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汽车工业发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27216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28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文档格式.docx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汽车工业发展文档格式.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文档格式.docx

实现利润100.79亿元,是2010年1.56倍,年均增长9.3%;

汽车整车产量229.4万辆,是2010年的1.68倍,年均增长10.9%。

产能产值的高速增长已成为我区汽车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产业持续发展成为新常态。

(二)产业支柱地位稳健提升

“十二五”时期,我区汽车工业的持续增长强有力地拉动了全区工业的增长,在全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始终位于我区支柱产业前列。

2015年,汽车工业销售收入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1.26%,利润占全区工业比重达8.6%,税金占全区工业比重达9.2%。

同时,我区汽车工业继续处于各省份中第一梯队,2015年我区汽车整车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3%,汽车整车产量全国排名第4位。

(三)重点企业持续做大做强,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十二五”时期,我区汽车工业重点企业紧抓机遇,持续健康稳健快速发展,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作为我区汽车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两家企业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区汽车工业销售收入的50%。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区300多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市场表现强劲,发展势头良好。

“十二五”时期,我区业已形成了拥有载货车、客车、轿车、车用内燃机、汽车零部件工业等较为完整的产业格局,基本建立了以柳州为中心,桂林、玉林为基地,并辐射南宁的四大汽车产业集群,其中:

柳州以整车制造为主,并形成对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在车身冲压件、内外饰件、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车架、制动系统、轮胎、玻璃等产品方面均已形成较强的制造能力,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链。

桂林以客车系列产品为重点,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客车产品系列,生产规模逐步壮大,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加快,并通过重点建设橡胶产业园和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园,着力打造客车生产、汽车及零部件、橡胶产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等产业基地;

玉林依托玉柴集团,发展柴油机、重卡变速箱总成、发动机配件等产品,客车动力份额居全国前列,产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车用电控发动机比重逐年递增,是我国重要的车用柴油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生产基地;

南宁围绕专用车和灯具、散热器、铝合金配件等汽车零部件及配套件产品,构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同时加快建设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

(四)整合资源成立广西汽车集团,引导示范作用显著

“十二五”时期,为整合我区汽车产业相关存量资源,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自治区国资委以五菱集团净资产出资,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柳州市产投公司、桂林市国投公司、玉柴集团、柳州方鑫、柳州银海铝业、南南铝业等作为参股股东,以五菱集团为主体,组建了广西汽车集团。

广西汽车集团以“广西制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汽车产业链为核心,拓展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业务转型,推进产融结合,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服务贸易、汽车金融等关联产业,已形成客车、专用改装车、发动机等三大系列主营产品。

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65.37亿元,同比增长8.7%;

工业总产值134.3亿元,同比增长19.1%,实现了工业发展和服务增值有机结合,构建了一条高价值汽车产业链业务模式,为进一步做强做优我区汽车工业、实现从“汽车制造”到“汽车智造”的跨越发挥了显著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五)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创新驱动发展欣欣向荣

“十二五”时期,我区千方百计筹措发展资金,加大汽车工业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0.94亿元,其中完成技改投资1210.58亿元。

技术改造完成投资额由2010年的125.69亿元增至2015年的343.57亿元,年均增长22.3%。

通过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投资,汽车工业产能建设加快,产品技术含量显著增加,总体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2015年我区整车产能已突破230万辆,车用发动机产能已突破350万台。

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一期、二期项目,东风柳汽柳东乘用车基地一期、二期项目,上汽变速器汽车变速器二期、三期项目,方盛车桥研发制造基地二期、三期技术改造项目,广西玲珑轮胎子午线轮胎生产线项目,玉柴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多款可卸式垃圾车,玉柴先进快速先进制造技术、4D20系列柴油机,以及LJ469Q-AE2汽油机、SH63B变速器总成、SC16M5B变速器总成、180DST离合器、整体冲压式轻型车后桥、CN100MCE汽车排气歧管、上汽通用五菱N111系列汽车座椅、乘用车电动后视镜总成、汽车空调蒸发器冷凝器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正逐步发挥创新驱动效应,为我区从“汽车大省”迈向“汽车强省”夯实基础,为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持续注入能量。

(六)自主品牌发展迅猛,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

“十二五”时期,我区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的微型车、MPV、SUV、车用柴油机等产品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拥有了“五菱”、“宝骏”、“乘龙”、“风行”等一批自主品牌。

上汽通用五菱现为国内最大的微型车生产企业,其微型车、MPV国内市场占有率居行业第一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其自主设计开发的微型商用车“五菱之光”,是我国微车历史上市场成长最快、国内销量最大的单一平台车型;

自主开发的全新大微客“五菱荣光”,是国内销量增速最快的车型,成为微车发展的代表性产品;

玉柴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柴油机生产基地,近年来连续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达到欧Ⅳ、欧Ⅴ、欧Ⅵ排放标准的车用柴油机,填补了国内高效清洁柴油机的空白。

同时,我区汽车工业紧跟国际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我区新能源汽车企业标准体系业已建立,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油电混合动力总成已配套国内客车企业。

