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398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docx

《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docx

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

一、编制说明1

二、编制依据1

三、工程概况1

四、现场实际2

五、荷载计算2

六、支撑体系搭设设计6

七、钢管搭设及拆除9

七、检查、维护与应急处理11

八、施工安全注意措施14

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处地下室顶板加固方案

一、编制说明

本工程由于场地受限,地下室施工完成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四周没有施工道路及施工场地,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的需要,在本工程的地下室顶板上布置钢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场,在地下室顶板上设置施工道路。

因施工期间的荷载大于设计活荷载,为了保证本工程安全、文明施工,防止地下室顶板出现裂缝,需对布置钢筋加工房、材料堆场位置及施工道路部位的地下室顶板进行顶撑加固(具体位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二、编制依据

1、国家和行业现行施工验收规范、规程、标准以及安徽省、合肥市关于建筑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4、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与计算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8、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图纸。

9、本工程的实际情况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北临杭州路,南临云谷路,西临韶山路,东临泸州大道。

总体建筑规模约69388.84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56640.4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2748.36平方米,本次施工标段中包括4栋单体住宅、2栋二层商业楼以及地下车库等。

其中1#、2#、4#是32层,3#是30层,楼高92.1~98.4米,沿街商业为两层。

计划开工日期为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

高层为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地下车库及商业为框架结构,独立基础。

结构主体抗震等级为二到三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参与单位简况

建设单位:

合肥华仑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上海朗诗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

安徽宏祥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四、现场实际

本工程是住宅一标段,北紧临商业二标段,南紧邻二标段,东西紧邻泸州大道、韶山路。

场地红线基本上就是地下室顶板外边缘线。

因此施工临时道路及施工材料场地只有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上。

无其它选择。

根据现场实际及需要编制了现场总平面图(后附)

五、荷载计算

(一)荷载取值

1、钢筋运输车

若装盘圆,每盘圆2.5t,按10件计算,25t;若装原材直条,每件3t,按15件计算,45T考虑,运输车自重10吨,总计按最重55t吨计算。

2、砂车

按装10立方米车考虑,砂车自重约10吨,砂25吨,总计35吨考虑。

(考虑动荷载)

3、混凝土罐车及泵车

按装12立方米车考虑,混凝土罐车自重约15吨,12立方米混凝土按28吨计,总计43吨。

4、钢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场

按60KN/m2考虑。

二)结构验算

1、钢筋运输车、砂车、混凝土罐车作用下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的确定

因钢筋运输车最重,以下按钢筋运输车作用下验算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C.0.2:

连续梁板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可按单跨简支计算。

但计算内力时,仍应按连续考虑。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C.0.6

双向板的等效均布荷载可按单向板相同的原则按四边简支板的绝对最大弯矩等值来确定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C.0.4:

单向板上局部荷载(包括集中荷载)的等效均布活荷载qe=8Mmax/bL2

式中L——板的跨度,取最大轴线间距6800mm;

b——板上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按本附录C.0.5确定;

Mmax——简支单向板的绝对最大弯矩,按设备的最不利布置确定。

按运输车后车轮作用在跨中考虑,后轮均作用在一个共同的平面上,轮胎着地尺寸为0.6m×0.2m,后车轮作用荷载取55T,前车轮作用荷载不计,(偏安全考虑)。

详附图(参照JTJ021-89)汽车的平面布置图如下所示:

Mmax=550KN×6.8m/4=935KN.m(偏安全考虑取L=6.8m)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C.0.5:

1

bcx、bcy取值为:

bcx=1.4+0.6=2m,bcy=1.8+0.2=2m

bcx≥bcy,bcy≤0.6L,bcx≤L时

b=bcy+0.7L,(偏安全考虑取L=5m)

b=2+0.7×5=5.5

qe=8Mmax/bL2=(8×935)/(5.5×52)=54.4KN/m2

钢筋加工房及材料堆场按60KN/m2考虑。

偏于安全考虑,不计算梁板的承载能力,只考虑支撑钢管的承载能力,按60KN/m2计算。

现场根据实际情况顶撑架体的立杆纵、横向间距均按600设置,水平杆步距为1500,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二版表8-17(420页)得知每根ø48×3.0的钢管立杆容许荷载[N]=26.8kN;计算单元为(1.8m×1.8m=3.24m2)共计9根立杆如下图所示:

