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二 解脱的层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755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12二 解脱的层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312二 解脱的层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312二 解脱的层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312二 解脱的层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312二 解脱的层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312二 解脱的层次.docx

《3312二 解脱的层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12二 解脱的层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312二 解脱的层次.docx

3312二解脱的层次

“二、解脱的层次解脱:

佛法说有二种一、心解脱,二、慧解脱。

二者虽可相通,但也有不同。

如画师画了一幅美女或魔鬼,因人的错误认识,以为是真的美女或魔鬼,于是生起贪爱或恐怖,甚至做梦都梦到。

这种贪爱与恐怖,只要正确的认识它──不过是假的形像,没有一点真实性;能这样的看透它,就不会被画师笔下的形像所迷惑了。

这个比喻非常重要:

我们看到美女的画像很漂亮,或魔鬼的画像很恐怖,因为画得非常象。

现在科技制作影像可以是立体的,美女塑造得很像,魔鬼也会让人恐怖,更为逼真。

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一切相也是如此逼真,说这一切“如梦幻泡影”,没人相信。

如果能正确认识它的真相,知道原来是虚幻的假象而已,就不会被美女所迷惑,被魔鬼所恐惧了。

譬如,晚上走路看到一条绳,以为是蛇,吓得要死。

次日白天看清原来是一条绳子而已,你那个恐惧就消失了。

所以了解真相就不再被迷惑,不再产生执着与污染。

“众生依无明的错误认识,起染爱而忧愁苦恼,也是如此。

如能以智能勘破无明妄执,便能不起染着,而无忧无怖了。

注意!

这里讲到重点:

我们以幻为真,以虚为实,因而产生执着爱取,造业无边,痛苦烦恼无边,生死相续就不断。

所以修行的关键就在如何勘破它发觉真相而已。

我们看人间为何这么实在?

美女就是美女,帅哥就是帅哥,实在感那么强!

佛法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无常虚幻的,没有永恒不变性,这就要靠智能深观。

如果在假象中执着它是真的,那你只是凡夫俗子一个。

圣者的定义及内涵就是用他的智能来勘破假象,明白一切只是缘起的生,如幻非实,刹那间缘起的条件变化了,就必然归于灭。

了解这个真相时,对于暂时存在显现的万事万物就可以勘破而不再执着爱染了。

“勘破”就是般若空慧,不学缘起就没有正见,那你永远都勘不破,怎么看都是实在的,身心起落的那种感觉总是那么实在。

所以要用般若空慧的缘起正见,一一勘破它,不必等东西坏了才知道是灭,而在存在活动的当下就能知道它的虚幻性而离执,这就是重点。

“离无明,名慧解脱,是理智的。

离爱,名心(定)解脱,是情意的。

这二方面都解脱,才是真解脱。

什么叫无明?

不了解真相。

具足了缘起正见,在正观之下就明白自己执着的真相——以幻为实。

之所以会死在这里,就是执着“我”的实在性,以为是有真正的“我”。

智能开展而了解真相就解脱,这叫慧解脱。

慧解脱是属于理智的,从理性了解真相,即观念上明白修正,放下了对“我”的执着,这是从智能来解脱的。

还有一种叫心(定)解脱:

就是离开了爱染。

慧解脱是观念的明白,认同万法的如幻。

但身心的习性还没有完全淡尽,长远以来的惯性,存在对亲情爱情的染习,要离开这个惯性是很不容易的。

观念上的智能可破除一些邪见,但身心的染着及惯性是属于爱的部分,所以叫离爱名心解脱。

爱就是爱染,就是我们的俱生我执(即思惑),长远以来养成的惯性,要破这个相当困难。

知见上的错误较容易破除,那叫破见惑;而破除行为上的惯性染污叫破思惑,这个要破除是相当辛苦的。

真正的解脱必须见惑及思惑都破除:

先修正观念,其次身心不再被爱染所束缚,真能超越一切执着,这就是俱解脱。

但破除思惑真的很困难。

通过上课,很容易得慧解脱;但要心解脱就不容易了,所以下功夫的地方就在心解脱部分――在身心、环境及人际关系中,真正放下贪爱执着。

出家人先离开了这个染缸,条件上比较清净,污染较少;在家人身在染缸中,要超越这个大染缸确非易事!

