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精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236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4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精品.docx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精品.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精品.docx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精品

硕士学位论文

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RESEARCHONTHERURALLABOR

TRANSFERSINBINHAICOUNTY

By

Supervisor:

ProfessorTangGuohui

 

ADissertation

Submittedto

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

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

FortheMaster’sDegreeoftheScience

 

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

April.2010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签名: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南京农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需亲笔)签名:

年月日

导师(需亲笔)签名: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

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I

绪论1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1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2

(一)国外研究理论2

(二)国内研究理论3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4

(一)研究方法4

(二)研究内容5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5

第一章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7

第一节滨海县农村劳动力概况7

第二节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8

一、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正由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8

二、转移的农村劳动力逐步呈现年轻化9

三、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相对稳定9

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滨海县“三农”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0

第二章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3

第一节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就业竞争力较弱13

第二节部分农民对劳动力转移的认识不足14

第三节劳务市场体制不健全16

第四节城乡结构矛盾明显17

一、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18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不断增加18

第五节劳动力就业环境不宽松19

第六节产业转型期需求存在不定性20

第三章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思路与建议23

第一节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思路23

一、加强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23

二、加大政府对劳动力转移的投入力度24

三、加强思想教育24

第二节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步伐25

一、加快发展中小企业25

二、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力度25

三、加大土地流转力度27

四、重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27

第三节加快城镇化进程28

一、城镇化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的优势29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措施30

第四节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30

一、保证义务教育,提高农民基础文化素质31

二、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民技术水平31

第五节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市场32

一、大力发展劳动就业中介组织33

二、给予农村进城劳动力市民待遇33

三、完善对外劳务输出机构服务品质34

第六节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34

一、消除体制性障碍35

二、关注留守儿童35

三、扩大养老医疗保险36

四、“筑巢引凤”,解决劳务“回流”问题37

第七节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37

一、统筹城乡在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37

二、对滨海县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劳动力转移的建议37

结语39

参考文献41

致谢45

 

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摘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和谐社会的实现,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

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滨海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发展还滞于一个中等偏后水平。

“三农”问题不仅影响着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事关全县社会的安定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社会小康,已经成为滨海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就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推动农村土地集中耕种,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作为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县,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城乡就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如何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促使农村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并推动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已成为当前滨海、乃至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论文通过实地调查,针对目前滨海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存在着劳动力素质偏低、部分农民对劳动力转移的认识不足、劳务市场体制不健全、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劳动力就业环境不宽松、产业转型期需求存在不定性等六个方面的问题。

着重分析了劳动力转移给农民、农业、农村三个方面带来的影响。

提出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一个相当浩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能仅依靠农业农村内部解决,必须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才能使劳动力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才能为农村就业开辟新的空间,为促进农民增收搭建新的平台。

重点从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思路、加快二、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城镇化进程、拓展劳动力输出空间、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开发、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明晰土地产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九个方面,对滨海县劳动力转移工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滨海县;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

 

RESEARCHONTHERURALLABOR

TRANSFERSINBINHAICOUNTY

ABSTRACT

Chinaisabigagriculturalcountry,whichhasnearly900millionruralpopulation,accountingfor70%,and700millionagriculturalpopulation,accountingfor50.1%ofthetotalpopulationofindustries.AttheSeventeenthPartyCongresswesetforththegreatgoalofbuildingacomprehensiveharmonioussociety,Howeverthedifficultiesandfocusoftherealizationisinruralareasandthekeyisthefarmers.BinhaiCountylocatedinthesoutheastcoastofChinaisalargeagriculturalcounty,Theruraldevelopmentisalsostagnantatapost-middle-level.The"threerural"issuearealsothebasicproblemstoachievewell-offfarmers.Notonlyaffectstheentirecounty'seconomicdevelopment,butalsobearsonthecounty'ssocialstabilityandtherealizationofthewell-offsociety.Increasingfarmersincomeandachievingawell-offruralsocietyhasbecomeacomprehensiveprioritytobuildaharmonioussocietyinBinhai.

Toenrichthepeasants,thepeasantsmustbetransferredandwehavetotransferruralsurpluslaborout,increasethewageincomeofthefarmers,promotetoconcentraterurallandtofarm,speedupthepaceof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Asadevelopingcountrywithlargeruralpopulation,especiallyinthecurrentglobalfinancialcrisisandtheobviouscontradictionbetweenurbanandruralemploymentsituation,howtoreducethesurplusrurallabor,carryoutthechangesinthewayofagriculturalproductionandoperation,promote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theruralpopulation,andtheresourcesandtheenvironment,motivatethefarmersincomecontinuouslyandpropelChina'ssustainedeconomicgrowth,hasbecomeBinhaioreventhewholecountryoneimportantissueofsustainabledevelopment.

ThethesisthroughtheinvestigationandstudyofBinhai,Itmainlyanalyzesfromsixaspects,thecurrentqualityofrurallaborforceinBinhaiislow,thatsomefarmershavelackofknowledgeaboutthetransferoflabor,thatthelabormarketsystemisnotperfect,thecontradictionbetweenurbanandruralstructureisapparent,thattheemploymentenvironmentisnoteasy,andthatindustrydemandintransitionisstilluncertaininthefinancialcrisis.Itfocusedontheanalysisoftheimpactofthreeaspectsfarmers,agriculture,ruralareasfromthetransferofthelaborforce.andalsoproposesthecurrentemploymentofthetransferoftherurallaborforceisavastengineeringofsocio-economicsystems,notjustrelyonthesettlementwithinagricultureandruralareas,butneedtoestablishandperfectaunifiedlabormarket,andstrivetoexpandlaborexportmarkets,activelypromotetheprocessofurbanizationinordertomakeitslaborelementsflowfreelyinalargercontextandoptimizethedistributionofresources,openupnewspaceforruralemploymentandbuildanewplatformforthepromotionofpeasantincomes.ThefocusistogiveadviceonthetransferofthelaborofBinhaifromthefollowingnineareasincludingchangingtheworkideasfrominnovatingthetransferofrurallaborforce,speedingupthepaceofdevelopmentofsecondaryandtertiaryindustriesandtheprocessofurbanization,expandinglabor-outputspace,increasinginvestmentinruralhumanresourcesanddevelopment,establishingaunifiedlabormarket,liftmigrantworkers’worries,clearingthelandpropertyrights,promoting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ofurbanandruralareas.

