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664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3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最新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最新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最新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最新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docx

《最新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docx

最新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第一章出版概论

第1节出版活动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1906年清政府《大清印刷物专律》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编辑、复制、发行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

作品:

文字作品、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建筑作品、摄影、电影、设计图、地图、模型、计算机软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3)促进文化交流

第2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5.坚持质量第一:

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格要求,精益求精。

三、主要任务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

3.弘扬中华文化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5.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3节出版物

一、出版物的要素

1)具备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像、图形、声音或者其他符号的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欣赏、阅读。

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3)有一定量的复本,从而有可能向公众发行传播。

二、出版物的种类

(一)根据出版物总体特征的分类

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

(二)根据出版物内容所属学科的分类

(三)从其他角度所作的分类

三、出版物的特殊性

(一)即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

(二)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

(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

第4节出版资源

一、出版资源的概念

出版资源是出版产品形成过程中必须加以开发、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

1)物质资源——与其他企业的物质资源没有根本区别

2)人才资源——不但包括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同时还包括行业外的作者和特约编辑等。

3)信息资源——内容广泛,可扩大、增值,是再生型资源。

二、出版资源的特点

(一)人才资源的特点

(二)信息资源的特点

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

(一)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1.紧跟社会的发展

2.整合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

3.及时更新已有成果

4.着力打造品牌并扩大其影响

5.开发国外资源

6.组合运用多种媒体

(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着力于深度开发

2.重视调查研究

3.强化创新意识

4.提高信息把握能力

5.注重信息质量并提高其使用价值

(三)信息资源的维护

1)不断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2)不断更新、优化信息资源

3)实现专业化管理

4)建立信息资源预警和应急机制

第5节我国出版业

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与构成

(一)我国出版业的特点

1.属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2.具有产业经济属性

3.富有文化创意价值

4.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5.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

(二)我国出版业的构成

二、我国出版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推进公益性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2.推动经营性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

3.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

4.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

5.加快推进现代出版市场体系建设

6.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二)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业态

2.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业态

3.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业态

4.发展印刷复制业

5.发展出版流通业

三、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

(一)台湾地区出版业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版业

(三)澳门特别行政区出版业

第6节主要发达国家出版业概况

一、美国出版业

二、英国出版业

三、法国出版业

四、德国出版业

五、日本出版业

第7节出版学概述

一、出版学的学科性质

出版学是研究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为出版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出版学是行业之学,领域之学,其学科性质属于应用科学,不是基础科学。

二、出版学的研究对象

出版学是关于出版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就是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出版活动本身的规律性。

三、出版学的学科内容

(一)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二)出版物

1.出版物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出版物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及其相互关系

(三)出版业

1.出版业与相关行业的关系

2.出版业的机制体制

3.出版业的机构和发展方式

(四)出版物市场

(五)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1.编辑类:

编审、副编审(高),编辑(中),助理编辑(初)

副编审职责:

1)搜集研究有关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改进编辑工作的建议或方案。

2)制定选题规划,指导有关编辑人员组织实施。

3)担任重要书稿的责任编辑。

4)复审或终审稿件,解决审稿中的疑难问题。

5)对有关图书进行评论。

6)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撰写编辑学方面的论著或教材,指导和培养专业人才。

编辑职责

1)搜集研究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信息,提出选题设想并进行组稿。

2)独立审读、加工整理稿件,检查图书成品

3)做好图书的宣传工作,撰写书讯、书评

4)总结编辑工作经验,指导、培养助理编辑

助理编辑职责:

1)协助编辑进行工作

2)在编辑指导下,搜集整理有关学科的情报、信息,练习组稿

3)在编辑指导下,初审和加工稿件,协助发稿

4)检查样书,练习撰写书讯、书评

5)分担编辑室内其他工作

2.技术编辑类:

技术副编审(高),技术编辑(中),助理技术编辑、技术设计员(初)

技术编辑职责:

承担书稿、尤其是重要或复杂的书稿的技术设计工作

研究选择特殊书稿的设计方案

解决有关疑难问题,指导助理技术编辑、技术设计员进行工作

技术设计员职责:

1)在技术编辑指导下,承担一般书稿的技术设计、印制设计,或插图、制图等工作。

助理技术编辑职责:

1)在技术编辑指导下,承担一般或复杂书稿的技术设计、印制设计,或插图、制图等工作。

3.校对类:

高级校对(高),一级校对(中),二、三级校对(初)

一级校对职责:

∙承担各种书稿的校对工作

∙承担各种书稿校样的文字技术处理和付印样通读工作

∙检查各校次的校对质量,解决校样中的疑难问题

∙指导二级校对和三级校对进行工作

三级校对职责:

在一级校对的指导下,承担一般书稿的初校、二校工作。

二级校对职责:

在一级校对的指导下,承担一般或复杂书稿的校对工作。

(六)出版管理体制、出版法规及宏观管理

(七)中外出版历史

四、出版学的相关学科

出版学是行业之学,领域之学,属于应用科学,不是基础科学。

五、中外出版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概述

(一)中国的出版研究和学科建设

(二)外国的出版研究与学科建设

六、开展出版学研究的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数字出版与数字出版产品

第一节数字出版概述

一、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概念

(一)电子出版

(二)互联网出版

(三)手机出版

二、数字出版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

(一)数字出版的概念

(二)数字出版的主要特征

1.内容生产数字化

2.管理过程数字化

3.产品形态数字化

4.传播渠道网络化

三、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

(一)数字出版的兴起

(二)我国数字出版发展的特点

1.数字出版发展势头强劲

2.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3.数字出版投入和产出矛盾冲突

第二节数字出版相关技术

一、信息处理技术

元数据

二、互联网技术

第三节数字出版产品

一、数字出版产品的特点

第一,物理空间利用率高

第二,复制成本低廉,有利于环保。

第三,版本更新和发行都能做到快速便捷。

第四,方便消费者全面把握知识信息。

第五,互动性强,收集反馈信息便捷。

二、数字出版产品的种类

(一)数字图书

(二)数字报纸

(三)数字期刊

(四)数据库出版物

(五)手机书

(六)手机报

(七)手机刊

(八)手机音乐

(九)电子书

1.内容构成

2.阅读设备

3.阅读软件

(十)按需印刷

(十一)动漫和网络游戏产品

第三章编辑概论

第一节编辑与编辑工作

一、‘编辑’的概念

编辑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它是出版物复制、发行的前提。

二、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一,编辑工作对出版工作的全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编辑工作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第三,编辑工作对出版单位的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三、编辑工作的特点

(一)政治性

(二)思想性

(三)科学性

(四)创造性

(五)选择性

(六)及共性

(七)中介性

四、编辑工作的基本功能

(一)文化生产中的设计、组织功能

(二)文化传播中的选择、引导功能

(三)文化创造中的优化功能

第二节编辑人员

一、编辑人员的能力

(一)政治认知能力

(二)策划能力

(三)语言文字能力

1.规范能力

2.加工能力

3.写作能力

(四)社会活动能力

(五)判断能力

(六)信息感知能力

(七)审美能力

二、编辑人员的责任

(一)政治责任

(二)社会责任

(三)把关责任

(四)宣传引导责任

三、编辑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

(一)编辑的作者工作

1.发现作者

2.选择作者

3.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

4.与作者保持经常联系

5.为作者服务

6.维护作者权益

(二)编辑的读者工作

1.进行读者调查

2.为读者服务

3.处理读者来信

第三节编辑学研究

一、编辑学的学科建设

1949年,李次民《编辑学》,是世界上最早以“编辑学”命名的专著。

二、编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编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编辑活动的性质

(二)研究编辑活动的任务及其实现手段

(三)研究编辑活动的作用

(四)研究编辑活动的规律

四、编辑学的学科内容104

(一)编辑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关系

(二)编辑过程

1)信息采集

2)选题策划

3)组稿

4)审稿

5)签订出版合同(期刊编辑不需要)

6)加工整理

7)整体设计

8)审定发稿

9)校样处理

10)样品检查

11)出版物宣传

12)反馈信息收集

(三)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

(四)编辑活动的创造性及其特点

(五)编辑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六)编辑历史

第四章中国近代出版历史知识

第一节近代印刷业的发展

一、西方印刷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一)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

1.近代造字技术

2.近代印刷技术

1815年,澳门东印度公司印刷所成立,为了印刷《华英字典》,传教士汤姆斯专门刻制了一套中文铅合金活字,10枚,这是中国最早的中文铅合金活字。

1838年,传教士米怜发明用钢冲压制作中文字模的方法,这些方法很快传入中国。

1858年,姜别利发明了电解法铸造汉字字模的新方法,制成了大小铅字7种,分为1-7号,称为“美华字”。

美华字在中国通用几十年的字模和铅字。

19世纪初,传教士首先在中国引进用铅活字排版的机械印刷。

第一部用机械印刷汉字的图书,是《华英字典》。

(二)石印技术的兴衰

石板印刷时最早的平板印制术。

1821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在雅加达建立印刷所,1828年用石印印刷出版《中文课本》。

1832年,广州出现第一家中国人开办的印刷所。

1833年,广州出版了石印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1874年,石印技术进入上海,首先出现在土山湾印书馆中。

