.6.2精密水准仪、水准尺的检验
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要求对精密水准仪、水准尺进行检校。
水准仪、水准尺的圆水准器和i角误差的检校及水准尺零点差的检验。
3.4.7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3.4.7.1测量仪器的使用由测量组统一调配;
3.4.7.2测量仪器必须专人维护和保管,确保仪器运转正常,保证正常施工。
3.4.7.3测量仪器的计量检验严格执行计量标准,定期送检,建立完善的计量台帐,确保测量器具在有效期内使用;
3.4.7.4测量仪器应妥善保管,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自检及校正,并做好检查记录;
3.4.7.5仪器的保管由专人负责,每天现场使用完毕应带回办公室,不得放在施工现场;
3.4.7.6仪器、工具的存放地点应有防尘、防潮、防晒、防震、防冻、防高温的措施,以保持干燥通风、整洁、安全。
精密仪器箱内应装有有效的干燥剂,仪器在使用中应有防雨、防晒设施,严禁日晒雨淋。
3.4.7.7仪器长期不用时,应以一月左右定期取出通风防霉并通电驱潮,以保持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
3.4.7.8仪器要放置在专门架上或固定位置,仪器放置要整齐,不得倒置。
3.4.8测量人员的岗位职责
负责所管辖范围内平面控制桩、高程控制桩的复核;
负责本管段内所有工程的施工放样等日常测量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工作,保持测量仪器的良好使用状态,定期对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检定,所使用的测量仪器须有有效的检定证书;
加强测量桩点的保护工作,对各类测量桩点,尤其是高等级控制测量桩点加以妥善保护,若遇损坏,须通知测量部以同等精度恢复;
做好测量资料的签认、存档工作,各项测量原始数据和资料必须真实,并妥善保管,不得涂改;
负责完成所辖管段工程的竣工测量工作、竣工测量资料和测量技术总结的编制;
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完成其它测量工作。
3.5施测原则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测量程序。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精度要合格。
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正确性。
防止出现测量事故。
测量工作与计算工作要有复核。
坚持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测量方法要科学、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每单项工程测量结束后都应报测量监理,并组织测量监理到现场复测,如不满足精度要求及规范要求都应积极找原因,并组织重测,直到结果达到规范要求的精度,并通知测量监理报检,并做好现场测量记录,得到监理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认真做好测量内业资料。
3.6测量准备工作
为了紧密结合施工的需要,工程开工前,测量技术人员应做好下列工作:
熟悉测量仪器,理解有关设计提供的资料和图纸。
认真阅读、检查图纸,核实图纸的有关数据,并深入了解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做好施工测量的数据准备。
了解施工工作计划和安排,协调测量和施工进度关系,落实施工测量工艺;熟悉测量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
了解施工现场,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适当调查,确认导线控制点的点位准确可靠。
3.7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随着铁路建设标准不断提高,无论是工程设计还是工程施工,其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施工进度也随之加快。