因时刻在染缸里,名利恩爱从来没有间断过,不容易。

但如在这样的环境中,面对现实而勘破它超越它,在染缸而不染,那即是大菩萨的真正大受用大解脱,成就更大更不简单!

但要下大功夫啊,否则像“深山林里的狮(台语狮与知同音)”,知道做不到,那就很麻烦了。

所以真正的修行不是只有空谈,真要下功夫的。

但这个功夫难道是为师父下的?

是为佛陀下的?

是为你自己哦!

你想继续生死轮回痛苦烦恼,没任何人反对,但确实太苦了!

想解脱就要下功夫,这是各人自己的事。

“佛法的解脱,廓清无明的迷谬,染爱的恋着,必须定慧齐修。

外道修习禅定,也有对五欲、名利等得失,都能不起贪等烦恼的。

但这如石压草,定力一旦消失,烦恼依旧还生。

故要用智能去勘破烦恼,不能只凭定力。

佛法重智能而不重禅定,理由就在此。

导师点的都是重点:

破烦恼执着必须定慧均衡。

一般人以为修定必然发慧,其实不见得。

印度外道修四禅八定的功夫很好,我们的身心在定中可以离欲,对名利得失不那么在意执着。

像印度外道的尼干子他们连衣服都不穿,吃饭等戒律也很严格,暂时可以达到不起贪欲烦恼。

但这种定力好像石头压草,当定力消失时又恢复原来的执着,只靠定力,没有智能的慧观是不究竟的。

所以一定要面对自己的烦恼,了解它的真相而去超越,转化内在的思惟模式,改变观念,才能转化内在的染习而真正解决问题。

光凭定力,入定有定压伏烦恼;出定没定烦恼习性照起,那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如果入定是定,出定也是定,那就是常定而没有出入,不叫入定。

要注意,现在外面有教禅修禅观的(道家也有),那不是正统佛家的禅观,甚至法轮功等邪教也在乱搞。

人们往往都会被那种新奇神秘的东西所迷惑。

其实没有智能,任你修什么都是执着!

对身心起的幻相、感应、境界更执着,还是没有离开贪爱染着,没有破自性见。

正见何其重要!

没有正见就不能破无明。

所以这里的重点是必须定慧等持。

“有的着重真慧,依少些未到定的定力,能断烦恼了生死,这称为慧解脱。

修慧解脱不一定要深定,把心稍微凝聚不使太散乱,依未到地定(初禅前修止观的止)的定心就可以起慧观而到达慧解脱。

“这样的解脱,从了生死说,是彻底的;但在现实身心中,还不算圆满。

所以定慧均修,得「俱解脱」,才契合解脱的理想。

注意!

如果有深定就能很快断除爱染,当然这样的俱解脱更难得。

慧解脱加上心解脱合在一起叫俱解脱,这是最圆满的。

不过慧解脱也是能真正解脱的,当时证果不一定是哪个阶位。

但即使是证初果的,也已断生死流,最多七次人天往返,时间已经有限,不会再有长远的生死轮回,必定证入涅槃的。

从了生死这个角度来看是彻底的,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还是可以证入涅槃的。

尽管没有到达同时心解脱的俱解脱,但在解脱的角度来看还是彻底的,已经断除了生死的根源——我执。

不过在现实身心中还不算圆满,因还有一些习性未断,所以定慧齐修得俱解脱,才契合解脱的理想。

不只是在观念上破了我执,身心的习性上也破了贪染爱染,这才是真正的俱解脱。

“专以慧证的解脱来说,在修持的过程上,可略分三阶:

(一)于千差万别的事相,先求通达(外而世界、内而身心)一切法的绝对真如──法法本性空,法法常寂灭。

活在人间,看见千差万别的万事万物,我们必须先要通达外在世界及内在身心的真相,明白一切法本性空的寂灭相。

“真如是绝对平等而无差别的,可是我们从无始以来,一直在无明的蒙蔽中,于一一境界,取执为一一的实性。

由此,我见我所见,有见无见,常见断见,无边的葛藤络索,触处系着。

如能从幻相而悟入平等无差别的法性,即能从执障中透出,而入于脱落身心世界的境地。

法性真如是绝对平等的,如何从千差万别的事事物物差别相中去体悟它的平等法性?

