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栾城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418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栾城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石家庄栾城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石家庄栾城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石家庄栾城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石家庄栾城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家庄栾城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石家庄栾城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栾城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家庄栾城县政府工作报告.docx

石家庄栾城县政府工作报告

石家庄市栾城县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务实,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整体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

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24亿元,增长12%。

三次产业比为18.5:

54:

27.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增长25%,其中城镇投资50.4亿元,增长28.6%。

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62亿元,增长21.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5亿元,增长36.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41元,分别增长15.3%和13%。

——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强支撑,解难题,全力支持“2+1”企业发展。

“服务企业百家行”活动成效显著。

成立县政府金融办和3个融资平台,组织4次政银企对接活动,选择3家企业进行上市辅导。

筹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和知名品牌培育。

全县五大主导行业企业达到1784家,规模以上企业145家,利税超500万元企业77家,超千万元企业34家。

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1亿元,利税21.3亿元,分别增长26.6%和39.2%。

——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装备制造基地被批准为省级产业集聚区,产业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

生物产业基地、循环化工基地发展势头良好。

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到位国债资金2758.4万元。

严格落实项目建设“五个一”制度,谋划建设1000万元以上项目69项,总投资248.6亿元。

其中竣工18项,总投资39.8亿元;开工12项,总投资26.7亿元。

神威药业、航空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争取用地指标工作成效显著。

——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完成我县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食品园区建设规划编制。

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万亩小麦玉米高产高效节水示范区、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等农业项目。

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3357万元,使全县种粮农民受益。

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9.05万吨,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小麦测产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全县蔬菜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14万亩。

“阳春草莓采摘节”观光农业品牌优势进一步显现。

实施畜产品质量检测站等项目建设,新建规模养殖场区16个。

再次被认定为“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30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0.2%。

兑现县长绿化特别奖,全县新植乔木95万株,花灌木65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21.6%,被授予全省“农田林网建设先进县”称号。

——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凸显。

出台21条优惠政策,培育市场主体,提升民营经济规模档次,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6.7%,入库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83.7%。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做大做强南高纺织、西营服装、栾城鞋业三大产业集群。

搞活商贸流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成泰安特色商业步行街。

加强生产型服务设施和专业市场建设。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1亿元,增长22.7%。

——城乡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扎实推进“三年大变样”。

全县城市化率达到38.6%,全省排名第22位。

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道路、排水、供热等专项规划编制。

扎实推进城建“六大工程”,惠源路升级改造竣工投用,其他按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9%,名列石家庄各县城榜首,人均公共绿地7.9平方米,绿地率37.9%。

狠抓“一城两线”拆违拆迁和县城“三拆三整”工作,107、308国道拆违42万平方米。

开展“环保风暴”行动,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企业投入7000多万元建设环保设施,完成主要污染物COD和SO2消减量1818.7吨和1529吨。

全年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1天。

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验收。

投资5656万元,实施23项交通工程建设。

投资3900万元,改扩建卓达太阳城、牛村、程上三座变电站,新增供电容量20兆伏安,为114个村新增变压器200台,新增容量30兆伏安。

投资470万元,完成5个乡镇光缆扩容工程。

新建通信基站21座。

投资70万元,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1000座。

认真做好土地“招拍挂”工作。

谋划部分村庄土地一级开发,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社会民生事业进一步发展。

开展了“县长教育特别奖”实施五周年纪念活动。

全县普通高中2644人本科上线,比上年增加111人。

职教中心幼师、化工两个专业获全省状元。

投资1396万元,实施学校建设项目11项,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教科书费。

投资235万元,为58所农村中小学和26个教学点、3所幼儿园实施取暖改造工程,全县农村中小学告别煤炉取暖。

实施“优质安全猪肉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被省政府确定为“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示范县”。

多形式开展就业培训,帮助75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138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11662人。

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县医院病房大楼主体施工进展顺利,4所乡镇卫生院完成升级改造,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3925人,收缴基金99万元。

全面推行新农合大额医疗保险制度和“一本通”管理,提高了补偿标准。

加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敬老工程”建设,筹建县城中心敬老院和区域敬老院工程。

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604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0%。

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文体活动丰富活跃,新建28个农村文化活动室、18个新农村书屋、30个文体活动广场,在建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新发展有线电视5000户,有线电视网管中心工程具备开工条件。

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各项奖励政策,被命名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

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为1200多名贫困残疾人办理就业优惠证,发放节日慰问金3万多元。

