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分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2799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辽宁省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辽宁省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辽宁省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辽宁省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分析.docx

《辽宁省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分析.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分析.docx

辽宁省汽车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我省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分析与对策建议

(完整版)

 

 

目录

 

一、我省汽车工业基本现状……………..……………………………...1

二、我省汽车工业的发展特点…………………………………………….2

三、我省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6

四、我省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环境………………………………………10

(一)世界汽车工业和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10

(二)国内汽车政策、工业和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13

五、“十一五”期间我省汽车工业发展设想……………………….……18

六、“十一五”期间我省汽车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38

附表

 

我省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我省汽车工业基本现状

全省拥有汽车生产企业191家,其中整车制造企业11家,改装车生产企业45家,发动机生产企业5家,重点零部件企业130余家。

2004年工业总产值(现价)361.8亿元,同比增长12.64%;工业增加值90.55亿元,同比增长28.28%,销售收入339.92亿元,同比增长14.94%;利润总额1.27亿元,同比下降89.85%;资产总额479.30亿元,同比增长14.85%;负债总额339.92亿元,同比增长14.94%;固定资产平均余额116.59亿元,同比增长5.41%;从业人员平均数7.33万人;汽车制造业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为16.27%。

辽宁省汽车工业的产品主要有轿车,大、中、轻型客车、SUV多功能车、轻型货车;柴油和汽油两大系列车用发动机;按市场需求生产的各类改装车以及汽车零部件。

现有汽车生产能力47万辆,发动机生产能力55万台。

2004年全省汽车产量14.13万辆,其中轿车2.69万辆,占全国的比重为1.2%,轻型客车6.53万辆,占全国比重16.2%,汽车用发动机产量40.8万台,占全国比重9.5%。

按产量计算全省汽车工业中轻型客车所占比重最大为50.38%,其次是轿车20.78%,载货汽车17.72%,大中型客车4.13%。

二、我省汽车工业的发展特点

我省汽车工业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调整与改造,合资合作步伐不断加快,整体实力得到提升,具备了一定基础。

其主要特点是:

1、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对全省经济拉动作用大。

全省汽车生产主要集中在华晨汽车和辽宁曙光汽车两大集团,其中华晨集团产量占全省的85%以上,是我省汽车生产主力军,2004年集团工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2.7%,占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7%,对沈阳市地方税收的贡献率为16.8%,对全省装备制造业的贡献率为9.9%。

2、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形成一定规模。

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以轿车、多功能车、客车、载货汽车、车用发动机和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并形成一定规模,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其中拥有两个轿车品牌中华和宝马,三个大中型客车品牌黄海、沈飞和沈飞日野,四大轻型车品牌海狮、阁瑞斯、别克和中顺,一个货车品牌金杯。

2002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牌轿车获准上市销售,填补了我省无轿车产品的空白。

2003年底宝马轿车在我省生产,使我省成为当时亚洲地区唯一的宝马轿车生产基地。

2004年我省汽车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在全国排第10、11位,分别占全国的3.31%和3.11%;汽车产品产量按各省统计公告公布的数据排名,我省排在第13位。

3、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部分产品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我省汽车和车用发动机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

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的海狮系列轻型客车产销总量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在同类车型中占51%的市场份额;辽宁曙光汽车集团生产的大、中型客车定位在城市公交车上,被誉为“城客旗舰”,在全国客车行业排名中位居第6、7位;全省车用发动机产量40.79万台,在全国排名第五位,占全国的比重为9.52%;其中车用柴油发动机产量23.22万台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的比重为17.69%;辽宁曙光汽车集团的轻型车车桥市场占有率达19.8%,销量已连续七年在全国排名第一,被称为中国的“车桥王”;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汽车安全系统、大连华特吉莱特汽车消音器有限公司的汽车消音器、锦州汉拿电机有限公司汽车发电机等产品均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4、合资合作取得成效,拓宽了合作领域。

近年来,我省汽车工业先后成立了金杯通用、华晨宝马、沈飞日野、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等一批合资公司,主导产品实现了同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德国宝马汽车、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为我省重要的合作伙伴,日本三菱汽车、日本日野自动车等世界一流汽车企业,美国江森、李尔、德国采埃孚伦福德、德科斯迷尔、马勒、韩国统一重工车桥、汉拿、法国米奇林、日本普利斯通、依之密等国际主要零部件企业相继落户我省,提高了我省汽车工业的总体水平。