也就是说,第一步重要的是要见法——见到法的实相。

在三解脱门中讲过:

在生生灭灭的变化中就知道它无自性,没有永恒不变性,当下就了解它的生非实生,灭亦非实灭,即不生不灭。

从差别法相中体证它的平等法性,从生灭中了解它的不生不灭,所谓见法就是见诸法实相,在千差万别中体证它的法性空寂。

所以见法见性要从哪里见?

就在万物千差万别的差别相中,生灭迁流的变异中观察,了解它的生灭非实如幻,明白它的缘起性,体证法法空寂的法性。

而不是离开万法,不是逃避一切现象。

“古人说:

「见灭得道」,「见空成圣」,「入不二门」大旨相同。

如不能透此一门,一切谈玄说妙,说心说性,都不相干。

导师点出了这个重点:

不管谁谈得多么玄妙神奇,如果第一步的见法没有达到,没有体悟法性寂灭的空寂性,不明白诸法真相,谈玄说妙又有什么意义?

跟你的解脱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见法性空寂是凡圣的关键——见灭得道。

这里所说的灭不是生灭的灭,而是法性本自寂灭的灭。

寂灭法性是本来如此,一切法当下就是的,怎样去体会就是凡圣的关键点。

第一个阶段就是要见法。

(二)虽然要悟入空性无差别,而不能偏此空寂,偏了就会被呵责为「偏真」、「沉空滞寂」、「堕无为坑」。

原来,理不碍事,真不坏俗,世界依旧是世界,人类还是人类。

第一步是从假入空的见法,这第二步是从空出假。

从人间事事物物的幻象中体证它的无为空寂,这是见法——从假入空,了解真相。

接下来如果执着在空,就变成沉空滞寂偏于一边了,所以第二步就是要从空出假,又回到现实一切的事事物物中来。

事不碍理,理不碍事,真不坏俗,不必破坏一切法,就在一切法的当下得自在安住。

因为你已体会到一切法的法法空寂的如幻性而不再执着了。

注意,这里要你离开的是执着爱染,而不是离开万法。

万法不需要破除,当下事不碍真,真不碍事,事理才不二,那才是真正得大自在。

禅宗说: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我们由于无明而在幻境中被迷惑了,明白缘起无自性的道理,悟入了法性空性,对万法就不再执着贪爱了。

回到人间的万法中得自在,一切法都无法障碍你了,因为内在的迷惘已解决。

破除了无明妄执,不再被万法左右,也不会妨碍到万法,外面的万法就障碍不了你。

在万法中你不再被粘着污染,在百花丛里过,没有什么能染着你的,那才是真自在。

这两步的过程就是“从假入空,又从空出假,”这才是真正的大解脱。

世界还是世界,人类还是人类,生活还是生活,只是不再颠倒执取,万法无咎法法无碍,即入不二门。

“对自然、社会、身心,虽于理不迷,而事上还须要陶冶。

这要以体悟的境地,从真出俗,不忘不失,”

虽然体会到实际的内涵了,但还要在事事物物中去磨炼,看是否经得起。

也许你自认为没问题了,还要在人间的万法中去历练试试看,有没有产生障碍染爱执着,有没有产生贪瞋痴烦恼。

自己可以历练陶冶的,真受用的话,在人间体会越深就越自在肯定。

从真出俗,从空出假,回到世俗的一切万法中来不忘不失,你所体会的真理实相是不会忘记失掉的。

法性是法尔如是本来就这样,时刻这样,这叫不忘不失,才是真受用。

如果自己体会的法很高深很超越很伟大,但碰到事物就忘记了,功夫使不出来不相应了,这哪里是真的体会!