做好抗震救灾、对口支援工作,募集赈灾捐款795万余元,完成27套整体教室和23间学生宿舍援建等任务。

全县双拥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得到加强。

县政府年初谋划的13件利民实事完成预定进度目标。

——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深入开展“迎保促”活动,坚持市县乡三级干部大接访,狠抓信访隐患排查化解,完善县长公开电话、市长短信和绿色信访通道,查矛盾纠纷,解信访隐患;查治安状况,解发案隐患;查安全生产,解事故隐患,实现全年未发生非正常进京访和进省以上集体访两个“零纪录”,上级要结果案件结案率100%。

在全省首创并完成“平安互助网”治安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49%,破案率上升70%。

全县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强。

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

针对“三鹿事件”,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有力、有序、高效开展各项处置工作。

及时出台鼓励奶农优化养殖结构和散养奶牛入“区”养殖等6个政策性文件和相关标准,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

患儿赔付、企业复产等工作进展顺利。

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15个政府组成部门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实现政府文件网上发送、通知网上下达、信息网上传递。

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建立健全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考核评议、责任追究和工程建设领域“十公开”、重点建设项目直通车等制度。

被列为全省民主评议工作唯一试点县。

在政府班子成员中推行“一周一要事”,共安排要事150件、重点工作1574件(次)。

开展政府信息清理及公开工作,清理政府信息2360项。

过去一年中,我们立足创特色、增活力,注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创新工作理念,发挥规划引领、金融助推等作用。

各项工作注意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二是坚持突出县域特色,狠抓关键领域,加强薄弱环节,抓现有企业优化升级,抓重点项目投产达效,抓治污减排多措并举。

三是坚持自我加压,负重奋进,科学分析、冷静面对不利因素,坚持按市区标准实施三年大变样和环保治理等工作,借鉴发达地区经验,谋划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坚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做到责任明晰,挂图作战,提倡现场办公,强化督导,严格考核。

五是坚持凝心聚力,鼓劲加油,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注意创新载体,推动工作开展。

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加以坚持。

各位代表!

一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是在经济环境纷繁复杂、困难考验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取得的,全县干部群众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心血和努力。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栾城发展的朋友,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距离“农业做优、工业做强、三产做大”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是传统产业名优产品较少,工业转型升级任务较大,高科技和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够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四是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还需进一步强化,招引大项目、好项目、立县项目的任务依然艰巨。

五是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率先发展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等。

这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逐步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

展望全年,虽然金融危机的冲击犹在,但机遇和希望并存。

无论困难多大,情况怎样复杂,我们保增长的目标决不改变,保变样的决心决不动摇,保民生的标准决不降低,保稳定的力度决不削弱!

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围绕县委九届四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县域特色,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夯实农业基础,着力做强工业支撑,着力做美县城亮点,着力促进民生改善,着力搞活金融支持,坚持不懈抓项目,齐心协力保增长,统筹兼顾调结构,千方百计惠民生,以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优异成绩,向建国60周年献厚礼。

主要预期目标: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全部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

重点工作:

一、推动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是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重点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强力实施“三大工程”促转变。

“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工程”促转变。

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小麦和玉米良种补贴推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等农业项目,搞好与良种良法相配套的节水、节肥、机械化耕作等技术的集成推广。

以师栾02-1等小麦优种为重点,推广优质专用小麦综合配套栽培技术20万亩。

抓好县原种场搬迁和新场区建设,发挥良种推广示范作用。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万亩,其中小麦27.5万亩,玉米25.5万亩。

整合农牧、水务、农机、科技等方面力量,建设国家级万亩小麦、玉米节水高产高效示范区。

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抓好现有180多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的规范提升。

推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体系,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强化植保服务,有效防御黄顶菊、美国白蛾等外来有害生物侵害。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工程”促转变。

以都市型现代农业规划为引领,大力发展优质、生态、高产、高效、安全农业,推行区域化布局,集约连片发展。

实施大田作物高效示范工程,推广高效栽培技术。

以“阳春草莓采摘节”为平台,扶持发展优质蔬菜、食用菌、芦笋、草莓、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重点抓好东牛村芦笋、范台岗头草莓、辛李庄高效蔬菜等种植基地和后牛村金地博生态园区建设,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6万亩,总产达到90万吨。

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建立农产品综合质检站。

推进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培育无公害、绿色食品优质品牌。

推进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县建设,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完善实施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规划,提高园区承载能力。

完成500万元以上产业化项目5个。

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建设,增强组织带动和服务功能,新增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

全县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促转变。

以更新改造机井和节水灌溉工程为重点,实施节水型农业和农村饮水安全整体推进项目。

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灌溉工程项目建设,投资420万元,打机井200眼,铺设节水管道7.2万米,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

