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范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40497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范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范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范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范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范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范围.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范围.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范围.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范围

1

名词解释

1、P62学习动机

答: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P136学习策略

答: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3、P163创造性

答:

创造是指个体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4、P234教学评价

答: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有系统的收集、综合和解释并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5、P57最近发展区

答: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6、P34学习风格

答: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制作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7、P42学习

答: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8、P55发现学习

答:

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

9、P57先行组织者

答: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0、P69自我效能感

答: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1、P80学习迁移

答: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2、P92心向或定势

答:

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它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倾向性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13、P99陈述性知识

答:

陈述性知识是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

14、P101概念学习

答:

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15、P117心智技能

答:

心智技能也可称做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

16、P179观察学习

答:

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的学习。

17、P198群体规范

答:

群体规范是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

18、P201非正式群体

答:

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以个人之间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友谊为基础而结成的群体。

简答

1、P1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

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2、P25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

答: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集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3、P55布鲁纳教学观

答:

1)教学的目的在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4、P56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

1)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即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2)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

首先,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其次,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潜在意义转化为心理意义,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5、P70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注意内部条件)

答:

内部条件: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2)成熟与年龄特点3)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4)学生的报复水准5)学生的焦虑程度;外部条件:

1)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2)教师的榜样作用

6、P107工作记忆的含义

答:

工作记忆对教育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必须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复述2)由于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每次给学生呈现的信息不能过多,不能超出工作记忆的负荷3)教授学生一些更有效的记忆策略来更好的组织信息,从而扩展工作记忆容量,这些策略主要包括复述和形成组块等4)形成适当的程序性知识表征也有助于克服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问题。

5)鼓励学生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提升工作记忆效能

7、P118操作技能与心之技能的关系

答:

1)心智技能的获得和表现依赖于操作技能的内化和外化2)心智技能往往是外部操作技能的支配者和协调者,操作技能的获得和表现需要心智技能的指导,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8、P159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答:

1)问题的呈现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反应定势4)功能固着5)智力水平6)动机强度

9、P165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答:

1)环境因素2)智力因素3)已有的知识经验4)动机5)个性因素

10、P184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答:

1)外部因素:

家庭环境的教育影响、学校环境的教育影响、社会因素的影响、同伴群体2)内部因素:

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11、P187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的概念

答:

认知失调是指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态度定势是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多达理由而较执着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道德认知是指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

12、P200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答:

1)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2)群体的领导方式3)群体内部目标结构和奖励方式4)外部影响

13、P216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

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14、P230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答:

1)工作满意度2)人格特征3)角色冲突4)学校管理5)社会的影响

15、P231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措施

答:

1)增强自我保健意识2)应付压力3)社会支持4)专家的处理5)教师的休闲

论述

1、P72-7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答:

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罚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P111如何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

答:

1)明确知识的学习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2)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3)深度加工学习材料4)进行组块化编码5)合理安排联系和复习

3、P168塑造创造性个性

答:

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直觉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4、P194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答:

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2)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情境,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3)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4)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5)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重要知识点

1、P23关键期理论

答: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在某一关键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是没有影响。

2、P27最近发展区理论

答: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P6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

1)人类必须先得到基本需要的满足,然后才会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2)人类的需要与个体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3)人类需要的高低层次与个体的生存有关4)一个理想的社会,除了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之外,还要使人们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并鼓励个人追求自我实现。

4、P69韦纳的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

答: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有:

1)成败经验2)对他人的观察3)言语劝说4)情绪和生理状态

5、P110干扰说

答:

这种理论认为,在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造成遗忘的原因。

这种干扰会使记忆痕迹相互重叠、掩盖,甚至出现变形。

支持干扰理论的实验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就是后继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继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干扰理论提醒我们,每次学习的材料不应太多,内容也不要太相似。

6、P182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在品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7、P221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

答:

学生焦虑症状产生的原因是学校的统考,持久的、过度的升学压力;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学生个人过分的争强好胜;学业上多次失败的体验等。

填空及不定项选择题

1、P5加涅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式的8个阶段:

1、动机阶段:

有学习动机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动机阶段是学习过程的开始阶段。

2、选择阶段

3、获得阶段

4、保持架段

5、回忆阶段

6、概括阶段:

通过对一类事物共同属性的概括获得更一般性的认知,形成包摄性更广的概念,并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

概括是在检索基础上的学习迁移过程。

7、作业阶段

8、反馈阶段:

完成作业,意识达到预期目标,强化了学习动机

2、P17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环节:

1、计划2、行动3、观察4、反思

3、P21心理发展的4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4、P295岁以前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5、P35智力是个体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心理活动最一般的综合能力;人与人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智力水平、智力类型、智力表现早晚以及性别上的差异

