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8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科学发展,薪火相传。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
B.
C.
D.
诺贝尔门捷列夫拉瓦锡徐寿
2.饺子是中国北方人喜爱的食品,所用食材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 )
A.小麦粉B.食盐C.芹菜D.猪肉
3.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
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
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4.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
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
A.氯化钾B.烧碱C.熟石灰D.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
5.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元素观:
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
B.分类观:
从组成上看干冰和酒精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
氢气和水可以相互转化
D.微粒观:
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6.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一种方法,图中给出了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6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硫酸铵
B.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时,将30g氯化铵加入50g水中,最终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80℃时氯化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后者大
7.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Zn2+和Fe2+,一定没有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Fe2+和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锌和铁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
8.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B.
C.
D.
灯泡发光风力发电太阳能供热蓄电池放电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29分)
9.(6分)海洋是个巨大的宝藏。
人类利用海洋化学资源大体上经历了如图1所示几个阶段。
(1)海水经日晒蒸发水分,变为饱和溶液,再晒析出食盐,这一过程叫 ,这样得到的是“粗盐”,不仅含有泥沙,还含有Ca2+、SO42﹣、Mg2+等为去除三种杂质离子,可向粗盐水中依大加入过量的 (填化学式),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将溶液调至中性。
(2)氯碱工业基本流程(图2):
由图示可知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NaCl 。
(3)海水提镁流程:
海水(MgCl2)
氢氧化镁
氧化镁
镁,写出其中任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取氯化镁历经a、b两步转换的目的是 。
(4)下列方法中能淡化海水的是 (填字母)。
A.过滤法B.沉淀法C.多级闪急蒸馏法D.分解法
10.(3分)“环境就是民生”。
煤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了生态环境。
我市正逐步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作燃料,请回答:
(1)把煤做成蜂窝状的目的是
(2)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后,空气中污染物明显减少的有 (填一种)。
(3)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其目的是 。
11.(6分)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公司销售电子技术和通讯元件。
其中一个聚焦点就是芯片技术,生产芯片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等,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硅,硅可由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制得,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上述三种半导体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硅和锗的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两种元素属于同一 (填“周期”或“族”)
(2)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x为 ,”14”表示 。
(3)根据上述流程图推断,反应①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 ;反应③中M的化学式为 。
12.(4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丁为单质,则此类反应一定属于 (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2)若丁为水,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
(3)若丁为蓝色沉淀,则甲可能为 (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13.(10分)请分析下列实验装置,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氨气(NH3)常温下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对人体有较大毒性,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氯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铵盐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CaCl2溶液显中性,NH4Cl溶液显酸性。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
(2)用C装置收集氨气时,气体应从 口通入(填“a”或“b”);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 石蕊试纸(填“红色”或“蓝色”)。
(3)某同学对充分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固体物质做进一步研究:
【提出问题】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I:
Ca(OH)2、NH4Cl和CaCl2
猜想II:
Ca(OH)2和CaCl2
猜想III:
NH4Cl和CaCl2
猜想IV:
只有CaCl2
有同学对上述猜想提出质疑:
有一种猜想不合理。
你认为是 。
【实验探究】①取反应器内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 (填一种猜想)不正确。
③再取少量滤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认为固体中含有NH4Cl,于是得出结论猜想III正确。
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评价反思】该同学认为实验装置仍有不足之处,请你提出改进措施: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4.(5分)往100g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8%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分析并计算:
(1)a→b段表示氢氧化钠与混合物中的 发生反应。
(2)求反应前混合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科学发展,薪火相传。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
B.
C.
D.
诺贝尔门捷列夫拉瓦锡徐寿
【知识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思路分析】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过程】解:
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故选:
B。
【总结归纳】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饺子是中国北方人喜爱的食品,所用食材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 )
A.小麦粉B.食盐C.芹菜D.猪肉
【知识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思路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
A、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正确。
B、食盐中富含无机盐,故选项错误。
C、芹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D、猪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
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
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知识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工业制法.
