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作业主观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272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作业主观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际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作业主观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际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作业主观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际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作业主观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际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作业主观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作业主观题.docx

《国际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作业主观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作业主观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作业主观题.docx

国际企业管理导论课后作业主观题

1. 

一、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1. 跨国公司

答:

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又称国际公司或多国公司。

2. 对外直接投资

答:

简称FDI,是指企业以跨国经营的方式所形成的国际间资本转移,之所以称为外商,是针对投资目的地而言,这是境外资本到境内来投资,故名。

一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国投资者为取得国外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权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和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的经济行为。

3. 企业国际化

答:

指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市场,去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产品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

4. 全球化

答:

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

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

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

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纷纷引起研究热潮。

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

5.经济全球化

答:

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6、 绝对优势理论

答:

又称绝对成本说、地域分工说。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7、 要素禀赋论

答:

又称H-O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大柱石,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广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8、 内部化优势

答:

它是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指企业在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资产或所有权内部化过程中所能拥有的优势。

也就是说,企业将拥有的资产通过内部化转移给国外子公司,可以比通过交易转移给其他企业获得更多利益。

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为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性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将企业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

外部市场而不完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结构性的市场不完全性,如竞争壁垒、政府干预等;二是自然性的市场不完全,如知识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高交易成本

9、 直接投资

答:

直接投资指投资者直接开厂设店从事经营,或者投资购买企业相当数量的股份,从而对该企业具有经营上的控制权的投资方式。

10、 不完全竞争市场

答:

指这样一些市场:

完全竞争不能保持,因为至少有一个大到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的买者(或卖者),并因此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或供给)曲线。

包括各种不完全因素,诸如完全垄断、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等。

11、 区位优势

答:

 它是指跨国企业在投资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

也就是说可供投资地区是否在某些方面较国内优势,投资区位的选择要受到生产要素和市场的地理分布、生产要素和运输成本、投资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

二、简述下列问题:

1. 国际企业的基本特征。

答:

 1.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目的是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而国内企业是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

  2.跨国公司是通过控股的方式对国外的企业实行控制,而国内企业对其较少的涉外经济活动大多是以契约的方式来实行控制。

  3.国内企业的涉外活动不涉及在国外建立经济实体问题,国内外经济活动的关系是松散的,有较大偶然性,其涉外经济活动往往在交易完成后就立即终止,不再参与以后的再生产过程;而跨国公司则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全面进行资本、商品,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动,并且这种“一揽子”活动必须符合公司总体战略目标而处于母公司控制之下,其子公司也像外国企业一样参加当地的再生产过程。

所以,跨国公司对其分支机构必然实行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2. 全球化的正面和负面效应。

(1)范围内的通用标准的数目的增长,例如版权法

(2)国际贸易的增长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更快

(3)由跨国公司控制的世界经济的股份的增长

(4)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

(5)更多的国际间的文化影响,例如通过好莱坞电影的出口

(6)文化多样性的减少

(7)贫富差距可能扩大

(8)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9)各种文化的融合及创新

(10)部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掠夺

(11)部分发达国家把工业垃圾倾倒到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遭到破坏

(12)文明以及价值观的冲突

(13)通过诸如互联网和电话等的技术使得共享的信息资源不断增长

(14)移民的增长,包括非法移民

(15)恐怖主义也在全球化,参与恐怖袭击的恐怖组织分子很多时候不在本国行动,而且与本国无关

(16)例如,有这样的一种经济理论:

相对优势使自由贸易可以让资源分配变得更加有效,并且对参与贸易的双方都有利。

3.经济全球化由哪三大支柱组成。

答:

(1)世界贸易组织

(2)世界银行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4.解释跨国公司的特征。

答:

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有:

(1)、一般都有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

(2)、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和最高的决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虽各自都有自己的决策机构,都可以根据自己经营的领域和不同特点进行决策活动,但其决策必须服从于最高决策中心;3、一般都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市场和合理的生产布局,定点专业生产,定点销售产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润;

