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6051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docx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填空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填空

1.人类心理现象有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2.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3.教师领导方式类型有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集中型。

4.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

即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6.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

7.三种教学反思是:

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

8.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9.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10.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1.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2.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3.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4.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15.奥苏伯尔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一个变量涉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内容特征;第二个变量涉及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第三个变量是它的巩固性。

16.思维的类型有:

言语前思维,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

17.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18.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

19.从保持的时间长短来分,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20.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后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21.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2.程序性知识又可以分为两类:

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23.元认知策略可以分为三种:

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24.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分为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施操作和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

25.发散思维的三种基本特征:

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26.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27.品德和态度一样,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组成的。

28.价值内化的五个水平是:

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29.研究表明,多数青年的道德判断水平处于习俗水平,甚至少数青年尚未达到习俗水平。

30.价值辨析过程有选择、赞赏和行动三个阶段。

31.班杜拉认为强化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形式。

32.任务分析的内容是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33.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是反馈---调节功能、激励—动机功能。

34.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可选用准备性测验(活动开始之前)、形成性测验(教学过程中)、总结性测验(活动结束后)等测验类型。

二、名词解释

1.教学风格:

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2.教学效能感:

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3.教学监控能力: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4.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5.消极强化:

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6.惩罚:

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7.先行组织者:

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8.认知内驱力:

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9.附属内驱力:

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0.自我强化:

即学生在学习中由于获得成功的满足而增强了学习的成功感与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

11.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2.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的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13.学习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14.官能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训练来增强力量;同时,“心灵”又是由各个官能组成的整体,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他所有的官能。

15.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时自动的。

16.相同要素说:

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

17.衰退说:

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小腿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18.干扰说:

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19.同化说: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20.动机说:

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是我们自己主动将一些记忆排除在意识之外。

21.陈述性知识:

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22.定式:

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23.功能固着:

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24.原型启发:

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25.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26.社会自我:

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27.投射自我:

是个体想象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感。

28.理想自我:

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对想象中的我的认识。

29.从众:

是指人们在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下自己的意见而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30.社会助长:

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31.行为目标:

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32.任务分析:

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且需要学生形成的能力或品格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据以确定促使这些能力或品格习得的有效教学条件。

三、简答题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

㈠客观性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要遵循教育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即在研究过程重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

㈡发展性原则:

大学生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阶段,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发展,所以必须坚持发展性原则。

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它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高等教育实践,并且保证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效能。

㈣教育性原则:

这是由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决定的。

2、教学反思过程有哪些?

答:

㈠具体经验阶段:

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

㈡观察分析阶段:

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对问题情境形成更明确的认识。

㈢重新概括阶段:

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㈣积极的验证阶段:

检验上阶段多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

3、教学反思的方法有哪些?

答:

㈠反思日记:

写下教学经验,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㈡详细描述:

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进行分析讨论;

㈢实际讨论:

不同学校教师一起讨论问题解决的办法;

㈣行动研究:

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4、消极强化和惩罚的区别

答:

消极强化石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欲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5、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

答:

㈠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心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㈡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从主观条件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6、加涅把学习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

加涅把学习阶段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①动机阶段:

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的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要考虑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诱因动机,帮助学生确立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期望,作出安排使学生达到某种目标,以便项学生表明他们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②领会阶段:

采用各种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③习得阶段:

给学生提供各种编码程序,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④保持阶段:

避免同时呈现十分相似的刺激,可以减少干扰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信息保持的程度;⑤回忆阶段:

使学生掌握为自己提供线索的策略;⑥概括阶段:

让学生在不同情境学习,并提供在不同情境中运用提取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概括和掌握其中的原理和原则;⑦作业阶段:

要运用几次作业才能对学生作出判断;⑧反馈阶段:

及时反馈。

7、简评学习迁移形式训练说。

1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

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它把迁移看作室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的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时自动的。

2形式训练说在欧美盛行了约200年,至今仍有一定影响,但“心灵”的各种官能训练是否可以分别训练,自动迁移,形式训练说并没有拿出充分的科学依据。

8、简述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在奥苏伯尔看来,一切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这也就是说,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则始终是影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

2学生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一个变量涉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内容特征,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第二个变量涉及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原有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异同是否能清晰分辨;第三个变量是它的巩固性,原有知识本身的不巩固,会出现干扰,也就是负迁移。

9、遗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衰退说:

遗忘是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2干扰说:

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3同化说:

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4动机说:

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是我们自己主动将一些记忆排除在意识之外。

10、如何合理组织复习,防止遗忘?

1复习的时机要得当,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前及时复习尊师及时复习,间隔复习和循环复习的原则;

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注意将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复习,综合使用整体复习和部分复习;

3复习次数要适宜,学习的程度达到150%时,记忆的效果最好。

11、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的关系如何?