6、P49强化:

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可以称为强化。

7、P50惩罚:

如果行为之后的结果使反应发生的概率或者反应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就是惩罚。

8、P63学习动机分类: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奥苏泊尔对冬季的分类: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9、P7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这一规律在心理学中成为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0、P903个主要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即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包括清晰性)

11、P9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12、P101知识学习的分类: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13、P103概念学习是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通话两种方式进行的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的分辨

14、P106工作记忆容量相当有限,为7±2个组块

15、P10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16、P116-117操作技能的概念、特点;心智技能的概念、特点

操作技能概念:

操作技能又称为动物技能或运动技能,它是指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合乎法则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

特点:

动作对象具有物质性;动作进行具有外显性;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

心智技能概念:

心智技能也可称做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

特点:

动作哦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形;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17、P120-121操作整合阶段:

是指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成分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固定下来,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操作熟练阶段:

是指各个动作环节与各种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协调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稳定的动作系统,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18、P124高原现象:

在练习中期,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在教育心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高原现象”指在到达一定时期,技能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尽管练习很用心,但是成绩提高不大,动作技能水平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

19、P137学习策略的分类: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

监视策略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学习工具利用策略

人力资源利用策略

20、P164-165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1、变通性2、独创性3、流畅性

21、P167智商低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性;高智商的人未必就有高创造性;创造性低的人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高创造性的人必须具有中等(120)以上的智商水平。

22、P176-177皮亚杰儿童道德的发展4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5-8岁)3、可逆性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0-12岁)

10岁之前称为他律道德,10岁之后称为自律道德

柯尔伯格两难事故法,皮亚杰对偶事故法

23、P181替代性强化:

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直接强化:

就是学习者行为本身受到强化

自我强化:

指人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并以自己确定的奖励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

24、P198学校中群体的心理功能表现1、归属功能2、认同功能3、支持功能4、塑造功能

25、P201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1、凝聚力强

2、群体内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对群体成员行为的制约作用甚大,产生极大的标准化倾向

3、信息传递快,反应灵敏4、自然形成的受领任务收到成员的拥护,有威望,影响力大

26、P203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称为第一印象

27、P211-212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1、真诚2、尊重与接纳3、同理心

28、P227个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

4、示范法5、处罚法6、自我控制7、全身松弛法8、系统脱敏法9、肯定性训练

29、P235常模参照评价:

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说明某一学生在学生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将学生分类排队。

标准参照评价:

是以具体体现教学目标的标准作业为准,看学生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达标的程度如何,是一种用学生学习的结果与标准去比较,而不是比较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

30、P236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1、客观性2、计划性3、可比性

31、P240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1、档案袋评价2、观察3、情感评价

2

2010年12月份kao的题目

名词解释

1、P150课程: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综合。

2、P200德育:

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具体来说,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3、教学模式:

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4、教学策略:

特指为达到某种预期效果而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简答

1、P80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主要内容

答: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2、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答:

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课堂气氛热烈

3、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答:

1、优点: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2、缺点:

班级授课制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4、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答: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论述

论述班主任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要点: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辨析

1、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2、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的民主进程(√)

教育对征集经济制度的影响: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师生关系是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的关系(×)

师生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4、教学与智育是同义词(×)

教育与智育是两个相互关联而又有区别的概念。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而教学则是实施智育及其他各育的基本途径。

智育的实施除通过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等。

概括地说,教育和智育的关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2011年4月份的题目

名词解释

1、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学校课程:

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教育机制:

是指一种面对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简答

1、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答: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2、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3、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育方法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2、学校文化的特征

答: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3、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

答: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教师职业扮演的角色(肯定不考)

答:

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

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论述

论述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

要点:

(一)备课:

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指定教学进度计划

(二)上课:

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课堂气氛热烈

辨析

1、培养目标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2、因材施教不仅是教学的原则,也是德育的原则(√)

教学的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德语的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3、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提出

4、有人认为,讲授法就是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有悖于启发性原则(×)

辨析: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言语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要符合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三个要求,而并不是教师的满堂灌或一言堂。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重点

重要辨析

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2、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指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育目标现代化3、教育内容现代化4、教育方法、手段现代化5、教师队伍现代化6、教育管理现代化7、教育设备现代化8、教育制度现代化

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

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5、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而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简答

1、P33纲要提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学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纲要一定会出题,重点看)

答: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2、P109简述教师的义务

答: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这项义务可称为遵纪守法义务。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这项义务可称为教育教学义务。

3、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主要目标,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形象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这项义务可称为思想品德教育义务。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制等方面全面发展。

这项义务可称为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这项义务可称为保护学生义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这项义务可称为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

3、P161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改目标)

答:

第一,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