为了加强工程测量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程测量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工程测量成果是各项工程施工的依据或工程质量的反映,为了保证工程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必须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和具有周到的服务,并建立各种工作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工程测量规范和工程要求的相应等级进行测量,合理组织测量人员,配备精良的仪器设备,执行有效的检测程序,在满足测量精度的基础上积极为工程服务。
严格执行测量规范:
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施工放样测量必须进行换手测量。
对工程项目的关键测量科目必须进行彻底换手测量,一般测量科目应进行同等换手测量。
彻底换手测量,须更换全部测量人员、仪器及计算资料;同等换手测量,须更换测量和计算人员。
测量记录必须原始真实、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测量精度要满足要求,根据现行测量规范和有关规程进行精度控制
3.8观测中注意的一些事项
到达测站后,应清除其杂物,将三脚架安置于测站点上,对中、精平,使仪器高度适宜,做到观测便利;
观测前应调好望远镜,在一测回内不得调焦,观测采用正倒镜观测,照准和读数必须敏捷、果断而有节奏;
在观测中,气泡偏离中心位置不得超过半格,若超过限差,则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理仪器;
仪器转动应平稳、匀称、照准目标时,应按时规定方向旋转使用微动螺旋照准目标,若用测微螺旋对准分划线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应为旋进;
四、控制测量
4.1加密点埋设和编号
依据《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加密桩标志采用直径为12~20mm、长度为20~30mm的不锈钢材料,与不短于80mm带弯钩的普通钢筋焊接。
施工时可采用现浇混凝土,预埋不锈钢标志。
控制点应选择在通视、便于使用、保存、和不易被扰动的地方。
加密点位应设置长久牢固的标志。
按照CPII点的埋设标准埋设,点的编号,把构筑物附近点的名称为该构筑物名称表示。
如开化站附近的加密点编号即为KH1、KH2……等,点位固定后,应做点位情况记录的点之记,并在点的周围明显地物(如电杆、墙角等)用红油漆做标记,并注明点号。
4.2控制网加密的技术要求
4.2.1GPS观测要求
4.2.1.1天线应严格整平对中,对中误差≤1mm。
每时段开机前和关机后各量一次天线高,三个方向天线高互差不大于2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天线高;
4.2.1.2观测时详细记录测站点号、日期、时段、天线高、观测者、记录者等;
4.2.1.3开机后应检查有关指示灯与仪表;
4.2.1.4观测中应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数据记录信号灯等情况,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
4.2.1.5观测中在接收机10m内禁止使用对讲机和手机;
4.2.1.6每日观测结束后,当天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
4.3提交资料
4.3.1测量技术设计书
4.3.2加密测量成果(含点之记)
4.3.3外业测量观测数据资料
4.4.4平差计算资料
4.4.5加密测量技术报告
4.4平面与高程控制点的复核与维护
4.4.1控制点的保护
由于施工或其它因素的影响,控制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位移或沉降的可能,为避免出现由于点位变化而出现测量错误,需对控制点进行保护。
4.4.1.1日常维护可在点周围设置防护标志,防止人为破坏;
4.4.1.2定期对全线控制网进行复核,分析数据,对变化的点位要根据情况决定是重新测量还是弃用,如采用新数据必须跟相关标段联系说明、办好联测签认手续,避免出现错误,并将结果上报给监理、设计单位确认。
复测间隔时间以不超过半年为宜。
4.4.2复测频次
控制网定期复测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不定期复测维护由施工单位实施。