但真正光大门庭的是英国人美査办的点石斋书局。

点石斋书局全盛时期有10多部印机,并在北京、浙江等地开设20多个分店。

1881年,中国人自办的石印局——同文书局和拜石山房。

1891年,同文书局受清政府委托,印刷《古今图书集成》。

从清末到民初,全国常用石印技术印书达上百家之众,明显多于铅印业。

(三)铅印技术主导地位的形成

二、近代印刷业的发展

三、新技术对图书形态的影响

第二节近代出版机构

一、早期传教士创办的出版机构

中国近代的外资出版机构主要由外国传教士创办。

1)墨海书馆

二、晚清政府办的出版机构

(一)地方官书局

(二)洋务派创办的出版机构

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官办洋务学堂。

三、民营出版机构

(一)民营出版机构的崛起

(二)民营出版机构云集的上海成为中国出版中心

(三)有影响的民营出版机构

1.商务印书馆

2.中华书局

3.世界书局

4.其他有影响的民营出版机构

(四)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运营模式

1.机构组织

2.人员构成

3.资本构成

4.选题开发

5.发行方式

四、文化团体办的出版机构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版机构

六、国民党办的出版机构

第三节近代出版物

一、近代报纸

二、近代期刊

三、近代图书

(一)教科书与教育类图书

(二)翻译作品

(三)古籍

(四)工具书

(五)丛书

第四节近代著作权意识的萌芽与实践

一、近代著作权法的颁布与实施

(一)近代著作权意识的萌芽与《大清著作权律》的颁布

(二)《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的颁布、修订与实施

二、出版行业协会组织的建立

第五章出版行政管理

第一节出版行政管理概述

一、出版行政管理的概念

二、依法实施出版行政管理

我国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

(一)出版行政管理的法律依据

(二)出版行政管理的重要法规

(三)出版行政管理的重要规章、规范性文件

第二节国家对出版单位的管理

一、出版单位设立的审批制度

二、出版单位变更登记事项审批和注销登记制度

(一)出版单位的变更审批

(二)出版单位中止出版活动的备案

(三)出版单位的注销登记

三、出版单位年度核验制度

∙期刊出版单位——1年一次

∙图书、音像、电子——2年一次

四、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

(一)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制度的要求

(二)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取得

(三)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报考条件

(四)对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获得者的管理

1.接受继续教育

2.职业资格登记

3.责任编辑注册

(1)首次注册

(2)续展注册

(3)变更注册

(4)申请续展注册的资格保留期

4.违规人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五、领导岗位持证上岗制度

第三节国家对出版业务活动的管理

一、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制度

(一)评估指标体系

(二)评估等级及有关政策

二、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

三、重大选题备案制度

四、书号、刊号管理

五、出版物质量管理

(一)图书质量监督检查

(二)对图书质量的奖惩措施

1.奖励措施

2.处罚措施

(1)对内容不合格图书的处罚措施

(2)对编校质量、印刷质量不合格图书的处罚措施

(3)对不合格图书直接责任者的处罚措施

六、出版物样本送交制度

第四节国家对出版物印刷复制活动的管理

一、关于书刊委托印刷的规定

(一)对书刊出版单位的规定

(二)对印刷企业的规定

二、关于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复制的规定

(一)对出版单位的规定

(二)对复制单位的规定

三、光盘类出版物的SID码

第五节国家对出版物市场的管理

一、关于出版物市场管理的一般规定

二、关于出版物总发行的规定

三、关于出版物分销的规定

(一)对出版物分销的共同性规定

(二)对出版物批发的规定

(三)对出版物零售的规定

(四)对出版物连锁经营的规定

第六节国家对出版活动的扶持政策

一、实行优惠的经济政策

二、扶持教科书的出版发行

(一)从制度上确保教科书出版发行秩序

(二)在政策和物质上支持教科书的出版发行

三、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与盲文出版

(一)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活动的扶持

(二)对盲文出版活动的扶持

四、扶持在农村和特殊地区发行出版物

五、组织和扶持重大出版工程

六、设立专项基金

第七节国家对出版活动的奖惩措施

一、对优秀者的褒奖

(一)对优秀出版物的鼓励

(二)对优秀者的奖励

二、对违法者的惩戒

(一)对擅自从事出版物经营活动者的惩戒

(二)对违反关于出版物禁载内容规定的违法者的惩戒

(三)对非法出版中小学教科书者的惩戒

(四)对买卖书号、刊号者的惩戒

(五)对违规委托印刷或复制行为的惩戒

(六)对实施其他违法行为者的惩戒

(七)对出版行政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惩戒

第六章出版社经营管理

第一节出版社经营管理概述

一、出版社经营管理的含义

二、出版社经营的目标和决策

(一)出版社经营目标

1.社会效益

2.出书定位

3.合理的出书规模和结构

4.市场占有率与品牌地位

5.赢利能力

6.发展速度

7.人力资源开发

(二)出版社经营决策及其步骤

三、出版社管理的职能和种类

(一)出版社管理的基本职能

(二)出版社管理的种类

1.按管理范围划分的管理种类

2,按管理对象划分的管理种类

四、出版社管理机制

