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总结需要注意事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95853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写作总结需要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公文写作总结需要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公文写作总结需要注意事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公文写作总结需要注意事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公文写作总结需要注意事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文写作总结需要注意事项.docx

《公文写作总结需要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总结需要注意事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文写作总结需要注意事项.docx

公文写作总结需要注意事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公文写作总结需要注意事项

  篇一:

公文写作中怎样写好总结

  一、总结概述

  

(一)总结的概念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进行回顾、分析,找出成绩与问题、经验与教训,并作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一种事务文书。

  

(二)总结的特点

  总结所要回答和解决的中心问题,并非在某一时期“要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而是在某一时期“已经做了什么,如何做的,做到了什么程度”(实际上,总结就是要回答这三句话)。

这一“回头看”的性质,决定了工作总结的特点:

  1.时段的回顾性。

总结是对一个阶段的工作或完成了一项任务之后,进行回顾、检查和研究,看到成绩,总结经验,找到不足与教训,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引出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以后的工作。

  2.主体的自我性。

总结回顾的都是本人或本单位的实践活动,以本人或本单位为总结对象和总结范围,写的都是本人或本单位经历过的事情。

总结一般用第一人称写作。

  3.内容的客观性。

总结是对过去确实发生过的事情进行回顾、分析,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真实地、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不应言过其实,也不应文过饰非。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总结的真正目的,体现总结应有的价值。

  4.分析的理论性。

总结的目的和关键不仅仅在于简单地回顾和反映,而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从回顾中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总结的分类

  1.按时间划分,有阶段性总结、系统性总结。

  

(1)阶段性总结。

即对正在进行并继续进行的工作,分阶段加以总结。

这类总结常用于反映和交流情况,以便上下对工作进展程度心中有数。

《上半年发行工作情况》、《办公厅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照检查阶段情况》,均属于阶段性总结。

一个是从时间上看,具有阶段性特点,另一个从进展上看,具有阶段性特点。

这类总结,称之为阶段性总结。

  

(2)系统性总结。

即对已经结束和全部完成了的工作,系统地进行总结。

这类总结主要用于向上级或有关会议报告工作。

如《办公厅20xx年度工作总结》、《人事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情况》,就属于系统性总结。

这也可以从时间和进展上来划分,如一年到头了写个总结,或者工作全部完成了写个总结,这类总结就称之为系统性总结。

  2.按性质划分,有专题总结、综合性总结(实际上与前两类为交叉关系)。

  

(1)专题总结。

只限于总结和反映某项工作的进展或完成情况。

如:

《××代表团访问西班牙情况》、《20xx年信息工作总结》等,都属于专题总结。

  

(2)综合性总结。

把多项工作综合在一起,择其主要方面全面系统地加以总结。

如:

《×××20xx年工作总结》。

  由于总结本身并不是一种公文(15种法定公文中没有总结这一类),所以具体应用起来,还应根据需要对公文种类有所选择。

常用的有三种:

一是“报告”,用于向领导机关报告工作,《××关于20xx年工作情况的报告》;二是“通报”,用于对所属单位通报情况,如《××代表团访问西班牙情况》;三是

  会议文件,用于提交有关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之后再以“报告”或“通知”的形式上报下发。

  (四)总结与计划的区别

  计划是事前制订的,而总结是事后进行的。

总结是计划执行的结果,做总结既要以计划为依据,又要对计划完成情况作鉴定。

计划是总结的发展,制订计划既要以上一段的总结为依据,又是对做好总结的促进。

从写作内容看,计划要回答的是“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总结要回答的是“已经做了什么”、“如何做的、“做到了什么程度”。

从表述上看,计划重说明,总结则是叙述、说明、议论兼用。

  二、基本结构

  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组成。

  

(一)标题

  标题是总结的“眉目”,要写得简明、确切。

总结的标题有多种形式:

  1.公文式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间、主要内容、文种组成,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标题形式,适用综合性工作总结,如《办公厅20xx年工作总结》。

  2.文章式标题,即概括总结核心内容的标题,用于对某项工作的总结,只反映总结的主题和性质,省略单位名称、时间、文种要素,如《抢抓转制机遇实现强劲发展》。

  3.双标题。

主标题点明文章的主旨或重心,副标题具体说明单位名称、内容和文种,往往用于理论性比较强的总结,如《团结奋进再创佳绩——××20xx年工作总结》。

  

(二)正文

  总结的正文分为开头、主体两部分。

  1.开头

  开头一般应写明基本情况,包括时代背景(开展工作的时代条件、大环境)、工作依据(如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机关的文件、指示精神等)、指导思想、工作概况、工作收效与成果、基本评价。

为了说明问题,也可引用一些具体数据,以加深人们的印象。

在语言表达上,要高度概括和浓缩,切不可将篇幅拉得过长。

然后,用过渡语“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等转入主体部分。

当然,这部分内容不一定都写全,可以根据需要有所侧重,力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使人对总结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如《××报社办公厅20xx年工作总结》的开头:

“20xx年,是我们报社抓改革、促发展、强管理,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媒体的重要之年。

一年来,办公厅按照社领导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编委会的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综合协调、参谋助手和服务保障职能,锐意开拓进取,奋力苦干实干,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较好地发挥了办公厅的职能作用。

  这里面,“20xx年,是我们报社抓改革、促发展、强管理,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媒体的重要之年”是时代背景,也就是办公厅20xx年工作是在什么条件下开展的。