沈阳金杯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与德国宝马股份公司合资组建了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投资达到4.5亿欧元,引进了宝马汽车专用设备及工艺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形成了年产3万辆的生产能力。

5、企业改革、兼并、重组取得新进展。

2002年11月,丹东曙光车桥重组辽宁黄海汽车集团,更名为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实现了企业从生产汽车零部件到生产汽车整车的成功转型,同时也给丹东黄海客车注入了资金和活力。

2002年10月,企业停产多年、负债累累的松辽汽车重组。

中顺集团通过并购松辽企业集团89%的股权,成为松辽汽车第一大股东,投资4亿多元实施年产6万辆整车的技改工程。

2004年3月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通用汽车中国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各占股25%、25%、50%对金杯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进行兼并重组。

公司投资总额为2.3亿美元,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5万辆(两班)。

通过改组、改制,使企业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现有资源进行了整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6、零部件发展步伐加快。

在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省汽车零部件工业加大投资力度,围绕整车产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快国产化水平,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骨干企业,为整车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

宝马轿车的国产化率已达到40%。

7、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经过多年的发展,辽宁省汽车工业基础日益雄厚,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主要体现在:

以金杯和黄海为核心,规划建设了零部件产业园、汽车物流园、汽车贸易园、发动机工业园等配套园区。

根据汽车配套企业现状,将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成汽车整车、零部件销售及汽车贸易产业带,扶持汽车配套企业发展,保证存量资产向汽车产业配置,形成对区域汽车产业强力支撑。

8、具备了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经济总量较大,综合实力较强。

我省的经济实力较强,机械、电子、橡胶、石油化工、玻璃、塑料、冶金、有色金属、装饰用品等各行业比较齐全,基础较好,综合配套能力较强,对发展汽车工业,尤其零部件行业有较好的支撑条件。

二是市场容量大。

2003年我省民用汽车拥有量为103.54万辆,占全国的4.3%,居全国第9位,载客汽车拥有量约65万辆,占全国的4.4%,居全国第9位。

载货汽车拥有量达到35.94万辆,占全国的4.2%。

从现有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分析,我省有可能率先成为轿车进入家庭的少数地区之一,市场潜力很大。

三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环境有利。

我省作为沿海开放省份,具有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辐射、带动和传递的优势,不断改善的投资环境将有利于引进技术和吸引人才,再加之我省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我省汽车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速度慢,总量差距逐渐拉大。

除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在全国的地位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赶上外,东风、长安、北京、广汽、哈飞、奇瑞、江淮、吉利、南汽等也都呈现出了高速发展的势头。

仅与在全国汽车工业中处于第二军团位置的广东省比较,1998年到2003年广东省汽车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25.9%,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汽车产量由1999年占全国比重的0.9%提高到2003年的4.7%,在国内排名由第16位跃升到第7位。

而我省汽车产量近年来没有大的增加。

由1999年占全国比重的3.13%,到2001年的3.38%,即使是在全国汽车高速增长的2002和2003年,我省汽车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也只有2.8%和3.1%,2004年汽车产量仅占全国的2.6%,远远落在吉林、上海、湖北、北京、广东、重庆等省的后面,无论是技术开发、市场配套体系,还是人才储备均很薄弱。

2、总量规模小,企业间产品交叉趋同。

“十五”期间,以上海通用(沈阳)北盛汽车公司、华晨宝马汽车公司、沈阳华晨金杯汽车公司、沈阳中顺、辽宁曙光汽车集团为重点,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在全国有一定的位置。

但近年来能力放空,生产率较低,行业单厂的生产规模与全国几大汽车集团相比差距较大。

虽然华晨汽车产销量进入全国前10名,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比例还很低,而中顺汽车、沈飞日野等企业目前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除单厂规模偏小,企业产品雷同、相互交叉、重复投资现象比较严重外,产品缺乏特色。