我区已研制成功一批新能源产品,如电动乘用车、微型电动客车、可再生空气混合动力总成等,并实现部分产品的批量生产及使用。

以柳州为例,2013年柳州向市场投放示范运营的新能源汽车达1000辆;

建设充电站1座,建成公共充电桩150个;

建立5家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网点;

到2015年已形成年产2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

(七)实施产业出口战略,海外业务日益壮大

“十二五”时期,我区强化实施出口战略,立足地域特点和产品特色,贯彻国际标准,加强质量控制,从经营战略上寻求国际合作经营,加强国内同行出口协调和合作以及出口产品开发工作,支持企业打造全球销售与售后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柳州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将营销版图逐步向世界延伸,海外业务日益壮大。

目前东风柳汽的“乘龙”、“霸龙”重卡及“风行”多功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的“五菱”系列微型车,中国重汽柳州运力的“运力”自卸车及罐式车等产品出口业绩喜人;

同时,柳州五菱的高尔夫球车和微型车发动机、广西方盛实业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柳州源创电喷的发动机喷油嘴等国际销量看涨,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较好地发挥了出口对行业发展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主要问题

(一)整车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我区已培育出了“五菱”、“宝骏”、“乘龙”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汽车知名品牌,但是长期以来多集中于微型车、货车、客车等商用车产品,同时在乘用车领域产品结构也不尽合理,阻碍了我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大部分汽车企业虽相继建立了自身的研发中心,但技术创新人才特别是技术创新中的核心研发人员较为缺乏,制约了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零部件自主技术较为稀缺,配套能力滞后

我区汽车零部件技术基础较弱,长期滞后于汽车整车发展,在汽车高品质技术研发领域仍然较为落后,在乘用车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和平台技术,商用车产品的发动机电控系统等方面尚未掌握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产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汽车零部件高端技术产品的主要市场份额基本被外资企业占据,如玉柴集团的天然气单燃料发动机、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及YC6M共轨柴油机分别由美国EControls公司、德国FEV公司和欧洲AVL公司所控制等。

同时我区零部件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开发能力较弱,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全国供货能力仍需增强。

这是当前国际汽车产业零部件全球化采购条件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大部分关键零部件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或江浙一带的专业厂家,特别是中高档的汽车发动机、电气控制系统、液压系统、模具等零部件,依赖国外或区外技术的程度相当高。

(三)新能源汽车缺少核心技术,应用环境尚不成熟

我区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了一定的研发和产业基础,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初现规模,零部件配套能力不断提高,示范推广成绩显著,产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但其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一是新能源汽车品种不够丰富,车型较为单一,产业产值偏小,产业链尚不完善;

虽然在部分领域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技术水平和产业化程度还有一定差距,核心技术较为匮乏;

二是各地及企业充电站、充电桩的设备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政,导致企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产生混乱,新能源汽车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程缓慢,覆盖面不广;

三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售价仍较高,仍不能很好的普及私人购车群体,同时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概念认知不足,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操控便捷性存有质疑,应用环境尚不成熟。

第二章“十三五”发展环境

一、国际环境

(一)全球汽车市场增长放缓

2010年以来,美国市场产销上升势头较为明显,德、法、日等传统汽车大国汽车销量基本处于缓慢微增长状态。

2015年全球汽车行业共销售8910.17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2%,增速自2012年以来不断放缓。

(二)亚太地区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近年来,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则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其年复合增长率皆位于全球市场的平均值以上,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及欧洲大部分国家,全球汽车产业生产基地和市场重心都开始向以中国、巴西、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世界汽车工业的产销地将大规模地向亚洲市场转移,亚太地区将成为未来整车市场的重要增长点,更多为亚洲市场量身定做的车型也将应运而生。

(三)国际汽车行业趋向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世界汽车工业在经历了规模化、精益化发展阶段之后,目前正逐步进入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阶段,这是世界汽车工业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变革,无论是美国通用公司提出的“未来交通解决方案”、福特公司的“未来十年中期发展计划”,还是德国大众公司的“‘趋向未来’发展规划”,以及日本丰田公司的“能源发展线路图”,都清晰地表明了这一发展趋势。

二、国内环境

(一)国内汽车整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汽车产销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增速有所放缓。

“十二五”时期,我国汽车工业总体保持稳健快速增长,全球排名始终处于第一位,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汽车消费国,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已超过2%,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但自2013年起,我国汽车产销量呈现同比增速逐步减缓的态势。

机遇与阻力并存,汽车行业发展有一定不确定性。

据国外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时汽车保有量将开始加速上升,而对于中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数据表明2015年中国人均GDP为8016美元,且未来还会持续增长,同时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远低于发达市场水平,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但随着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政策与基建助推的支持力度会有退坡,加之近年来城市拥堵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整车销量增长,同时,能源价格及停车场费用攀升等带来的用车成本的上升也将会为整车市场未来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阻力。

(二)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政府层面:

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持续推广示范应用。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对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开发与推广示范给予大力支持。

201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2012年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2015年《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列入重点发展领域,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在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研发生产、充电设施网络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与推广示范提供政策前提和物质支撑。

产业层面:

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基本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搭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研发平台,初步构成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配套研发体系,我国新能源汽车规模居世界前列。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产品成本和技术性能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社会配套体系不够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依然受到诸多制约。

与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相比,我国技术研发虽然起步不晚、速度不慢,但基础较弱,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三)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集中度较低,系统集成供应商有望快速扩张。

 

目前我国内共有中小型零部件企业约8000家,且大部分研发能力较弱,产业集中度不高,这些问题不但妨碍了中国的零部件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整车制造行业产生了相当的牵制。

随着整车企业对零部件企业同步研发能力、系统化配套供货能力要求的提升,系统集成供应商的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扩张,零部件行业尤其是一级供应商的市场集中度将显著提升。

跨国零部件企业垄断核心技术,二、三级零部件供应商生存压力大。

目前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跨国零部件企业大体垄断了核心零部件的制造,目前我国零部件制造技术总体处于中低端水平,一些高新技术和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

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是中小规模的二、三级供应商,利润空间薄弱,既没有充足的运作资金,也缺乏研发能力,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零部件配套需求增长迅速,但占汽车工业比重仍较低。

随着整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迅速扩大,然而,其占汽车工业总产值比重仍在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70%。

其原因是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更多地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领域,在关键零部件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工艺水平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还难以适应跨国汽车企业对整车匹配的较高要求,在参与整车同步研发、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力量也较为欠缺。

三、区内环境

(一)我区国民经济增长显著,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物质前提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积极应对挑战,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各方面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为全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1.68万亿元,年均增长12.1%;

工业增加值6338.28亿元,年均增长10.4%。

这为我区汽车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经济基础,提供了物质前提。

(二)我区汽车工业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

我区作为国家多层次战略空间的重叠区,区位优势明显。

我国持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了我区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和西江经济带的“两区一带”建设,形成了江海陆联动、全区各地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同时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入产业转型升级期,东盟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汽车消费正在快速兴起,而我区处在西南经济圈、华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和窗口,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与发展更突出了我区地理优势。

同时,“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等也为我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支持。

我区汽车工业发展有着坚强的政策支持。

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一系列配套文件,将汽车产业列为自治区优先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之一。

《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十三五”期我区汽车工业的发展重点,《自治区政府关于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为我区汽车工业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这些都为我区汽车工业“十三五”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区汽车工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市场环境。

“十三五”期,我国汽车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我国对汽车的需求量会迅速膨胀,我国将是世界汽车消费最大的潜在市场。

一线城市将进入换购和增购期,二三线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将快速发展。

从国际市场看,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外市场对我区性价比优良的汽车产品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东盟国汽车总产量极低,一些国家还没有汽车产业,而东盟国家汽车消费正在快速兴起,东盟汽车市场潜力巨大。

我区汽车工业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和条件。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我区汽车工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格局和较为完善的配套体系,并具有上汽通用五菱、玉柴集团、东风柳汽等为代表的一批优势企业,对我区汽车工业的增长有着极强的带动作用,微车、载货车、乘用车、新能源客车、车用发动机等一批产品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

第三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把培育和发展汽车工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要求,以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工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整车自主研发能力,提高零部件综合集成水平,推动地方汽车工业优化转型升级,实现汽车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主动性;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战略研究和规划引导,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扭转汽车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的不利局面,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支撑汽车产业发展。

重点突破、协调发展。

巩固和拓展微车整车和发动机整机等方面传统优势,并推进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能力提升,充分延伸配套产业链,与整车整机同步发展;

同时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转型。

巩固区内,拓展东盟。

在巩固区内汽车工业稳健发展的同时,紧紧把握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契机,通过引进区外技术和资本,抓住东盟对汽车产品的市场需求,扩大我区的技术和资本优势,大力发展海外市场。

绿色发展,合作共享。

积极适应国际汽车技术发展趋势,树立绿色低碳经济理念,着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发展能力;

同时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国际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汽车工业开放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区汽车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汽车工业规模和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实现销售收入340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800亿元;

汽车整车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年产销突破320万辆,乘用车生产形成明显优势;

专用车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规模显著扩大,年产销突破18万辆;

零部件产业中车用内燃机突破年产销380万台,同时实现关键零部件区内配套,可为中高档乘用车配套并进入全球采购体系;

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燃料经济性、技术水平、配套能力、管理制度等方面有较大突破,新能源汽车年生产能力突破40万辆,新能源动力总成年生产能力突破5万套;

区内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形成比较优势,商用车、乘用车出口均形成规模;

汽车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力争达到10家,其中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力争达到2家,并逐步形成4大汽车产业集群。

2016—2020年广西汽车产业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分析表

金额单位:

亿元

年度

指 标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销售收入

2600

2750

2950

3150

3400

6.9%

工业增加值

570

620

675

735

800

8.8%

整车产量(万辆)

240

260

280

300

320

7.5%

第四章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

一、发展重点

根据汽车产业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发展现状,并结合我区汽车产业实际,以协同创新为动力,依托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桂林客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柳州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源正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柳州延龙汽车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等核心企业的研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围绕整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和公共平台等重点领域,努力打造我区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整车领域

1.乘用车

按照安全、经济、舒适和环保的要求,全面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