【思路分析】A、根据同种物质的性质相同分析;
B、根据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分析;
C、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D、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分析。
【解答过程】解:
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是同一种物质,化学性质同样活泼,故A正确;
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故B正确;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故C错误;
D、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故D正确。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较为简单,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即可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4.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
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
A.氯化钾B.烧碱C.熟石灰D.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
【知识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思路分析】根据题干图象信息以及常见物质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解答过程】解: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氯化钾呈中性,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烧碱是氢氧化钠俗称,属于强碱,腐蚀性强,不能用来改良土壤结构,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熟石灰呈弱碱性,故符合题意;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解题时根据题干信息认真分析解答即可。
5.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元素观:
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
B.分类观:
从组成上看干冰和酒精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
氢气和水可以相互转化
D.微粒观:
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知识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质的元素组成;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思路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构成以及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过程】解:
A、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正确;
B、酒精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有机物,错误;
C、氢气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正确;
D、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
B。
【总结归纳】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构成以及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溶解度是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一种方法,图中给出了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6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硫酸铵
B.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t℃时,将30g氯化铵加入50g水中,最终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80℃时氯化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后者大
【知识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
【思路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过程】解;A、据图可以看出,6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硫酸铵,正确;
B、据图可以看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
C、t℃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g,将30g氯化铵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20g,最终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37.5%,错误;
D、80℃时氯化钾和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由于不知道饱和溶液的质量,故不能确定析出晶体质量的大小,错误;
故选:
CD。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Zn2+和Fe2+,一定没有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Fe2+和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锌和铁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
【知识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思路分析】锌比铁活泼,铁比银活泼,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时,锌先和硝酸银反应,后和硝酸亚铁反应;
锌、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银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解答过程】解: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即硝酸银完全反应,滤液中不含有银离子,一定含有锌和硝酸银、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的锌离子,不一定含有亚铁离子,这是因为如果硝酸亚铁完全反应时,则滤液中不含有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银离子,可能含有亚铁离子,这是因为如果硝酸亚铁部分和锌反应时,则滤液中含有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总结归纳】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8.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
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B.
C.
D.
灯泡发光风力发电太阳能供热蓄电池放电
【知识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思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过程】解:
A、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太阳能供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蓄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D。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29分)
9.(6分)海洋是个巨大的宝藏。
人类利用海洋化学资源大体上经历了如图1所示几个阶段。
(1)海水经日晒蒸发水分,变为饱和溶液,再晒析出食盐,这一过程叫 ,这样得到的是“粗盐”,不仅含有泥沙,还含有Ca2+、SO42﹣、Mg2+等为去除三种杂质离子,可向粗盐水中依大加入过量的 (填化学式),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将溶液调至中性。
(2)氯碱工业基本流程(图2):
由图示可知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NaCl 。
(3)海水提镁流程:
海水(MgCl2)
氢氧化镁
氧化镁
镁,写出其中任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取氯化镁历经a、b两步转换的目的是 。
(4)下列方法中能淡化海水的是 (填字母)。
A.过滤法B.沉淀法C.多级闪急蒸馏法D.分解法
【知识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思路分析】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去除所加入的试剂原则以及海水制镁的流程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过程】解:
(1)海水经日晒蒸发水分,变为饱和溶液,再晒析出食盐,这一过程是蒸发水分析出晶体,叫蒸发结晶,这样得到的是“粗盐”,含有Ca2+、SO42﹣、Mg2+等为去除三种杂质离子,要除去这些杂质离子,加入的试剂要注意后加入的试剂需要把先加入的过量的试剂除去,故可向粗盐水中依大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盐酸,将溶液调至中性。
故填:
蒸发结晶;BaCl2、NaOH、Na2CO3;
(2)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工艺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钠,故填:
NaCl。
(3)海水提镁中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提取氯化镁历经a、b两步转换是为了获得比较纯净的氧化镁,故填:
MgCl2+Ca(OH)2=Mg(OH)2↓+CaCl2;获得比较纯净的氧化镁。
(4)多级闪急蒸馏法能淡化海水,故填:
C。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的是海洋资源的利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提供提供的信息进行。
10.(3分)“环境就是民生”。
煤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了生态环境。
我市正逐步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作燃料,请回答:
(1)把煤做成蜂窝状的目的是
(2)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后,空气中污染物明显减少的有 (填一种)。
(3)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其目的是 。
【知识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防范爆炸的措施.
