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新教师常规培训讲座稿范文word版 23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3708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新教师常规培训讲座稿范文word版 2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推荐新教师常规培训讲座稿范文word版 2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推荐新教师常规培训讲座稿范文word版 2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推荐新教师常规培训讲座稿范文word版 2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推荐新教师常规培训讲座稿范文word版 2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新教师常规培训讲座稿范文word版 23页.docx

《推荐新教师常规培训讲座稿范文word版 2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新教师常规培训讲座稿范文word版 23页.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新教师常规培训讲座稿范文word版 23页.docx

推荐新教师常规培训讲座稿范文word版2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新教师常规培训讲座稿

篇一:

新进教师教学常规培训讲稿

新进教师教学常规培训讲稿

一、关于《工作手册》的填写

《工作手册》的填写是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考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内容,也是学校考核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依据之一,同时也是提升教师个人业务素质的必修课之一,也是教师专业成长足迹的见证。

老师们现在手中的《工作手册》是县教研室监制的。

其中要求填写的内容包括《聘任书》、《辅导学生计划》、《校本培训学习笔录》、《校本教研活动记载》、《听课记录》、《学科成绩统计表》《单元检测质量分析》八项。

(一)、《聘任书》的填写。

这个很简单,只要填写完整就可以了。

(二)、《辅导学生计划》的填写。

这里面包括五项内容,即“辅导对象”、“辅导目标”、“辅导方式”、“辅导措施”、“辅导效果”。

1、辅导对象:

就是把你在本学期计划辅导的学生姓名(实名,人数由自己确定,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10个左右为宜)写进去就行了。

2、辅导目标:

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3、辅导方式:

“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主要有:

集中辅导,个别辅导,课内辅导,课外辅导,学业辅导,心理辅导等等,究竟采取什么方式,要因人而异。

4、辅导措施:

就是你为了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某些手段、方法、策略等。

5、辅导效果:

这个只能是“预期”,先是无法肯定的,要填写也只能填写“预期效果”。

(三)、《校本培训学习笔录》的填写:

包括教研组、学校、上级教研部门集中组织的培训和自学。

要求填写的内容(见《手册》)有“题目”、“学习形式”、“内容摘要”、“收获与体会”。

1、“题目”:

(略)

2、“学习形式”:

填“集中”或“自学”。

3、“内容摘要”:

字数上不少于300字,所谓“摘要”就是摘录最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

4、“收获与体会”:

就是通过培训,你懂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明确了什么,“体会”(感悟)到了什么,写下来,字数在80字左右即可。

(四)、《校本教研活动记载》的填写:

(结合册子里的相关内容解说)。

字数要求和“收获与体会”一样。

所有内容要填完整,不留空格。

(五)、《听课记录》的填写:

(结合册子里的内容解说)。

注意:

(1)、“导学过程”填写到内容字数也是在300字左右。

(2)、“改进建议”要求填写的内容包括“优点”、“建议(或不足)”,一般采用“2”+“2”的模式,即些条优点,2条不足(或建议)。

(3)、所有内容要填完整,不留空格。

(六)、《学科成绩统计表》的填写:

可以手写,也可以到教务处把你所带班级的成绩表打印一张粘贴在相应的位置即可。

(七)、《单元检测质量分析》的填写:

(结合册子解说):

1、“试卷分析”:

可以从试卷结构(包括几部分内容——几大板块),每部分的分数比例,所考知识的覆盖面(或辐射),题目的难易度等等方面分析。

字数在100字左右即可;

2、“成绩与问题”:

“成绩”结合“三项指标”写;“问题”即对本次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字数在100字左右即可。

3、“改进措施”:

可分条写,也可概括写,字数在50字左右即可。

二、怎样说课和评课

(一)、说说说课说什么

“说课“是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专家领导,在规定的时间内,针对具体课题,采用讲述为主的方式,系统地分析教材和学生等,并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评议,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一】、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

说课首先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说教材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明确“教什么“;二是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知道”如何教“。

说教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说教材的地位作用。

要说明课标对所教内容的要求,脱离课标的说课那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会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还有说明所教教学内容在节、单元、年级乃至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明教材编写的思路与结构特点。

(2)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说目标的完整性,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目标;二说目标的可行性,即教学目标要符合课标的要求,切合各种层次学生的实际;三说目标的可操作性,即目标要求具体、明确,能直接用来指导、评价和检查该课的教学工作。

(3)说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除知识重点外,还包括能力和情感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那些比较抽象、离生活较远或过程比较复杂,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并要具体分析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

