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六省一市观摩评比优秀教案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133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六省一市观摩评比优秀教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华东六省一市观摩评比优秀教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华东六省一市观摩评比优秀教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华东六省一市观摩评比优秀教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华东六省一市观摩评比优秀教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东六省一市观摩评比优秀教案集.docx

《华东六省一市观摩评比优秀教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六省一市观摩评比优秀教案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东六省一市观摩评比优秀教案集.docx

华东六省一市观摩评比优秀教案集

华东六省一市观摩评比优秀教案集

第一名:

平行与垂直(福建)

第二名:

视图

第三名:

确定位置

第四名:

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五名:

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六名:

平移(江西)

第七名:

毫米、分米的认识

第八名:

分数的意义

第九名:

有趣的图形

第十名:

算24点

第十一名:

平移和旋转(福建)

第十二名:

近似数

第十三名:

商不变性质

第十四名:

周长

第十五名:

巧妙搭配

第一名

平行与垂直

福建省泉州师范附小 谢玉娓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8册第130—134页。

(重组教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挂图等。

[本节课以人教版的教材内容为依托,以《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创造性地借用教材。

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力求体现:

1、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3、努力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4、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两根铅笔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摆一摆,摆完后,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在展示板上。

(分组讨论)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

可以分成几类?

为什么这样分?

2、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3、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4、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师:

同学们,我们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根据我们今天这堂课研究的需要,如果按照“相交”或者“不相交”来分的话,大家认为应该怎样分?

刚才老师已经领略了同学们的风采,你们真是好样儿的。

学习就该这样,要敢想、敢说、敢问,还要会动手、动口和动脑!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两种不同情况:

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

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

(揭示课题)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

你们看:

书本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

同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

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同学。

(学生举例)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一)折纸

1、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等线与垂线,那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

这可有一定难度,愿意接受挑战吗?

2、学生动手折垂线,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大家都折出垂线了吗?

哪个小老师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折的?

4、请在刚才折的基础上,再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平行。

有困难的,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讨论。

5、学生演示。

师:

大家可真不简单,能够动手折出垂线和平行线!

现在,请迅速把这些手工纸收在抽屉里。

这几个小组的动作可真快,看来,你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拓展练习:

贴挂图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第三名

确定位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实验教科书第3册84页—85页。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本”等

  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使学生懂得观察要有序,表

   达要有条理。

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4、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电话、两扇门、贴上电影院座位号码、48张动物图、48张房屋

          图、24张方格纸、48张电影票。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电影票、一幅住宅图、一幅动物图、一只水彩笔,每两人一

          张方格纸,七颗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引入:

(响起电话声)“咦,电话铃响了,我们来接听一下!

”“喂,你好,请问是***小学吗?

我是来听课的,可我找不到阶梯教室,请问阶梯教室在哪里?

谁告诉这位老师?

(学生回答)

过渡:

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就是这个阶梯教室所处的位置。

任何物体都有它所处的位置,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呢?

这就是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二、体会感悟,学习新知。

(一)学习例1。

1、初读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谈话:

早晨,小动物们在做操了。

你瞧,它们的队伍排得多整齐啊!

在这么多小动物里,有一个是孙老师最喜欢的,它在第四排第二个,根据你的经验,能找到学生可能得出几种答案:

(1)从前往后数第四排,从左往右数第二个,小兔;

(2)从后往前数第四排,从左往右数第二个,小猫;

(3)从前往后数第四排,从右往左数第二个,小狗。

(4)从后往前数第四排,从右往左数第二个,小猪。

……

提问:

咦,我喜欢的小动物只有一个,你们怎么会找出这么多呢?

什么原因?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

小结:

看的方法不一样,所以小朋友找出动物都不一样。

看来大家都有自己找位置的方法,小动物们也有确定位置的方法,想听听吗?

2、再读信息,学会确定位置。

(1)“第几排”怎样定?

(电脑播放:

小猴说:

“我在第一排第一个。

”小熊说:

“我在第二排第三个”。

提问:

听了小动物的话,现在你知道哪里是第一排了吗?

第二排呢?

指导方法:

我们先根据小猴在第一排,小熊在第二排,看出从前往后数,这最前面的是第一排、第二排……

(2)“第几个”怎样定?

提问:

谁站在第一排第一个?

第一排第二个是——?