(4)、一般都因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快速的信息传递,以及资金快速跨国转移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国际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

(5)、许多大的跨国公司,由于经济、技术实力或在某些产品生产上的优势,或对某些产品、或在某些地区,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

5.简述企业经营国际化的五大课题。

答:

①国际经营环境特点和趋势,

②从本土到世界的企业国际化过程,

③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管理,

④跨国公司的全球渗透发展

⑤跨国公司的组织建设与管理

6.简述经营国际化STEP环境的内容。

答:

(1)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的增长水平.人口发展程度.人口分布情况和密度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旅游倾向。

人口的增长水平和发展程度越接近工业化生产阶段的程度社会人群的旅游倾向就越明显。

人口分布越集中,密度越高的区域社会人群的旅游需求也越高。

社会因素可以说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大环境,也是重要的人文环境。

 

(2) 科学技术因素是能够将被抑制的需求转变为有效需求的主要因素。

二战以后交通技术和信息技术降低了旅游的成本并使得旅游产品更易于获取,提高了旅游的便利性。

在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提高也为旅游方式提供了多样性。

例如:

飞机的使用为远距离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方式;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特殊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可能。

 (3) 经济因素历来被视为决定旅游需求量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经济水平的提高不仅仅代表着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还因为此因素带动了许多其他关键因素的发展,如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教育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影响出游方式和旅游的倾向性。

 (4) 政治因素则是旅游企业和个人最无法改变的因素。

政府的政策直接并且极大的影响着整个旅游市场。

支持旅游发展的政府会参与促销或为旅游提供便利,为旅游业创造繁荣兴旺的环境,为贫困群体提供旅游的机会;而反对发展旅游的政府则会通过货币管理和限制签证来限制旅游的发展。

不稳定的政治体制则会使入境旅游受到负面的影响

7.简述跨国公司运行环境的特征。

答:

(1)经营国际化;

(2)产品多样化;

(3)交易内部化;

(4)战略全球化。

8.简述垄断优势理论的贡献和局限性。

答:

(1)、贡献:

  垄断优势理论突破了国际间资本流动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传统贸易理论框架,突出了知识资产和技术优势在形成跨国公司中的重要作用。

  因而,垄断优势理论在20世纪60-70年代中期,对西方学者产生过较深刻的影响。

‌垄断优势论从理论上开创了以国际直接投资为对象的新研究领域,

  使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开始成为独立学科。

这一理论既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垄断优势而进行横向投资,

  也解释了跨国公司为了维护垄断地位而将部分工序,尤其劳动密集型工序,转移到国外生产的纵向投资,

  因而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2)、局限性:

  这一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不能很好解释对外直接投资流向的产业分布或地理分布;它以美国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指导意义。

  ‌垄断优势理论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和原因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说明。

9、请结合具体的实例论述制订经营国际化战略的步骤。

答:

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启动比较早,这得益于海尔企业领导人的超前战略意识。

海外投资设厂虽然实现生产本地化,成功避免了贸易保护主义对出口的限制,但是美国的高成本几乎吞噬了海尔在中国市场积累的低成本优势。

因此海尔开始寻求新的战略,2005年6月,海尔宣布准备以23亿美元的代价竞购美国第三大家电巨头美泰克,开始新的国际化战略

10、说明典型的经营国际化动机有几种?

并分别对它们的内涵进行分析。

答:

1.利用优势能力

2.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

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

4.抵御和分散风险

5.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评

11、请结合具体的实例论述国际市场调研的内容。

答:

从国际贸易商品进出口角度看,国际市场调研主要包括:

国际市场环境调研、国际市场商品情况调研、国际市场营销情况调研、国外客户情况调研等。

1、国际市场环境调研

企业开展国际商务进行商品进出口,如同军队作战首先需分析地形,了解作战环境一样,需先了解商务市场环境,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企业对国际市场环境调研的主要内容为:

1)国外经济环境。

包括一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前景、就业、收入分配等。

2)国外政治和法律环境。

包括政府结构的重要经济政策、政府对贸易实行的鼓励、限制措施、特别有关外贸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关税、配额、国内税收、外汇限制、卫生检疫、安全条例等。

3)国外文化环境。

包括使用的语言、教育水平、宗教、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

4)其他。

包括国外人口、交通、地理等情况。

2、国际市场商品情况调研

企业要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或从市场进口产品,除需了解国外市场环境外,还需了解国外商品市场情况,主要有:

1)国外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

包括商品供应的渠道、来源,国外生产厂家、生产能力、数量及库存情况等。

2)国外市场商品需求情况。

包括国外市场对商品需求的品种、数量、质量要求等。

3)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情况。

包括国际市场商品的价格、价格与供求变动的关系等。

3、国际市场营销情况调研

国际市场营销情况调研是对国际市场营销组合情况的调研,除上述已经提到的商品及价格外,一般还应包括:

1)商品销售渠道。

包括销售网落设立、批零商的经营能力、经营利润、消费者对他们的印象、售后服务等。

2)广告宣传。

包括消费者购买动机、广告内容、广告时间、方式、效果等。

3)竞争分析。

包括竞争者产品质量、价格、政策、广告、分配路线、占有率等。

4、国外客户情况调研

每个商品都有自己的销售(进货)渠道。

销售(进货)渠道是由不同客户所组成的。

企业进出口商品必须选择合适的销售(进货)渠道与客户,作好国外客户的调查研究。

一般说来,商务企业对国外客户的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客户政治情况。

主要了解客户的政治背景、与政界的关系、公司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党派及对我国的政治态度;

2)客户资信情况。

包括客户拥有的资本和信誉两个方面。

资本指企业的注册资本、实有资本、公积金、其他财产以及资产负债等情况。

信誉指企业的经营作风;

3)客户经营业务范围。

主要指客户的公司企业经营的商品及其品种;

4)客户公司、企业业务。

指客户的公司企业是中间商还是使用户或专营商或兼营商等;

5)客户经营能力。

指客户业务活动能力、资金融通能力、贸易关系、经营方式和销售渠道等。

12、论述新产品普及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哪四个因素。

答:

(1)产品;

(2)价格;

(3)促销;

(4)渠道。

13.论述贸易型市场进入模式、契约市场进入模式和投资型市场进入模式的具体内容。

答:

(1)出口模式包括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方式;

(2)契约模式主要包括:

许可证模式、特许经营模式、合同制造模式、管理合同模式和工程承包模式、双向贸易等六种;

(3)投资模式属于进入国际市场的高级阶段。

我国的“走出去”战略所指的主要就是投资模式。

投资模式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两种形式。

14.论述选择市场进入模式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

1.目标国家的市场因素。

市场规模和竞争结构。

如果目标国家的市场规模较大,或者市场潜力较大,则企业可以考虑以投资模式进入,尽可能地扩大销售额;反之则可以考虑以出口模式和契约模式进入,以保证企业资源的有效使用。

如果目标市场的竞争结构是垄断或寡头垄断型,企业应考虑以契约模式或投资模式进入,以使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在当地与实力雄厚的企业竞争,如果目标国家的市场结构是分散型的,则以出口模式为宜。

2.目标国家的环境因素。

政治和经济环境。

如果目标国家的政局稳定、法制健全、投资政策较为宽松、人均国民收入比较高、汇率稳定,则可以考虑采取投资模式进入,反之则以出口模式或契约模式进入为宜。

地理和社会文化环境。

如果目标国家距离本国较远,为了省去长途运输的费用,则可以考虑契约模式或投资模式。

如果目标国家的社会文化和本国文化差异较大,则最好先采取出口模式或契约模式进入,以避免由于文化的冲突造成的摩擦成本。

材料、劳动力、资本市场、基础设施等)的易获得性和价格。

如果目标国家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比较低、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则比较适合采取投资进入模式,否则应采取出口模式。

15.解释合资经营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

(1)市场经济的需求;