2.说学生

就是分析教学对象。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说课必须说清楚学生情况。

这部分内容可以单列,也可以插在说教材部分里一起说。

说学生包括:

(1)说学生的知识经验。

这里说明学生学习新知识前他们所具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这种知识经验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说学生的技能态度。

就是分析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说学生的特点风格。

说明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由于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所形成的学习方式与风格。

3.说教法与手段

就是说出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说教法组合及其依据。

教法的组合,一是要考虑能否取得最佳效果,二是要考虑师生的劳动付出是否体现了最优化原则。

一般一节课以一二种教学方法为主,穿插渗透其他教法。

说教法组合的依据,要从教学目标、教材编排形式、学生知识基础与年龄特征、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学校设备条件等方面说明。

因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过程,这个过程必须是教法和学法同步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还要说明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2)说教学手段及其依据。

教学手段是指教学工具(含传统教具、课件、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的选择及其使用方法,要尽可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具的选择一是忌多,使用过频,使课堂教学变成教具或课件的展览;二是忌教学手段过于简单,不能反映学科特点;三忌教学手段流于形式。

还有说明是怎样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设备条件、教具的功能等来选择教学手段的。

4.说教学流程

说教学流程就是介绍教学过程设计,这是说课的重点部分。

因为只有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

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

教学过程通常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说教学思路的设计及其依据。

教学思路主要包括各教学环节的顺序安排及师生双边活动的安排。

教学思路要层次分明,富有启发性,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还要说明教学思路设计的理论依据。

(2)说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

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体现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投入的精力最大、付出的劳动最多的方面,也是教师的教学深度和教学水平的标志。

因此教师在说课时,必须有重点地说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基本策略。

也就是要从知识结构、教学要素的优化、习题的选择和思维训练、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反馈信息的处理和强化等方面去说明突出重点的步骤、方法和形式。

(3)说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要联系实际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方法等说出各个教学环节时间安排的依据。

特别要说明一节课里的最佳时间(20——25分钟)和黄金时间(15分钟)是怎样充分利用的。

(4)说教学设计及其依据。

说板书设计,主要介绍这堂课的板书类型是纲目式、表解式、还是图解式等?

什么时候板书?

板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板书的展现形式是什么?

等等。

板书设计要注意知识科学性、系统性与简洁性,文字要准确、简洁。

说依据可联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本身特点等加以解释。

5.说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教学目标的归宿和体现。

教学效果的预测,既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期望,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自我把握程度。

教师在说课时,要对学生的认知、智力开发、能力发展、思想品德的养成、身心发展等方面做出具体的、可能的预测。

【二】、走出误区,从本质上理解“说课”。

1、误区之一:

说课就是复述教案

说课稿与教案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不应混为一谈。

说课稿是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写成的,说课稿不宜过长,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为宜;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教案是教师备课这个复杂思维过程的总结,多是教学具体过程的罗列,是教师备课结果的记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

它重在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行为,即体现了“教什么”、“怎么教”。

说课稿侧重于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的阐述,它虽也包括教案中的精华部分(说课稿的编写多以教案为蓝本,作为参考的第一手材料),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意图和理论依据,即思维内核。

简单地说,说课稿不仅要精确地说出“教”与“学”的内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具体阐述“我为什么要这样教”。

教案是平面的、单向的,而说课是立体的、多维的。

说课稿是教案的深化,扩展与完善。

2、误区之二:

说课就是再现上课过程

有些教师在说课过程中一直口若悬河,激动万分地给听者“上课”:

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拿来讲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行们听。

其实,如果他们准备的内容和课程安排面对的是学生,可能会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

但说课绝不是上课,二者在对象、要求、评价标准以及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不能等同对待。

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设计的优胜之处在哪里,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而不是施工工程的本身。

由此可见,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3、误区之三:

说教学方法太过笼统,说学习方法有失规范

“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是说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在这环节中多一言以蔽之:

我运用了启发式、直观式等教学法,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等。

至于教师如何启发学生,怎样操作,却不见了下文。

甚至有的教师把“学法指导”误解为:

解答学生疑问、学生习惯养成、简单的技能训练。

4、误区之四:

“一穷二白”,说课过程没有任何的辅助材料和手段

有的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既无课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可以运用一定的辅助手段:

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物投影仪、说课文字稿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同行及评委们说清楚课,说好课。

【三】、说课的作用

(一)、说课的作用

说课其实也是一种集体备课的形式,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之间进行的一次思想碰撞,一次智慧的交流。

通过说课,教师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预设学习中的各种“教学事件“,反馈教学中的得失,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研究。

