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检测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672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0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docx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检测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docx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

XX建材有限公司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编号:

XXX职评(日常)2012-049]

 

XXX职业卫生评价有限公司

X卫职技字(XXXX)第XX号

二0一二年八月

地址:

XXXXXXXXX电话:

xxxxxxxxxxxxx

E-mail:

xxxxxxxxxxxxxx传真:

xxxxxxxxxxxxxx

XX建材有限公司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编号:

XXX职评(日常)2012-049]

 

XXX职业卫生评价有限公司

X卫职技字(XXXX)第XX号

二0一二年八月

地址:

XXXXXXXXX电话:

xxxxxxxx

E-mail:

xxxxxxxxxxxxxxx传真:

xxxxxxxxxxxxx

声明

1、本检测报告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文件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委托书进行,结合对委托单位进行的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得出的,不受任何行政干预,不受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的影响。

2、如对本检测报告内容和企业基本状况有异议,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日内向XXX职业卫生评价有限公司提出书面意见。

3、本检测报告中文字、数据涂改、增删无效。

4、本检测报告无XXX职业卫生评价有限公司盖章无效、无骑缝章无效,复制报告未经XXX职业卫生评价有限公司重新盖章无效。

5、除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和委托单位外,引用本报告数据须经XXX职业卫生评价有限公司许可。

6、本报告正文21页、附件共5个。

7、本报告共6份,委托单位4份,本单位存档2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修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XX建材有限公司委托XXX职业卫生评价有限公司对其委托的岗位和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

本公司接受委托后,严格按照检测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要求,于2012年7月13日对该公司进行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样品采集和检测工作。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该公司委托检测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进行了客观、真实、科学的检测与分析,并针对职业病预防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补充建议。

附件:

附件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委托书;

附件2:

生产工艺流程图;

附件3:

厂区平面布置图;

附件4: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示例);

附件5: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示例)。

1概述

1.1检测任务的由来

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我国的工业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重视不够伴随的职业病问题也日益凸显。

职业病病人基数的不断扩大,以及时有发生的群体性职业病发病案例,促使职业病问题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的提出后,生产活动中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和人身安全更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

为了预防及控制职业病,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职业卫生工作的投入,完善了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化了监督执法和职业病的防控力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修正)、《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XXX职业卫生评价有限公司受XX建材有限公司的委托对该公司委托检测的岗位及相应委托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并编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1.2检测目的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控制职业病危害,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2)判定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为用人单位的日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3)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提供依据。

(4)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3检测依据

1.3.1法律、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发〔1987〕105号);

(3)《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

(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

(5)《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

(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0号);

(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09〕29号);

(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切实加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09〕140号)。

1.3.2规范性文件

(1)《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法监发﹝2002﹞63号);

(3)《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

(4)《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第620号);

(5)《劳动保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

(6)《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

(7)《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9)《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GBZ/T203-2007);

(10)《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09);

(11)《xx省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办法》(x安监管政法〔2009〕217号);

(12)《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章认真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通知》(x安监管〔2012〕89号)。

1.3.3标准

(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GBZ2.2-2007);

(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

(5)《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

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

(6)《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

(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7);

(8)《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

高温》(GBZ/T189.7-2007);

(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噪声》(GBZ/T189.8-2007)。

1.3.4XXX职业卫生评价有限公司文件

(1)《XXX职业卫生评价有限公司质量手册》(xxxx/S02-2012);

(2)《XXX职业卫生评价有限公司程序文件》(xxxx/CX-2012);

(3)《XXX职业卫生评价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采集样品/数据操作规程分册)》(xxxx/CJGC-2012);

(4)《XXX职业卫生评价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实验室仪器操作规程分册)》(xxxx/SYGC-2012);

(5)《XXX职业卫生评价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数据采集测量细则分册)》(xxxx/CJXZ-2012);

(6)《XXX职业卫生评价有限公司作业指导书(实验室化验测定细则分册)》(xxxx/SYXZ-2012)。

1.3.5依据的其它资料

(1)XX建材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委托书(见附件1);

