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0193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学年度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学年度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学年度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学年度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

《学年度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六年级上科学教案.docx

学年度六年级上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第一课    小草和大树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比较小草和大树

[活动目标]

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正确地描述几种常见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够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共同概括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特征,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4、能根据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征,正确地辨别常见的植物。

5、能尽量在自然状态观察植物的特点。

[教学材料]

    放大镜、剪刀、多媒体资料

[教学重难点]

     从几种草或树的观察中,归纳出它们各自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以前学习过哪些与植物相关的内容。

观察多彩的植物世界的多媒体资料。

二、 让学生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小草和大树的。

三、 让学生到学校植物园去,选择几种小草和大树,观察它们根、茎、叶的特征,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

(带放大镜和剪刀,既要观察又要注意爱护花草树木)

四、 汇报交流,并概括出小草和大树各自的特点。

要求不宜太高。

五、给出草本、木本植物的科学概念。

并用概念来区分更多的植物。

(图片提供)

第二课时

    给植物分类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3、能与其他同学业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4、能归纳出一种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5、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教学重、难点]

        列举多种分类标准,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1、本活动是对分类方法的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利用上一活动学到的分类方法,自己制定标准给植物进行分类。

2、由于没有限定具体的分类标准,提供了自由空间。

3、鼓励将本组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其他组交流。

4、分析全班找出的分类方法,通过比较,推选出最科学的分类方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训练。

5、观察不开花植物,拓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6、布置学生收集当地常见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为植物博览会做准备。

 

1、上课前根据当地实际,请学生收集有关植物的各类资料。

2、上课时先请学生观察教材中博览会的立体景观图,了解展览的内容都有哪些。

3、指导学生新闻记者教材中提供的资料,通过分析它们各自适合安排到展台的哪部分,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给植物分类的能力。

4、如果学生能按要求收集来更多的资料,可照上述要求对这些资料进行必要的整理。

5、如果学生带来的资料不能和立体景观图中展览内容相适应,可鼓励学生将其确定为新的类别。

 

第二课  筹办植物博览会

[活动目标]

1、能设计各种植物资料的展出形式。

2、能与其他小组同学交流制定全班的展览计划。

3、能发现植物世界的丰富和美丽。

4、能总结在展览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5、能举例说明最新植物栽培技术。

[活动难点]

设计展板,并制作。

[活动材料]

各种植物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

1、参照上一活动,充分讨论要办一个什么样的植物博览会。

2、教师事先对学校所在地的植物资源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便于指导学生充分列举本地可供展览的植物。

3、不局限于上一活动的内容,要根据本交的实际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可能收集到的资料。

4、可考虑让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每组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团结合作。

5、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1-2周),把科学教室真正布置成一个植物展览,并可以向全校展览。

并思考观众的意见。

 

资料存档

[活动目标]

1、能将展览资料设计成一种便于其他同学查询的方式保留起来。

2、能为低年级的同学更好地办好植物博览会提出自己的建议,表现出良好的协作精神。

[活动过程]

1、对收集到的资料(展品)加以区分,如实物类和文字图片类,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将实物类的展品制作成标本。

保存起来,供今后学习。

2、文字图片类的资料可以根据不同内容制作成资料卡片保存,供下一届学生参考。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参观植物博览会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植物的某种特点对已有的植物资料进行分类。

2、能对收集到的植物制作不同形式的资料卡片。

3、能按照不同植物的特点设计出展台的各部分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分类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1、上课前根据当地实际,请学生收集有关植物的各类资料。

2、上课时先请学生观察教材中博览会的立体景观图,了解展览的内容都有哪些。

3、指导学生新闻记者教材中提供的资料,通过分析它们各自适合安排到展台的哪部分,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给植物分类的能力。

4、如果学生能按要求收集来更多的资料,可照上述要求对这些资料进行必要的整理。

5、如果学生带来的资料不能和立体景观图中展览内容相适应,可鼓励学生将其确定为新的类别。

 

第二课时   筹办植物博览会

[活动目标]

1、能设计各种植物资料的展出形式。

2、能与其他小组同学交流制定全班的展览计划。

3、能发现植物世界的丰富和美丽。

4、能总结在展览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5、能举例说明最新植物栽培技术。

[活动难点]

设计展板,并制作。

[活动材料]

各种植物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

1、参照上一活动,充分讨论要办一个什么样的植物博览会。

2、教师事先对学校所在地的植物资源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便于指导学生充分列举本地可供展览的植物。

3、不局限于上一活动的内容,要根据本交的实际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可能收集到的资料。

4、可考虑让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每组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团结合作。

5、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1-2周),把科学教室真正布置成一个植物展览,并可以向全校展览。

并思考观众的意见。

 

资料存档

[活动目标]