具体有以下作用:

1.可以更好的吃透教材

教师在备课中,虽然对教材做了一些分析和处理,但这些分析和处理是浅显感性的。

而通过说课,从理性上审视教材,这就可能发现备课中种种疏漏,再经过修改教案,疏漏就会得到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吃透教材,优化教学设计过程。

2.可以提高理论水平

说课不仅要说明怎么教,还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来做,这就迫使教师要认真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要认真去思考如何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帮助教师从理论上去认识教学规律。

3.简便易行,共同提高

4.提高表达能力

(二)、怎样评课

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

评课时应该把握以下三点:

1、明确评课目的。

进行评课,应该根据教研活动的目的或听课者听课目的确定评课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所进行的教研活动,听课者所进行的听课活动,都围绕一定的目的进行。

那么,评课时一定要围绕已确定的目的进行。

评课过程中,要根据上课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交流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帮助、指导上课教师和参与听课活动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通过评课,

使参与活动的全体教师,从一个课堂教学实例中吸取长处,学习教学方法,改进不足,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因此,评课必须围绕这些已确定了的目的进行,以便使评课活动具有针对性,收到应有的效果。

2、把握评课内容。

(1)评教学思想。

即从教学思想这一角度出发,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例,评议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包括:

教师面向全体的思想,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思想,运用现代教育观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等。

(2)评教材处理。

即从教学内容处理角度,评谇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得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等。

(3)评教法运用。

即从教师对教学方法处理的角度,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用教法是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4)评学法指导。

即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情况进行评议。

(5)评教学过程。

即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等。

(6)评教学效果。

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3.讲究评课技巧。

(1)要抓主要矛盾。

一节好课,也不能尽善尽美。

评课中,更不可能面面俱到。

因此,应根据上课教师探讨的目的和课型,根据听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

如这节课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课时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上,其他方面只作次要问题略提即可,切不可冲淡中心。

(2)要采用多种形式。

评课要根据其范围、规模、任务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形式。

对于检查评估性听课、指导帮助性听课、经验总结性听课应采用单独形式评课,即听课者与执教者单独交换意见的形式进行。

运用这种形式,灵活机动,可随时进行,并且能中肯地研究解决在公开场合不易解决的问题。

对于观摩示范性、经验推广性、研究探讨的群体听课活动,应采用集体公开形式评课,通过集体讨论、评议,对所示课例进行分析评论,形成对课堂教学的共同评价,以达到推广经验的目的。

(3)要坚持激励原则。

任何形式的评课必须坚持激励性原则。

通过评课活动,起到调动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作用。

因此,评课过程中,既要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又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发言的分寸,评价的方向和火候,以便发挥评课的效益功能,起到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作用。

篇二:

新教师培训讲座材料

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平定县实验小学齐俊波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要祝贺大家经过层层考核和选拔,成功地加入了教师的队伍,即将走上神圣的讲台。

和现在的你们一样,十八年前我带着几许青涩、忐忑、热情和憧憬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也曾遇到许多的问题。

可是今天我首先要感谢的就是那些曾阻挡我的困难和问题,因为它们,我才会不断地成长逐渐地成熟。

今天,我受县教研室和进修校的委托,为大家介绍小学语文教学常规。

其实今天的讲座与其说是培训,不如说是一种交流,借这个机会我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大家谈一谈,希望对你们今后的工作有所帮助,使你们能尽快的走上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感受教育包含在辛勤付出中的喜悦和幸福。

人们常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我觉得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接下来我就从课前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和作业布置批改几方面来介绍一些常规知识。

备课

积精思而开教径。

课前要为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是为了让课堂如金秋一样丰厚、深广,如青瓷一样温润、透彻,又如陈年的酒,清香而悠长。

上海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原型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借鉴的。

她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

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

哪些东西我没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

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的特色”。

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

于漪老师说:

“坚持三年,必成名师。

”是否成为名师不重要,如果真能这样做,肯定会有大的进步。

可见,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是决定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备好一节课要做到“五有”,即:

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

一、脑中有“标”(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源头、方向、方法。

读课程标准,就象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

因此,有效备课应先从研读课程标准开始,明确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及课程的基本理念,掌握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及各学段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及情感考查要求。

熟悉所教学科、学段、年级的要求及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二、胸中有“本”(教材)备课时我们应潜心钻研教材,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想,通览教材编排体系,把握前后联系。

当我们拿到一本教学参考翻开封面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教材说明。

说明中就本册教材介绍了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特点、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内容。