抓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械50台。

抓好农户沼气国债项目,建成农户沼气池1500个。

抓好农村“一事一议”工作,健全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实施85个村级一事一议项目。

加大新民居宣传推广力度,启动新民居示范工程,鼓励农民按照新民居标准新建、翻建住房,每个乡镇抓1-2个新民居试点村。

整合培训资源,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工程,提高农民技能和科技素质。

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完善村级财富积累机制,支持有一定资产收入的村,开展小型公益项目和集体资产项目试点。

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提高气象科技服务效益。

二、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

工业强则县域经济壮。

坚持把工业转型升级作为抓经济、保增长的有效手段,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强力创优服务环境,努力使工业化的步子迈得更实、幅度更大、水平更高。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分别增长20%、16%。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工业经济竞争力。

把自主创新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施“五个升级”。

一是产品升级。

以产品升级换代为目标,鼓励企业切实抓好技术改造,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步伐,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通过产品升级换代,加快我县产业结构从一般加工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拉长、附加值提高、竞争力增强。

二是产能升级。

引导和扶持企业扩大优势产能,加快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厂房、土地或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空间,开展技术改造,提升产能。

投资16.8亿元,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8项。

三是机制升级。

加快企业转制步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力争国有资本全部退出,对华栾公司等国有参股企业,积极推进改制。

对已进行过股份制改革的企业,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完善内部机制。

对关停、破产企业,多方寻求出路,帮助走出困境。

四是研发升级。

安排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开发新产品、争创名牌产品、加强研发中心建设,对争创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或认定为市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予以奖励。

全年争创国家和省驰名著名商标4个,省级名优产品3个。

全县市级以上研发中心争取达到8家,省级以上4家,国家级1家。

五是管理升级。

发挥企业家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引导企业家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带领企业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引导企业全面提高战略规划、运营方式、生产组织、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基础性管理水平,夯实管理创新基础。

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和企业规模,全面开展精益管理、绩效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培育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总结推广神威药业、新宇三阳等行之有效的管理经验。

引导重点企业到发达地区学习引进现代管理方式、管理技术、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

大力引进发展现代产业,增强工业经济新活力。

围绕国家和省市确定的战略支撑产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现代生物医药等产业。

全力支持“2+1”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工业经济“小巨人”。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服务企业的有效性、针对性,建立健全现场办公、重点企业联系人、有关部门捆绑支持企业等制度,一企一策解决企业遇到的资金、占地等问题。

认真做好规模以上企业筛选纳统工作,研究制定新入统企业保护办法,鼓励达到条件的企业主动申报纳统。

落实入统企业“信息直通车”制度,实行挂牌保护,支持入统企业发展,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倾力支持大型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入驻栾城,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创优服务提效能,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推动力。

围绕“转作风、摸实情、解难题、保增长”主题,把“服务企业百家行”活动引向深入,着力解决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充实人员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浓厚发展氛围。

对现行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进行评估分析,适时调整完善。

高度关注经济运行态势,建立完善监测预警体系,重点搞好“2+1”企业动态监测分析,及早发现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骨干企业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带动作用。

坚持指标调控年初分解、定期分析、运行预警监控、适时调整。

加强对水、电、汽、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帮助企业提振信心,共渡难关。

鼓励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

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提高政治地位,增强社会责任感。

积极引进和发展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咨询、管理咨询、品牌策划、人才培训等生产性服务组织。

本着有利于企业创新、有利于行业协作的原则,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在装备制造基地引进物流和金融等服务项目。

加强统计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三、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培育经济增长后劲

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和第一推动力,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惠民生,以项目增后劲,以项目优结构,以项目求升级,在项目的招引、落地、开工、建设、环境等五个环节力求新突破。

项目落地求突破。

坚持把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作为促进项目落地的有效载体,完善优先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投融资服务、建立考核评价制度等政策措施,努力把园区总量做大、质量做优、实力做强。

抓住装备制造基地列入省级产业集聚区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以飞机制造、机电产品、整车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

搞好园区规划编制,开展装备制造基地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着手编制生物产业基地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整合园区资源,建立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分工协作体系,推动园区集约化、集群化发展。

按照“七通一平”标准,抓好基地道路、供热、供水、供电、排污、金融、教育等配套设施建设,装备基地污水处理厂和汉崴街、灵达路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竣工投用。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利益共享”,探索引进战略投资伙伴,以开发商为主体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加大园区整体包装和推介宣传力度,在国家和省市主流媒体开展园区招商宣传。

