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汽车工业发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373828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4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docx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汽车工业发展.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docx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

 

广西汽车工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

 

 

前言……………………………………………………………

(1)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

(2)

一、发展成就……………………………………………………

(2)

二、主要问题……………………………………………………(7)

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环境……………………………………(8)

一、国际环境……………………………………………………(8)

二、国内环境…………………………………………………(10)

三、区内环境…………………………………………………(15)

第三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16)

一、指导思想…………………………………………………(16)

二、基本原则…………………………………………………(17)

三、发展目标…………………………………………………(17)

第四章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18)

一、产业发展重点……………………………………………(18)

二、产业布局…………………………………………………(28)

第五章主要任务………………………………………………(30)

一、加快自主创新,促进产业技术升级……………………(30)

二、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加快组织结构调整………………(32)

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和发展

………………………………………………………………(32)

四、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加快自主品牌发展………………(33)

五、实施产品出口战略,加快出口基地建设………………(33)

第六章政策措施………………………………………………(34)

一、贯彻落实汽车工业发展各项政策………………………(34)

二、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34)

三、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35)

四、加快汽车产业园区建设…………………………………(35)

五、促进汽车工业链充分延伸………………………………(36)

六、加快推进区内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36)

七、加快汽车服务贸易发展…………………………………(37)

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37)

 

前言

汽车工业是我区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区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的特点,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区汽车工业把握国家实施鼓励消费拉动内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重要机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大力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推进资产重组,实现了跨跃式发展。

2010年,汽车工业成为我区第二个千亿元产业,汽车整车和车用发动机产量居全国前列。

“十二五”期,是我国由汽车大国发展为汽车强国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区汽车工业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根据《广西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

通过规划的实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优化结构,壮大规模,提升实力,实现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目标,为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做出重要贡献。

 

第一章“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我区汽车工业紧紧抓住国家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征、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拉动汽车消费政策的良好机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品结构明显优化,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产业实力大幅提升,在我区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

一、发展成就

(一)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明显扩张

“十一五”时期,汽车工业连续保持较快增长,产业规模迅速提升。

2010年拥有规模以上企业约339家,其中载重汽车制造企业1家,客车制造企业1家,微型汽车制造企业1家,特种汽车及改装车制造企业8家,车用内燃机制造企业6家,摩托车制造企业1家,汽车及摩托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约321家。

2010年,广西汽车工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246.3亿元,是2005年314.5亿元的3.96倍,年均增长31.7%;完成工业增加值282.0亿元,是2005年76.5亿元的3.69倍,年均增长29.8%;实现销售收入1262.6亿元,是2005年320.4亿元的3.94倍,年均增长31.6%;实现利润64.7亿元,是2005年13.4亿元的4.83倍,年均增长37.0%。

汽车整车产量达136.6万辆,是2005年39.0万辆的3.50倍,年均增长32.3%;车用发动机产量达211.1万台,是2005年57.7万台的3.66倍,年均增长29.6%;专用车产量6.9万辆,是2005年1.1万辆的6.27倍,年均增长44.4%。

(二)产业实力增强,支柱地位进一步突显

汽车工业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拉动了全区工业的增长,在全区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0年,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比重达9.4%,销售收入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3.9%,利润占全区工业比重达13.9%,税金占全区工业比重达10.7%,汽车工业是我区第二大支柱产业。

广西汽车工业继续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

2010年广西汽车整车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5%,车用发动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2.6%。

2009年,广西汽车工业销售收入全国排位第11位,汽车整车产量排第4位,车用发动机产量排位第3位。

(三)技术改造力度加大,产业发展后劲增强

“十一五”期,汽车工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9.2亿元,其中完成技改投资331.0亿元。

技术改造完成投资额由2005年的14.3亿元增至2010年的125.7亿元,年均增长54.5%。

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汽车工业产能建设加快,总体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十一五”末,汽车整车产能已突破140万辆,车用发动机产能已突破200万台。

150万辆汽车工程、200万台发动机工程、10万吨精密锻件工程等技术改造工程实施顺利。

上汽通用五菱西部工厂二期、发动机二期、东部工厂改造、GP50中型轿车项目,东风柳汽商用车总装线改造、B20乘用车、M4和M5右舵系列商用车开发技术改造项目,玉柴股司铸造中心柴油发动机铸造一期工程、玉柴工程研究院总部基地项目,桂客集团整体搬迁改造建设客车产业园项目,桂林福达集团10万吨精密锻件一期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建成投产,正逐步发挥效应,形成新的增长点,为行业发展增添后劲。

(四)技术创新步伐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十一五”期,我区汽车生产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新车型抢占市场。

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30于2010年正式下线;东风柳汽高附加值产品霸龙重卡逐步形成优势,景逸小型多功能乘用车于2007年推出市场并逐步扩大产销规模,中型轿车取得突破性进展,改善了企业汽车产品结构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乘用车产品的格局。