只要仔细阅读这些内容,就会对全册教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全册教材安排的内容及训练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整体安排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这个环节可以是粗线条的,但它是必不可少的,要用最少的时间,追求最大的效果。

课改后的语文教材按专题单元编排,如六年级上册就是按照“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八个专题来组织单元的。

每单元课文无论从人文的角度和知识的角度都有共性,这是编者遵循学习的规律、知识内在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精心编排的。

如第五单元“初识鲁迅”,第一篇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的小说《故乡》的一个片段,而后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从不同角度写鲁迅的文章。

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要认识鲁迅,感受鲁迅,还要继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同时,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等,各部分板块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还以“初识鲁迅”这一单元为例。

“单元导语”第一段明确本专题我们要认识鲁迅、了解鲁迅,第二段明确指出要学习的读写方法。

“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亦与本单元相关联。

口语交际“留在心里的印象”,有几个要点:

“第一次相见时的情景”“第一次相见时他留给你的印象”“后来相处中发生的事”“你对他印象的变化”。

回顾本单元课文,不难发现,这个交际的话题与课文内容是密切关联的,如《少年闰土》和《一面》都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叙述的。

习作内容有两个,可任选其一,第一个要求写人,可以运用本单元以及以前学过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第二个是扩写,写事为主体,也可表现人。

“交流

平台”有两个内容,一是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另一个是交流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及其理解的方法。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材在编排上注重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

我们相信,只要教师充分开掘教材内容,学生学习完整组教材单元学习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因此,在备课时要抓住教材编排特点,实施单元备课、整组教学。

针对某一篇课文进行备课时首先要“走近文本”。

教师自己要先有对文本充分的感悟与体验。

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

教师同文本的对话,首先要“聆听”文本的声音,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积累和感受,“披文以入情”,让文本感动自己。

走近文本第一步是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遇到新词或拿不准的词语,都要查字典,弄个明白。

第二步是朗读课文,每篇课文,都要读五遍以上,读得万无一失,把课文读“活”,读得身临其境、读得如痴如醉。

“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

第二要“走进文本”。

在自己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理性思考,理清自己感悟文本的过程、方法、体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大彻大悟。

即领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

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领悟文章谋篇之法。

老师有深刻的领悟,才能引导学生有深刻的领悟。

除此之外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并亲自做一做。

比如,要求背诵的,老师先背;要求回答的问题,老师先答一答;要求写的字,老师先写一写,看每个字应注意什么,哪儿起笔,哪儿收笔。

第三要“走出文本”。

一个人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得书面材料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把知识和精神上所获得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发挥出来。

因此老师授课不仅仅局限于文本,更重要的是开启学生的思想闸门,走出文本。

在明确感悟经历的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条件、基础,设计出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思路、方法。

如《最后一头战象》记叙的是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的最后一头战象嘎唆,自知生命大限已到,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这样一篇深情悲壮的课文,仅仅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嘎羧的忠诚善良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一些文章的留白点,如“嘎唆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他在想什么?

嘎唆震耳欲聋的吼叫,又在呼唤什么?

还可以思考在学完课文后能不能让学生为这位可歌可泣的动物英雄写一段颁奖词。

只有教师有走出文本的意识,才能激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走出文本,超越文本。

进行课时备课我们经历了“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历程,才能得到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真经。

三、目中有“人”(学生)教师备课时,如果只考虑自己怎样传授教材内容,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那么,即使吃透教材,有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方案,也不过像教师拿一双精制的鞋子在学生中找脚。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明白,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衡量教学的最终效果,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

只有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才能掌握教学深度和相应难度,才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来。

了解和把握学生必须做到三个“摸清”。

要摸清思想基础,摸清文化基础,摸清接受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课前必须对学生的学情了如指掌。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走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声音,清楚学生的需求,掌握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落实巩固情况,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达到“教学相长”。

四、心中有“数”(目标)目标就是方向,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教学,就谈不上有效教学、高效教学。

我们在备课时不能被“参考资料”所奴役,不盲目“追风”,要做课案开发的主人,要恰当做到剪裁取舍,不但要备教什么,更要备怎么教,还要备学生怎么学。

要做到三个“心中有数”。

1.把握教学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备课时,拿到一篇课文,在自己多遍诵读理解的基础上,首先要思考的是“教什么”,然后再考虑“怎么教”。

“教什么”绝不是指课文内容,而是指从课文中提取出来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老师们试想,连“教什么”都不知道,你的一切奇妙思维、精美设计,是否也都是肤浅、空洞、华而不实的?

所以“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老师们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