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对勾单元质量评估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137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对勾单元质量评估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红对勾单元质量评估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红对勾单元质量评估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红对勾单元质量评估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红对勾单元质量评估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对勾单元质量评估十.docx

《红对勾单元质量评估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对勾单元质量评估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对勾单元质量评估十.docx

红对勾单元质量评估十

单元质量评估十(第十单元综合测试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1~8每小题2分,9~16每小题3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相关家庭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相关实验

预期目的

A

在食用碱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探究食用碱是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

B

在食用盐中滴加少量淀粉液

探究食用盐是否为加碘盐

C

用激光笔照射淀粉液

探究淀粉液是胶体还是溶液

D

将鸡蛋白溶于水后,滴加AgNO3溶液

验证蛋白质中含有氯元素

答案:

C

解析:

碳酸钠、碳酸氢钠均能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不能达到预期目的;食用盐中加入的是化合态的碘,不能用淀粉检验,B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蛋白质不是电解质,不能电离出氯离子,D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2.下列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是(  )

①高锰酸钾分解:

2KMnO4

K2MnO4+MnO2+O2↑

②硝酸铵分解:

2NH4NO3

4H2O+2N2↑+O2↑

③过氧化氢催化分解:

2H2O2

2H2O+O2↑

④二氧化氮受热分解:

2NO2

2NO+O2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①和③D.①③④

答案:

C

3.按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而又实用的是(  )

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2

B.加热NH4Cl制NH3

C.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

D.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制备CO2

答案:

C

解析:

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Zn粒反应生成NO,A错;NH4Cl受热分解产生NH3和HCl,二者遇冷又化合成NH4Cl,所以不适合制备NH3,B错;大理石与浓H2SO4反应缓慢且生成的CaSO4包在CaCO3的外表,反应难以进行,D错。

4.(2015·重庆)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A.观察Fe(OH)2的生成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3溶液

 

C.实验室制取氨        D.验证乙烯的生成

答案:

A

解析:

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评价。

A.由于Fe(OH)2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需隔绝空气,用植物油隔绝空气,用长的胶头滴管插入NaOH溶液的底部,正确;B.容量瓶不能用于溶解固体,错误;C.NH4Cl受热分解,离开热源又会重新生成NH4Cl,得不到氨气,且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错误;D.实验室制乙烯需要170℃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反应溶液中,且不能接触烧瓶内壁,同时挥发的乙醇也能使KMnO4溶液褪色,错误;选A。

5.(2015·广东)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答案:

B

解析:

B项,锥形瓶中的溶液原来显酸性,随着NaOH溶液滴入,慢慢变为中性、碱性,pH由小变大,故B项正确;A项,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会将标准液稀释,应先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后,再加入标准液滴定,故A项错误;C项,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故C项错误;D项,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使得的滴定标准液体积增大,则测定结果偏大,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6.(2015·山东)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B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Br-还原性强于Cl-

D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NH4Cl固体可以升华

答案:

C

解析:

考查化学实验、元素及化合物。

A.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说明AgI比AgCl更难溶,则Ksp(AgCl)>Ksp(AgI),错误;B.无法判断该溶液含有Fe2+或Fe3+,应该先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入氨水,错误;C.上层呈橙红色,说明Cl2与NaBr反应生成了Br2和NaCl,则Br-的还原性强于Cl-,正确;D.不是升华,试管底部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试管口NH3与HCl反应生成了NH4Cl,错误。

答案选C。

7.某同学通过实验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现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点燃硫黄,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可以漂白纸浆

B.将CuSO4·5H2O加入浓硫酸中,蓝色晶体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脱水性

C.把SO2通入盛有滴加了酚酞试剂的NaOH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作用

D.将Cu片加入浓硫酸中,反应剧烈,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

答案:

A

解析:

点燃硫黄生成SO2,A正确;选项B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选项C体现了SO2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Cu和浓H2SO4的反应需要加热,且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不能判断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D错。

8.(2014·全国大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

D.用AgNO3溶液可以鉴别KCl和KI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SO2和乙烯的性质、乙酸乙酯的性质、乙炔的制备、卤素离子的检验等。

