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5072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答案.docx

《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答案.docx

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答案

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整理)

【文体特点】

访谈的概念:

如果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这里要注意以下要点:

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

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

专家或知情者。

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一个成功的访谈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1、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谈什么,深入、细致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

所以要做到:

(1)根据目的和受众需要,选定访谈对象,确定采访方式。

(2)适当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搜集与访谈问题有关的资料,详细了解访谈对象的方方面面。

背景知识要比较充足,在访谈过程中才能左右逢源。

(3)确定采访主题,并根据主题确定访谈的具体细则。

访谈主题要明确集中,有针对性;具体细则要清楚明白,便于操作,并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灵活机动应变。

要列出访谈提纲,分类设计问题。

2、精心实施、调控好访谈过程。

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要能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主体要根据进程的变化,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深、拓广。

特别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见微知著,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

结尾要作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访谈在文本上呈现为一问一答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根据情景进行创造。

一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语言上提问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回答则要视具体内容和人物性格而定。

整个进程中,都要注意访谈的各个方面。

掌握好访谈的各个细节,要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3、抓好访谈文本写作。

先要整理资料、写出访谈纪要,再作进一步加工。

访谈写作力求全面真实地记录与访谈对象的谈话内容,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谈话者本意。

由于访谈反映问题要有一定深度,所以需要对材料进行再加工,要适当剪裁,着力突出关键。

注意访谈文章的时效性,典型性,使文章更加凝练、中心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

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较好地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二是体现和强调现场感。

当前媒体中有许多电视访谈节目可以作为借鉴的范例,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可以适当看一些,体会其过程的调控、设问的技巧、语言的风格等。

视需要还可以制作成音像资料等。

【考点关注】

实用类文本中的访谈阅读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访谈的基本特征:

针对性、专题性、典型性。

2.了解访谈的提问方式及其效果。

3.关注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的关系。

4.探究文本的主题思想和文本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阅读方法】

阅读访谈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

1、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

(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2)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3)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

2、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

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

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

提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如果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行不下去的情形,提问者必须运用恰当的调控手段。

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言,必须掌握基本的问的技巧。

而读者在阅读时着重就是要关注提问者问的艺术技巧。

(1)一般提问方法:

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

可以细分为:

①趣问:

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②直问:

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③推问:

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④旁问:

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

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①追问:

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②延伸:

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

③对比:

有时侯,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

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3)要注意的问题:

①一组问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②每个问题要明确单一,一次发问不要包含两个以上的问题。

③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一定的语气。

④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

⑤要善于简单点评对方的话或精要讲出自己的理解从而引出对方的进一步阐述。

3、如何对访谈进行鉴赏评价。

要紧紧把握考试大纲来操作。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括访谈者的观点和访谈对象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

访谈的题材通常都是名人、大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该访谈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

“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4、如何对访谈进行探究。

要紧紧把握考试大纲来操作。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时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等。

“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

“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就是要分析归纳出提问者和访谈对象(主要是后者)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个考点是考查考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

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或借助工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

要注意的是,高考考查一般访谈对象应该是该领域的专家,必有其独到之处,对其观点不要轻易完全否定。

【题型示例】

一、永恒的骄傲

——凤凰台记者鲁豫采访邓稼先夫人许鹿希

许鹿希的父亲许德珩是我国五四运动的先驱之一,她自幼随父母颠沛流离,走南闯北,后来成了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妻子。

在许鹿希的世界里,邓稼先并没有离开……

1鲁豫:

许老师您上的是北大医学院,如果您那时候没有上北大医学院的话,可能就和邓先生擦肩而过,就碰不上了。

许鹿希:

我家跟他家是世交,他父亲邓以蛰教授是北京大学教授,我父亲也是北京大学教授,所以我们两家很早就有来往,也经常看见邓稼先,也觉得这孩子挺好玩。

2鲁豫:

你跟邓先生差多少岁呢?

许鹿希:

差四岁。

3鲁豫:

按年龄来说正好是可以玩在一块儿的时候,小的时候。

许鹿希:

不,不,那男孩子他太皮了。

我妈妈有一次回来说,进去的时候看见他正坐在那大门上,过去的门不是这么两扇关然后对开的嘛,他正坐在门框上头,就报“许伯伯许伯母到”,然后就把脚一蹬,那门就开了,我妈妈爸爸说这个皮呀,真皮极了。

所以这样的孩子就不会跟女孩子玩的,对吧?

顽皮极了。

4鲁豫:

后来什么时候又跟他在一块儿呢?

许鹿希:

1950年,8月20日他就拿到美国的那个博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以后9天,就坐船回来了。

回来以后,就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工作,国为他当时只有26岁,拿到美国的博士学位,所以钱三强先生跟吴有训先生就管他叫“babydoctor”。

5鲁豫:

是非常年轻。

邓先生1950年回国那时候您在干吗呢?

