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复兴与价值的重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433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学的复兴与价值的重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儒学的复兴与价值的重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儒学的复兴与价值的重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儒学的复兴与价值的重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儒学的复兴与价值的重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儒学的复兴与价值的重建.docx

《儒学的复兴与价值的重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学的复兴与价值的重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儒学的复兴与价值的重建.docx

儒学的复兴与价值的重建

儒学的复兴与价值的重建

陈来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课程前言

田桐:

学术前沿,思想对话,欢迎收看《世纪大讲堂》系列节目“儒学与当代中国”。

汉代以来作为中国本土主流思想的儒学发展似乎出现了某种中断,而宋明理学被看做是先秦儒家学说的复兴,那么先秦儒学为什么会在宋明时期出现复兴呢?

先秦儒学和宋明理学有哪样的内在的联系?

从北宋一直到前清,理学何以能在这七百年间中成为中国思想学术的主导形态?

当儒学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不断挑战后,又做出了怎样的回应,又呈现出何种特色和精神气质?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也遇到了社会价值重建的课题,宋明理学的产生、建立和发展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发?

有关这些问题我们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他来为我们解读《儒学的复兴与价值的重建—宋明理学概说》。

解说:

陈来,现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馆员,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哲学史家。

学术领域为中国哲学史,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宋元明清理学、现代儒家哲学,其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本领域的领先水平。

现兼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教育部社科委哲学学部委员、全国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中国朱子学会名誉会长、中华朱熹研究会会长、冯友兰研究会会长。

田桐:

那我们今天大的话题是儒学了,但是也像我刚才开场白里说到的,这种先秦儒学为什么会在汉代以后会有一点点的或者说大部分的空白或者是中断的时期?

这个原因是什么?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其实严格来讲还不能说整体上都是中断的,因为从汉代以后儒学也还在发展,但是如果从宋代理学的角度来看,认为从汉朝以后到唐代这一段时间,有一个东西中断了,就是它的这个内圣之学的传统比较强调价值,强调人格,强调修养这样一个传统中断了,就变成比较注重文献、历史,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在汉代以后中断的这么一种传统,儒学的内在传统把它接续起来。

如果你说为什么中间会有这段?

我想它的理由是有好几种,一个比如说汉代为什么经学发展,因为经学在汉代刚刚开始发展,而且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到魏晋时代,魏晋时代因为一流的知识分子都被玄学(所吸引)信道家,甚至道教所吸引,隋唐一流的知识分子,一流的精神和心灵都被佛教所吸引,所以这时候儒学的发展就相对来讲不是很兴旺。

那么当时就有一(句)话叫“儒门淡薄,收拾不住”,就说这个时代,就是儒学没办法收拾很多第一流的人才都流失到道教、佛教和其他相关的研究中去了,所以要从原因来讲这些应该也是一个原因。

田桐:

那也就是说儒学的发展实际上也是根据时代的不断变迁进行不断地演变的,那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的这样的长长的历程当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

陈来:

宋明理学的这个阶段就是宋代以后的阶段,如果我们要全面地来讲就是宋、元、明、清这个时代,整个这个时代七百多年的历史了,应该说就是宋明理学占据主导地位的一个历史,那么为什么会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宋明理学这样一个儒学的新形态?

那正像你刚才说的,它是因为宋明理学跟这个时代的新的发展的变化的要求能够适应。

田桐:

那宋明理学它的这样一个时代适应之后的产物,它的中心的思想是什么?

陈来:

宋明理学应该说就是以“天理”为中心观念的学术思想和话语实践,如果简单的定义的话,是这样就是说它一方面它是学术,也是思想,也是话语,也包含着实践,所以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一个思想文化体系,那么其中它有一些关于学术传承方面的内容,也有思想提出一些新的思想。

那么当然它也广泛涉及到很多文化,那么特别它形成了自己有特色的一套话语,所以这是在宋代开始所形成的这么一个综合的文化体系,这是我们简单说起来是这样一个。

那么另外如果从学术史的意义来讲,我们说宋明理学它是整个中国学术发展到宋代以后的一个主导的学术形态,就是每一个时代都有很多的文化思想的内容,但是每个时代都有一种比较占主导地位的学术形态。

这个宋明理学就是宋代以后历经元、明到清,占据将近七百多年历史,在我们国家占主导地位这样一个学术形态。

田桐:

好的,那更多内容请您给我们带来今天的演讲,陈院长演讲的题目是《儒学的复兴与价值的重建——宋明理学概说》,有请。

一、宋明理学的概念

陈来:

宋明理学呢它也称道学,宋明道学,就是传承圣人之道的学问。

这个道学的概念应该说在宋代也有一定的争论,这争论就是到南宋这个道学开始慢慢分化,在分化,因此其中有些理学家就不主张一定要用这个道学的概念,就倾向于更普遍地用理学这个概念。

理的概念至少有四种,分析来看第一个就是天道。

天道主要讲的是自然法则,自然法则。

那么第二个就是性理,除了天道以外理的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性理,所谓性理是指的人的道德本质,就每个人都有人性,人性就是你的本质,所谓性理就是把理作为你的人性的本质,那这是性理的概念。

第三个当然是更普遍用的一个概念就是物理,今天我们从中学开始就学物理,这个物理的概念应该说直接来自于宋明理学,因为宋明理学很强调物理,物理就是事事物物中所存在的那些事物的本质、规律,那么这就是物理。

最后就是意理,意理就是指社会和人生的道德的原则、道德的法则。

那么这四个方面这个天道、性理、物理、意理,它是统一的,统一在天理这个概念。

二、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

那么接下来我们主要是要把宋明理学的发生发展的一个简要的过程,跟大家做一个介绍,那么从中大家可以了解宋明理学的具体内容。

(一)宋明理学的先驱

1、韩愈

那么第一点我们想讲讲关于宋明理学的先驱,那宋明理学的先驱我们是从唐代中期开始的,那么这个代表人物就是韩愈,韩愈大家都很熟悉,在这个时期呢“儒门淡薄,收拾不住”,所以韩愈就很焦虑,因此韩愈他写了著名的《原道》,《原道》就列举了整个中华文明的体系的所有特征,然后说佛教跟这个是完全相反的。

另外他就非常表扬孟子,因为他认为孟子是跟儒学的异端能够坚决斗争的一个典范。

所以韩愈应该说在这个时期他是发出了振兴儒学,复兴儒学的先声。

2、范仲淹

那么关于宋明理学的先驱我们第二个要提出来的是范仲淹,这到了宋代了,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这样的精神引领时代的道德风气的那种人格的体现,应该说是直接促进了道学的兴起。

(二)宋明理学的发端

1、周敦颐

那么第二点,我们就讲宋明理学的发端,第一个我们讲周敦颐,他是理学的创建人,二程兄弟的老师,他在思想上深深地引导了二程的思想发展的方向。

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所谓“孔颜乐处”,《论语》里面讲这个颜子在贫困中他能保持他的精神的快乐,而孔子也是,他是“乐以忘忧”,就说这个孔子和颜子他乐在什么地方?

“孔颜乐处”所代表的,是跟这个科举时代流行的这个功利主义的那种发展所不相同的一种人格的理想,人生的理想。

二程后来他(们)能够向着理学的建立发展,寻“孔颜乐处”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一点。

那么跟这点有关就是因为周敦颐他写了两部著作很有名。

有一部就叫《通书》,这《通书》里边就讲,要“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颜子就是颜回刚才我们讲颜回,就公开提出了要“学颜子之所学”,那“颜子之所学”是个什么学问?

就是一个圣贤之学,不是要仅仅成为一个科举的成功者,是要自己成为成圣成贤的理想的一个实现者,所以从这点来看,这个周敦颐确实他是能够呼应这个时代的一种需求。

其次就是在除了这个《通书》以外,它另外一本书叫做《太极图说》。

这个《太极图说》一上来讲“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等等讲一套,最后讲的就是“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就是这一篇作品是从太极讲到人极。

那么这个作品应该说我们看它是按照《周易》的《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个思想发展出来的一个宇宙图式,那么最重要的是说它从太极到人极,太极就是宇宙的根源,人极就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准则。

讲了这一套道理是最后要确立人极的根本立点,那么这个人极当然就是儒家价值体系的一个代表,就是“定之以中正仁义”,所以从这方面我们说周敦颐他还是确实有先导之功。

2、张载

那么理学的发端我们第二个讲是张载,那么张载他跟周敦颐,他有一个作为理学发端的共同性,共同性就是他要建立一个宇宙论来抗衡佛教,抗衡道教,他建立了一个太虚即气的宇宙论,就是为了跟佛教、道教的这种虚无的,虚空的这种宇宙观、世界观相抗衡,所以他具有理学的发端的这个意义。