【思路分析】
(1)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煤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点燃有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解:
(1)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
(2)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后,空气中污染物明显减少的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
(3)天然气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或空气混合时点燃有可能会发生爆炸,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输送到用户时,必须在管道内注满氮气,其目的是排净管道内的空气防止爆炸的发生。
故答案为:
(1)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二氧化硫;(3)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天然气混有空气点燃时发生爆炸。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防止爆炸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6分)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公司销售电子技术和通讯元件。
其中一个聚焦点就是芯片技术,生产芯片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等,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硅,硅可由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制得,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上述三种半导体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硅和锗的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两种元素属于同一 (填“周期”或“族”)
(2)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x为 ,”14”表示 。
(3)根据上述流程图推断,反应①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 ;反应③中M的化学式为 。
【知识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和合金;
元素周期表中,处在同一列的元素处在同一族,处在同一行的元素处在同一周期;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过程】解:
(1)上述三种半导体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锗;
由硅和锗的组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硅元素和锗元素处在同一列,则两种元素属于同一族。
故填:
锗;族。
(2)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x=8,y=4,”14”表示核电荷数。
故填:
8;核电荷数。
(3)根据上述流程图推断,反应①中,硅元素从二氧化硅中的+4价变成单质硅中的0价,碳元素由单质碳中的0价变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中的+2价或+4价,因此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硅元素、碳元素;
反应③中生成物是硅和氯化氢,则M的化学式为HCl。
故填:
硅元素、碳元素;HCl。
【总结归纳】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2.(4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丁为单质,则此类反应一定属于 (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2)若丁为水,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
(3)若丁为蓝色沉淀,则甲可能为 (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知识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
【思路分析】
(1)根据置换反应的特征分析;
(2)根据中和反应有水生成分析;
(3)根据生成氢氧化铜的反应分析回答。
【解答过程】解:
(1)由一种单质和另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和另外的物质,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反应物必须是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则生成的物质除了单质,另一种物质肯定是化合物,因此属于置换反应;
(2)中和反应有水生成,例如:
NaOH+HCl═NaCl+H2O;
(3)若丁为蓝色沉淀,可能使氢氧化铜沉淀,硫酸铜等可溶性的铜盐与可溶性的碱反应可以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则甲可能是:
CuSO4等。
故填:
(1)置换反应;
(2)NaOH+HCl═NaCl+H2O;(3)CuSO4。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相互间的反应,熟练掌握酸碱盐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反应物的种类来判断反应的情况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13.(10分)请分析下列实验装置,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氨气(NH3)常温下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对人体有较大毒性,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氯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铵盐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CaCl2溶液显中性,NH4Cl溶液显酸性。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
(2)用C装置收集氨气时,气体应从 口通入(填“a”或“b”);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 石蕊试纸(填“红色”或“蓝色”)。
(3)某同学对充分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固体物质做进一步研究:
【提出问题】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I:
Ca(OH)2、NH4Cl和CaCl2
猜想II:
Ca(OH)2和CaCl2
猜想III:
NH4Cl和CaCl2
猜想IV:
只有CaCl2
有同学对上述猜想提出质疑:
有一种猜想不合理。
你认为是 。
【实验探究】①取反应器内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 (填一种猜想)不正确。
③再取少量滤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认为固体中含有NH4Cl,于是得出结论猜想III正确。
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评价反思】该同学认为实验装置仍有不足之处,请你提出改进措施:
。
【知识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