1、能将展览资料设计成一种便于其他同学查询的方式保留起来。

2、能为低年级的同学更好地办好植物博览会提出自己的建议,表现出良好的协作精神。

[活动过程]

1、对收集到的资料(展品)加以区分,如实物类和文字图片类,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将实物类的展品制作成标本。

保存起来,供今后学习。

2、文字图片类的资料可以根据不同内容制作成资料卡片保存,供下一届学生参考。

 

 

 

         第三课   鸟类动物的特征

活动一:

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的鸟的名称。

2、能从不同的角度(主要是外在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等)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3、能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4、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5、能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辨别能飞翔和不能飞翔动物中哪些是鸟类。

6、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常见工具是模仿了鸟类哪些特征制作的。

[活动材料]

当地鸟类资源的图片,视频资料,鸟类的标本

[活动重、难点]

归纳鸟类的共同特征X-k-b-1.-c-o-m

[活动过程]

1、教师事先对当地的鸟类资源有所了解,准备一些图片、标本、视频资料。

2、请学生充分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并观察图片、标本、多媒体资料,请学生汇报观察到的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

在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的有关鸟的感性认识后,引发学生提出什么的样的动物属于鸟,关于鸟类还想研究哪些问题。

3、让学生带着总是观察常见的鸟(现场观察实验内的鸟类模型),以当地比较熟悉的鸟作为观察对象,指导学生学生利用教材的提示,填写观察到的每种鸟的形态牲。

主要特征栏目中还可以增加喙的开头以及学生发现的感兴趣的栏目。

将学生提及的不同的鸟的主要特征简要记在黑板上。

4、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的若干特征中哪些特征是只有鸟才具备的,用排除法逐渐删掉那些非本质的特征。

5、当学生明确鸟的共同特征后,引导学生据此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运动不是鸟。

此环节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活动二:

鸟喙与取食、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我们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2、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各种形状的鸟喙适合吃哪些食物。

3、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

4、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5、能了解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不同看法

[活动过程]

1、让学生分别观察鸟喙及几种工具的特点,然后再将不同的鸟喙与其形状和功能相似的工具对应起来,在教材上可用直线将它们连接。

2、尽量让每个人都有一次体验的机会,统计数据讨论,体会鸟的喙与其取食的环境有关。

[评价]   

1、根据鸟类的特征判断哪些动物是鸟,哪些不是鸟。

 

第四课 种类繁多的动物

                                                                                                  www.xkb1.com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最主要特征。

2、能根据动物的特征对所见到的动物进行辨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分类方式。

知识目标:

1、能分别举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实例。

3、能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概念。

STSE目标:

能体会到世界的纷繁复杂。

[教学重难点]

        根据各类动物的特征来区分动物

[教学准备]

《牛津剑桥百科》动物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查找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体形特征等。

一、 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请将你所知道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分别填在各自的框中。

 

二、看P19页各类动物的特征的描述,将特征与对应的动物类别联在一起。

对比这几类动物的特征,有什么疑问?

如:

两栖类和鱼类都用鳃呼吸,怎样区分?

又如:

昆虫和鸟类都会飞行,怎样区分?

运动方式是在地上爬的有很多,它们都是爬行动物吗?

哪些不是?

怎样区分?

 

三、学生讨论,为进一步判断分类作准备。

新课标第一网

 

四、展示课件,了解动物习性。

对照各类动物的特征,检查自己前面分类所填的动物是否正确?

 

 

五、学生游戏活动:

几名同学自由上黑板写出平时自己不易区分的动物,如:

蜗牛、熊、鲸、螃蟹等,请其他同学来解答。

(师提示,注意先判断它们是否有脊椎,再进一步区分。

当然,充分的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等课外知识也是正确判断的重要条件。

 

六、活动中可就大家都感到疑惑的问题当场上网查找,印象会深刻。

如蜘蛛是不是昆虫、章鱼是不是鱼等。

同时上网时教给学生要选择正规的权威的科学网站作参考。

 

                                    

                                       哺乳动物

                                       两栖动物

                                       鱼类

脊椎动物

 鸟类

                                                   爬行类

 

板书:

    动物

 

                    脊椎动物

 

          第五课    细菌和病毒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做好实验记录。

2、能设计实验证明适于制作酸妈的环境。

3、能根据模拟法计算繁殖一定数目的细菌所需要的时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细菌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2、乐于从小养成得于身体健康的习惯。

        知识目标:

1、 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 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STSE目标:

1、能正确判断哪些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害。

2、能举例说明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哪些。

3、能举例说明或体验人类是如何利用一些技术、设备杀菌、消毒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寻找细菌的特点 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角度描述细菌的特点。

2、能说出细菌与动植物有什么不同点。

3、能用多种方式记录细菌的特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菌和病毒的不同点。

4、能分别举例说明细菌和病毒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和益处。

5、能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活动过程]