(2)XX建材有限公司提供的企业简介、工艺流程、劳动定员等资料;

(3)《XX建材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XXX检(日常)2012-049〕。

1.4检测范围与内容

检测范围与内容:

XX建材有限公司搅料、布料、压制岗位的苯系物、噪声,烘干岗位的苯系物、噪声、高温,混料岗位的粉尘、噪声。

2企业概况

2.1企业简介

XX建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位于xxxxxxxxxx,主要生产石英石板材,年产量3万张,现有职工28人。

2.2主要原料用量及产品产量

表2-1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一览表

序号

原辅材料及产品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原辅料

根据生产板材不同还会加入铁黄粉、铁黑粉、铁棕粉及炭黑等辅料,但用量很小。

1

石英石矿材

吨/年

2000

2

不饱和聚酯树脂

吨/年

100

3

钛白粉

吨/年

5

产品

1

石英石板材

万张/年

3

2.3工程工艺描述

该公司主要生产工艺为在混料工序将石英石矿材混匀、称重后盛装在编制袋中下转搅料工序,搅料工序先将不饱和聚酯树脂(液体)与钛白粉混合打成胶(敞口搅拌容器),之后加入混料工序下转的石英石矿材继续搅拌(闭合搅拌容器),搅拌混匀后通过搅拌容器底部下料口将混合湿料在放有衬纸的模具上铺展平,之后在液压成型机上压制制成板材,烘干后得成品,工艺流程简图见附件2。

2.4检测期间生产现状描述

我单位于2012年7月13日对XX建材有限公司进行现场采样及检测工作,检测期间该公司委托检测岗位混料、搅料、布料、压制与烘干处于生产状态,各岗位生产状况及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措施见下表2-2。

表2-2企业生产状况及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措施情况

岗位/工种

人/班

工作内容

生产设备及作业方式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个人防护措施

混料

4

混合石英石矿材,称重分装

混料车间,1台混料设备,利用刮板输送带传送物料,人工加料及收料

无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铁铲加料、称重装了及机器本省振动造成较大扬尘

工人作业时佩戴防尘口罩

搅料

3

混合不饱和聚酯树脂与石英石矿石及钛白粉等

2台敞口搅拌机打胶,2台闭合式搅拌机混合石英石矿材与胶,不饱和聚酯树脂由泵自动添加,石英石矿材与钛白粉人工加料

未见通风排毒设施,作业场所安装有风扇用于降温与空气流动

2名作业工人佩戴防尘口罩,1名作业工人佩戴纱布口罩

布料

4

将混合后的湿料铺展均匀

主要依靠滚轴传送带将铺展好的湿料送入压制工序

未见通风排毒设施

无个人防护措施

压制

2

操作液压成型设备

1台液压成型设备,1人操作,1人负责将压制成型的板材送往烘干设备

未见通风排毒设施

无个人防护措施

烘干

1

操作烘干设备

烘干设备2套,利用滚轴输送

未见通风排毒设施

无个人防护措施

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3.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内容

根据企业的委托,确定本次检测的内容如下:

(1)化学有害因素:

粉尘,苯系物;

(2)物理有害因素:

高温、噪声。

3.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

企业委托的岗位与对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见表3-1。

表3-1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情况一览表

岗位/工种

委托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接触环节

混料

粉尘、噪声

往刮板输送皮带加料及收料称重

搅料

苯系物、噪声

打胶,密闭搅拌机开口加料过程

布料

苯系物、噪声

将湿料铺展均匀,整个作业过程均接触

压制

苯系物、噪声

压制过程,受临近岗位影响

烘干

苯系物、噪声、高温

高温烘干过程促使有害物质更多逸散出来

3.3检测条件

(1)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对采样的要求;

(2)满足职业卫生检测标准方法对现场检测的要求;

(3)工作场所环境条件满足检测的要求;