许鹿希:

1950年我还在上学。

还没毕业。

6鲁豫:

就快毕业了,那时候……

许鹿希:

我跟他就很好了,反正是只要有工夫就在一起聊聊天,玩什么的。

后来我一毕业我们就结婚了。

从1953年到1958年这五年,他在中科院原子能所做科研,我呢,在北京医科大学做教员。

7鲁豫:

这是您要的生活。

许鹿希:

最舒服,最快乐,这五年我们是又轻松又自在。

8鲁豫:

你们结婚55年,但两个人真正朝夕相处能够过一种平凡快乐的家庭生活,却只是开始的五年时间,我真的很感慨,你们那么相爱,可以一起的时间却那么短……

许鹿希:

我在58年8月那一天,就是我们一点预感都没有。

由钱三强先生把邓稼先叫去了,那时候钱三强是叫做核工业部的副部长兼原子能所的所长。

他就给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个工作怎么样?

邓稼先马上就明白了,这是要放原子弹,他当时回答就说,我能行吗?

实际上他们已经决定了,这是调令呀,不是说征求你个人意见。

那天晚上回家以后,他也一夜没睡,我也一夜没睡。

9鲁豫:

他怎么跟您说,他也不能跟您说什么是吗?

许鹿希:

他不能跟我说做什么。

他就跟我说,他要调动工作,我说问他调哪去,他说这不能说,做什么工作他不能说。

我说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他说这不行,反正弄的我当时很……我当时30岁,他当时34岁,当时孩子很小,我不知道他干什么去,可是他态度很坚决,他说做好这件事,我这一生就活的很有价值,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他说这话以后我就哭了,我说你干吗去,做什么事情要这么样子,下这个决心。

当然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后来过了一些时候我知道了……从此以后,是一干就28年。

10鲁豫:

当时邓先生偶尔回来,您怎么跟他聊天呢,总要问一问最近的工作……

许鹿希:

一点都不能聊天,他们的规矩是片纸只字不能往回家带,不能带出来。

至于他突然回来和突然走,什么时候回来我根本不知道,一个电话来马上走,车就在等着,警卫员一上来就马上就走了。

我们中国的核试验一共做了45次,第一次的成功是1964年10月16号15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最后一次呢,第45次核试验呢是在1996年,7月29日,在邓稼先逝世的十周年这一天。

11鲁豫:

这45次实验邓先生领导了多少次。

许鹿希:

他生前,生前一共有32次,32次里头有15次是他亲自在现场指挥,其他的不是每次都是他亲自指挥。

在一个原子弹氢弹做成以后要有一个专家签字,向国家签,等于向国家保证,这个弹做行了,你可以放了。

这个签字是邓稼先去签,签完这字邓稼先说就好比就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万一不行就不得了,可是每次都行了。

了所以人家给邓稼先一个外号嘛,说邓稼先是福将,这福将可真太难了。

12鲁豫:

这种压力一般人没法想象。

我有一点不太懂,就是在研究原子弹的整个过程当中、日常的工作当中有没有可能受到核辐射的危险。

许鹿希:

你说不受到辐射不可能。

132鲁豫:

所以邓先生在接受这个工作的时候,他不仅要下决心,我要离开家庭很长时间,我的工作,我的成绩再大,功劳再大,别人不可能知道,我要一辈子做无名英雄,同时我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许鹿希:

他完全懂,最重要的一次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次是我们中国曾经有一次核试验,核弹头是很好的,只是那个什么降落伞没有打开。

14鲁豫:

是从空中掉下来了是吗。

许鹿希:

对,曾经有过这么一次事情。

当时就非常着急了,就是派一百多军队去找,没找着,没找着。

邓稼先亲自去找,陪他一块去是当时(二机部)的副部长。

这时候那基地的那个领导就说,说老邓你不能走,你不能去,说你的命比我的值钱!

这基地这个领导,他叫陈彬,他说的话是非常感动人的。

邓稼先还是上吉普车走了。

那个戈壁滩不是沙漠对吧,戈壁滩是大石头小石头,大石头跟篮球那么大,小石头就遍地都是,那个吉普车就在那个戈壁滩到处跑,一下子邓稼先就看见了,因为是他们自己做的,他说就在那。

后来是赵敬璞副部长告诉我,他说大概摔碎的那个范围呀,像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整个弹都摔碎了。

邓稼先让司机停下,他当时也不讲礼貌了,他就喝住赵敬璞副部长,他说你们都给我站住!

你们进去没用!

就把他们都喝住在那儿,然后他自己进去了。

15鲁豫:

他知道很危险吗?