1、让学生调查自己曾患过的疾病和主要原因。

2、对于细菌和病毒对人有益的例子,首选的资料来源是学生的预防接种证。

3、认识病毒和细菌的不同点,统计细菌、病毒引起的疾病各有哪些。

4、在认识细菌和病毒的有益方面,让学生列举出大量实例,尤其是在医学、仪器工业上的作用。

6、从学生的切身利益考虑,重视本活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7、判断一些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否为细菌的滋生、繁殖、传播创造了条件,列举一些有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实际例子。

8、针对错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让学生通过交流明确如何防止或养活有害细菌的滋生、繁殖、传播,从而找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并记录下来。

9、播放一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的多媒体资料。

www.xkb1.com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课后反思:

本单元是对动植物特征的观察与分类的学习,在教学“植物的分类”内容时,教师充分利用了校园植物资源及准备了各种常见的蔬菜,观察植物的茎和根;鸟类动物的特征则让同学们自由观察实验室的鸟类标本,观察鸟的羽毛、爪和喙等。

在备课时想方设法为同学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实验、实物观察和活动的材料,只要有可能找到实物材料的就尽量不只用课件填充替代。

不足之一:

在观察鸟类的特征时没有及时同学们将喙、爪的局部细节特征画下来,对比、交流,所以有些同学在交流时没有对照实物就说不清楚了,可见印象也不是很深刻。

不足之二:

在“给动物分类——鸟类、哺乳类、两栖类、鱼类、爬行类时”只关注了知识点——五类动物特征的描述上,而忽略了实物或图片、视频的补充以及同学们本身对动物知识的了解存在很大差异,如:

当有同学提出蜈蚣、螃蟹是爬行类时,很多同学不知如何判断。

使我意识到掌握爬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的概念不能只靠死记那些描述特征的句子,而是要多看各种常见爬行动物的视频、图片,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惯(包括体形、动作、繁殖和生活趣闻等),只有熟悉了它们的各方面才能区分,不然就像外国人看中国人都一个样是一个道理。

 

(单元二——无处不在的能量)新-课-标-第-一-网

 

第八课  生活中的能量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从各种人造机器和行为判断所使用的能量形式。

2、能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周围存在哪种形式的能量。

3、能将自己经常利用的能量形式记录下来。

4、能发现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哪类生物。

5、能通过计算结果说明与能量相关的问题。

能力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从中发现自己观察的不足。

2、乐于从小养成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能量。

2、能举出实例说明任体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3、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植物。

目标:

第二单元  生活中的能量

 

第八课   生活中的能量(三课时)

[本课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能从各种人造机器和行为判断所使用的能量形式。

2、能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周围存在哪种形式的能量。

3、能将自己经常利用的能量形式记录下来。

4、能发现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哪类生物。

5、能通过计算结果说明与能量相关的问题。

(二) 能力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从中发现自己观察的不足。

2、乐于从小养成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三)情感态度目标

1、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能量。

2、能举出实例说明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3、 能举出3个以上实例说明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植物。

(四) 目标www.xkb1.com

  能举出2个以上的实例说明人是怎样利用各种能量的。

[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1、活动2

[活动目标]

1、认识能量产生的效果,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从各种人造机器和行为判断所使用的能量形式。

3、能分别举出两个以上的实例说明人是怎样利用各种能量的。

4、能举出实例说明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形式的能量。

[重、难点]

分析事物的发生和变化中有哪些能量参与其中。

[教学准备]

橡筋动力小车、各种能量应用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同学们提问:

关于能量你想研究什么?

(了解学生的兴趣点)

(生:

能量是什么?

做任何事都需要能量吗?

能量能看得见、摸得着吗?

它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吗?

二、认识各种能量。

1、出示橡筋动力小车,问:

这个怎么玩?

来试给大家看。

(教室中间腾出一条宽些的走道,让学生试玩)

2、问:

玩这个小车的过程中,能不能说出有什么能量在起作用?

是什么原因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生:

风能!