真正见法的人不会忘掉不会失去。

譬如说在黑暗打开电灯,真正明白光明是什么,叫你忘记也不可能,光明是这么明白实在,哪里会忘记?

真正见法的人不会今天受用,明天又起颠倒。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没有真的受用。

如果说由于心情不好暂时忘记了,而起了一点颠倒执着,这还算是真解脱吗?

解脱者是不忘不失哦!

千万不要安慰自己欺骗自己。

“在苦乐、得失、毁誉,以及病死的境界中去陶练。

这个太重要了!

学了法有没有受用在哪里看?

就在重大利益冲突时、名誉受损被毁谤时、被捧时、顺因缘、逆因缘……是否能得自在?

最大的因缘是面对死亡时就是你的陶练处。

到一个安乐没事的地方怎知你有否解脱?

就是藉人间的因缘来超越,这是可以考验自己,可以体验证明的。

所以我常讲,其实道理不是用来辩论的,而是在顺逆因缘来时运用所学的理论体验而超越。

修行不是在争论谁的道行高,那只是在比谁的“我执”强而已。

真正修行的道行是时时刻刻反省考验自己:

过去会生气与人相对的,现在真的不生气了;过去会贪爱的,现在真的无动于衷;过去重大损失会受不了,现在连眉头都不会皱了;以前受不了委曲,现在即使受委屈也不会起心动念……这就是你真正的受用处,这个能考验自己的。

现在看起来每一个人都很自在,都会说:

人都要死的,死就死了,算不了什么。

真的这样自在吗?

年轻时患个感冒心里不会联想什么;如果八十岁患了感冒,马上就会想到是不是要死了。

如果医生检查后说,没关系,这是小病,过几天就好了,他绝对安心。

但如果医生和他说:

你只剩下三个月了。

他还能安心过日子吗?

要知道真正面对自己才最重要,有没有真的超越而受用?

如果达不到那个程度,只是自己安慰欺骗自己,那受害的绝对是你自己,因为将来决定还要生死轮回。

一个真正用功的人,绝对不是为了别人的赞扬和认同而修。

这是要为自己负责的,此生不解脱,来生不知道到哪里去?

真的很苦啊!

真正认清这样真相的人,他会应付自己骗自己吗?

他会自以为是得过且过不紧张吗?

真正知道生死大事的轻重缓急,就不会耽误自己骗自己,不会安慰自己,会时时刻刻警策自己:

有没有如实体证?

返观自己的问题,马上就会进一步去训练自己。

一切因果是自己造的,必然是自己负责,没有谁能替代。

即使碰到佛菩萨也只是助缘而已,众生无知无明,佛菩萨把正见真智能告诉我们,引导我们解脱的方向和方法。

但最要紧的还要靠你自己去实践体证,佛菩萨无法帮你体证的,这一部分的主因绝对是自力的,他力的部分只是助缘。

如果真的知道生死的苦迫,一天也不会耽搁的。

讲一句不客气的话,上了几年的课,一直在听的学员真的都安心没事了吗?

我看大家都很轻松没事,没人来找我。

虽然我很尽心地在帮你们,想替你们分担,但我发觉你们都很厉害,一个个没事儿很自在。

修行真的是为自己啊,不是为师父在修,所以发心要正确,不要骗自己。

“换言之,不仅是定心的理境,而要体验到现实的生活中。

太重要了!

如果学了法,理解力很好,意境很高,身心体会也非常美妙,但不能在生活中体现,那只是理论而已,再美妙也无法改变你的生活。

最要紧就是在生活中时刻观察考验自己是否与法相应?