我们根据小猴在第一个,小熊在第三个,看出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确定了方法,现在你能肯定第四排第二个动物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二)练习。

(1)用“第几排第几个”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

(先说动物,再说位置,引导其他同学作出评价。

(2)猜猜其他同学最喜欢的动物是谁?

(先说位置,再猜小动物。

出谜者对其他同学猜的结果作出评价。

反思小结:

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确定小动物的位置的?

我们应该先从前往后确定第几排,再从从往右数确定第几个。

这样就能用第几排第几个又快又好地确定小动物的位置。

三、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试一试。

(1)提问:

教室里同学们也有自己坐的位置,你坐在第几组第几个?

(一生反馈后,小结:

我们先确定第几组,再确定第几个。

习惯上,我们把竖着的看作组,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第二组、——从前往后数,这是第一个、第二个……)

(2)说说其他同学的座位。

(例如:

**坐在第几组第几个、从在第几组第几个是**。

(3)我们还能怎样说自己坐的位置?

2、完成想想做做1。

谈话:

我们可以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这两种方法确定自己坐的位置,同学们学得真好,老师想奖励你们,看,带来了什么?

(书)真多呀!

每本书在书柜里摆放的位置都不一样。

我们来看看。

(1)《新华字典》在第1层第2本,《成语词典》在哪里?

你是怎么看的?

(先从下往上确定第几层,再从左往右确定第几本。

(2)你们想看什么书?

练习**在第几层第几本?

(3)我想看的一本书在第二层,是哪本?

能确定吗?

光说第几层不能确定,应该怎么说?

练习第二层第六本是**、第一层第三本是**。

四、自我总结,归纳方法。

(1)这堂课我们学的本领可真多,想想,你学会了什么?

(归纳到用什么方法来确定位置。

(2)你觉得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有两个“第几”,几就是——数,用两个数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描述出这些物体的位置。

五、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提问:

生活中需要确定位置的情况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火车票,让学生说说怎样找位置。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楼房图,问你家住在几零碎几室,几表示什么,零几表示什么?

第一层第一室怎么表示?

我们的城市建设发展的很快,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了。

现在在我们学校附近,又在造新房子,瞧(放图片)多美呀!

这是其中的一幢六层楼,刚刚造好,请你帮开发商给这幢房的每户人家编上门牌号码。

要求:

(1)编的号码要合理,符合生活实际。

(2)为了方便大家看,暂时把号码写在窗户上。

2、模拟影院,实践活动。

(1)认识电影院座位排列规律。

出示电影院座位图,提问:

请你们仔细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有什么样的规律?

(从前往后数,依次是第一排、第二排……;而第几号就比较特殊,把所有的单号排在一起,你看从中间往右依次是1、3、5……把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2、4、6……中间号码小,向两边逐渐变大)

(2)介绍教室里布置的电影院。

回头看,那是单号门、双号门。

靠走廊的桌子上有排数。

凳子上有第几号,请单号的同学起立,再请双号的同学起立。

(再次感受电影院座位特殊的排列方式。

(3)根据电影票找相应的位置。

先示范帮一位同学找位置。

再全班同学找,提醒:

a、从两旁出去,后面进门,进门后,先找第几排,再找第几号。

b、如果找不到位置,可以请同学和老师帮忙。

c、坐好后,相邻的同学互相检查是否坐对了。

d、同时要守次序,不要拥挤,做个文明的小观众。

(电脑出示文字:

“欢迎光临蓝猫影院”,并放一段音乐。

(4)观看电影,动手操作。

画面出示:

蓝猫:

“我们今天来玩一种新游戏——摆图形。

将☆按要求摆到方格纸上,看看摆出的图形像什么?

”(北斗七星)然后介绍北斗星的知识:

不同的季节,北斗所在的位置是不同的。

这是夏季星空中看到的北斗星。

北斗星“斗勺”的外侧有两颗星,把它们连起来,然后向外延长5倍,你就能看见一颗亮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极星,它是什么星座中的一颗星?

它位于地球的什么方向?

它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和整理有关这方面的信息,下节课学习认识方向时再进行交流。

第八名

分数的意义

浙江海宁实验小学  张再生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69-72页

教材简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的难点是理解“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

分数的意义是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运算等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知道分母、分子表示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正确说出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渗透认识事物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提高提出部问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意图:

本课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通过举例、游戏、提问、质疑、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力图实现师生互动生成,逐步使学生学会学习。

具体地:

1、关注学生的实际。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展开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学生。

2、教学进程多途径。

教学中将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对策,努力创造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

3、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用我种方法来表示数、体会分数所表示的数量的大小、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进行。

4、在提出问题、数学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  、 、  ……”后提问:

这些是什么数?