3、师讲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动能是一切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势能是弹性物体变形时或物体位高处时具有的能。

并列举实例,说明两种能可以互相转换。

如玩弹弓、过山车、水力发电站等。

4、填P38中各种事物,写出它是哪种能量的效果的体现。

存在的问题:

有同学将超声波探测船写成应用了水能,有人将磁悬浮列车写成势能的应用,老师可以联系蝙蝠、海豚、仿生学、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和先进之处来引导。

(配图片)

5、填写P39各种能量应用的实例。

对于学生提出的高科技产品如微波炉、等离子电视等给予鼓励,不妄下结论,布置学生找出其工作原理作为证据。

6、我们周围的能量

看P40图填写图中事物应用到的能量。

注意树木、生物对太阳能的利用。

[板书设计]

                动能——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

机械能

               势能——位于高处或弹性变形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第二课时     食物中的能量

 

[本课时活动目标]

1、能说出人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用于做什么。

2、能计算出自己一天应吃食物的量。

3、能举例说明哪些食物来自植物,哪些食物来自动物。

4、能发现食物中所含能量从根源上来自哪类生物。

5、能大体计算出自己一天所吃的食物中含多少能量。

6、能根据计算结果说明自己一天所吃食物的量是否合适。

7、乐于从小养成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重、难点]

学生能坚持算完一天摄入所有食品及热量总和这个细帐,这需要较多的耐心、细心,以及估计每份食物的重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

烧杯、塑料杯、食物热量对照表(网上下载更多的食物种类,包括饮料和水果)

[活动过程]

一、引入:

人活动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自哪里?

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一天中摄入的能量的情况。

二、计算一天摄入的能量。

1、看书P41中关于食物与能量的小知识。

师讲解能量单位焦耳的概念——大约相当于将一个重约法120克的苹果举高需要的能量是1焦耳。

2、让同学们自己阅读P41的食物热量对照表,预测如果你计算自己一天摄入的热量,会遇到哪些阻碍?

生:

对重量100克对应几两或几斤不清楚、表中的食物种类太少与自己的饮食习惯不符合、不知道一碗饭有多少克,一杯奶有多少克所以不好算、表中没有一种我们常喝的饮料的热量等。

3、(师发给准备好的烧杯和塑料杯),教给学生用烧杯量取100亳升水,问:

这杯水是否是100克?

(生:

不是,因为玻璃杯有重量),师提示塑料杯装100克水比较近似,用手掂量,感受100克的份量,有助于估计每份食物的重量。

www.xkb1.com

4、师发给网上下载的更多的食物种类对应的热量表(包含更多的水果和多种饮料),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

5、布置计算的格式,并增加计算后的分析任务——小计一天摄入的总热量与一般值相比得出什么结论,并写出自己发现的问题。

6、学生对自己进行计算活动,人手一张表。

(约30分钟)

7、汇报自己的结论和发现。

  生:

我计算出的热量达到20000多千焦,我觉得我很不行(浪费了许多食物)。

生:

我的食物种类以米饭为主,菜和水果、鱼、豆类都太少,这样不太好,因为营养不全面。

…………

[板书设计]

       我一天中摄入的能量

食物种类    重量(克)    

小计:

我一天摄入的热量约为         千

第三课时   膳食中的营养平衡

[教学目标]

  1、了解平衡饮食的各类食物的搭配比例。

  2、对照自已的饮食习惯进行分析摄取的营养是否平衡。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膳食平衡金字塔图片、现在国内外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饮食误区和不良习惯,以及导致的不良后果。

[教学过程]

1、你们听说过膳食平衡金字塔吗?

你能说出塔中从底到顶部各是哪四大类食物吗?

2、学生汇报自己原有的认知。

3、师出示课件,讲解四大类食物的营养搭配。

最底层(最多的)的谷类—300-500克,第二层是蔬菜水果,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00构,第三层是奶类及奶制品—100克,豆类—50克,肉—50-100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50克。

最顶层是油脂类、糖类25克。

4、分析自己的饮食结构,有没有什么问题。

5、课件展示青少年常见的不良习惯:

青菜摄入大多不达标;吃太多糖及维A摄入过少导致近视;高热量高脂肪导致心血管病;爱吃空热量(热量高营养少的垃圾食品)食物等。

6、为自己写一份饮食诊断书,订一份健康平衡的食谱。

 

第九课   植物与能量(两课时)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根据各种资料或事实大胆提出关于植物体内能量来源和能量在植物体内储藏形式的假设。

2、根据图描述光在植物体内转化的过程。

3、发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了自然界的哪些物质以及制作了哪些物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认知目标]

1、能说出绿色植物可以在阳光下制作淀粉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

2、能举例说明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意义。

[STSC目标]

能提出保护绿色措施,并能说明提出这些措施的依据。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1:

植物的能量来源。

[重、难点]

能理解海尔蒙特实验的意义,推测与验证植物体中能量的来源。

[教学准备] 

课件、分组实验材料:

酒精灯、淀粉、燃烧匙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人和动物所需要的能量都是通过食物获得,而食物最终来源于植物,那么植物体内的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  形成假设,出示课件,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的营养大部分不是来源于土壤。

请同学们猜想,植物体内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三、 实验验证。

怎样证明淀粉中贮藏着能量呢?

指导学生做燃烧淀粉的实验,一要让学生观察淀粉燃烧时的现象,还要提示学生实验注意酒精灯使用的安全。

四、 交流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