“(三)功行纯熟,达到动静一如,事理无碍。

醒时、睡时、入定、出定,都无分别,这才是世法与出世法的互融无碍,才能于一切境中得大自在。

刚开始不可能那么熟,就像开车一样,刚开始非常紧张的,时时刻刻都在注意煞车或踩油门,稍微不慎就会出车祸,那就麻烦了。

车子开久了,功行纯熟,踩煞车、转弯、红绿灯都是自动相应的,不需要起心动念:

“红灯,要煞车”。

在生活中时时刻刻用功观照来检点自己,时间久了就功行纯熟,动静一如。

讲话、做事、处世、待人接物一切身心的动态中,与宁静时一样。

学佛一般先从静下手,因为在动中很容易随缘转,无法做主。

而真正的解脱者在行住坐卧中是动静一如的。

真正明白见法的人,在繁星灿烂处,即是一念未生时,这就是动静一如的真正写照——动静本寂寂。

可是一般的修行人在打坐时还能观照一下,下了坐,接触人间万法时心就散乱了,随波逐流去了,这不是真正的受用。

真正的受用绝对是动静一如,事理无碍,事依理而行,理就用在事上,不离理的事,不离事的理,这样才能真正无障碍。

甚至醒时睡时、入定出定都无分别,才是世法与出世法的互融无碍。

睡觉时与醒来是一样的,这个不简单。

坦白讲,我现在都做不到入定出定都一样,因为这不是一般的定,而是常定大定,是如如不动的定,不是一般无分别的意思。

睡时醒时,出定入定都没有差别,真是不简单。

世法与出世法也是一如的,因为这是第三个阶段,是圆满纯熟的阶段,不容易。

但这些理论我们先要明白,虽然暂时还做不到,但这是我们的目标,有一天做到时就明白目标已达到了。

“关于悟入而心得解脱,本有相似的与真实的,浅深种种,不过从理而事,到达事理一致的程序,可作为一般的共同轨辙。

导师在提醒我们,解脱有彻底的,也有相似的。

要注意,很多人修行,身心会起变化,随个人的习性、观念及身体健康不同而产生千差万别的境界。

很多人就感觉自己解脱了,其实只是相似而已,不是彻底的,所以千万不要在相似的路上自以为是。

在事理的解说上不妨有这样的次第,我们明白有这样事理的修正过程,知道这个理路轨道,往后在修行的过程碰到了这些体验就不会颠倒了,不会把相似当作彻底,那就不会耽误自己了。

现在有很多人“未证言证”,那是打大妄语,甚至自称祖师、活佛、大宗师。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所谓的新兴宗教,他们在修行或身心的体证中有某些体会,有一些神秘经验和境界,在这种相似中他们就自以为是了。

我看到像这些人蛮多的,众生真可怜,处处都是陷阱。

因为没有择法眼,只要遇见有神通的人,知道你的过去未来,能替你消灾解厄,能给你灌顶,解决你的困难,每一个都相信得很。

但是有哪一个能真正解决?

善知识只是助缘而已,一切的修行在你自己,谁能替你解决一切事情?

难道因果可以互相通融吗?

所以对法要有深入的体会,不然很容易被迷惑,尤其迷惑在神话怪力乱神上:

神通,替你解厄消灾,解决困难得利益。

那些只不过是应用众生的贪欲,满足众生的我执而已,哪是真的!

我们说的是正法真话,一般人反而觉得你这个没什么,因为你没有神通,没有特殊的超能力,不能解决我的问题。

其实谁能替谁解决问题?

只有自己能解决。

善知识只是指明一条正确的路,一切由你自己去执行,业力没人能替代。

现在社会上还有一些狂妄的人说,他能替你消业承担业。

果真可以这样,佛菩萨就太不慈悲啦!

十方有多少佛菩萨在佛国逍遥安乐,我们却苦得要命,轮回生死不断,他们替我们消一消业不就解决了吗?

这样的说法可笑不可笑?

佛法讲的业力,绝对不是谁替谁承担,一切都是各各个体承担的。

现在整个社会都在迷惑怪力乱神里,故更加显出学正见的重要性,没有正见就无法抉择。

要明白这个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