(一)目标管理

(二)岗位责任管理

(1)以定量考核为主的制度

(2)以职能考核为主的制度

(3)定性和定量考核结合的制度

(三)项目管理

1.项目全过程管理

(1)项目的计划与设计

(2)项目的计划审定

(3)项目的出版实施

(4)项目的控制分析

(5)项目的总结

(6)项目的效益评估与结算

2.项目职能管理

1)项目的综合集成管理

2)项目的范围管理

3)项目的时间管理

4)项目的成本管理

5)项目的质量管理

6)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

7)项目的沟通管理

8)项目的风险管理

9)项目的采购管理

(四)不同管理机制的关系

第二节出版社计划管理

一、出版社计划的作用

(一)优化出书结构

(二)确定出书规模

(三)全面整合营销

(四)协调全社行动

二、出版社计划管理的内容

(一)选题计划

1.年度选题计划

2.长期选题计划

(二)年度出书计划

1.初版、再出版出书计划

2.重印书出书计划

3.两部分图书比例的把握

(三)发稿计划

1.发稿计划的编制

2.发稿计划与出书计划、选题计划的关系

(四)印制计划

(五)营销计划

(六)财务计划

第三节出版物质量管理

一、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

二、出版物质量管理措施

(一)选题集体论证制度

(二)选题报请审核备案制度

(三)三级审稿责任制度

(四)责任编辑制度和编辑持证上岗制度

(五)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

(六)出书后的评审制度

(七)其他几项制度

1.重要选题图书外审制度

2.各学科交叉审读制度

3.专家通读及专项检查制度

三、高度重视社会监督机制的作用

第四节出版社财务管理

一、出版社财务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对出版社经营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任务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二、出版社的成本管理

三、出版社的纳税管理

(一)增值税

1.增值税税率

图书税率为13%

2.增值税计算中的相关项目

1)当期含税销售额

定义——某个月因销售出版物所取得的总收入

2)当期不含税销售额

定义——当期含税销售收入中所办含的增值税税额分离后,剩余的由出版社获取的销售收入部分。

3)当期增值税销项税额

定义——当期销售总收入中,应上缴国家的增值税税款金额。

当期销项税金金额等于当期不含税销售收入乘以规定的增值税税率。

4)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

指出版社购买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税额,把支付货款时一同支付的增值税金额叫做进项税金额。

5)当期累计进项增值税额

6)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

3.增值税计算步骤

增值税计算采取抵扣法计算。

(二)营业税

5%

(三)所得税

1.企业所得税

25%

2.个人所得税

1)稿酬的个人所得税纳税基数

税率为20%并按应税金额减征30%

2)稿酬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

当收入4000以下,扣除800免税,按20%征税,然后减征30:

个人所得税=(稿费收入-800元)*20%*(1-30%)

当收入4000以上,扣除20%免税,按20%征税,然后减征30%:

所得税=稿费人均收入额*(1-20%)*20%*(1-30%)

(四)附加税费

城市建设费7%

教育附加税:

3%

(五)其他税收

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第五节出版社的发行管理

一、发行渠道建设

(一)渠道建设要积极主动,体现出版社自身的特点

(二)深入挖掘各种渠道的价值

(三)布局合理,逐步完善,长线短线相结合

(四)有重点地开发渠道

(五)构建系统全面的渠道网络

二、客户管理

(一)强化服务意识

(二)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三)加强客户管理的信息化

(四)要充分调动客户的积极性

第六节出版社人力资源管理

一、以全员劳动合同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一)劳动聘用制度

(二)岗位聘用制度

(三)选人用人公开招聘和考试制度

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用制度

(一)坚持科学的结构比例

编审:

副编审:

编辑:

助理编辑==1:

2:

5:

2

(二)有明确的专业技术岗位职责要求

三、岗位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

四、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第七节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

一、出版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一)系统地储存和管理各种信息

(二)有助于协调和控制日常经营管理活动

(三)为经营管理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四)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一)个别流程管理信息系统

(二)全社集成管理信息系统

(三)优化流程高度集成管理信息系统

三、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制定长远规划并认真实施

(二)要重视业务流程、规章制度、组织结构的调整与规范

(三)要有持续的资金投入与各项保障机制

(四)要充分考虑信息标准化问题

(五)要考虑信息安全

第七章出版物市场

第一节出版物市场概述

一、出版物市场的概念

二、出版物市场的构成要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