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具有因果关系,认知策略的改进时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学习策略逼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因为学习除包含认知学习,还包含运动技能学习和道德品质学习。

但就认知领域而言,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师同一概念。

元认知策略同认知策略一样,也是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基础或前提条件。

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一起发挥作用的,元认知策略对于帮助我们估计学习的程度和决定如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而认知策略则帮助我们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整合在一起,并存储在长时记忆中。

认知策略是学习内容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元认知策略则监控和指导认知策略的有效灵活运用。

12、认知策略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

2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

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

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

5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

13、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2、习惯定式与功能固着。

3、问题情境

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和动机状态。

除了以上因素,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不仅直接影响着问题的解决,而且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14、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具体而言:

⑴低智商者不可能有高创造性;⑵高智商者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⑶低创造性者的智力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⑷高创造性者必须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15、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

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

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创造性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是学生创造性培养的主要途径。

16、简述态度与品德的相互关系。

1品德实际上市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实际上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品德和态度一样,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组成的。

2但态度和品德也有区别:

①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大,而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为品德;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之为品德。

3总之,态度和品德有一定的区别,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研究的都是同质的问题。

17、简述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可以分为三水平六个阶段:

水平一:

前习俗水平;认为道德的价值取决于外在的要求:

①惩罚服从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逃避惩罚;②相对功利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来自满足自己的需要或获得奖赏。

水平二:

习俗水平,即内化了的社会规则:

③好孩子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向导,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众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④遵循权威取向阶段,个体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

水平三:

后习俗水平,道德判断的标准已超出了外在的法律和权威,而源于自身内部的道德命令:

⑤社会契约取向阶段,道德法则只是社会契约可以改变;⑥普遍原则取向阶段,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有自己独立的标准,而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行为完全自律。

18、简述价值辨析的过程。

任何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须经历三个阶段和七个子过程:

1选择,包括①自由选择、②在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③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

2赞赏,包括④珍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⑤愿意公开自己的选择;

3行动,包括⑥按自己的选择行事、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19、态度与品德形成(价值内化)的一般过程时什么?

1遵从:

遵从包含两种情况,从众和服众。

从众是指人们在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下自己的意见而采取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权威意志而做出的行为。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是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3内化: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20、大学生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21、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5、具有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21、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学习适应进行指导?

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4、注意用脑卫生5、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22、简述行为目标及其条件

1行为目标是用预期学生学习之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的目标。

2一个陈述的好的行为目标应符合三个条件:

①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②要规定学生的行为产生的条件;③要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的标准。

23、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哪些要求?

1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学习活动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的变化,如能力的提高、态度的改善、正确自我观建立等,而不应陈述教师的行为;

2陈述得好的教学目标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如知识、认知策略、心智技能等,即使在同一学习类型中,也还应反映学生掌握的水平;

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并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24、任务分析的内容是什么?

1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

教师在确定终点教学目标后,必须认真分析并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

教师可以通过诊断性的单元测验,来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或倾向。

2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使能目标是决定下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

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使能目标是保证终点目标达到的必要的先决条件。

有效的学习除了必要条件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支持性条件。

支持性条件就像化学中的催化剂,有助于加速或减缓新的学习的进行。

25、讲授法有哪些优缺点?

讲授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

在讲授法的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是详细规定学习的内容,想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并力图使这些材料在速度和内容上适合每一个学生。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能够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直接面对学生,讲授式教学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容易掌握,而且安全可靠。

讲授法的最大的一个缺陷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

教师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

四、论述题

1、讲授法导致机械被动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1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心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知识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机械学习。

2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从主观条件看,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讲授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

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能够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但在讲授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

4有人指责传授法导致了机械被动学习,这种种学法是片面的。

通过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学习是意义的还是机械的,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并不取决于教学的方式,而是取决于是否满足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和条件,以及教师是否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

2、谈谈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1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教学事件是学习的外部条件。

教学就是由教师安排和控制这些外部条件构成的;而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学习阶段与教学阶段是否完全吻合。

2根据加涅的理论,可以把学习阶段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①动机阶段:

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的动机,这是整个学习的开始阶段;要考虑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诱因动机,帮助学生确立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期望,作出安排使学生达到某种目标,以便项学生表明他们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②领会阶段:

采用各种手段来引起学生的注意;③习得阶段:

给学生提供各种编码程序,鼓励学生选择最佳的编码方式;④保持阶段:

避免同时呈现十分相似的刺激,可以减少干扰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信息保持的程度;⑤回忆阶段:

使学生掌握为自己提供线索的策略;⑥概括阶段:

让学生在不同情境学习,并提供在不同情境中运用提取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概括和掌握其中的原理和原则;⑦作业阶段:

要运用几次作业才能对学生作出判断;⑧反馈阶段:

及时反馈。

3在每一个阶段,学习者的头脑内部都进行着信息加工活动,是信息由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知道学习者用作业的方式作出反应为止。

教学程序必须根据学习的基本原理来进行。

在学习结果或能力确定以后,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工作目标的适当顺序安排教学程序。

有效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内部学习条件,创设或安排适当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4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目谈。

3、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阐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

大部分大学生都属于追求成功的学习者。

教师想要创设问题情境,就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用作业的方式提出。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的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信息任务本身感兴趣。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在竞赛标准上要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