A.SO2使溴水褪色和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都是由于二者的还原性,使其褪色,故A选项正确;B.制备乙酸乙酯时如果用NaOH溶液收集产物,则会使乙酸乙酯水解,应该选择饱和的碳酸钠溶液,B项错误;C.用饱和的食盐水代替水跟电石的反应,可以减慢反应速率,C正确;D.AgNO3与KCl、KI分别反应,AgCl是白色沉淀,而AgI是黄色沉淀,D正确。

9.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装置,试图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其中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D

解析:

D中的b容器因为与外界大气不通,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可行的是(  )

A.在水中加入氯化铁晶体,加热至沸腾,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B.氢氧化铁胶体中的H+、Cl-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C.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将蒸发皿中的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鉴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较简便的方法是用激光束照射

答案:

D

解析:

A项Fe(OH)3胶体制备是将饱和FeCl3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加热;胶体粒子也能通过滤纸,B项错误;C项,蒸发溶液到溶液快要蒸干时用余热蒸干即可。

11.(2015·广东)(双选)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

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

向稀的苯酚水溶液滴加饱和溴水

生成白色沉淀

产物三溴苯酚不溶于水

C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性:

Cl2>I2

D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

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

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答案:

BC

解析: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醇和酚的性质。

B项,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三溴苯酚难溶于水,故B项正确;C项,含I-的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发生反应:

2I-+Cl2=I2+2Cl-,Cl2作氧化剂,I2是氧化产物,氧化性:

Cl2>I2,故C项正确;A项,试管内壁有水珠是因为NaHCO3分解生成水,Na2CO3较稳定,受热不能发生分解,故A项错误;D项,加入H2O2后溶液变红,是因为Fe2+被H2O2氧化生成Fe3+,表明Fe2+具有还原性,Fe3+与SCN-反应生成红色络合物,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只能得出Fe2+具有还原性的结论,故D项错误。

答案选BC。

12.下列有关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

向AgI沉淀中滴入饱和KCl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AgCl比AgI更难溶

C

向某溶液中加入CCl4

液体分层,下层CCl4显紫色

原溶液中存在I-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答案:

D

解析:

硝酸和铁反应生成硝酸铁,铁过量时,铁和Fe3+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滴入硫氰化钾溶液不呈红色,A项错。

碘化银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银,B项错。

原溶液中含有碘单质,不是碘离子,C项错。

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色,D项正确。

13.(2014·重庆)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与仪器的使用。

A.茶叶的灰化是在坩埚中进行的,需要酒精灯加热和泥三角。

B.溶解茶叶灰时,在烧杯中进行,并用玻璃棒搅拌促进溶解,而不需要容量瓶。

C.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至烧杯中。

D.检验Fe3+的试剂是KSCN溶液,用胶头滴管取待测液和KSCN于试管中。

14.(2016·淮安模拟)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两处明显错误

B.将烧瓶中的MnO2换成KMnO4可制得Cl2

C.在乙后连一盛有饱和食盐水的烧杯进行尾气处理

D.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证明是否有氯气逸出

答案:

C

解析:

该装置没有热源和尾气吸收装置,故A项正确;将烧瓶中的MnO2换成KMnO4,不需加热即可制得Cl2,故B项正确;用于吸收氯气的试剂应是氢氧化钠溶液,故C项不正确;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可用于证明是否有氯气逸出,故D项正确。

15.如图装置可用于收集气体并验证其某些化学性质,你认为正确的是(  )

选项

气体

试剂

现象

结论

A

NH3

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NH3的水溶液显碱性

B

NO2

KI-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NO2有氧化性

C

X

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X是CO2

D

Cl2

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l2有酸性和漂白性

答案:

B

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进行检验时,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否则会造成倒吸,收集NH3应用向下排空气法,A错;NO2通入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是由于NO2有氧化性,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B对;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还有二氧化硫气体,C错;氯气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是由于其和水反应生成酸且次氯酸具有漂白性,D错。

16.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

答案:

B

解析:

A项,实验室制乙烯温度计应插入液面以下以测溶液的温度;C项中缺少除杂装置和酒精灯;D项收集乙酸乙酯时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以下。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7.(11分)(2015·海南)工业上,向500~600℃的铁屑中通入氯气生产无水氯化铁;向炽热铁屑中通入氯化氢生产无水氯化亚铁。

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上述过程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无水氯化铁的实验中,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2)制取无水氯化亚铁的实验中,装置A用来制取________。