2、揭题:

今天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展开

1、回顾

(1)说一说对分数已有怎样的认识。

(2)结合学生回答,用实物或图片展示:

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2、搜集材料

(1)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听到怎样的分数。

(2)如果学生自己提供材料有困难,教师提供两个情境,让学生说分数。

3、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

(2)讨论:

以上分数是把(   )分?

怎样分?

原来用“1、2、3……”表示的数量,怎么用       来表示呢?

……

操作:

用摆一摆、画一画等形式表示一个分数的实际意义。

展示:

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3)如果提出问题或讨论有困难,则安排“取棋子”的游戏来启发学生。

4、认识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

(1)认识单位“1”,并指出黑板上的分数是把什么当成单位“1”。

(2)比较:

黑板上的分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归纳分数的意义。

5、认识分子与分母、分数单位。

(1)说一说分子与分母各表示什么。

(2)填空后概括分数单位意义,说说黑板上的分数的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与应用

1、p71,练一练“3”做后校对,说想法。

2、p72,练一练“4”填空、拓展。

3、应用

(1)抽卡片

(2)调查与表达

 

第四名

面积和面积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七路第一小学  秦鑫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七册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涵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和必要性,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并创立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面积单位。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创立面积单位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硬币、方格纸、正方形纸片、桌布、橡皮

学具准备:

铅笔盒、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大家都是浙江的小朋友。

我这儿有一幅地图,谁能在上面找到浙江?

老师是从哪个省来的,谁能在地图上找到我家乡(山东)的位置?

谁还知道其他省、区的位置?

生:

新疆、内蒙古……

教师小结:

在地图上,不同颜色的面表示不同的省区。

二、初步感知面积的意义

地图上,这些省区哪个大,哪个小?

我们说的大小是比较的什么?

老师手掌面的大小是手掌的面积。

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什么是面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面,边说边摸,感受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生1:

书本封面的大小就是书本封面的面积

生2:

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面积。

……)

三、创立面积单位

我发现了地图上的两个省(出示江苏省和浙江省的模型卡片),大家来比比谁的面积大?

让学生用眼睛观察、比较。

当学生发现用眼睛已经无孔不入法比较出面积大小时,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为了研究方便,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很多材料,如果需要,可以借助这些材料来想想办法。

分组讨论,动手操作。

同学们都想出了很多的方法进行比较,哪个小组的同学原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让学生介绍自己组的方法。

(上台展示:

小组1:

用一角的硬币去摆,江苏大约可以摆19块,浙江大约可以摆18块,所以江苏的面积比浙江大。

小组2:

用小正方形的纸片去摆,江苏大约15块,浙江大约16块,浙江的面积比江苏大。

小组3:

用透明的方格纸去测量,浙江大约48格,江苏大约51格,江苏大。

为什么不用长方形的纸片去摆呢?

生:

……)

小结:

同学们想出了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比较的。

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误差最小?

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你们的观点。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将误差大的方法排除,最后一致认为用正方形做标准量物体面积时误差最小,最准确。

大家都认为正方形误差最小

都是用正方形纸片的面去测量的,为什么有16块和48块两种呢?

学生意识到正方形的大小也要统一

多大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更合适呢?

(评价:

教师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既让学生知道要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是要同一标准的,又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去测量大的面积要用大的单位、小的面积要用小的单位,从而引出不同的面积单位。

这里转移的太快,学生根本不理解教师的意图)

小组交流并汇报(评价:

虽然学生勉强说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以及大的面积要用大的单位,小的面积用小的单位,让我感觉很牵强,是不是可以像吴正宪老师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用不合适的单位面积去测量是不可取的,从而引出不同的单位,这样是不是更好?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

数学家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创造出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把它的面积叫做1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就是一个面积单位。

(板书:

面积单位)

让学生在学具袋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描述一下1平方厘米是什么样的?

再用它量量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学生举例)

将面积单位从小到大一块板书,分别研究。

那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大呢?

找一找身边的物体,学生举例。

那1平方米呢?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在比较两个省份面积大小时,创造出了这么多的面积单位。

刚才大家比的是两个图上的面积,它们实际的面积是多少呢?