那么其次更重要的就是在精神,在境界,在人生方面他也同样在这个时代他提出了一些新的方向来引领。

张载后来他讲了四句话,冯友兰先生曾经把它叫做“横渠四句”,因为他的号是横渠先生。

那冯先生就把它叫做“横渠四句”,这很多大家都知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说这四句不简单。

这四句如果用我们今天的题目来讲,它就表达了儒学复兴的一个崇高的精神理想,你说这个儒学复兴的运动用什么样的一个理念和精神来表达呢?

就是这四句话,就是这“横渠四句”,所以说从这些方面我们说周敦颐、张载他们的确是发挥了在理学发端这个时代,他们应有的这个作用。

解说:

宋明理学是一套以“天理”为中心的学术思想和话语实践,韩愈和范仲淹作为宋明理学的先驱直接促进了儒学的复兴和道学的兴起。

而周敦颐和张载则作为宋明理学的发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宋明理学的建立

陈来:

那么第三点我们就来讲(宋明)理学的建立,理学的建立我们主要就讲程颢、程颐两兄弟,因为我们在讲中国学术史,讲中国理学史都承认这个二程是理学真正的创立者,不是仅仅提出了一些理念,指出一些方向,而是构建了这个体系,那么构建这个体系当然了这个体系本身也对他的这个精神有所发挥,不是仅仅是一些具体的理学的建构,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发挥。

刚才我们讲两兄弟十四、五岁的时候就授学于周敦颐,周敦颐就让他们寻“孔颜乐处”,对他们影响很大,就“遂厌科举之业”,“慨然有求道之志”。

据程颢就是老大他讲,他后来又去跟周敦颐学过,没说是哪一年又去过,然后说什么呢?

说“自再见周茂叔(后)”,自再次见他跟他学习回来,说“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吾与点也这个就是《论语》里边的故事,就是孔子非常赞成曾点,那种人生的理想,就是当然当官为民也是好的人生理想,但是曾点就是说不喜欢当官,就喜欢一种自由的没有功利的一种生活,春天带几个童子到郊野,沐浴着春风,朗诵着诗,向往这样的生活,那么孔子当时就是肯定他这种精神,所以从“孔颜乐处”到“吾与点也”,你看当然中间有“慨然有求道之志”,这个过程你看他是受到了这个思想的这种引导。

那么这种引导我想就使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儒学的发展和解释,那么如果从精神境界上来讲,就是他提出了一个新仁学的境界,“仁”是仁义礼智的“仁”,我们知道孔子是提出了仁学,《论语》里边讲了一百多个“仁”写,但是到了程颢这里面,他对这个“仁”字做了发展,就是吸收了这个周敦颐对他的影响,那么吸收了张载那种民胞物与的那种理想,提出了仁,什么是仁呢?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提出这样一个对仁的理解和仁者的理想,应该说我们刚才讲的“孔颜乐处”,“横渠四句”包括这个“仁学境界”它是有重要意义的,有了这个整个宋明理学它的精神方向才能确立起来。

那么接下来就是我们真正开始要讲这个理学的体系建构,这一套体系话语怎么建构起来?

这个二程应该说他(们)是作为创立者是建立了最基本的功劳。

那么首先就是程颢就讲了,他活着的时候讲了说“天者,理也”,就是经书里边尤其是《尚书》和《诗经》里边讲的“天”,很多都是讲的上帝,就是古代最高的神、上帝,但是到程颢这个地方有坚决的一个理性主义的诠释,一个新的诠释,就是天不是神,天代表的是一个最广大的最普遍的法则,这就叫天理、天道,就是讲“天者理也”,把这个儒学里边最重要的一个根本概念把它做了理性化的解释。

这样就奠定了整个理学它的思想话语体系的那个最重要的点,所以我们不能小看这个“天者理也”这四个字,这就是理学之所以为理学的这个建构,就都是从这儿开始,这是我们讲这个程颢。

那么讲程颐,程颐应该说他跟他哥哥是一起跟这个老师这样学的,那么他十八岁的时候他入太学,当时这个太学的老师就出了个题目,就是“颜子所好何学论”,就是我们刚讲的孔门的颜回,他好的是什么学?