(4)现场采样、检测仪器及实验室环境条件及仪器的检定校准情况、精确度满足检测要求。

3.4采样、检测设备及方法

表3-2采样、检测设备及方法

检测

项目

采样

方法

采样/检测

设备

分析方法

依据标准

总粉尘

丙纶滤膜富集法

FC-1A、GFC-5B粉尘采样器

称重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

(GBZ/T192.1-2007)

呼吸性粉尘

丙纶滤膜富集法

AKFC-92A、AKFC-92G粉尘采样器

称重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

呼吸性粉尘浓度》

(GBZ/T192.2-2007)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收集呼吸带高度新鲜沉降尘

毛刷、信封

焦磷酸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GBZ/T192.4-2007)

苯系物

活性炭管采集

GQC-2大气采样器

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和苯乙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

(GBZ/T160.42-2007)

高温

直读

WBGT指数仪

直读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

高温》

(GBZ/T189.7-2007)

噪声

直读

AWA5610P积分声级计

直读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

噪声》

(GBZ/T189.8-2007)

温度

直读

TES-1360A

温湿度计

直读

《公共场所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GB/T18204.13-2000)

湿度

直读

TES-1360A

温湿度计

直读

《公共场所空气湿度测定方法》

(GB/T18204.14-2000)

气压

直读

DYM3空盒气压计

直读

《公共场所空气气压测定方法》

(GB/T18204.16-2000

3.5采样点设置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等采样、检测、分析所依据的标准和方法,确定职业危害因素采样、检测点设置见表3-3和3-4。

表3-3个体采样一览表

车间

岗位/工种

人数/班

采样对象(人)

总粉尘

呼吸性粉尘

苯系物

噪声

混料车间

混料

4

2

2

2

加工车间

搅料

3

2

2

布料

4

3

3

压制

2

2

2

烘干

1

1

1

表3-4定点采样一览表

采样点名称

总粉尘

呼吸性粉尘

二氧化硅

苯系物

高温

混料操作位

2

2

1

搅料操作位

2

布料操作位

2

压制操作位

2

烘干操作位

2

1

3.6检测工作中环境气象条件

(1)现场采样及检测:

2012年7月13日现场采样及检测时温度30.8℃,湿度35.7%RH,大气压99.7kPa。

(2)实验室化验分析:

2012年7月16日天平室粉尘化验分析时温度27.4℃,湿度63.0%RH,大气压99.7kPa;2012年7月17日理化实验室分析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时温度24.3℃,湿度43.2%RH,大气压99.4kPa;2012年7月20日气相色谱室苯系物化验分析时温度24.0℃,湿度61.0%RH,大气压100.0kPa。

3.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分析

3.7.1化学有害因素

3.7.1.1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测定方法,采集工作场所呼吸带高度新鲜沉降尘进行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测定结果见表3-5。

表3-5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结果

序号

采样地点

游离SiO2含量(%)

01

混料操作位

97.5

结果与分析:

通过采集混料工工作场所呼吸带高度新鲜沉降尘进行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经检测石英石矿材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97.5%,大于80%,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T2.1-2007)中相关规定,确定混料工接触粉尘为矽尘(石英尘)。

3.7.1.2总粉尘浓度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

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T2.1-2007)等规范标准,采用个体采样的方法,测定计算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同时采用定点采样方法,测定计算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测定结果见表3-6与3-7。

表3-6总粉尘的8h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检测结果

岗位/工种

粉尘

类型

CTWA(mg/m3)

评价

使用值

PC-TWA(mg/m3)

判定结论

混料

矽尘

11.90

11.90

0.5

超限值

表3-7总粉尘的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检测结果

岗位/

工种

采样

地点

粉尘

类型

CSTEL

(mg/m3)

评价

使用值

PC-TWA

(mg/m3)

CSTEL/

PC-TWA

超限

倍数

判定

结论

混料

混料操作位

矽尘

28.87~33.33

33.33

0.5

66.7

2

超限值

备注:

本方法个体采样粉尘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24mg/m3(以采集420L空气样品计);定点采样粉尘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33mg/m3(以采集300L空气样品计)。

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检测,该公司混料工接触总粉尘的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与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

