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 位 数 减一 位 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210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 位 数 减一 位 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两 位 数 减一 位 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两 位 数 减一 位 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两 位 数 减一 位 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两 位 数 减一 位 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 位 数 减一 位 数.docx

《两 位 数 减一 位 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 位 数 减一 位 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两 位 数 减一 位 数.docx

两位数减一位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教案设计

绵阳市南街小学杨晓萍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版小学教学教材第三册第70-71页

【设计理念和背景】

本节课属于计算课,是在学生已学会了20以内退位减法和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在于使学生通过自己摆小棒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而在学生摆小棒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多种方法,此时,既不能“牵引”,更不能“限制”,而是鼓励学生充分思维,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中给出的方法,虽不是最简便的方法,但却渗透着笔算减法的算理,是继续学习笔算减法的重要基础。

本课时内容在减法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本节内容又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之一,算理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了以下几点:

1、教材先对20以内退位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进行复习,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2、从学生旧有知识,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引入新知。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以及教师的直观演示下,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形成表象,在图、式对照中悟出算理,掌握方法,为今后的笔算减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理论体系、本课的课型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关键】借助直观演示展现退位的过程。

【教学方法选择】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教法上作如下选择:

1、通过多媒体课件设制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景,引入口算复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把理性认识物化在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尝试操作,在动态中获得感知并形成表象,从而使学生思维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转化,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新知识的能力。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学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单纯依赖于模仿与记忆。

学生之间又存在着个体差异,因而教学活动中的学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的学法指导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进行实践操作,自主探究新知。

2、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摆一摆,说一说,听一听,练一练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教学全过程。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作好铺垫

多媒体课件演示;小白兔采蘑菇,每个蘑菇上写有一道题,每个筐上写有得数。

教师提问:

你能帮助小白兔把蘑菇放进相应的筐子里吗?

12-7=15-8=13-6=20+4=

50+3=7+60=30+(11-4)=40+(15-8)=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所选取的题目都是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为知识的迁移做准备,为学习新知识,理清思路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

引议释疑,探究新知

第一层次:

质疑点明课题

1、以旧引新:

教师口述:

小白兔一共采了23朵蘑菇,送给邻居兔大妈2朵,小白兔还剩几朵蘑菇?

你能帮小白兔算算吗?

(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

23-2=21),再问:

“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口述算理)

2、设疑引欲:

教师:

小白兔送给邻居兔大妈2朵,还剩21剩。

那如果小白兔送给兔大妈7朵,你还会算吗?

(边问边板书例1第2问)

这时孩子们会出现暂时的沉默(因为3减7不能直接减)

教师应抓住时机点明研究的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探讨的新问题,板书:

“两位数减一位数”。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因而设计时,我继续让小白兔出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旧知巧妙而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以唤起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的欲望。

活动的设计,也渗透着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第二层次:

实践操作,探究方法

第一步:

摆小棒,感知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的道理。

这里我们没有23朵蘑菇,但我们有23根小棒,我们用小棒代替蘑菇,帮小白兔算一算,好吗?

放手让学生摆小棒,让学生拿出23根小棒(2捆和3根),要求从中去掉7根,究竟应该怎么摆?

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摆一摆。

(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以充分体现“放手”)。

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摆法。

第二步:

搜集不同的摆法,指定学生到实物平台上演示,教师配合学生语言、动作、板书算式:

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摆法:

A、单根的不够减,打开一捆,从10根里拿去7根还剩3根,再和原来的13根合起来是16根。

23-7=16

13103

B、单根的不够减,打开一捆,从13根里去掉7根,剩6根,再加原来的1捆合起来是16根。

23-7=16

10136

C、单根不够减,先支掉3根,再打开一捆,从10根里再去掉4根最后剩16根。

D、单根的不够减,把两捆都打开,与3根合起来是23根,从23根里去掉7根是16根。

学生还可能有第4、第5种老师未预设到的摆法,老师让所有有不同摆法的学生上平台一一展示,说明自己的摆法。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重视算法多样化。

因而我在设计时,让学生分小组充分地动手摆小棒,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观察思考,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充分进行发散思维,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建立合作意识,渗透替换思想。

学生从摆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前三种拿法虽不同,但都要拆开一捆的过程,从而孕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的道理。

第三步:

讨论比较,找出异同,寻找最优

(教师首先表扬孩子们肯于动脑的求知精神,肯定以上几种做法都是正确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组织讨论比较、总结出几种摆法的异同。

几种方法都正确,但哪一种方法能让我们拿得又快又准呢?

让学生从中比较出最优的摆法,也就是第二种摆法,板书中用“红三角形”标出。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

学会从多种方法中选取最佳方法即优化方案。

第四步:

多媒体演示:

让学生建立表象(重点演示第二种摆法)

第五步:

进一步理解算理

教师问:

如果不摆小棒,谁能说说怎么想?

(指定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想的步骤)。

想:

3减7不够减。

从20里拿出10,13减7得6,剩下的10再加上6得16.

(让学生在书中填写结果,并指导学生阅读)

【设计意图】从直观操作演示入手,借助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已形成清晰、牢固的表象,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脱离直观操作,积极思维发挥表象作用,抽象出计算方法。

第三层次:

讨论尝试,掌握算法

教师出示:

46-8=

学生分组讨论:

互相说说怎样想的,并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练习,想一想,说一说,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进一步体会成功的感觉,提高学习兴趣。

第四层次:

质疑小结,完善课题

刚才学习的这两道例题都有什么特点?

我们是怎样进行口算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完善板书“退位”。

课间律动:

【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和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设计课间律动1分钟,以便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学习兴趣。

第三环节:

运用新知、精练强化、提高能力

1、对比练习:

做第71页第1题,让学生口述32-5,46-9的口算过程。

2、做一做、说一说:

教师:

妈妈买了30支铅笔,小明用去了6支,还剩多少支?

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

30-6=(全班学生动笔,抽一生板演)

订正时问: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巩固强化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设计第二个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数学。

3、发展性练习,第71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接在书中写得数。

10-7=60-9=42-5=

50-780-8=56-7=

提问:

比较得数与被减数,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为什么得数十位上的数总比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少1?

(同桌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提高口算速度与正确率,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发展性练习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其思维能力、发散能力有一次飞跃。

帮助学生发现规律,使学生在充分体验成功欢乐的同时,也体验了数学的有趣与奇妙。

第四环节:

课堂总结

想想、说说: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学会什么?

【让学生小结出本节课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五环节:

游戏(P71页游戏)

在游戏中结束本课。

【设计理由】游戏的设计,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强化知识,提高口算能力。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23-2=2123-7=1623-7=16想:

3减7不够

1310313103减。

从20里拿出

46-8=3830-6=2410,13减7得6,

3016820104剩下的10再加6

得16

【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计算课,重点在于使学生通过自己摆小棒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而在学生摆小棒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多种方法,此时,既不能“牵引”,更不能“限制”,而是鼓励学生充分思维,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中给出的方法,虽不是最简便的方法,但却渗透着笔算减法的算理,是继续学习笔算减法的重要基础,要重点掌握。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图式对照中悟出算理,掌握方法,学生在摆一摆,答一答,说一说,听一听,练一练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参与了教学全过程。

两位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步骤多,包含了数的分解,十几减几(退位),几十加几等步骤。

学生年龄小,容易顾此失彼,造成口算错误,而此类计算的得数与被减数比较,又具有明显的规律。

因而,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就很有必要,不仅能提高口算速度与正确率,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因而在课尾我设计了发展性练习,帮助学生发现规律,使学生在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的同时,也体验了数学的有趣与奇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