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931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docx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 人教版).docx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并找到三种血管。

教学重点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现象并区别静脉和动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体因创伤出血时,有时血液只是少量地渗出,有时是缓慢地流出暗红色的血液,最为严重的则是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出血情况呢?

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来引出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血管的种类

(1)静脉

平日里,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

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

(引出静脉)

请同学们抬起手,看看手背以及手臂内侧的“青筋”,确定这些被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静脉。

问题:

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吗?

这与我们人体内的血管有没有关系?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动脑回答并参与体验。

明白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静脉,静脉分布的较浅。

(2)动脉

为什么要在指尖、手背部位取血或输液?

(利用生活中的体验来学习动脉)

(教师演示中医切脉的方法)请同学们跟着学,把自己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一起放在自己左手手腕处桡骨端的内侧,并稍稍用力触压。

你们有什么感觉?

学生感觉在有规律地跳动。

这有规律的搏动就是桡动脉在搏动,还有什么地方也能感觉到这种搏动?

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演示颈部动脉处告诉。

请同学们用手指去触压手背上的静脉

5

一下,看有什么感觉?

引导:

用肉眼能看到静脉,能看到动脉吗?

通过以上实际观察和感受,强调动脉和静脉的分布和结构上有所不同。

动脉一般分布在身体较深处,体表不容易看到,静脉有的与动脉伴行位置较深,有的则分布于身体较浅的部位,在体表能看到。

学生跟着教师学切脉的方法。

体会动脉有规律、明显搏动的感觉。

从而认识到动脉血管的存在。

观察一下自己的手臂,用手指去触压“青筋”,感受没有什么明显脉搏。

通过对比,引发思考动脉和静脉的分布和结构上可能有所不同。

(3)毛细血管

还有一种血管,它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血管,这种血管叫毛细血管。

2.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教师出示教材第58页图4-36“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及相关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动脉和静脉、毛细血管是如何定义的?

本部分教学采用对比方式让学生明确:

血管的名称是根据它输送血液的方向来确定的,血管的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相互适应。

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血管分为哪几种?

如何定义?

通过个人阅读、分析、回答的方式解决。

让学生比较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在管壁厚薄、管径大小、血流速度方面的不同。

引导学生从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

进一步依据图片,为学生具体讲述动脉管壁和静脉管壁。

(1)动脉管壁一般可分为外、中、内三层,中层主要是弹性纤维平滑肌,使血管具有弹性和收缩性。

大的动脉中层厚,弹性纤维多,故弹性大。

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而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

这一点从刚才同学们亲自的体验中也能得到证实:

手触压桡动脉时有搏动感,说明动脉有较大的弹性,而触压体表分布的静脉时则无此感觉,说明静脉的弹性较小。

(2)静脉的管壁相对较薄,弹性较小。

在人体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静脉瓣,大家看静脉纵剖面图,当肌肉收缩时压挤静脉,由于静脉管壁薄、弹性小,易变形,导致血液由此向两个方向流去,静脉瓣的一方关闭,一方开放,则有效地防止血液的倒流。

设疑导入:

一般说:

“水往低处流”,那么,下肢静脉的血液如何往上走流回心脏呢?

输吊瓶时,护士用橡皮筋捆扎上臂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出示教材第59页图4-38“静脉瓣活动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在四肢的静脉的内表面有一些瓣膜,叫静脉瓣。

问题:

四肢的静脉瓣有什么作用?

讲解:

肌肉收缩,压挤静脉,(静脉壁很薄,易被压挤,)这时,两个静脉瓣之间的血液被分成两部分,上部的血液冲开静脉瓣继续往上流,下部的血液由于重力下降时,静脉瓣关闭,而停留在血管内;肌肉舒张,压力降低,下段的血压高,冲开静脉瓣,血液向前流动,这保证血液送回心脏方向,而不会倒流。

围绕毛细血管是管内血液和管外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这一点,重点分析讲授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并指出这些特点

有利于物质交换。

问题:

毛细血管的这种结构能实现什么功能?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血管挂图,积极参与回答,逐步认识到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在管壁厚薄、管径大小、血流速度的不同。

毛细血管的特点(量多、分布广、管细、壁薄、血流速度慢),这些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极细,内径仅有8~10微米,管壁极薄,仅有一层上皮扁平细胞。