施工单位接桩后,应对CPI、CPⅡ和线路水准基点进行复测
CPⅢ建网前,CPO、CPI、CPⅡ、CPⅢ和线路水准基点应复测一次。
工程静态验收前,复测一次
特殊地区、地面沉降地区或施工期间出现异常的地段,适当增加复测次数。
不定期复测维护周期不宜大于6个月。
不定期复测维护内容包括CPI、CPⅡ、线路水准基点及施工加密控制点复测,检查控制点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位移,点位相对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当复测较差超限时,应查明原因,由监理单位签认。
五、路基测量
5.1路基控制测量
一般情况下,根据复测后的设计控制点,沿着线路一侧布设加密导线点,并利用导线控制点作中间水准点。
在直线路基时,为便于计算和放样,可建立假定坐标系。
使里程为X轴数值,线路左线中心为Y轴零点。
以线路前进方向为方位角零度方向。
导线点测量可用一级导线标准,水准点用二等水准施测。
施工高程测量按五等水准精度进行。
5.2路基施工测量
5.2.1路基横断面测量
在路基的边桩放样以前,先核查横断面的地面线,测设垂直线路中线的两侧地形变化,绘制路基横断面图,以计算、核实土石方施工数量及测设边桩。
测量横断面的宽度和密度应根据地形情况及施工需要而定。
横断面的测量方法:
全站仪置于导线控制点(或线路上某一适合点),采用极坐标法,根据设计路基横断面图里程、断面宽度放样,定出中桩和边桩。
然后采用花杆和钢尺量测。
当地面坡度与纵断面坡度不符时,应分段填筑压实,确保路基底层的断面坡度与线路纵断面一致。
每填筑层均须按要求进行测量,经驻地监理工程师复测确认合格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横断面采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时,测量限差应满足下式要求:
高差±(L/1000+h/100+0.2)m距离±(L/100+0.1)m
式中h—检测点到线路中桩的高差(m)
L—检测点到线路中桩的水平距离(m)。
5.2.2路基地基处理桩位放样
地基处理用的加固桩位放样一般在地面整平以后进行,可先将打桩区域的桩位绘制在电子图上,并对每根桩位进行编号,可采用行列式编号。
如施工区域比较大,放样前需将大区域划分成多个不大于50米见方的小区域,提前计算、复核好每个小区域角点的坐标。
现场再用附近的导线控制点将各个角点测设出来。
利用各个角点的控制桩,用弦线、线锤和50米长钢尺配合,根据桩距放出每根桩的位置,可用一次性筷子或小竹签插入地下表示桩位。
施工中要加强桩位的检查、复核,防止出现桩位偏差。
5.2.3路基施工放样
路基施工放样的边桩可根据地形的难易情况采用断面法或逐渐接近法等测设。
测设边桩的限差为1/200。
在放边桩前可先放出线路中桩。
再根据中桩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边桩放样,为路基填筑和路堑开挖提供施工依据。
在进行路基路面施工放样前应了解路基面设计的基本尺寸,以便在进行放样测量时计算放样数据。
5.2.3.1平坦地面的边桩放样
如图1所示,根据路基面的宽度、边坡率及填挖高度按下列公式求出边桩距离:
D1=D2=b/2+m·H
式中b─路堑在路肩标高面的宽度(含侧沟和平台),或路堤在路肩标高面的宽度;
m─路基边坡率;
H─中桩处的填挖高度。
按求的D值用钢尺从中桩开始顺横断面方向各量D1、D2距离定出两侧边桩。
图1
5.2.3.2倾斜地面的边桩放样
在有横坡的地面上放边桩,其中D1、D2不等,只能采取试算的方法,如图2所示。
图2
D2=b/2+m·H+m·h
D1=b/2+m·H-m·h1
式中h—路堑中桩与上坡侧边桩试算点间的高差;
h1—路堑中桩与下坡侧边桩试算点间的高差。
式中用于路堤放边桩,则上坡侧用D1式,下坡侧用D2式。
具体作法先在路基横断面图上算出边桩距离,或大致估计边桩位置,如图2中A点的高差为h1,水平距离为D1′,用以上公式计算D1。
若D1不等于D1′,则需要测量A点的高差为h1′,重新计算D1,并移定边桩位置,即可定出边桩位置。
软土地段采用桩及刚性混凝土板工程,对施工放样、成品检验的测量工作,均应经监理工程师复测确认合格,由驻地监理工程师报送总监工程师,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5.2.4路基及附属放样注意事项
5.2.4.1现场放样边桩应以实地核对,减少错误。
5.2.4.2路堤填筑中的测量控制重点:
每填筑层的宽度、压实后的厚度及每层厚度的均匀性、每填筑层的平整度。
5.2.4.3机械填土时,每填高1m左右,要重新恢复中线或边桩,并测设填土面标高,计算路基填土边线,同时考虑路基两侧多填宽0.20~0.30m,以免路基两侧少填或超填;