每根立杆的实际承载力N=60kN×3.24m2÷9=21.6kN<[N]=26.8kN满足要求。

计算支撑架的受压应力及稳定性:

1、根据荷载60kN/m2,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

N=0.6×0.6×60000N/m2=21600N

2、钢管面积:

A=424mm2

3、立杆的受压应力为:

σ=N/A

σ=21600/424=50.94N/mm2

4、立杆受压稳定性:

σ=N/фA≤f

长细比λ=L/i

钢管回转半径查表i=15.8《建筑施工手册1》表5-17

λ=1500/15.8≈94.94

按λ=95查轴心受压杆的稳定系数ф=0.626《建筑施工手册1》表5-18

σ=21600/0.626×424=81.38N/mm2<205N/mm2满足要求。

六、支撑体系搭设设计

1、考虑顶板荷载的影响,设计原有900×900立杆间距体系在如下受荷载部位增加立杆支撑,具体需要增加的立杆位置如下:

(1)所有6米宽的主干道,因为承载钢筋运输车辆

(2)钢筋棚原材区域。

(3)人货电梯下部。

(在人货电梯专项方案中计算)

在地下室拆模时,需要顶撑部位模板不拆除,原间距900×900之间增加一立杆,因此实际间距为450×450,增加了上述计算安全系数。

增加的立杆顶撑采用U型托与梁板顶紧,且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的使用长度不得大于250mm,后拆体系和需要搭设支撑钢管总范围见后平面图,需要搭设顶撑钢管立面图如下(以道路受荷载最大为例):

图一,图二

 

图一道路竖向立杆支撑设置平面图

 

图二后拆部位立杆支撑剖面图

2、局部由于实际不确定因素,靠近主楼附加的部位,前期施工支撑体系已经拆除,因此此时必须按照上述计算结果回顶,具体剖面图如下

图三二次回顶支撑剖面图

3、为了分布汽车轮对特需部位板的集中荷载,如2#、3#之间的一条沉降后浇带,由于其实施工必经之路,考虑沉降质量,不能前期浇筑,因此在顶板底部回顶的基础上,板上面满辅6000×1260×2cm厚钢板。

另F块与E块之间,E块与D块之间,D块与C块之间由于有温度后浇带,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必须在浇筑后28天浇筑,因此在浇筑养护前也采用钢板加固的方式,待浇筑完成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可撤出,另在后浇带底部增加一根立杆,与原有立杆组成一完整支撑体系。

如下图

图四后浇带顶板支撑立面图

 

七、钢管搭设及拆除

1、工艺流程

铺底部垫木→逐根树立立杆并随即与第一步横杆扣紧→装第一步小横杆并与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大横杆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安第二步大横杆→安第二小小横杆→第三、四小大横杆和小横杆→加设剪刀撑。

2、构造要求

1)脚手架构架

从上述设计要求下,支撑立杆纵横向间距为600×600mm;施工道路的现浇梁、板底的立杆纵横向间距均600×600mm;后拆体系中理论实际是450×450mm,水平杆步距均为不大于1500mm,实际搭设时根据搭设高度进行选择。

第一道扫地杆离地面不高于200mm。

2)纵横向水平杆

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应连续设置;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各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大于400mm的中间纵向水平杆,并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

3)立杆

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

脚手架立杆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地下室顶板的顶撑加固立杆与负一层现浇板顶撑加固的立杆必须在同一立面位置,保证上、下层的立杆同心。

钢管立杆顶部应采可调节U型托,且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的使用长度不得大于250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立杆接长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不得采用搭接或在水平上错接。

对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

4)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钢筋加工房及施工通道的顶撑加固的架体纵向剪刀撑跨越立杆5~7根,应连续设置;横向每隔6~10m设置一道剪力撑。

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不大于9m。

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在45°~60°之间。

七、检查、维护与应急处理

1、项目部成立后拆体系保障小组,负责地库顶板后拆体系一切事宜。

组长:

夏胜

副组长:

顾晓东

成员:

谢春、谢剑、俞东泽、张利阳、王亚、吕德军、洪晶晶、张积欣、周梦、高长春、丁军民等

各成员的职责

组长:

后拆体系总指挥,处理外围相关事宜,检查现场实施质量

副组长:

负责方案的总实施、检查、维护安排,及现场总控。

谢春:

负责方案的编制、报审,交底、检查,后续异样的技术处理等

各责任师:

负责本楼号范围内的方案实施、施工交底、日常架体检查、板面裂缝的检查,督促整改、特需情况的发现及汇报等。

吕德军、周梦:

负责架体搭设完成后的验收,板面异样的检查等。

物质部:

检查物质进场的进场的路线,严禁超载,严禁偏移路线行驶。

安全部:

负责对架体搭设及拆除的安全检查及日常巡查。

2、搭设检查

(1)、搭设前,必须交底完整,严格按照交底内容实施。

(2)、脚手架搭设前要划分好范围,防止地下车库顶板拆除时将后拆体系范围内的支撑拆除,严格按照平面图实施。

(3)、进行钢管加固支撑脚手架检查、验收时应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相关规定。

3、日常检查

(1)、架体搭设完成后,由于工期长,使用时间跨越不同季节及不可预知性多,因此日常对架体的检查及维护不可缺少,各相关人员要有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异样及时汇报、处理。

(2)、物质进场是要严格检查,严格按照施工路线执行,严格按照计算荷载实施,本方案根据考虑现场实际按照钢筋原材总重量55t车辆计算。

(3)、板面裂缝及板面梁底扰度检查。

由于本次板面原设计未考虑施工道路,因现场实际的需要,采用此种后拆体系。

本设计方案最终目的就是控制板面裂缝的产生及底部扰度的发生,因此通车后的裂缝检查时不可避免的程序。

由副组长牵头组织技术部、工程部、安全部、物质部等全方面检查。

主要分以下几步:

(1)、搭设完成后的检查

(2)、第一次按照设计荷载(钢筋原材)通车后对板面、板底、梁底、支撑体系全面检查,并做好完整记录。

(3)、通车一个星期的检查。

通车一个月后的检查,每个月的检查、特需情况下的对板面、板底、梁底、支撑体系全面检查,并做好完整记录等。

4、应急处理

(1)、各相关责任师一定要做好平时的日常检查记录以及相关部门共同检查的记录,并按周或月报小组副组长、组长检查。

(2)、相关责任师以及其他人员发现异样后要及时向副组长、组长汇报,通知其他各部门人员及时到达现场,保护异样部位,对现场实施警戒线。

(3)、技术部要随时做好异常现象发生的处理方法及措施,异常现象发生后要最快速度作出处理方案报审,及时交底处理。

(4)、

八、施工安全注意措施

1、施工荷载应符合本方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随意更改道路路线。

2、各责任师安全部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检查和保养,检查项目主要包括主节点处杆件的安装,特殊构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底座是否松动、扣件螺栓是否松动、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3、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连墙杆、支撑、栏杆、挡脚板等。

旁边支撑拆除时,禁止拆除后拆体系范围的支撑,若局部杆件不可避免的需拆除,拆除后要及时修复完善。

4、杆连接必须使用十字扣件,且连接牢固。

钢管、扣件规格材质必须符合要求。

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有裂纹。

5、使用期间严禁任意拆除杆、配件;严禁任意改变构架结构及其尺寸;严禁任意改变连墙件位置、减少其数量;严禁任意减少其铺板数量、防护杆件和设施;严禁随意增加荷载;严禁任意拆除安全防护设施。

6、各种规格的钢材应分开堆放,不得混合堆放,钢筋原材的重叠堆放的高度不得超过两捆原材的重叠高度。

7、现场规划的加工及材料堆放区,不得随意改变。

8、砂石堆场及实心砖等材料的堆放高不得超过1.5m,煤矸石砖的高度不得超过2.0m。

8、施工通道、长时间的材料堆场、砼泵车行驶路线及泵车设置等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均严格按此方案进行顶撑加固。

9、各责任师应严格按照该方案进行指导施工及检查验收,完成后通知质量部门负责人与技术部门与建设、监理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0、投入使用后日常现场检查支撑架体的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向上汇报,并采取可靠的加固应对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11、加固的范围:

平面图中所规划的材料堆场及施工通道均加固的范围,施工电梯的位置加固具体详电梯基础加固方案。

12、本方案按需加固的荷载60KN/m2进行加固设计。

施工时应注意,车辆行驶及堆放荷载不得超过60KN/m2即车辆总重量不能超过55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