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文体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583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文体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新闻文体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新闻文体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新闻文体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新闻文体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文体学.docx

《新闻文体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文体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文体学.docx

新闻文体学

0164《新闻文体学》2011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新闻文体学,是新闻传播学科的必修的、主要的课程之一。

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无论是管理者、编辑还是记者,都必须具备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并有相应的运作能力。

它系统地阐述新闻文体的产生、发展概况,文体的分类、各文体的特征及写作要求等。

具体讲明四种媒介都通用的新闻标题的特点与制作技巧,主要文体消息、通讯、编者按、新闻评论、深度报道的概念、功用、类别、写作方法与技巧等,既教理论知识,也培养写作能力。

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既要求了解、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也要求具备相应的运用、写作能力。

考试时是两者都有的。

只有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谋职本领和综合素质。

该课程的考试题由五种题型组成,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闭卷考试。

题型一:

填空题

题型二:

选择题

题型三:

名词解释题

题型四:

简答题

题型五:

写作题(共1题,每小题60分,共60分)

二、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讲新闻的产生与发展

新闻属大众传播重要的一方面,大众传播具有三个要素:

传者(信息源)、媒介(通道)、受者(接收者)。

新闻媒体发展的四个阶段:

新闻媒体又称新闻媒介、新闻载体,从古至今分为四个阶段,在四个阶段前属原始时期,即:

原始时期——①报业阶段(文字传播)——②广播阶段(声音传播)——③电视阶段(图像为主的传播)——④网络阶段(整合)。

原始的新闻活动是适应人类最初的生存活动而产生的。

在文字产生之前,是非文字传播,即没有文字符号和任何机械工具手段的传播。

形式有以下几种:

口头传播、烽火传播、击鼓传播、体态传播、旗语传播。

报业阶段,历史上追溯到最早为公元一世纪的罗马报纸《每日法令》,这是为发布罗马院的布告而创办的。

我国广播从1922年开始,美国人在上海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1923年开播。

1926年开始在哈尔滨有中国人自己办的“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

电视第一次与公众见面是在1939年,开始于美国无线电公司。

我国于1958年5月建成试播,试播阶段名为北京电视台,9月2日正式开播。

网络传媒的优势与缺欠:

(一)优势

(1)时效快捷

(2)成本低廉

(3)信息量大

(4)全球发布

(5)交流互动

(6)高效检索

(7)多项整合(多媒体传播)

(二)缺欠(与传统媒体相比)

1、权威性低。

2、公信力弱。

3、网络新闻制造信息“垃圾”。

4、垄断性强(资本控制)。

5、载体形式的限制。

复习提示:

复习中需要了解新闻媒体发展的四个具体阶段,了解掌握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简要发展过程,掌握原始时期的传播方式所具有的特性,重点掌握网络传播的优势与欠缺。

第二讲新闻文体学概述

一、新闻的定义与特性

新闻有不同的含义:

第一层面是指:

事业、行业。

“我是搞新闻的。

第二层面是指:

未知的信息。

“你们那里最近有什么新闻吗?

第三层面是指:

新闻的文体形式或体裁。

与文学、应用文、法律文书等并称。

第四层面是指:

狭义的新闻,即等于消息。

“没有消息就不成其为新闻。

学者和教授们对新闻下的定义:

目前,较认同的是陆定一的定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特性:

1、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同时也是新闻价值的来源。

2、新鲜性也就是迅速变动事实的最快捕捉和最快的报道。

3、公开性(包括内部公开)

公开性就是传播性,即发表,新闻的公开要以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为原则,可压发,淡化。

4、时限性发表的时间离新闻事件产生的时间越近越好,过时的新闻是昨日黄花,无价值。

5、另外还有派生的属性:

重要性、趣味性、可读性,还有接近性(年龄、性别、职业、利害关系等的接近)商品性(过去不承认趣味性和商品性)等。

二、新闻主体的素养

1、高尚的人格。

新闻是一种崇高的职业,所以要求新闻工作者应有一种高尚的品德和为国家、为民众而献身的精神,有一种正义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先进的意识:

①未来意识②忧患意识③法律意识

3、人文修养:

①政治觉悟②道德水准③广博知识

4、奋斗精神

5、业务能力

6、强健的体魄

三、受体就是受传者,指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接收者,是读者、听众、观众的总称。

1、受众心理:

指新闻信息和由此而引发的其他刺激,直接或间接地在新闻受众头脑中的反映。

2、受众心理特点:

①交融性(包括a继时性,利用前边的积淀;b同时性,对新闻媒体中内容当时反馈c交互性)。

②随意性:

接受新闻信息是不固定的,有偶发性。

③互动性:

如报道好人好事——接受——争做好人好事。

传者对受者有所了解、适应、迎合,受者对传者有一定的期待和反应。

反应形式:

a、自由心态,如独白;b、动作表现:

关收音机、电视,扔报纸;c、拒绝接受,不看也不听;d、还有受众与受众的心理互动。

如新闻引而不发,点到为止,启发思考,作到人际新闻的扩散。

3、受众心理需求:

①期待心理:

期待报道、指导、解释、拿出措施。

使自己知情并能应对新的事实。

②求真心理:

希望自己看到、听到的都是真实的、无差错的,容不得虚假和受骗。

③求快心理:

希望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新闻信息。

④求新心理:

希望获得最新的事变信息,越新越好(材料新、角度新、观点新、写法新)。

⑤求近心理(年龄等):

希望知晓自己身边的,与自己关系近的新信息。

复习提示:

本讲需要大家重点掌握新闻的含义和定义,了解主体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掌握受体的概念内涵,了解受众心理的定义、特点以及受众心理需求。

第三讲新闻的分类与体裁

传统通常的分类:

①按新闻发生的地区与范围来分类:

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

既有区别,又有交叉。

②按新闻的性质分类:

政治新闻、法制新闻、财经新闻、民族新闻、科技新闻、文教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

③按新闻特点分类:

a.按新闻事件的复杂性,可分单纯新闻与复杂新闻。

b.按新闻的发展状况分类,可分为动态新闻和静态新闻。

动态新闻是指事情正在发展变化,难以把握又必须报道,只截取事件当中的某一个环节而加以报道。

动态新闻往往是系列新闻,连续报道。

c.本体新闻与反映新闻。

④按新闻题材来分类:

有知识性新闻、批评性新闻、问题性新闻、服务性新闻、预测性新闻等等。

了解现代新式分类:

(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

事件性新闻:

指突发事件的报道,时效性强、内容集中、新鲜,现实价值高,是以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

它告诉读者一个新鲜事,通常包括动态新闻和连续报道。

如南水北调工程开工的动态报道和联合国专家组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连续报道。

非事件性新闻:

是指对某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内发生的许多事实经过的综合反映或是对某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内正在持续发展的事件总结情况、走向、经验的报道。

它与事件性新闻形成互补关系,它不但告诉发生什么事,还告诉为什么发生这件事,帮助认识事件发展的本质。

(一)新闻报道的典型体裁:

1、简讯

作用有三种:

1)预报式2)淡出式3)终极式或终结式

2、消息(新闻):

消息是新闻的主体。

这是主要文体。

消息最早为电报传递的新闻,没有消息就没有新闻。

消息形式简明,文字冼炼,主题突出,有导语,有背景,取倒金字塔式,反映迅速,概括地介绍事实。

3、通讯:

时效性较差,篇幅稍长,可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报道。

①可详细地、想象地描绘事件发展过程和典型人物的重要事迹。

②结构层次多、起伏大,散文式结构。

③可叙事、描写、抒情、议论。

4、特写:

包括速写、小故事、采访杂记、访问记、随笔、巡礼。

特写过去用的很多,从苏联传过来,现在不常用。

5、深度报道:

分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揭露性)、预测性报道、服务性报道、计划性报道。

(二)新闻评论的典型体裁

编者按:

叫编后语、编后记、编前话,它一般就某一新闻材料说话。

评论:

短评、本报评论员文章、观察员评论、署名评论。

评论可针对某些文章、也可不针对,必须是逻辑论证,重要性要高于编者按。

社论:

社论比较庄严,堂堂正正,代表层次高,代表后台。

如《人民日报》代表政府和党中央。

逻辑性极强,不带任何个人痕迹。

联合社论:

比一家社论更重要。

复习提示:

复习中要重点掌握新闻的传统分类、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各种典型体裁,了解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定义。

第四讲新闻标题的写作

一、新闻标题的定义:

在一篇或一组新闻的本文面前,将新闻的内容或主题加以概括以后单独标出的简短文字。

二、新闻标题的形式和种类

大题:

①大题是不常见的;②它包括整个版面或整个栏目;③是一组新闻的总标题,涵盖的是这个栏和这个版内容的总标题。

引题:

又叫肩题,放在主题的前面,作用是交待背景,烘托气氛,揭示意义。

引题主要作用是引向主题。

光看引题有的不明白写什么,要看主题和副题的介绍补充。

主题:

又叫主标题,字号最大,位置居中,作用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是全部标题中最重要的。

副题:

又叫副标题,在主题之下,与引题一样,字号必须比主题小。

作用:

补充交待事实或问题,或者交待主题的来源与结果。

提要题:

又可叫摘要题或纲要题,用来概括事实、做法、经验、问题等,如人大召开会议,它把开会内容主要点写几句话,作为提要题。

类题或栏目标题:

类题是历史延续下来的;严格说不是典型新闻标题。

小标题:

又叫插题,只有它是文中题。

新闻标题应注意这几点:

1、对新闻稿件来说做几个层次题目不是固定的,取决文章的重要性和如何看待。

2、对做标题来说,要紧的是做好主题,处理好层次之间的关系。

3、虽然可有许多层次选择、但并不是标得越多越好。

能标两层次不要标成三层次,标一个就说清楚的不要标两个层次。

做到简洁。

三、新闻标题的功能:

1、提供信息(揭示内容)。

2、评价事实。

3、美化作品。

4、体现风格、展开竞争

四、新闻标题的特点:

①准确②鲜明③简洁④审美。

四、新闻标题的写作要求

准确:

文题、事实评价准确。

文题要相符,不能文大题小,也不能文小题大。

《美天文家发现一颗最大的星体》应改为:

《美天文学家发现至今所知道的最大的一颗星体》。

前一标题就是极不准确的。

五、新闻标题写作方法

1、通读全文。

从文章的导语和主体部分出发,挑出最精彩、最重要、最有价值和吸引力的新闻作为标题写进去。

2、考虑是不是要表达倾向和如何表达。

是借文中的话,还是超越文章,另外措词语。

3、跳出本文,考虑标题准确度、思想力度、潜在读者和导向。

4、考虑标题的层次。

根据需要,决定用几层次的标题。

5、考虑虚实结合。

《中国青年报》做的比较好。

打捞中山舰事件有一标题:

“打捞一段辉煌的历史一代名舰中山舰出水”,前虚、后实。

虚实结合,鲜明,有深度。

6、先起草,再修改。

在比较中按标题要求反复修改,有的内容并不是重大

六、新闻标题写作技巧

(一)严密逻辑关系

1、指标题和文章对应,不要错位。

2、标题本身不要出现逻辑错误。

3、多层标题之间逻辑关系要严密。

多层标题之间的关系:

目的关系。

②后续关系。

③因果关系。

④条件关系。

⑤并列关系。

⑥转折关系。

(二)讲究修辞技巧

复习提示:

复习中要重点掌握新闻标题的形式和种类。

了解新闻标题写作要求和方法技巧,掌握多层标题之间的关系并熟悉各自的例子。

要在了解新闻标题写作要求和方法技巧的基础上,能够自己写出各种类型的新闻标题。

第五讲消息

(一)

一、消息

1、消息的定义:

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载就是消息。

2、特点:

(1)最强调新鲜性(以秒计算)

(2)最追求时效性

(3)独有的结构形式:

包括独有标题、独有消息头、独有的导语、独有的背景材料的使用以及独有的倒金塔结构形式。

(4)较单一的表达方式:

主要是①记叙、叙述;②描写极少;③很少用议论,绝不搞三段式论证;④很少用抒情的表达方式。

二、消息头

1、消息头的定义:

消息头是文章标题下面正文前面交待性字样。

包括:

媒体单位,名称,地点,时间等消息方式。

2、消息头的作用。

(1)使消息明显地区别于其他文体。

(2)是版权所有的一种标志。

不许修改,不许增加,可删节。

(3)表明消息来源,有利于读者判断,特别是把不同国家同一事件报道放在一起,可以看出不同报道的倾向性。

(4)消息头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连在一起,一方面有品牌效应,建立信誉,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加强责任感,文责自负。

三、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仅次于标题,是消息独有的特点,别于其他文体的标志之一。

1、定义:

新闻开头用最简省的文字将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有价值的事实或主题报道出来,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阅读兴趣。

2、导语写作的要求

(1)不管采用第几代导语的写法,尽量要遵守倒金字塔的原则,即最要最先、最近最先。

强调何时何事。

有些消息时间跨度较长,导语应找到最近点。

(2)不是为了本身表达的意思,更多的是为全篇文章定基调,有利于消息内容的扇面展开、次第展开。

次第有顺、逆两种,第一代强调逆。

后来有的先说结果,然后顺着说。

(3)尽量写得引人入胜。

不仅是提供简单的信息,还要发挥报道、引导、诱导、指导四种作用。

报道讲事实:

引导从读者接受的角度:

诱导从艺术技巧上;指导是从思想层面上说的。

第六讲消息

(二)

一、背景材料的运用

(一)什么是新闻背景材料

狭义:

某一新闻赖以产生的历史环境、原因和空间条件等方面的相关事件。

广义:

①上述狭义,再加上:

②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不见得写出来,但要知道)。

③向记者提供消息的人的背景情况。

(二)背景材料的作用

广义的不指消息里的背景,可单独做成一篇新闻。

(1)体现新闻的价值,决定消息的成立。

(2)扩大和广延中心事件的内涵。

(3)加深主要事件的意义、深化主题。

(4)补充和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读者的知识,解题析难、说明诠释。

(三)背景材料的要求和注意之点:

1、根据需要因文而异。

①内容表达的需要

②根据主题实现的需要

③根据读者的需要。

有时加了背景材料读者才看得懂。

2、紧扣主题,显示新意。

对表现主题关系不大的尽量不要。

背景是相关事实,不能拼凑。

3、材料宜精、文字宜省,不要堆砌数字、头衔、人名。

4、用得自然、触动感情。

二、简讯

又叫“快讯”,“要闻简报”、“简明新闻”、“一句话新闻”,属动态新闻的范围,称作简讯是一种方法,不是事实简单。

简讯的写作要求:

①要研究新闻的内容,根据其重要性和编发的目的,在全部稿件中的位置,读者的需求,决定用此形式.

②突出最有价值、最想报道的事实。

强调主要要素、但通常不讲“为何”。

③语言是叙述式的,排斥议论和抒情,语言高度概括。

最常用主—谓一宾式。

④写作可以打破常规要求,做到“四不”:

不交代事件经过;不交代事件背景;不写导语;不照搬新闻稿的标题和内容.

⑤认真对待,不可轻视

首先,要有识力,是否该做、做成什么样;其次,语言概括力要强;再次,意思不能走样。

事实上不能有半点出入。

三、综合消息

定义:

也是消息中的一类。

含义是把发生在不同地区或单位的,具有类似性质又各有特点的事综合起来,阐明一个共同的主题,反映一个时期带有全局性的情况、问题、趋势、动向的新闻报道。

与动态消息不同,总揽全局、报道面广、声势较大、印象完整。

复习提示:

五、六讲复习中要重点掌握消息的定义,了解消息的重要性及特点。

掌握什么是消息头及其作用。

掌握导语的定义。

掌握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和写作中的要求。

第七讲通讯

一、含义及地位

1、含义:

通讯是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主要文体之一,是新闻的基本样式。

2、重要性:

通讯这种文体是记者必备的常规武器。

许多新鲜的事件靠它来传播;许多重要的典型人物靠它报道;许多精彩的场面靠它反映;许多迫切的问题靠它来提出和讨论。

3、通讯的特点(作为新闻记事的一般特点)

1)真实性要求全面、准确、明了

2)现实性有重大性、典型性、社会性(张力)

3)时效性及时、迅速(虽不能与消息相提并论、但也要快)

4)形象性(文学性)

4、与消息相比,具有的特点:

1)后消息

2)完整性

3)形象性

4)灵活性

5)丰富性

二、通讯的几种主要写作手法的特点:

l、叙述的直接性

2、描写的直观性

3、抒情议论的实在性

4、对话的实录性

三、几种主要通讯形式

1、事件通讯

2、人物通讯

3、工作通讯

4、风貌通讯

四、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

(1)选择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报道来龙去脉,从中引出经验教训。

(2)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见事也见人。

侧重写事的要写好事,但事是人做的,也要写人。

(3)叙事要清楚,交代明白,不要以为自己懂的,读者也懂,造成叙述盲点。

(4)描写要生动、抓住矛盾,突出重点,写好场面和细节。

复习提示:

复习中要重点掌握通讯的含义、与消息相比具有的特点以及通讯常用写作手法,了解几种主要通讯形式的定义及通讯的写作要求。

第八讲编者按

一、编者按的定义:

新闻媒介的常用的一种文体。

是新闻媒体的编者对新闻稿件、文字、图片、摄影、数据所加的说明、建设性、评论性文字,是依附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简短的新闻评论。

严格地说,不是典型的评论文章,因为它是对新闻稿件所加的评价、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

二、按语的形式

(一)文前按语

又叫“题下按语”“编前话”,与文中按和文后按相比,地位重要、位置显要。

(二)文中按语

随行文的需要,有时加括号,插入的编者按语。

与文章是配合和渗透的关系。

(三)文后按语

又叫“编者附语”“编余”“编后话”“新闻点评”。

三、编者按的写作要求

(一)根据所按的新闻材料的内容和性质,决定写成什么样的编者按。

(二)依附而不拘泥于新闻报道,但不需重复,有时为了挂钩,只用一句带过。

(三)鲜明、活泼又讲究分寸,快刀斩乱麻,不要吞吞吐吐。

(四)充分发挥灵活、简便的优势,不要面面俱到.讲究鲜明、泼辣、讲究力度、犀利.

复习提示:

复习中要重点掌握编者按的含义、按语的形式,掌握编者按的写作要求。

并要能根据要求,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写合要求的的编者按。

第九讲新闻评论

一、定义:

针对当前的重要新闻事实,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直接阐明编辑部或作者的意见与态度,从而引导舆论,影响受众思想行为的论述性文体。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一)强烈的新闻性

(二)鲜明的政治性(三)广泛的群众性

三、新闻评论的选题

(一)选题和立论的含义

1、选择所要评论的事物,论述的问题即评论的对象和范围。

选题是立论的前题,保证写作方向和目标.

2、立论是确立评论的主要论点、中心思想,选题好是立论的基础,但不能保证立论一定好,同一个选题可以做出不同的立论、评论。

(二)选题来自何方

1、来自上头的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各级领导部门)

2、来自下头的实际

3、来自报道

(三)立论的要求

1、有的放矢

2、寓有新意

3、论点准确

4、高屋建瓴

四、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

(一)例证法

以事实说话的方式,又叫实证法。

举出几个事实,归纳出一个道理,论点。

从个别到一般。

(二)事例推演法

挑出例子,推演其道理。

用事实来分析,拓宽受众的视野、增强思辩性。

(三)引证法

引用被证明了的某些原理、准则进行逻辑论证。

(四)类比法

运用某些属性相同的例子,推论出其他事物也可能有相同的属性的论证方法。

(五)对比法

与类比法的区别是,类比求同,对比求异。

(六)反证法

通过反面论点的否定,证明自己的正确。

(七)喻证法

用比喻来论证。

用人们新知的某些事物的特点来比喻另外的事物,有同样的特点。

(八)归谬法

复习提示:

复习中要了解新闻评论的定义、特点以及选题的有关问题,掌握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

在对新闻评论这一文体总体把握的基础上,要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新闻评论。

第十讲深度报道

一、产生和含义:

(一)含义:

深度报道是全面系统地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问题,并具备解释揭露、预测、服务等功能的一种高层次的深刻的报道方式。

关于深度报道国内外有争议,有人说是一种观念;有人说是一种方式;有人说是对过去新闻写作的一种整合。

(二)深度报道应运而生

(1)客观报道的局限性:

①孤立、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这样就有一个局限,新闻自主性不强,不能冲破政府的“新闻发布网”。

1被动报道限制记者积极性,束缚记者手脚。

西方镜子说,一是客观反映世界,二是被动新闻。

③这样的办报思想在电子时代已经过时。

客观一事一报已不能与电台、电视台竞争。

于是深度报道应运而生。

(2)深度报道产生的原因:

1突破孤立地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的观念与作法。

②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记者主创精神。

③深度报道方式采用有利于同其它媒体展开竞争,由于采访力量、报道篇幅限制,电台、电视台不可能进行深度报道,于是他们把深度报道看成是报刊的希望之星。

④深度报道能满足读者在信息时代的需求。

如日本《读卖新闻》的主编说;“即使在信息时代读者所需要的也不是所有新闻,而是要反映事实背后的情况,希望加以整理和疏导。

二、深度报道

(一)深度报道产生的原因:

①突破孤立地表面地报道新闻事件的观念与作法。

②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记者主创精神。

③深度报道方式采用有利于同其它媒体展开竞争,由于采访力量、报道篇幅限制,电台、电视台不可能进行深度报道,于是他们把深度报道看成是报刊的希望之星。

④深度报道能满足读者在信息时代的需求。

如日本《读卖新闻》的主编说;“即使在信息时代读者所需要的也不是所有新闻,而是要反映事实背后的情况,希望加以整理和疏导。

(二)深度报道特点

1、题材的重大性。

2、材料的详尽性。

3、内涵的深刻性。

4、体裁的综合性。

5、述评的综合性。

三、深度报道的主要方式

(一)解释性报道(又叫分析性报道),它的对象和范围是朝着过去,主要是过去的材料,揭示事物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

含义:

解释性报道是一种分析性报道,是通过大量使用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报道方式。

(二)调查性报道(揭露性或揭丑性报道)

(三)预测性报道

定义:

当新的事情将要发生,或已发生的事情将要长期化的时候;对它的情况、发展方向、未来结果进行预测所写的报道就是预测性报道。

写作要求:

①开门见山,直接拿出预测结果,满足大家的求知欲。

②适宜采用消息结构,叫三度反复,标题、导语、正文重复。

③尽可能提供预测的来源。

④尽可能写出预测根据。

有数据,有迹象。

⑤提供分析和解释。

四、解释性报道的含义:

解释性报道是一种分析性报道,是通过大量使用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报道方式。

复习提示:

复习中要掌握深度报道的含义及特点。

了解客观报道的局限性和深度报道产生的原因。

重点掌握解释性报道的含义。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大众传播应具备的三要素是传者(信息源)、()、受者(接受者)。

2、事物正在发展变化,难以把握又必须报道,只截取事件某一环节予以报道的新闻叫

新闻。

3、我国的电视传播,于1958年5月建成试播,试播阶段名为台。

4、原始时期,非文字传播的形式包括口头传播、烽火传播、击鼓传播、体态传播、。

5、补充交待事实或问题,或者交待主题的来源与结果的标题形式是。

6、按语的形式有文前按语,又叫“题下按语”、“”。

7、新闻评论立论的要求是有的放矢、、论点准确、高屋建瓴。

8、新闻标题的功能是提供信息、评价事实、、体现风格。

二、选择题

1、以下正确的是()

A、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

B、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C、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行为。

2、选择下面说法正确的()

A、运用某些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