(2)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化的发展;

(3)各国政府的支持;

(4)法律的保护。

16.解释跨国公司长期独资经营的原因。

答:

(1)“东道国风险”锐减;

(2)“技术外溢”的担忧;

(3)为“协调成本”松绑;

(4)一元化的全球战略。

 17.解释企业购并的动机。

答:

公司购并是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它公司控制权,以增加自身经济实力,实现自身经济目的的一种经济行为。

购并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有效途径。

企业要综合考虑购并所带来的正面及负面效应,否则有可能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购并即收购与兼并,公司购并可以分为横向购并、纵向购并以及混合购并三种类型。

横向购并是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类似产品、或生产技术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所进行的购并,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购并方式,其目的在于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纵向购并是在生产工艺或经销上有前后衔接关系的企业间的购并,如加工制造企业向前购并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生产企业,向后购并运输公司、销售公司等,其目的在于发挥综合协作优势;混合购并是产品和市场都没有任何联系的企业间的购并,它兼具横向购并与纵向购并的优点,而且更加灵活自如。

18、请给出具体的实例分析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会遇到哪些风险及风险的防范措施。

答: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由于世贸组织对关税以及配额等传统贸易保护的限制,各国开始从新的渠道对本国产业进行保护。

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其所具有的独特的机理特征和保护程度,使得它逐渐成为发达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也成为阻碍我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障碍。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是伴随世界多极化和科技信息化趋势同步发展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贸易壁垒的逐渐消除,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讯以及交通运输成本的不断降低,自然人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及国际资本的快速流动。

这一切的变化都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

例如制成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从 1947 年的 47% 降至现在的 2.1%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以平均每年约 14% 的速度在增长,几乎是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的两倍。

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结果就是模糊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国内市场进而被国际市场所渐渐取代。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它对各国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它是商品、技术、信息,特别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重新配置;它促成一种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彼此交织的复杂格局;它符合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因而就不应该是为某一社会制度专属的共融体系,当然更要朝着不以强权政治为前提的互利准则运行和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贡献,和市场经济一样具有不可轻视的历史进步性。

19、请论述国际企业使用转移价格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的动机  1、利用转移定价,逃避我国税收管辖,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

跨国公司在国际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满足其专业分工和协作的要求,通常从世界市场的大范围出发,规划其生产和销售,使之更有效地组织经济要素的投入,往往利用转移定价这种手段。

  2、利用转移定价,实现跨国公司内部管理的需要。

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其领导层机构大都设在境外,为了实现跨国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不惜牺牲中方合资者的利益。

  3、利用转移定价,规避各类风险。

跨国投资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各类政治或经济风险,如战争、政局动荡、政府征用、没收、外汇管制、通货膨胀、银根紧缩等。

编辑本段具体手段

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购销业务转移定价

  在国内目前转移定价主要表现在“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上。

例如母公司向子公司低价提供转移定价

材料,以降低子公司的产品成本,获取较高的利润。

或者母公司向子公司高价出售产品,以增加子公司的产品成本,从而减少子公司的利润。

到底是“高进低出”还是“低进高出”,主要还是取决与国内与国外市场上税率的差异。

通常情况下,企业都会将收入和利润转移到低税国或着避税港。

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劳务提供转移定价

  其次还有关联企业之间的专利转让与技术服务。

专利和技术服务的定价比较复杂,其所涉及到的相关费用的收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据此,关联公司很容易操控内部的成本和利润。

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往来转移定价

  跨国企业内部贷款有较大的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获得避税好处。

为了达到在一国少缴税的目的,跨国公司可按较高的利率将款项贷给该国子公司并收取利息,这样子公司偿还给母公司的贷款利息,就可作为子公司的费用而在税金中扣除。

此外,如果该母公司是处于低税率国家的话,那么它所收到的利息收入就只要缴纳少部分的税金。

这样一来就实现了集团企业整体利润的最大化。

通过关联企业设备的提供转移定价

  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或者租赁费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利润的多少。