项目开工求突破。

把开工项目作为全年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撑点,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抓好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确保石飞工业园、神威中药园、宏源热电技改扩能等18个项目开工建设。

建立项目开工激励约束机制,对新开工项目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层层签订“军令状”,明确时限,追踪督导,定期要帐。

研究制定土地“摘牌”后确保项目尽快开工的具体措施,征收项目开工保证金。

项目建设求突破。

抓好结转项目的建设,倒排工期,精心组织,在各个细节上抓好落实,做到环环相扣、科学推进,确保按期完成。

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严格实行“五个一”制度,设立项目协调中心,实行项目建设周调度和重要事项随时调度制度,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使竣工项目能够投产达效、发挥效益,建设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及早投产,签约项目能够顺利进场、及早开工,后备项目能够持续跟进、深入洽谈,在全县形成齐心协力抓项目的浓厚氛围。

全年安排重点项目30项,总投资147亿元。

其中结转续建6项,总投资11.9亿元;新开工18项,总投资54.4亿元。

项目招引求突破。

围绕重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生态环境改善等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的领域,争分夺秒,高效运作,抓紧包装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积极承接省会主城区产业外溢搬迁项目,争取更多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落户我县。

研究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形成招商引资的合力。

突出重点区域,到北京、上海等地接洽世界500强企业和德国在华装备制造优势企业,到江苏、福建招引产业转移项目,到浙江、广东联系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集中精力主攻重大项目。

推进小分队、多批次、专业化、重实效的精细化招商方式。

发挥企业招商引资主体作用,鼓励现有投资商动员朋友、同乡、合作伙伴来栾投资置业。

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提高招商能力和水平。

项目环境求突破。

秉承“投资者就是上帝”的理念,对有意向的投资者,做到随约随谈,热情接待。

坚持“管理就是服务,执法就是帮忙”,围绕让客商“少跑几趟路、少进几个门、少转几道弯”的要求,推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合并中间程序,倾力打造投资者“绿色通道”和投资“洼地”。

大力开展项目周边环境治理,落实政法部门服务企业24条规定。

督促有关部门完善服务企业各项政策。

扎实做好取消10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作。

千方百计为客商出主意、想办法,帮着跑、带着办,提供“保姆式”服务,营造亲商、爱商、护商、安商的良好环境。

四、加快民营三产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

支持民营经济和三产发展,鼓励全民创业,培育更多市场主体,扩大居民消费,激发市场活力。

民营经济上台阶。

全面落实扶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优化创业环境,形成千家万户自我积累、千家万户自觉投入、千家万户走向市场的生动局面。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04亿元,实现税金5.45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2.5万人,民营经济财政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提升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做大做强服装、纺织、铸造、制鞋等特色集群产业,坚持产业集约、有序发展,形成优势,5个产业集群年产值全部达到5亿元以上。

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引导支持重点民营企业创新管理、转型升级,引进现代管理手段。

6家企业通过ISO系列认证,创建3家省级诚信守法企业,认证4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三产发展求突破。

第三产业是我县发展中的一个“短板”,今年力争“破题”,并有所突破。

以扩大商贸流通为基础,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带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聚集,以三产提升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启动全县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完善商业布局,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着力研究与省会服务业错位发展问题,积极探索我县大力发展服务业的现实路径。

尝试引入社会投资者,谋划面向省会、京津和华北地区的物流、生产资料专业市场,重点推进冶河的物流服务。

以服务省会需求为主体,发挥紧邻省会优势,积极承接市区三产服务业转移,谋划以肉、蛋、奶、禽等农副产品为主的大型商贸园区。

以服务当地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培育提升现有农副产品专业市场。

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面向园区和现有企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大物流”现代服务体系。

完成楼底等三个基层供销社改造,筹建聂家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抓好村级农资综合服务站、农家店小超市的规范提高,加快农资、日用消费品网络规范化建设。

落实“家电下乡”政策,激活农村消费。

落实各项外贸促进政策,扩大对外贸易总量,全年出口总额达到1.25亿美元。

五、强力推进三年大变样,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按照“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定位,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载体功能,县城做美做特,城镇品位提升,创建“经济繁荣、居住舒适”的人居环境。

总体抓规划。

成立城乡规划审批委员会和规划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

按照省会卫星城市标准,高起点、大手笔、高品位编制各类规划。

进一步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和电力、消防、人防等专项规划。

完成县城南北出入口和308国道县城段、青银高速南宫、窦妪出入口景观设计。

加大村镇建设指导力度,修编冶河工贸小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编制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