许鹿希:

可他那时候他已经顾不上了,好像我觉得那时候,有人说那时候他是傻子,我也说不出来他是什么人,是傻子还是,反正他一切都根本想不到自己了,他完全懂钚239是怎么个毒性,铀235是怎么个毒性,是吧,完全懂,可到那个时候他就进去以后他找到那个碎的弹片的时候,他就最糟糕就是他拿手捧了一下,捧起来一看,马上他就放松了——他是平安无事。

1985年到医院,去检查出来得了直肠癌,医生说你怎么这会儿才来,他也回答不出来,根本没有想到这些事情。

那时候张爱萍将军非常的关心他,一直守在手术室外头,可是等到手术结果出来以后……我医学教授,当时我就知道没救了,顶多一年。

中央军委的领导决定对邓稼先解密,在1986年6月24号那一天,《解放军报》、还有《人民日报》都是大版的文章,题目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把邓稼先和原子弹、氢弹所有的关系全部就登出来了。

这一天拿到这个报纸,怎么说呢,就有人拿着报纸,摇着这报纸说:

“许老师,许老师,许教授,许教授您看看邓稼先上报了!

”,一边挥着一边过来,可是等到跑到我们面前的时候,看见我们家里人都在掉眼泪。

这一天也是,一些比较懂事的,比较年纪大一些的亲戚朋友,就从各地方打电话过来,说邓稼先怎么了,说一个人20多年来都非常的隐姓埋名一点都不知道他干什么,现在在报上突然一下,把他跟造原子弹和造氢弹的事情全部都宣布出来,他说这人还在世不在世?

这就是我们当时的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

16鲁豫:

这16年有这些零碎小事可以去回忆的话,你会觉得邓先生还是还在。

许鹿希:

他有很多事情让人觉得,他这样做是对的,。

如果说有轮回,人生有轮回,他还会这么做。

17鲁豫:

你也还会再支持他。

许鹿希:

虽然是非常苦,可这么做是很值得。

18鲁豫:

谢谢您许老师,谢谢您。

邓稼先离开他已经有十六年了,但家中的陈设一如既往,许鹿希将丈夫的用具都标上了年代,使用日期,连邓稼先坐过的沙发上的毛巾都没换过,看着老人摩挲着那些用具,不尽让人涕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阅读方法:

(一)初读文本,为文本拟写一个三级提纲:

永恒的骄傲

相识相知(1-5)

——回顾邓先生和许鹿希相识相知的过程。

相恋相爱(6-7)

——回顾邓先生和许鹿希在一起的短暂时光。

相离相思(8-15)

邓先生为了工作离家远行(8-9)

邓先生的功绩(10-12)

邓先生工作的危险性(13-15)

生死两茫茫(16-18)

——邓先生对工作的执着和许鹿希对邓先生的理解与支持。

(二)题目“永恒的骄傲”是什么意思?

到底指的是谁的骄傲,为什么是永恒的?

(题目的多层含义解读)

1、邓先生的事业是他自己永恒的骄傲。

(9.13.16)

2、邓先生是许鹿希的永恒的骄傲。

(17)

3、邓先生所作的贡献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永恒的骄傲。

(14.15)

答题小窍门之一:

注意文本题目,能利用文本内容和题名挖掘文本的主题思想。

(三)这篇访谈中鲁豫用了很多不同的提问方式,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同的提问方式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请举例说明。

文本中使用的不同的提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直切主题,直接发问。

(2.4.9.11.14.15.17)

2.紧接上文,用提示性的话语引导采访对象进入新话题。

(5.6.8.10.13.)

3.用推测的方法,引导采访对象说出真相。

(3)

4.用请教的方法,引入一个重要的新话题。

(12)

5.欲擒故纵。

(1)

6.适时地应和,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自然延续话题。

(7.16)

答题小窍门之二:

注意采访者提问方式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往往是采访内容变化的标志。

(四)在第十四节中有一个细节描写,写了邓先生冲进去检查直接从空中掉下来却没爆炸的核弹头的情景,这个细节让我很感动,我觉得它对表现主题非常有价值,而在第三节中,也有一个细节,就是许鹿希讲邓先生小时候蹬门的细节,这个好像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为什么鲁豫还要保留这部分的内容。

去掉不是能够使内容更加紧凑,主题更突出吗?

(典型细节与基本事实的关系)

在内容剪裁上,这篇访谈有别于一般科学家事迹的采访,而是根据采访对象的身份特点,紧紧扣住与“夫妻”相关的内容,有所侧重。

选择蹬门的细节,凸显科学家生活情趣的另一面,描述十分生动,典型、细腻地表现出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答题小窍门之三:

关注访谈文本的针对性,了解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的关系。

(五)问题四、虽然邓稼先先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为我们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可是我始终觉得许鹿希很可怜很痛苦。

邓稼先先生的成就是建立在家庭的痛苦——特别是许鹿希的痛苦上的,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邓先生是不是应该对许鹿希和家人更多一点爱和关怀呢?