通过关联企业之间购置固定资产的购置费或租赁费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折旧费用提取的多少,最终也会影响到企业间利润的分配。

在跨国企业内部将一个公司的资产租赁给另一个公司,可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

位于高所得税国的子公司借入资金购买一项资产,并以较低的价格租赁给低税国的一个子公司,后者又将此资产以尽可能高的价格租给另一个子公司,从而达到整个企业减少纳税的目的。

另外,出租企业还可以将设备出租给较难获得融资的关联企业,一来可以达到降低整体税收的目的,二来还能帮助企业获得资金上的融通。

20、跨国公司在海外招聘海外经理人员时所要求具备的素质有哪些,并论述为什么在外派这些经理人员前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有哪些?

答:

素质:

(1)良好的沟通能力;

(2)强烈的服务意识;(3)较高的综合素质。

培训:

(1)文化差异对管理人员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管理人员的行为具有不同特征。

例如,在管理风格上,美国企业的管理人员较为民主,鼓励参与,日本企业的管理人员则习惯于集权;在财务决策上,发达国家的管理人员偏爱高风险、高收益的策略,发展中国家的管理人员则奉行较为保守的原则;在处理事情时,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人员比较讲究原则,亚洲许多国家的管理人员比较讲究交情等。

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化差异对工作带来的影响。

因此,外派管理人员只有尽快适应东道国文化环境,才能与当地管理人员建立良好工作关系,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2)进行文化敏感性培训。

文化敏感性培训有两个主要内容:

一是系统培训有关母国文化背景、文化本质和有别于其他文化的主要特点;二是培训外派管理人员对东道国文化特征的理性和感性分析能力,掌握东道国文化的精髓。

实践证明,较为完善的文化敏感性培训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代替实际的国外生活体验,使外派管理人员在心理上和应付不同文化冲击的手段上做好准备,减轻他们在东道国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苦恼、不适应或挫败感。

目前许多大型跨国公司采用课堂教育、环境模拟、文化研讨会、外语培训等多种方式进行系统的文化敏感性培训,系统的文化敏感性虽然可以提高学员对东道国文化的敏感性和适应能力,但并不能保证他们能够在东道国有效应付不同文化的各种冲击。

因此,外派管理人员必须学会以尊重和接受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

切忌用本国文化标准随便批评异国文化,更不能把本国的文化标准强加于东道国公民,即应努力做到克服自我参照习惯的干扰。

在遇到挫折时,要善于忍耐和克制自己,把自己当作东道国文化的承受者,灵活地处理因文化差异产生的各种摩擦和冲突,在建立良好工作关系和生活关系的过程中增强对不同文化的适应能力。

对于这种外派人员的培训通常在两个阶段上展开,上述所言及的是派出前的准备培训。

第二阶段是现场指导,即外派管理人员在海外上任后,企业总部及当地的辅导者要对他们给予支持。

在海外子公司,前任者通常要给接任者进行几个月的指导。

  此外,需引起注意的是,为了留住人才,让有能力的人安心工作,一些企业还对海外离任回国人员进行回国培训.以帮助他们减轻反向文化冲击,重新适应母国的企业文化,寻求进—步的发展。

                      案例分析

(一)

有一家中国南方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得知美国很多富裕阶层的老人在退休之后都很想去佛罗里达州享受阳光,因此,佛罗里达州的别墅和老年人公寓都行情看涨。

于是,该老总决策在佛罗里达州购买地皮,准备开发老年人公寓。

地皮买下之后,到申请建设执照时才发现,美国用地有“分区划片”的管制,商业用地与居民住宅截然分开。

凡划为居民宅区的地段,一律不能建立商业性建筑,以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房地产的价值。

而该公司购买的地皮位于商业性建筑规划区,不可用于建设居民住宅。

开发老年人公寓的计划泡了汤。

这家公司最后只得把所购买的地皮卖了,买卖之间单是各种手续费用就赔了几万美元。

请你根据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这个案例中的投资项目失败的原因并说明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