那么这个问题就跟周敦颐在四年前问他的问题是一样的,“所乐何处”是一样的问题,他答的这个答卷太学的主管一看,大惊,觉得这个卷子答得太好了,说你不要当学生,你来参加我们这个太学的教学吧,所以我举这个例子是说明了什么?

就是重视颜子的这个问题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呼声,一种要求。

所以第一流的知识分子不约而同地都朝向这个方向来用力,来引导这些青年学生思想上向什么地方发展,发展什么?

就要了解这个“颜子所乐何事”,“颜子所好何学”,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说的确他是受惠于周敦颐不小,因此他和他的哥哥两个人就开始在周敦颐这个方向上往前发展,怎么发展呢?

就是两个人明确提出道学这两个字。

那么对于道学来讲,他的哥哥提出了一个贡献,就是“天者,理也”,那么这个老弟做了什么贡献?

贡献也很突出,他讲“性即理也”,一个是说这个价值就是我们最普遍的宇宙法则,一个说这些道德原则就是我们最根本的人性,所以从这点你可以看出他们的理学上的贡献还是相当大的。

(四)宋明理学的发展

1、朱熹

现在我们讲第四个问题就是(宋明)理学的发展,(宋明)理学的发展主要是讲这个朱熹和陆王。

朱熹他是代表宋代理学的一个集成,集大成的总结。

那么如果说前面我们讲说二程从天即理,“天者,理也”,然后“性即理也”,这样子来建构这个体系,那朱熹对这个体系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发展,主要就是“格物穷理”,就不再讨论天道观或者人性论,而讨论知识论,当然这个格物穷理不仅仅是知识,也包括着道德的建立。

因为朱熹解释这个格物穷理他对格物的解释就是即物穷理,就是不要离开这个具体事物,要到具体事物上去研究它的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认识和实践的方向。

那么另外他对整个理学的体系还有一些发展,比如说他就发展了理气论,就认为整个这个世界是由理和气组成的,气是我们欲望的根源,理是我们道德意识的根源,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他就阐发了这个道心,人心的观念,他认为道心就是我们的道德理念,道德意识,这是根源于那个“天理”,同时我们人又有人心,人心就是我们自然的欲望这样的东西,这些东西从哪儿来呢?

使从气来的,气不仅是天地之间的材料,也是我们身体构成的基本的材料,我们的欲望都是从这儿产生的。

那道心、人心什么关系,就是要用道心主宰人心,领导人心,这才能够变成一个君子,变成一个真正的儒学的士大夫。

所以道心、人心的观念应该说同样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时代,理学家在儒学复兴和价值重建中,针对我们每个人的道德实践所提出的一些方法,和实践的具体的方向,那么这个是朱熹的我们讲朱熹我们就大体上讲他这几个贡献。

解说:

北宋的二程提出天者理也、性即理也,基本建构了宋明理学这个体系,而南宋的朱熹提出格物穷理,并发展的理气论,代表了宋代理学的一个集大成的总结,而宋明理学在这时也分化为两支,一支叫理学,一支叫心学。

陈来:

这分化出来的这个理学是一个狭义的理学,跟我们讲那个宋明理学那个大理学不是同样一个概念,是它的一个分支,那么分化出的这个理学的代表就是朱熹,朱熹所代表的就是一个强调理,强调我们刚才讲的什么天者理也,性即理也,格物穷理,这样的一个主流的发展,这个就是一个理学。

2、陆九渊

可是在南宋的时候这个理学就分化了,分化出阐述了另外一支这个就是在朱熹同时时代有一位学者叫陆九渊,那么他就发展了这个心学,宋明理学的心学这一派,因为朱熹讲格物穷理,具体的实践,最重要的就是读书,就是要多读书,那么陆九渊就反对这个,他说这个理不是从读书得来的,所以他反这个,它从哪来的?

它要用发明本心的办法,要用发明本心,不是要用读书格物穷理,而是要发明本心。

因此他就提出了一个命题,这个命题跟我们刚才讲的三个命题有同样的重要性,就是“心即理也”,除了发明本心以外,他就提出叫“六经注我”,当时有一个学生说先生何不著书?

说你看朱熹都是著书,注解古代的经书,先生何不著书?