我们来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两省的实际面积)

灵枫说明:

红色部分是听课记录的,评价仅代表本人的想法,如果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可以共勉哦!

第十二名

近   似   数

浙江嘉兴实验小学 向捷

教学内容:

浙江省义务教材第六册p23—2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能体会用四舍五入法去近似数的合理性,掌握取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近似数产生源于生活的需要,并在用近似数进行数据表述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设计思路:

近似数的产生源于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的方法是一种数学规定,但这种规定同样来源于生活,是在实际生活数据表达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形成的,有其生活的合理性和使用的广泛性。

几年前,我也曾上过这节课,但当时把用四舍五入取近似数的方法作为一种纯粹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的。

反思当时的教学,我感到这样的理解显然是狭隘的。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为近拟数的产生和学生的认识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材料,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经历近似数产生的过程,在数据表述过程中体验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的合理性,进而掌握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近似数教学与估算教学的关系。

确实,估算是新课程中十分重视和加强的内容,而求近似数是进行合理估算的知识基础之一。

因此,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也有教师把近似数的认识放在估算数学过程中完成的。

我认为,这样的设计有其道理,但问题是这样的教学把认识近似数的目标仅仅指向为估算教学服务,这样的理解显然也是片面的。

因此,我把近似数的认识作为一项独立的内容组织教学,并把数感培养作为近似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揭题

1、呈现生活信息,感知近似数。

2、揭题:

近拟数

二、新课展开

1、让学生初步感知并归纳出四舍五入法。

(1)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探究

第一层次:

从多种价格中选择符合要求的价格。

第二层次:

学生试写准确数的近似数。

第三层次:

学生试写近似数为80的准确数。

(2)引导学生归纳出四舍五入法

2、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感受近似数与实际表达需要的联系。

活动一:

呈现商品,让学生运用近似数介绍商品价格。

(1)独立思考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活动二:

讨论皮贴画价格,初步感受某个近似数的取值范围。

三、应用与拓展

1、出示信息,呈现问题

2、交流讨论,说明方法

四、课堂小结(略)

第十五名

巧妙搭配

安徽芜湖师大庆路小学 魏莉娟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课标实验教材112页、113页数学广角例1、例2;练习二十五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效能力。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巧妙搭配、有序排列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卡片、练习纸;课前安排好每6人一个活动小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小丑的一件上衣、两条裤子,如果小丑每次上场只能穿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吗?

二、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1)展示小丑的2件上装、3件下装。

小组合作,摆学具,帮小丑设计不同的穿法。

(2)在印有小丑衣服的练习纸上连线,想一想,怎样连才能既明了又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评价交流,引导归纳。

2、巩固例1。

小丑为小朋友们带来了早餐,早餐的搭配是一种饮料和一种点心,你的早餐有几种搭配呢?

3、例1“做一做”。

拉动数字卡片,组成不同的两位数,从中破译马戏团门锁密码。

猜中密码,进入下一环节。

4、教学例2。

乘坐神奇电梯到达表演场地。

(电梯上有三个数字按钮,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可以到达不同的表演场地。

小组合作摆数字卡片,把摆出来的三位数记录在练习纸上。

小组汇报,不同的方法汇报交流。

输入其中一个三位数,进入表演场地。

5、巩固例2。

动物表演馆里有三个节目。

你想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最后看什么?

自己给自己安排个节目单吧!

(播放精彩的马戏表演片断)

三、实践应用,开放练习。

和小丑告别留影,用不同的符号作记录,看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四、质疑拓展,意犹未尽。

以擂台赛的形式展示部分小组“留影”记录。

鼓励学生下课继续游戏、思考。

 

第十名

算24点

江苏常州市博爱小学

教学内容:

第三册p82-83

教学目标:

知识:

1、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

3、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成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算法

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

情感:

1、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准备:

每人九张牌,多媒体课件,水彩笔,。

陶艺作品,四人卡通人物,若干张司令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数学课你们都带来了什么?

你们可别小看这样的一副牌,它里面可有很多的小秘密呢?

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刚刚有一位小朋友说牌可以用来算24点,你知道算24点是怎样玩的吗?

生……

哦,就是利用几张牌,用+-×÷使其结果为24,每张牌只可用一次。

今天我们就来算24点。

(板书课题)

二、游戏活动导入

你们看过“幸运52吗?

今天李咏叔叔当让是不会到了,不过来了一位戴咏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