3.7.1.3呼吸性粉尘浓度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

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19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T2.1-2007)等规范标准,采用个体采样的方法,测定计算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同时采用定点采样方法,测定计算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测定结果见表3-8与3-9。

表3-8呼吸性粉尘的8h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检测结果

岗位/工种

粉尘

类型

CTWA(mg/m3)

评价

使用值

PC-TWA(mg/m3)

判定结论

混料

矽尘

6.81~8.67

8.67

0.2

超限值

表3-9呼吸性粉尘的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检测结果

岗位/工种

采样

地点

粉尘

类型

CSTEL

(mg/m3)

评价

使用值

PC-TWA

(mg/m3)

CSTEL/

PC-TWA

超限

倍数

判定

结论

混料

混料操作位

矽尘

11.27~16.67

16.67

0.2

83.4

2

超限值

备注:

本方法个体采样粉尘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24mg/m3(以采集420L空气样品计);定点采样粉尘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33mg/m3(以采集300L空气样品计)。

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检测,该公司混料工接触呼吸性粉尘的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与短时间(15min)接触水平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

3.7.2.4苯系物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T160.42-2007)的测定方法,采用个体采样的方法,测定计算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同时采用定点采样方法,测定计算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对工人接触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与苯乙烯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见表3-10~表3-19。

表3-10苯的8h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检测结果

岗位/工种

CTWA(mg/m3)

评价

使用值

PC-TWA(mg/m3)

判定结论

搅料

0.10

0.10

6

未超限值

布料

0.10~20.79

20.79

超限值

压制

0.09~0.10

0.10

6

未超限值

烘干

0.12

0.12

未超限值

表3-11苯的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检测结果

岗位/工种

采样

地点

CSTEL

(mg/m3)

评价

使用值

PC-STEL

判定

结论

搅料

搅料操作位

0.6

0.6

10

未超限值

布料

布料操作位

0.6

0.6

未超限值

压制

压制操作位

0.6

0.6

未超限值

烘干

烘干操作位

0.6

0.6

未超限值

备注:

本方法个体采样苯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11mg/m3(以采集8L空气样品计);定点采样苯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6mg/m3(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

表3-12甲苯的8h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检测结果

岗位/工种

CTWA(mg/m3)

评价

使用值

PC-TWA(mg/m3)

判定结论

搅料

0.20

0.20

50

未超限值

布料

0.20~5.13

5.13

未超限值

压制

0.19~0.20

0.20

未超限值

烘干

0.24

0.24

未超限值

表3-13甲苯的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检测结果

岗位/工种

采样

地点

CSTEL

(mg/m3)

评价

使用值

PC-STEL

判定

结论

搅料

搅料操作位

1.2

1.2

100

未超限值

布料

布料操作位

1.2

1.2

未超限值

压制

压制操作位

1.2

1.2

未超限值

烘干

烘干操作位

1.2

1.2

未超限值

备注:

本方法个体采样甲苯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23mg/m3(以采集8L空气样品计);定点采样甲苯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2mg/m3(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

表3-14乙苯的8h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检测结果

岗位/工种

CTWA(mg/m3)

评价

使用值

PC-TWA(mg/m3)

判定结论

搅料

0.22

0.22

100

未超限值

布料

0.22~6.43

6.43

未超限值

压制

0.21~0.22

0.22

未超限值

烘干

0.27

0.27

未超限值

表3-15乙苯的短时间(15min)接触浓度检测结果

岗位/工种

采样

地点

CSTEL

(mg/m3)

评价

使用值

PC-STEL

判定

结论

搅料

搅料操作位

1.3

1.3

150

未超限值

布料

布料操作位

1.3

1.3

未超限值

压制

压制操作位

1.3

1.3

未超限值

烘干

烘干操作位

1.3

1.3

未超限值

备注:

本方法个体采样乙苯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25mg/m3(以采集8L空气样品计);定点采样乙苯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3mg/m3(以采集1.5L空气样品计)。

表3-16二甲苯的8h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检测结果

岗位/工种

CTWA(mg/m3)

评价

使用值

PC-TW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