他说“六经注我,我何注六经”,就是六经就是我的本心的注解,我还要注六经干什么,那么这样一来他强调“六经注我”这样他对经典,人对经典的态度就有一个大的转变,就不提倡对经典的这种学习、领会,而强调对本心的这种方面,所以这派就叫做心学。

3、王守仁

那么这派心学到了明代就大大发展了,到了明代中期,明代前期还是朱子学,但是明代中期就出现了一个大思想家叫做王守仁,王守仁因为他的号是阳明,所以平常我们也叫王阳明,那么他就继承发展了这个陆九渊的思想的路数,就更完整地建立起来心学的体系。

但是王阳明不是一开始就走上的陆九渊的道路的,他一开始是非常循规蹈矩的,按照朱熹的路数来格物穷理的,因此他十一岁的时候他家里的私塾老师问他,就看他的理想怎么样,说你说什么是人生第一等的重要的要事?

他问老师,你说是什么?

老师说那就是中科举,因为他的父亲是状元,说你看你父亲状元,是用这个来激励他,你也一定要是第一等重要的事,就像你父亲一样做状元,他认为不是,他是要成为圣贤,要成为圣贤才是第一等的事,所以他从小已经有这样一个向理学发展的基础。

那么到了十五、六岁的时候,因为他已经读了朱熹的书,他要按照朱熹所讲的路子去格物穷理,变成圣人,就约一个朋友,说朱夫子讲了,说我们要格物穷理,说我们家前面有一个亭子,亭子前面有一抹翠竹,说咱俩去试试,说你先去,他那个朋友先去,就对着那个竹子就在那儿坐,坐着在那儿格,格了三天就病倒了,也没格出来,什么东西也没有格出来,他说看来你不行,说我来,我来,结果坐了七天,还是没有格出来还是病倒了,然后说这个圣人可能做不成了,以后他不断学习,但是始终就没有找到一个真正能够进入这个圣人境界的一个路径。

那么到了三十七岁,这又过了十几年了,他上书批评(宦官)刘瑾,所以就被贬官到贵州的龙场,就是贵阳附近的修文县。

龙场这个地方很小的地方,当时周围都是少数民族,语言也不通,那么到那就生活非常苦,然后他在非常困苦的生活里边,在那他就每天晚上静坐,然后有一天晚上他坐到夜里的时候,他突然就跳起来了,就大悟了,历史上叫做龙场悟道,他悟到什么了?

他就悟到说格物穷理,这理在什么地方?

理不在竹子上,也不在事事物物上面,理在哪儿?

理就在我们的心里,所以他就说这个理不在外物,就强化了刚才那个我们刚才讲,陆九渊不是发明了一条吗叫“心即理也”,他把它更强化,“心外无理”,心外没有理,“心外无物”,变成一个彻底的心学。

以后他就继续发明他的思想,他不仅仅讲这个,特别他很重视知行的问题,这也是理学体系里面重要的问题,他就强调知行合一,那么晚年他把这个知行合一有所改变,有所发展,就提出了叫致良知,致良知就是充分地把你的良知扩大,发挥出来,付诸到实践,所以这个就是王阳明的对心学他的一个发展。

(五)总结

所以以上我们讲了四点来展开这个历史,就是宋明理学的先驱,宋明理学的发端,宋明理学的建立,宋明理学的发展,应该说我们就通过这四点就把这个理学的建构它的内容做了一个基本的交代。

最后我想做一个总结讨论,整个宋明理学的发展如果我们从经典的角度来看,它是突出四书和《近思录》里边的那些概念,形成一套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要求人把它诉诸于实践,这是它的基本特征。

那如果我们从形式来讲,就是说它对古典的儒学做了本体论的论证,它对古典的儒学做了新的人性论的论证,它对古典儒学所没有展开的道德论做了新的展开,最后它对古典儒学没有完全展开的工夫论做了全面的这种细化和深入。

所以我们要讲宋明理学这个基本的特征,应该可以讲到这么几点。

三、宋明理学与佛教、道教的关系

最后我想简单讲一下就是宋明理学跟佛教的关系,和道教的关系,就是宋明理学我们习惯上都讲特别强调它对外来文化的一种吸收、融合,这个讲法其实不太全面,我想到宋代的这个时候它对于佛教来讲,不是仅仅把它看做是一个外来的文化,因为佛教在这个时期它从后汉进入中国,经过魏晋、隋唐,五代的发展,那么以禅宗为典范,已经充分地中国化了,那么虽然对于儒学来讲它是他者,但是这个他者不一定是作为一个外来文化的他者,所以我想佛教、道教对于宋明理学的意义不能仅仅说它是一个外来文化,但是它的确是儒学自身发展的对立面的他者,就是宋明理学已经充分意识到佛教和道教对它的挑战,因此它面对这个他者,来吸取它们有益的成分,至少把它作为一个有益的对照,来发展自己所没有的东西,使自己所重建的这个体系能够成为这些他者的替代物,能够重新占据这个社会文化的中心,好,我今天的报告就到这儿。