比如在轻型客车产品上,中顺与华晨金杯产品趋同;在MPV产品上,华晨金杯的阁瑞斯与通用北盛的GL8商务车趋同,而中顺的新建项目也把MPV作为主导产品,省内企业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在大中型客车产品上,有黄海客车和沈飞日野两家;在汽油发动机方面,光491Q这一产品,就有新光华晨、农机汽车和新光集团等企业生产,华晨金杯的E2发动机与航天三菱也存在本地配套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有限的资源利用率不高,区域内竞争过强。

3、整车研发能力不强,新产品推出速度跟不上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节奏。

中华轿车虽然是自主知识产权,但是由于其产品研发基本上都是聘请国外机构设计或参与共同设计,因而新产品推出速度跟不上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节奏,自主研发能力弱,而零部件企业大都是按主机厂提供的图纸生产,产品的开发能力极差。

产品开发投入少,手段、技术水平落后。

引进技术生产的产品受国外厂商的技术制约,更新换代速度缓慢,后续车型的推出和储备难度较大等因素,制约了我省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另一个问题是产品的技术来源复杂,尚未形成产品的共用平台。

如在轻型客车和MPV产品上,华晨金杯公司的海狮、阁瑞斯为引进、吸收丰田技术,通用北盛为美国通用技术,中顺是委托开发与“拿来主义”相结合的技术。

在轿车产品上,华晨宝马为德国宝马技术,中华轿车则为意大利与自主开发相结合技术。

由此导致主机企业产品开发、零部件采购、工艺路线组织等成本难以压缩,同时也给零部件企业组织规模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

4、零部件工业发展滞后,多数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水平低,附加值较低,配套能力弱。

一是生产集中度低。

我省现有重点零部件企业130余户,零部件企业布局除盘锦外,在十三个市都有分布。

同一产品超过3家的就有九例之多,如车桥有丹东曙光车桥、沈阳汽车车桥、凌河汽车底盘等企业生产;发动机曲轴有丹东518、本溪北方曲轴、沈阳曲轴厂等企业生产。

二是零部件企业配套水平低,省内配套率低。

我省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水平普遍不高,多数产品还是为大型客车、轻型客车和国内低水平的发动机厂配套。

金杯海狮的省内供应商占整车配套份额的63%,中华轿车省内供应商占整车配套份额的41.63%,而阁瑞斯省内供应商占整车配套的份额只有10%,这10%的配套份额中,汽车音响、升降器、线束的产品占据主流,而汽车生产所需的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的主要产品没有进入配套体系。

三是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小,产品成本高,品种杂,成套性差。

在整车—大总成—小总成—零部件这个产业链条中,我省零部件很少能够形成“小总成”、“大总成”向主机厂成套供货,与整车厂关系松散,产业链条很不完善。

这种情况一方面使零部件企业本身得不到快速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制约了主机厂的发展。

四是零部件生产企业基本没有研发能力。

主要体现在研发力量和研发资金的不足。

五是有“产权”无“知识”,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多数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都重生产、轻开发,导致企业研发基础薄弱,手段落后。

一些合资企业由于受引进产品技术许可证制度的制约,消化和吸收引进产品的核心技术很难,新产品的开发主要依赖外方,有“产权”无“知识”的现象普遍存在。

5、整车对外合资合作步伐缓慢。

近几年来,金杯客车、丹东黄海、沈阳中顺等企业虽经多年努力,但至今仍未选准合资合作对象,对外合资合作始终没有取得突破。

即便是有些合资项目,合资合作的规模也是很小。

华晨汽车与宝马的合资虽然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因刚刚起步,对辽宁汽车整体发展的影响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在汽车零部件产品方面,除了沈阳三菱发动机、大连华克吉来特消音器、辽宁营口马勒—依之密活塞、锦州汉拿电机有一定规模外,其他合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份额有限。

三是部分已合资合作的企业产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如沈飞日野等。

四、我省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一)世界汽车工业和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1、世界汽车工业和市场现状

(1)工业现状

2004年世界汽车产量为6395.6万辆,同比增长5.6%;以美国产量为最多,占世界汽车产量的18.7%;产量最大前10个国家的汽车产量占世界汽车产量近80%;世界汽车产量以乘用车为主,一般占70%以上;