(个性化阅读,个性化观点)

角度一、同情许鹿希,认为她牺牲很多。

不管什么人应该首先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再谈其他的贡献。

角度二、邓先生的工作是伟大的,值得牺牲。

邓先生的努力是舍小我而成就大我。

角度三、许鹿希痛并幸福着,虽然她牺牲很多,但是依然觉得邓先生所做的事情非常有价值,这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爱。

答题小窍门之四:

关注文本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并对此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

有观点、有事实依据、语言通顺)。

二、人物(王洛宾)访谈

①记者肖英:

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

王洛宾:

我是在北京长大的。

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

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

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

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

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

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

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

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

王洛宾:

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

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

"我该学武艺了吧?

"师傅说:

"你已经学成了。

"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用脑袋一撞,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

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

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③记者:

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

王洛宾:

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

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

"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

"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

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

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不倒下去,慢慢积攒总会变成岩石。

④记者:

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的快乐,然而对于您,音乐带来更多的是坎坷与磨难,为什么您始终没有放弃音乐创作?

王洛宾:

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

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时救了我。

所以,我并不抱怨。

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

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

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些。

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

⑤记者:

作为一个"民歌大王",您是怎样看待近年来我国通俗音乐的流行的?

王洛宾:

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

对于一个人来说,民族语言是最具体、最生动,也是最庄严的。

前些天,达坂城雕塑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塑成之后请我去剪彩、题字。

我是这样写的:

"世界上的朋友都会唱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到新疆来看才知道,达坂城的姑娘不仅辫子长而且心地最善良。

"剪彩仪式上,达坂城"封"我为"荣誉市民"。

(1)与①、②两节相比,③、④两节访谈中记者提问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这样提问的目的是什么?

(4分)

【答案】①、②两节,记者针对被访者相关问题直接提问,③、④两节记者主要以常人怎样、您怎样的方式提出问题,采用了作比较的方法。

其目的是将王洛宾与一般人(常人)作比较,试图了解被访者不同于常人之处。

【解析】此题考的是“对文本特色的深度思考”。

访谈的提问方式及其术语要牢牢把握并灵活运用。

(2)在这篇访谈中,王洛宾对音乐有怎样的看法?

(5分)

【答案】①王洛宾认为尽管音乐给他带来一生的坎坷,但音乐是可以陶冶的人的性情的,尤其是在挫折、痛苦中,音乐是心灵的抚慰,给人以激励与鼓舞。

②无论任何音乐,都应该是对自己民族语言的美化。

音乐抒发的是民族的情感,展示的是民族的心灵。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的思想感情倾向与熟悉,需要从整体把握,筛选信息,推断整合。

(3)阅读下面的资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洛宾,一九一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北京,三四年肄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三七年投身抗日救亡宣传,辗转千里,驻足青海。

四九年参加解放军进入新疆。

乐坛耕耘六十余载,创作歌剧六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千余首,出版歌集八部。

情音怡神,中外沸扬。

殊才饰疆,懿范流光。

洛宾名重,其歌获国家金唱片奖。

《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为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达坂城的姑娘》和《阿拉木罕》等歌久唱不衰。

他多次赴国外办音乐会与讲学,联合国总部展示其民歌成就。

洛宾谦逊。

对民谣之父、音乐大师、西部歌王等称谓淡然处之,却将新加坡友人赠其“传歌者”三字视为珍宝。

洛宾爱国。

两次铁窗之苦,未断云游乐海、振兴民乐之梦,终生致力于让中国民歌流行世界音乐五百年之宏愿。

(节选自《王洛宾墓志铭》,有删改)

在②节的访谈中,王洛宾就记者“辉煌”的提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你认为王洛宾有没有想过拥有辉煌?

请结合上面的资料,说明你的理由。

(探究人生价值6分)

【答案一】有。

①每一个有追求的人,都有其理想与目标。

材料中王洛宾说“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生活的方向”指的是把民歌的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

这一追求的过程与目标的实现就是一种辉煌。

②五洛宾引用小和尚故事回答记者关于“辉煌“的提问,意在说明辉煌来源于持续不断的努力中,表明被访者心中是存有辉煌的,只是对辉煌有着理智的熟悉。

③在补充的材料中,谈到了“洛宾名重”,从结果看,他用一生的追求实现了人生辉煌;另这则材料中还谈到他“终生致力于让中国民歌流行世界音乐五百年之宏愿”,表明他一生有着“辉煌”的梦想与追求。

【答案二】没有。

①王洛宾被民歌的美所吸引,醉心于去表现这种美,让更多人感受分享这个美,他追求的是生命的内含而不是最终辉煌的结果。

②他引用小和尚的故事往返答记者关于“辉煌”的提问,透露出他注重追求的过程,而不一味关注辉煌的结局。

③补充的《墓志铬》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