四、现场提问

田桐:

非常感谢陈院长给我们带来的从四个方面来给我们阐述这个宋明理学的一个概说,那么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有一些问题想和您进行交流和沟通。

现场观众:

陈老师您好,那个儒学的复兴和价值的重建在今天的这个社会环境里,特别是当下的制度下,很多人觉得就两者从来没有真正地知行一体(地)践行过,那么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儒学真正的重建的可行性该如何去进行,它可以不可以成为当今社会环境中什么政治腐败现象那些东西的一个解决途径,一个植入的解决途径?

谢谢。

陈来:

也就是我们今天社会遇到的种种问题是不是儒学的复兴都能解决,我觉得这个不一定,它可能部分地有助于它的一些解决,缓解。

你比如说刚才讲这个官员的腐败,那么这些腐败问题它当然需要有各种制度的配合,法律、党纪、检察,各种各样的制度的配合,同时也需要你所讲的这种儒家思想文化,在这里面发生作用,那么这个发生作用恰恰不是儒学思想里边阐发经世重要性的那些内容,还是儒学思想里面强调内圣重要性的那些东西,让他重视自己的官德修养,重视自己的人生修养那些东西使它发生一些作用,来部分地解决这类的问题。

现场观众:

陈老师您好,刚才听了您的讲座,您提到这个儒学在它两千五百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不同的形态,最主要的来讲比方说有汉代的形态和宋明理学的形态,想问您的问题就是是否可以请您预测一下您认为儒学在当代的复兴,它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形态参与到现代社会的运作当中,以及尤其是对于我们来讲,就是做儒家哲学的这些人来讲,我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一个什么样子?

谢谢您。

陈来:

理学应该说它的复兴作为这个儒学复兴来讲,它是提供了一个经验,用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价值重建,就是这个复兴它始终跟这个价值重建的中心焦点相关联,在这个意义上就是汉唐的经学和北宋的道学所不赞成的那些经学的发展,它恰恰是没有把价值的问题突出,所以一个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新的儒学的复兴必须要牢牢地抓住这个价值重建的焦点,才能真正在这个时代和社会发挥你的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的展望是这样的,就是从整个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传承来讲,我们对经学的研究发展会比前三十年、前六十年有更大的发展,因为我们前三十年、前六十年我们把这东西都已经把它屏除在外了,但是尽管如此,在经学有所复兴比以前有更大发展的同时,以价值理念和价值重建的一个新的儒学哲学思想文化的话语的重建,将是一个更大的任务,也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是你说我目前的展望,对未来的一个展望,我的一个基本的观点。

现场观众:

陈老师您好,您刚才提到了儒学今天当代的复兴重点在于价值重建,而我们知道您新近也出版了您自己的哲学著作《仁学本体论》,那么您今天所提到这种新的仁学是不是也可以看作是我们今天价值重建的一个方向,而您的这种新的仁学您能简要地叙述一下跟程颢的这种仁学,它的差异和继承以及它今天的时代价值,以及意义在什么方向吗?

谢谢您。

陈来:

我不能说我这个书是个方向,只是个努力,因为这个书写的当然跟程明道这个仁学有关系,程颢应该说已经提出了一个新仁学,但是这个新仁学更多的是境界论,更多的是境界论的,这个境界论的意义是回应这个佛教和道教的一种境界论,对这个大众和知识分子的影响,那今天我们写的这个书就是面对问题不同,因为我们不是从境界论,是从本体论,是面对整个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和近代以来中国哲学自身的建构,是顺着这个挑战和这个脉络来讲的,所以我们讲这个一体是人体,这个一体不仅仅是境界,一体就是人本体本身,从这个地方来强调,这是一个基本的差别。

田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可以说不仅是对宋明的理学家,而且对宋明时代的很多知识分子都起到了一种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