血流速度慢,数量大,分布广,一个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细血管首尾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转一圈。

教师最后以输吊瓶时护士用橡皮筋捆扎上臂的原因为突破口,分析静脉的作用以及静脉瓣的作用。

总结出血流方向: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四、课堂小结

1.血管内血液流速不同,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就不同,这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血压。

由于心脏向血管供血是间断的,和消防水管略有区别,动脉表现的是搏动明显,相比较静脉搏动较弱,根据搏动情况不同可以区分动脉和静脉血管。

中医诊脉要在手腕位置,这里的血管是动脉血管,搏动比较明显。

我们手背和手臂上的这些血管,搏动较弱,都是静脉血管。

2.在人体四肢,还可以根据血管中是否有静脉瓣区分动脉和静脉血管,静脉血管里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动脉则没有。

3.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共同构成了血液流通的管道,保证血液的畅通无阻。

第2课时(实验课)

课前准备

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

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动、静脉血管的横切面切片或图片。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动脉、静脉,也知道了毛细血管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学会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二、新课教学

实验: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1.目的要求

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

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不同的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2.材料用具

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纱布)。

3.方法步骤

(1)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露出口和尾部。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4)找到管径最小的血管,注意观察血液在这种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5)注意观察管径最小的血管是由什么血管分支而来的,它最终又汇入什么血管中。

4.注意事项

(1)在显微镜下,血管和血液颜色较淡,难以寻找,这是教学的难点,为此,做如下准备:

选择实验材料。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选用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

准备实验用鱼小鲫鱼,它生命力强,存活时间长。

野生小鲫鱼观察效果更好。

或用凤尾鱼、白色金鱼、草鱼都可以。

(2)实验用鱼的大小。

体长4厘米左右的小鱼,尾叉中间距边缘5厘米左右的位置最容易清楚观察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

这里色浅,整条小鱼都可防入培养皿中,用浸湿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后,小鱼活动能力弱,便于观察。

(3)实验用鱼的状态。

选用鲜活的、尾鳍完整无损的小鱼观察更好。

(4)实验中的操作。

实验中应该保护小鱼尾鳍,使其完整不受损伤,不应该用手指在培养皿底将尾鳍展开,这样会把尾鳍拉破而损坏尾鳍中的血管;实验中用浸湿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浸湿的棉花中有足够的水,能维持15到20分钟,没有必要时常用滴管往棉花上滴水,水多了也会影响观察。

(5)显微镜的使用。

此实验在显微镜使用技能上要求较高,而学生较长时间未接触显微镜,难免遗忘。

授课时先将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打到屏幕上让学生参考,特别注意应注意反光镜和光圈配合使用,使视野偏暗,载物台面倾斜,实验中要保证物镜镜头不沾水,否则,无法观察,要熟练移动培养皿,观察寻找不同的血管。

(6)血管的分辨方法。

在显微镜下是难于直接观察到三种血管的,只能根据红细胞

(在显微镜下是白色的)通过血管的情况推知和分辨,先找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毛细血管),在根据血流方向“顺藤摸瓜”寻找“源”——逐渐分支的血管(小动脉)和“流”——逐渐汇合的血管(小静脉)。

(7)在观察时,要识别准毛细血管,首先要注意是否红细胞单行通过血管。

如果是,则这条血管就是毛细血管。

5.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内容,使观察有的放矢,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内容打到多媒体上:

观察红细胞通过血管的情况及血流速度。

注意向前方流的

血管流速快,还是向后方流的血管流速快?

(鱼头朝向正前方)看中间的横血管:

流速快还是慢?

细胞是单排走还是好几排一块走?

观察血流有没有方向性?

是从流速快的血管→横血管→流速慢的血管,还是从流速慢的血管→横血管→流速快的血管?

思考:

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什么血管?

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如何?

血液流动的方向性如何?

6.检查学生实验的结果。

实验操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结合讨论题,介绍显微镜下看到的血管的情况,注意血管里面的血流情况。

教师评价学生实验。

表扬成功,并总结不足。

了解

血管管道阻塞或流通不畅的情况。

三、布置作业

教材第59页“练习”第1~3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