 

KEYWORDS:

BinhaiCounty;therurallaborforce;thetransferoflabo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全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激增的背景下,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各级要深入地开展劳动力市场对农村劳动力需求层次的研究,并根据市场需求层次进行分层开发与转移研究和实践,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实现农村劳动力“转得出、增收入、稳得住、能致富”。

作为苏北的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农业大县--滨海县来说,截止2008年底,全县114.59万农村人口中,农村劳动力总数为38.6万人,剩余劳动力为6.2万人。

全县面临着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有效转移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发展战略,通过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农民增收、农民致富的目标。

农民通过向城市转移,最终实现农民市民化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的最终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但是,各级政府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

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在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更好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和有效转移,是一个迫切需要在理论和实践过程中得到解决的问题。

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课题,无论是在理论探索还是在实证分析乃至具体的政策措施研究方面,都已经成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焦点,也产生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但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本身具有历史性、地域性的特点,因而对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以及国家和地区而言,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背景的不同,必然也会给各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打上独特的烙印。

本论文以国家大政方针为指导,以滨海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为基础,展开调研,通过对滨海县劳动力转移现状、特征以及在转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进行分析,为全面而扎实地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也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出了相关建议。

因而本研究理论对于滨海县乃至与滨海具有相同地域特色的地区来说,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研究理论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外学者作了很多的研究,形成的理论比较多。

国外的有:

刘易斯二元经济论。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劳动力流动与两部门结构发展模型中(1954),将一国经济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现代城市部门,另一个是与自给自足相联系的传统农业部门。

刘易斯认为,在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只要现代部门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高于农业部门劳动力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对于现代部门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来说,来自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具有无限性。

这样,现代部门具有了不断增大资本积累和实现规模扩张的内在机制。

因此,只要现代部门能够不断扩张,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会持续下去,一旦农业剩余劳动力消除,劳动力就会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变得稀缺起来。

这时,现代部门对劳动力的进一步需求就会引起劳动力价格的上升。

然而,刘易斯模型是建立在充分就业的假设基础上的,它不能够解释为什么在城市已存在大量失业人口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仍然继续向城市流动这一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事实。

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的开创性在于不是停留在对二元经济结构的描述层面,而是由这种落后状态推论出一种发展模式,提出了一整套内容广泛的对内对外经济改革建议,为发展中国家指出了一条道路,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要素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

拉尼斯—费景汉转移模型。

针对刘易斯模型的缺陷,费景汉与拉尼斯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的三阶段模型(JohnC.H.Fei,1964)。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拉尼斯(GustavRanis)和美籍华人发展经济学家费景汉是刘易斯模型的继承者。

他们在1961年发表的题为《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论文中提出了拉尼斯-费模型(Ranis-Feimodel),在1964年又合著了《劳动剩余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扩展了他们的模型及其理论。

拉尼斯一费模型仍然是建立在二元结构的分析方法上,直接以刘易斯模型为出发点,明确引入了农业产量剩余的概念,提出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业剩余增加是直接决定经济能否顺利发展的内生变量,并重视农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认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出现剩余产品,是农业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先决条件。

其模型把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之间的发展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了,并根据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大于零小于不变制度工资和大于不变制度工资,把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分为三个阶段。

此模型假设由于制度性原因,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是固定的,在此基础上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品接近于零(农业部门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很小),劳

动力是无限供给的。

第二阶段,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品大于零,但低于“制度工资”水平,农业部门存在“隐蔽失业”。

第三阶段,当农业边际劳动生产率上升到“制度工资”的水平,就意味着整个经济完全商品化了,经济发展将由二元的劳力剩余型经济转化为一元的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一阶段,由于农业生产实现了资本化,因此工业部门要想通过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再生产就必须在劳动力市场上与农业部门展开竞争,而竞争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使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大于或等于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水平。

结果,导致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也将加速增长。

托达罗城乡“预期”模型。

托达罗的城乡劳动力转移“预期”模型如下:

M=f(d)f'>0①d=p•w-r②①式中,M表示从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数,d表示城乡预期收入差异,f'>0表示人口流动是预期收入差距的增函数。

②式中,w表示城市实际工资水平,r表示农村实际收入,p表示就业概率[4~5]。

托达罗城乡劳动力转移“预期”模型补充了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完善了二元经济理论。

托达罗模型强调农业与工业发展同等重要,指出单靠工业扩张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城市失业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是解决城市失业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等观点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乔根森农业转移理论。

论证了农业是二元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改变了人们把二元经济发展仅仅归结为农业剩余劳动向工业部门转移的简单结论和传统认识。

该文认为,人均高收入与工业人口的高比率有关,而人均低收入与农业的高就业比率相联系。

乔根森认为只有农业发展了,农业部门才有可能向工业部门提供追加劳动力;工业发展不取决于资本规模大小,而取决于有没有农业剩余,影响经济长期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人口规模和农业剩余。

当农业人均产出率达到人均农产品消费的临界水平时,人均收入的增加额就会转向对工业品的需求上,这时便出现了农业剩余。

在这个前提下,农业人口才有可能向工业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