汽车产业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典型产业;跨国公司实现了联合设计、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经营的发展模式;跨国公司拥有巨额资本、丰富设计经验和庞大数据库、规模化的生产、先进的科学技术、全球化的经营战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密布世界的销售网络,基本形成跨国公司垄断世界汽车工业的“6+3”的格局(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丰田、大众、雷诺-日产6大汽车集团以及宝马、标致雪铁龙、本田3家公司),9家跨国公司的汽车产量达全球汽车总产量的95%。

2004年,世界汽车配套零部件总产值约10000亿美元(不包括整车厂家自产配套零部件约3500亿美元),维修市场零部件总额约3500亿美元;汽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成就了一批跨国经营、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的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

(2)市场现状

世界汽车工业经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发达国家早已进入成熟的汽车市场,而发展中国家,是正在发展成长中的市场。

对成熟汽车市场而言,汽车需求量以更新需求为主;二手车交易十分发达;对于发展中的汽车市场,以新增汽车需求为主;2003年末世界汽车保有量8.37亿辆,平均汽车化水平为133辆/1000人,平均每7.5人拥有1辆汽车;经济发达国家平均不到2人拥有1辆汽车,美国平均1.3人拥有1辆汽车。

2、世界汽车工业和市场发展趋势

(1)工业发展趋势

汽车跨国公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联合兼并、重组、合资合作步伐仍将继续,为了争夺新兴汽车市场,获取在全球的最大利益,其步伐还将加快;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联合开发、全球采购、生产本地化、销售全球化的宗旨会继续加强;乘用车将向平台化、系列化、轻量化、小型化、节能化、洁净化、电子化、柴油化、智能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汽车服务贸易将向更全面化、个性化、知识化、系统化、费用低廉化的方向发展;汽车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围绕安全、环保、节能等领域,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车型不断涌现;由于能源紧缺、价格上涨、氢燃料、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替代能源发展快。

全球采购将成为重要的采购方式;系统化设计、模块化供货越来越成为主流;电子化、信息化技术越来越成为模块化总成的核心技术;大模块—小模块—部件—零部件企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要求零部件厂与主机厂同步开发、超前开发,零部件企业更加独立化,地位越来越重要;网络采购已成趋势,会越来越发展;联合采购,增加采购量,降低成本,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业务外包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零部件地产化,在发展中国家发展更快;整车厂与零部件厂之间,向更加协调,相互适应的方向发展;整车厂有向完全装配厂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2)市场发展趋势

世界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总体上,自1995年以来,商用车的增长率高于乘用车,带动世界汽车工业的增长;乘用车在世界汽车产业中的比重呈下降态势,商用车所占的比重逐步提升;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中重卡车市场需求增长较快;主要增长区域在日韩、东南亚与南亚,亚洲。

经济型轿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该类区域的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

大中客车市场增长较为平稳,各个区域的增长差别不大;轻型商用车的增长趋势放缓;主要增长区域是亚洲、中东欧等一般汽车市场。

皮卡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发展,中南美呈持续发展态势,印巴和泰国等东南亚、南亚市场在较高的水平稳定发展。

总体上看,亚洲区域(日韩、中东除外)在世界汽车工业的比重提升较高;全球汽车以北美、西欧和日韩为主导的市场格局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其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包括中国、印度的亚洲区域(日韩、中东除外)在全球乘用车、商用车市场的比重提升较高;全球乘用车以西欧、北美和日韩为主导的市场格局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全球商用车市场格局发生了一定变化,日韩在商用车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二)国内汽车政策、工业和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汽车政策、工业和市场现状

(1)政策现状

2002年,中国加入WTO,关于降低汽车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的承诺将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兑现,2006年7月1日汽车关税降低为25%,汽车零部件平均关税降至10%。

2003年,党的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廉社会及到2020年全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2010年应该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实现轿车进入家庭的具体方向。

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全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并发布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坚持市场基础性作用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健全汽车产业的法制化管理体系,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及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

确立了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的发展目标。

同时,对未来发展还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要求。

(2)工业现状

2004年中国汽车产量达到507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已达11000多亿元,工业增加值2700多亿元,占全国GDP的比重已从“九五”末期不到1%,上升到接近2%。

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

随着行业总量的提高,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产品结构更趋合理,商用车和乘用车的比例接近1:

1。

产品结构具备了进一步优化的基础。

汽车行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集团生产集中度已提高到70%。

前15家企业(集团)汽车产销量占全国汽车产销量的比重均为91.4%。

改革、改制、重组的步伐加快,产业资本逐渐呈现多元化。

初步形成了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技术基础。

通过合资、合作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我国汽车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正在逐步提升,产品生产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近几年,我国汽车产品和摩托车出口快速增长。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围绕主机厂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也得以快速发展。

按地区划分,现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6大零部件产业集群。

世界6+3汽车企业集团全部进入中国,中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同时,中国国内的企业也开始尝试走出国门,通过国际化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3)市场现状

中国汽车市场连续5年平均增长超过20%,2002年、2003年和2004年销量分别达到324.8万辆、439万辆和507万辆;

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以大众消费为基础的成长和发展期,支持大众消费的全国人均GDP值2003年达到1090美元;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总人口超过3亿,人均GDP值己超过2000美元;

市场的消费主体已经由集团采购、公款购车为主转向私人购置,形成良好的产品发展基础,私人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的比例已从“九五”末不到40%提高到近60%。

中国的道路条件、汽车制造技术能力及投资、燃油供应、人力素质等市场成长及汽车产业发展的四大要素逐渐成熟;原材料、汽车零部件、金融等方面的发展是支持汽车市场成长的重要条件。

中国近2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为汽车市场成长奠定了基础,对汽车品种、类型、档次需求范围不断扩展。

2、国内汽车政策和市场发展趋势

(1)政策发展趋势

1、在开放竞争中加快产业自主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国家政策引导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品牌(自主品牌),结合企业机制和发展战略的调整,不断提高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引导汽车产业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充分发挥已形成的市场、技术、资本、人才及管理优势,加快自主发展的步伐。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优化进出品贸易结构。

2、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家政策着力引导节能、新能源、环保汽车产品发展。

将节约资源消耗、保护环境、提高车辆安全性作为技术、产品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将开发新能源产品作为缓解能源供应矛盾的重要措施。

将提高汽车材料回收再利用率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实现汽车产业符合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方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主线。

以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加快企业机制、机制创新和产业资本多元化步伐,为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建立高效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促进各种形式的企业联合重组;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发展,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引导产业形成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企业联盟与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整车、专用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形成技术先进、高效率、低污染的新型产品结构。

4、加强法制管理、全面贯彻落实产业发展政策。

行业管理将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主要运用经济及政策法规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措施,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

加强标准法规体系建设,加快与世界接轨步伐。

全面贯彻落实产业发展政策。

引导投资及产品发展方向,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准入管理。

引导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

(2)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13亿人口,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将在今后几十年内逐步提高。

农村人口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将在今后几十年内逐步提高。

农用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逐步转化为各类汽车。

中国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现象差距较大,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先行发展;中小城市和中部地区经济水平逐步得到发展;乡镇和西部地区还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购买力水平逐步提高。

中国人的消费模式和欧美日不尽相同,随着大城市公交系统的扩展以及交通、环境等矛盾日益显现,中小城市、乡镇和农村的汽车购买力将逐步活跃。

根据研究预测,“十一五”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汽车市场也正处于消费的成长期,私人购买乘用车将是市场的主体,随着汽车市场需求和保有量的增长,社会汽车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目前中国汽车化水平是24辆/千人,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135辆/千人),“十一五”汽车市场需求量和保有量将会持续增长。

五、“十一五”期间我省汽车工业发展设想

(一)乘用车

市场预测:

“十一五”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私人购买乘用车将是市场的主体,经济环保型汽车成为乘用车市场消费主体,企业应充分利用多层次市场需求,抓住经济型乘用车扩大消费,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以及新能源不断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培育自主品牌。

提高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产品的比例;提高经济环保型产品的市场份额。

预测到2010年,我国轿车的需求量320-486万辆。

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

现主导产品:

中华轿车

现生产能力:

设计年生产能力10万辆(两班制)

现经营状况:

2004年,华晨金杯海狮轻客与中华轿车销售收入超过80亿元,整个华晨金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占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7%。

华晨金杯提供税收达8.4亿元,占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6.7%。

现技术水平:

我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