5.2.4.4路堑开挖时,应测设边坡、复核路基宽度,并在开挖边线位置正确洒出石灰线做为开挖边线。
5.2.4.5横断面竣工测量时,路基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侧沟、天沟的深度、宽度与设计值之差不得大于5cm;路堤护道宽度与设计值之差不得大于10cm。
对不符合要求且误差超限者应进行整修。
5.2.4.6路基附属:
挡土墙、护坡等工程的施工放样,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结构尺寸误差、基底及顶部高程误差均不应大于5cm。
六、桥涵测量
6.1桥梁施工测量简述
桥梁施工测量的工作主要包括:
桥轴线长度测量,桥墩、台中心位置的放样,墩台细部的放样,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其它测量工作,如基坑的放样、模板的定位等。
在桥梁施工测量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准确地定出桥梁墩、台的中心位置和它的纵横轴线。
直线桥梁墩台定位所依据的桥图资料为桥轴线控制桩的里程和墩、台中心的设计里程,根据里程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按照这些距离即可定出墩、台中心位置。
曲线桥所依据的桥图资料,除了控制桩及墩、台中心的里程外,尚有桥梁偏角、偏距及墩距或结合曲线要素计算出墩、台中心的坐标值。
水中桥墩的基础施工定位时,由于水中桥墩基础的目标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其上无法使测量仪器稳定,一般采用方向交会法;如果墩位在干枯或浅水河床上,可用直接定位法;在已稳固的墩台基础上定位,可以采用方向交会法、距离交会法或极坐标法。
6.2直线桥梁的墩台定位
位于直线段上的桥梁,其墩、台中心一般都位于桥轴线上。
根据桥轴线控制桩A、B(图3)及各墩、台中心的里程,即可求得其间的距离。
墩位的测设,根据条件可采用方向交会法或坐标法。
图3
测量仪器使用全站仪,在被测设点位上可以安置棱镜的条件下,若采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放出桥墩中心位置,则更为精确和方便。
对于极坐标法,原则上可以将仪器置于任何控制点上,按计算的放样数据——角度和距离测设点位。
对于直角坐标法,采用全站仪,可以根据测站点、后视点及待放点的直角坐标,自动计算出待放点相对于测站点的极坐标数据,再以此测设点位。
但若是测设桥墩中心位置,最好是将仪器安置于桥轴线点A或B上(图3为例),瞄准另一轴线点作为定向(或仪器安置于控制导线上,瞄准另一导线点作为定向,然后指挥棱镜安置在该方向上测设AP或BP的距离(或导线点至P点的距离),即可定出桥墩中心位置P点。
6.3曲线桥梁的墩台定位
位于曲线上的桥梁,线形虽然是曲线,但各孔的梁仍采用直线,将各孔梁的中线连接起来实际是折线(称为桥梁的工作线),折线的交点(称为桥梁的工作线交点)。
在桥梁设计中,如图4所示,相邻梁跨工作线的交点1、2···各点,是由线路中线上1′、2′···向外移动距离E而得到,E称为桥梁的偏距;相邻梁跨工作线所构成的偏角αi称为桥梁偏角;每段折线的长度Li、称为桥梁中心距,αi、E、Li在桥梁设计时已确定。
因此,在测设墩中心之前,必须详细核对这些资料,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放样曲线桥和直线桥一样,根据控制点的坐标和墩台中心的坐标,采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测设。
图4
6.4墩台纵横轴线的测设
墩台中心测设定位之后,还要测设出墩台的纵横轴线,以作为墩台细部放样的依据。
墩、台的纵轴线是指过墩、台中心平行于线路方向的轴线,而横轴线是指过墩、台中心垂直于线路方向的轴线;桥台的横轴线是指桥台的胸墙线。
在直线桥上,墩、台的纵轴线与桥轴线重合,不需要另行测设。
墩、台横轴线测设时,需要在墩、台中心安置全站仪或经纬仪,然后盘左、盘右以桥轴线方向作为后视,旋转转90°(或270°),取其平均位置作为横轴线方向,如图3所示。
因为施工过程中经常要在墩台上恢复纵横轴线的位置,所以应于桥轴线两侧各布设两个固定的护桩。
在水中的桥墩,因不能架设仪器,也不能钉设护桩,则暂不测设轴线,等筑岛、围堰或钢板桩露出水面以后,在利用它们订设护桩,准确地测设出墩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