尾气的成分是________。

若仍用D装置进行尾气处理,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3)若操作不当,制得的FeCl2会含有少量FeCl3,检验FeCl3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

欲制得纯净的FeCl2,在实验操作中应先________,再________。

答案:

(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浓硫酸。

(2)HCl HCl和H2 发生倒吸 可燃性气体H2不能被吸收

(3)KSCN溶液 点燃A处的酒精灯,通HCl排尽空气 点燃C处的酒精灯(或加热硬质玻璃管)

解析:

常见气体的制取、除杂、性质检验等。

(1)B中应装入浓硫酸吸收Cl2中的水蒸气。

(2)尾气中含有未反应的HCl及生成的H2。

因HCl极易溶于水,用D装置处理尾气易发生倒吸,另外,H2不能被吸收。

(3)为防止FeCl3的生成,应先向C装置中通入HCl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再点燃C处酒精灯加热铁屑。

18.(11分)(2015·四川)(NH4)2SO4是常用的化肥和化工原料,受热易分解。

某兴趣小组拟探究其分解产物。

【查阅资料】(NH4)2SO4在260℃和400℃时分解产物不同。

【实验探究】该小组拟选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和加热装置略)。

A       B

C      D

实验1:

连接装置A-B-C-D,检查气密性,按图示加入试剂(装置B盛0.5000mol/L盐酸70.00mL)。

通入N2排尽空气后,于260℃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停止加热,冷却,停止通入N2。

品红溶液不褪色。

取下装置B,加入指示剂,用0.2000mol/LNaOH溶液滴定剩余盐酸,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mL。

经检验滴定后的溶液中无SO

(1)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滴定前,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盛装0.2000mol/LNaOH溶液

b.用0.2000mol/LNaOH溶液润洗

c.读数、记录

d.查漏、清洗

e.排尽滴定管尖嘴的气泡并调整液面

(3)装置B内溶液吸收气体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

实验2:

连接装置A-D-B,检查气密性,按图示重新加入试剂。

通入N2排尽空气后,于400℃加热装置A至(NH4)2SO4完全分解无残留物,停止加热,冷却,停止通入N2。

观察到装置A、D之间的导气管内有少量白色固体。

经检验,该白色固体和装置D内溶液中有SO

,无SO

进一步研究发现,气体产物中无氮氧化物。

(4)检验装置D内溶液中有SO

,无SO

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5)装置B内溶液吸收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6)(NH4)2SO4在400℃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平底烧瓶

(2)dbaec

(3)0.03

(4)取少量装置D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后沉淀完全溶解,放出无色刺激性气体

(5)NH3或氨气

(6)3(NH4)2SO4

4NH3↑+N2↑+3SO2↑+6H2O↑

解析:

考查实验设计与评价。

(1)仪器X为平底烧瓶。

(2)滴定操作步骤为:

首先查漏、水洗,再用待装的溶液润洗,再装液,再排尽滴定管尖嘴的气泡并调整液面,最后记录读数。

(3)由题意知:

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无SO2,滴定后的溶液中无SO

,说明无SO3,则装置B中吸收的气体为NH3。

n(HCl)=n(NH3)+n(NaOH),则得答案为0.03mol。

(4)取装置D内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若产生白色沉淀且加入盐酸后白色沉淀能完全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中有SO

,无SO

(5)NH3。

(6)3(NH4)2SO4

4NH3↑+N2↑+3SO2↑+6H2O↑

19.(12分)(2015·广东)NH3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反应发生、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E

F    G    H

(2)按下图装置进行NH3性质实验。

①先打开旋塞1,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稳定后,关闭旋塞1。

②再打开旋塞2,B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探究某一种因素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限选试剂与仪器:

固体NH4Cl、蒸馏水、100mL容量瓶、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药匙、天平、pH计、温度计、恒温水浴槽(可调控温度)

①实验目的:

探究________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②设计实验方案。

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能直接读取数据的相关物理量及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表中“V(溶液)”表示所配制溶液的体积)。

物理量

实验序号

V(溶液)/mL

……

1

100

……

2

100

……

③按实验序号1所拟数据进行实验,若读取的待测物理量的数值为Y,则NH4Cl水解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只列出算式,忽略水自身电离的影响)。

答案:

(1)ACG

(2)①产生白色的烟 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小颗粒,氯化铵小颗粒形成白烟。

②烧杯中的石蕊溶液会倒流进入到B瓶中,并变为红色溶液。

(3)①温度

    物理量

实验序号    

V(溶液)/mL

NH4Cl

质量(g)

pH

温度

(℃)

1

100

m

Y

T1

2

100

m

Z

T2

解析:

考查氮及其化合物。

用NH4Cl和Ca(OH)2制备NH3的方程式为: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反应中产生水,故试管口要微微倾斜向下,否则水倒流回试管会发生炸裂;氨气比空气密度小,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集气瓶中的试管要长进短出;最终的尾气处理装置中漏斗不能没入水面以下,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会发生倒吸,但也不能距离水面很远,否则会挥发到空气中,综上所述,气体的发生,收集,处理装置应分别选择A、C、G。

(2)①打开旋塞1后,A瓶中的压强大于B瓶,HCl会从A瓶中进入B瓶,与B瓶中的NH3发生反应,生成NH4Cl,故B瓶中会产生白烟,反应的方程式是NH3+HCl===NH4Cl。

②A、B两瓶中反应结束后,因HCl的量较多,故HCl有所剩余而NH3均反应完毕,此时打开旋塞2,装置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故会将石蕊水溶液压入B瓶中,发生倒吸现象,而B瓶中还有未反应完全的HCl剩余,溶于水后会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3)能够影响物质水解程度的因素主要是温度,且该实验限选仪器中有恒温水浴槽可以调节温度,故可以探究温度对于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

实验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取等量的溶液,控制温度的不同,根据不同的pH值计算NH4Cl的水解程度。

①本实验探究温度对溶液中NH4Cl水解程度的影响;②如想计算NH4Cl水解的平衡转化率,需要知道水解出氢离子物质的量和总NH4Cl物质的量,其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可通过pH计测量计算得到,再乘以溶液的体积就可以得到氢离子物质的量;总NH4Cl物质的量可以通过托盘天平称量得到其质量,再计算得到其物质的量。

故需要的数据有NH4Cl的质量,温度和pH值。

③由题可知,读取的待测物理量pH值为Y,则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Ymol/L,溶液的总体积为100mL,NH4Cl的质量为mg,其物质的量为

mol,故平衡转化率为

,即

20.(12分)(2015·重庆)ClO2与Cl2的氧化性相近,在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面应用广泛。

某兴趣小组通过图1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释放和应用进行了研究。

图1

图2

(1)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_。

安装F中导管时,应选用图2中的________。

(2)打开B的活塞,A中发生反应:

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为使ClO2在D中被稳定剂充分吸收,滴加稀盐酸的速度宜________(填“快”或“慢”)。

(3)关闭B的活塞,ClO2在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NaClO2,此时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则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则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吸收ClO2气体的稳定剂Ⅰ和稳定剂Ⅱ,加酸后释放Cl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

若将其用于水果保鲜,你认为效果较好的稳定剂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答案:

(1)锥形瓶 b 

(2)慢 (3)吸收Cl2

(4)4H++5ClO

===Cl-+4ClO2↑+2H2O 验证是否有ClO2生成

(5)稳定剂Ⅱ 稳定剂Ⅱ可以缓慢释放ClO2,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

解析:

考查ClO2的制备、吸收、释放和应用的基本操作等知识。

(1)根据仪器特征,仪器D的名称是锥形瓶;根据操作分析,F装置应是一种洗气装置,所以应该长管进气,短管出气,选b。

(2)为使ClO2在D中被稳定剂充分吸收,滴加稀盐酸的速度要慢,才能保证长的反应时间。

(3)F装置中能发生Cl2+2KI===2KCl+I2,碘遇淀粉变蓝,所以F中溶液的颜色若不变,则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Cl2。

(4)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再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和电荷守恒以及原子守恒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5ClO2=Cl-+4ClO2↑+2H2O;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盐酸与NaClO3中发生反应,则装置F的作用是验证是否有ClO2生成。

(5)根据图3可知,稳定剂Ⅱ可以缓慢释放ClO2,能较长时间维持保鲜所需的浓度,所以稳定剂Ⅱ好。

21.(14分)(2015·福建)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

实验一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

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A    B    C   D

(1)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对调B和C装置的位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B中氯酸钾的产率。

实验二 氯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的研究

(3)在不同条件下KClO3可将KI氧化为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