“一年来,办公厅按照社领导的要求”是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编委会的工作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综合协调、参谋助手和服务保

  障职能”,是主要任务。

“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较好地发挥了办公厅的职能作用”是基本评价,也就是对20xx年报社工作总的形势评价、判断。

  总结开头的类型一般有三种:

  一是概括式。

如《×××代表团出访日本、印尼情况》的开头:

“应日本富士电视台和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的邀请,×××率×××代表团一行3人,于7月13日到24日对上述两国进行为期10天的访问。

期间,代表团同两国新闻界同行及有关人士探讨了新形势下海外版发行工作,加深了对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了解,收获丰硕,达到了预期目的。

”把出访的根据、出访目的、出访收获等作了概括性描述。

  二是结论式。

如《×××创新海外发行方式取得显著成果》的开头:

“今年8月以来,×××与海外华文报纸合作,相继在英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菲律宾和韩国等7个国家出版周刊或专版,使×××在海外发行的周刊专版达到13个。

这是×××转变发行理念、拓展发行渠道、创新发行方式、扩大发行覆盖面的重要举措,拓宽了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扩大了我国对外宣传的阵地,在海外引起较大反响。

”把创新发行方式的成果和意义作了简要描述,带有结论性质。

  三是对比式。

“过去,××社属报刊共有23种,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好,经过组建报刊管理部、理顺管理体制,社属报刊从管理到发展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通过对比,吸引人读下去。

  开头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要想法吸引阅读者很想读下去,除了方式上讲究外,语言上也应有所注意。

要求文字准确、简明、朴实。

既要避免为追求语言华丽而

  篇二:

公文写作心得体会

  公文写作体会

  什么是“公文”?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解释为“机关相互往来联系事务的文件”。

另外,还有两个最具权威的分类定义,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5月3日印发,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1987年2月18日发布,1993年11月21日修订,以下简称《办法》两个法规规定的“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的公文”。

《条例》规定,“党的机关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臵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办法》规定,“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臵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这就从根本上规定了公文必须姓“公”,并且为“公”所用;也就是说,公文的主体必须是“机关”,并且是用于“机关之间相互联系事物”,不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就不能称之为“公文”。

比如“讲话”,尽管在不少时候,讲话人是代表机关提意见、作部署,听讲人也是代表机关在学精神、领任务,可以勉强往来于机关之间,但讲话的主体不是机关,因此说它不是地道的公文,起码在“讲话”的当时不是,至于其以后以“通知”的形式印发成“准公文”,则另当别论。

再如,一些机关给一些知名人士代发的函电,主体虽然是机关,但不-1-

  是往来于机关之间,因此它们也不是公文(属日常应用文)。

所以,学习研究公文,不要时不时地与“讲话”相联系,与一些普通的日常应用文相联系,拿它们的结构、语言和写作方法、写作过程作参照。

  一、撰写公文是作“奉命文章”。

写作前,一定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

只有把领导意图领会准确,撰写的文稿才有可能得到领导认可。

  公文的作者是各级领导机关。

撰写公文的目的是表达领导机关的意愿。

这同作家搞创作、科学家写学术报告、记者采写新闻等非公务文书写作活动是有重大区别的。

公文不是为了记叙个人的见闻,也不是为了阐发个人的见解,而是秉承机关领导旨意,根据领导需要而撰写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撰写公文就是作“奉命文章”,是“奉命”写作。

在实际撰写过程中,“奉命”写作大致有这样四种情形:

一是机关领导人对起草公文的任务、内容和要求有明确的交代;二是根据领导层会议的决定而承办拟稿任务;三是以规章制度和先例为依据(如下级定期向上级总结报告工作),不待领导交办或请示领导,即可准备撰写;四是秘书人员提出预案而经领导批准。

以上第一、二种情形是“奉命”自不待言,第三种情形看来不是“奉命”,实际上命令早载之于文字,制度化了。

第四种则是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的一种体现,是“奉命”的一种更高级形式。

这四种情况中,第一、第二种比较常见,第三种一年中也那么有限的几次,但领导一般都很重视,第四种虽不常见,但若能做到恰到好处,很能赢得领导信任。

所以,对其中的任何一种,我们都要下大功夫学,下大功夫“写”,都不能搪塞应付。

既然是作“奉命”文章,就应该首先-2-

  搞清楚要“奉什么命”,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要真正搞清楚、领会好领导的意图。

领导意图决定行文目的,明确了行文目的,才能把握写作的主旨。

  所以说,领会领导意图是公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平时,我们有的稿子能顺利过关,有的则三番五次通不过,为什么?

除了起草者彼此之间的文字表达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领导对文稿的要求、标准不一样等方面的原因之外,与撰写人员能否准确领会和把握领导意图也有很大关系。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领导在交办起草任务时,都是只出一个题目,说明要写什么,至于为什么要写、达到什么目的,写到什么程度,则往往涉及不多,因此需要我们去细心体察。

即使领导偶尔对写作的目的讲得详尽一些(往往是一些非常重要的文稿),也仍然有个正确、深入地领会领导意图的问题。

所以说,无论领导交代意图与否,也无论对意图交代得是否详细,我们都要用最大的气力去理解。

领会领导意图,一般要搞清楚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拟写公文的目的是什么,公文的主旨是什么;第二,与主旨有关的发文背景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和现实依据,也就是要弄清行文的客观必要性;第三,与公文内容相关联的发文对象、发文范围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样的发文形式,使用什么样的文种。

对于这些,在写作前,必须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