柳州五菱电动仓栅运输车已成功出口美国;桂林客车集团纯电动城市公交车在南宁、桂林两市示范推广,并服务于上海世博会;新能源汽车发展成绩突出。

同时,零部件产品结构优化进一步加快,玉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YC4W轿车柴油发动机在2006年底通过国家科技部的验收,填补了国内微轿柴油发动机空白;上汽通用五菱达到小排量车发动机设计世界先进水平的B系列发动机已形成年产87.5万台生产能力。

(五)强优企业发展壮大,资产重组步伐加快

“十一五”期,汽车工业重点企业紧抓机遇,加快发展,企业规模进一步提升。

上汽通用五菱成为国内

首家的整车产销突破百万辆的单一企业,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玉柴集团柴油机产销规模突破60万台,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东风柳汽汽车产销突破10万辆,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柳州五菱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广西方盛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桂林福达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

同时,汽车工业企业加快资产重组步伐,实现了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发展活力增强。

桂客集团于2006年9月引入上海铭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初又再引入中静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及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

柳州运力于2008年5月进入中国重汽集团,成为中国重汽集团位于西南地区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及东南亚地区出口业务的桥头堡。

2008年12月,中航工业集团、金城集团和广西方盛公司合资组建柳州乘龙专用车有限公司,并在阳和新区建设新的专用车研发和制造基地。

(六)产业集群基本建成,集聚效益进一步显现

以柳州为中心,玉林、桂林为基地,并辐射南宁的汽车工业集群基本建成。

柳州阳和工业新区、柳江新兴工业园、柳州河西工业园、玉柴工业园等汽车专业园区建设发展成效明显,园区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撑。

柳州市汽车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区汽车工业比重达75%以上,拥有上汽、一汽、东风、重汽四大汽车集团整车及专用车生产基地,汽车整车生产规模突破百万辆,培育出了“五菱”、“乘龙”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国知名品牌,并拥有400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已成为国内有名的“汽车城”,也是国内十二个“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之一。

产业集聚带来的成本、创新等优势日趋显著,不断地吸引着上游供应商及相关外来投资。

玉林市依托玉柴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聚集一批柴油机配套企业,建成国内柴油机生产基地,已形成年产60万台各类柴油机的生产能力。

桂林市主要生产客车、汽车零部件,是我区客车生产基地,汽车膜片式离合器、曲轴、汽车制动器、转向拉杆总成等产品也具有一定优势。

南宁市主要生产专用车、低速货车和汽车零部件,环卫用车、汽车散热器、灯具等具有一定竞争力。

二、主要问题

(一)整车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目前,我区整车产品仍以附加值较低的微车为主,2010年微车产量占总产量的86%。

整车产品结构缺乏附加值高且产销规模大的轿车及乘用车,首款中型轿车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30于2010年底下线,将于2011年上市;东风柳汽景逸多功能乘用车产销虽逐年增长,但尚未形成显著规模优势。

(二)汽车零部件发展滞后于整车整机

我区汽车零部件产品以专用件、结构件居多,助力转向机、万向节、发动机电控系统等高附加值的重要零部件区内尚无生产;零部件企业配套渠道单一,市场应变能力较弱;配套体系主要基于微车及货车,轿车配套体系尚在建立,乘用车、客车、柴油机区内配套率均处于偏低水平。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区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仍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核心竞争力不强。

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和质量保证体系,研发检测手段落后,难以实现与整车企业的同步开发。

(四)出口带动作用尚不理想

我区汽车工业出口规模不大。

汽车整车出口量占产量比重偏低,主要整车企业出口率不足1%;零部件出口产品较少。

全行业出口增幅及出口率均低于全国汽车工业平均水平,未能较好地发挥出口对行业发展的带动力。

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环境

一、国际环境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汽车工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重大变化,形成了以下发展趋势:

全球汽车工业发展重心向新兴市场转移。

2005—2007年世界汽车销量的年均增长率仅为2.5%。

自2008年起,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汽车销量以年均4.7%的速度递减。

西欧、北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汽车市场逐渐饱和、汽车销售持续疲软。

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得益于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全球汽车工业发展重心正逐步转移。

全球汽车工业结盟合作步伐加快。

在经历了全球汽车业衰退的大萧条之后,各大汽车巨头以结盟合作模式确保竞争地位并谋求进一步的发展。

大众与铃木结盟,世界三大汽车制造商戴姆勒、雷诺和日产也已宣布结成联盟。

这种合作方式能够弥补各自的短板和不足,形成协同效应,又不会因紧密的资本纽带而过多地牵扯各方利益。

这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将会成为未来汽车工业格局变化的新趋势。

汽车工业全球化进程加快。

汽车工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日益全球性配置,形成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推动了平台化战略的实施,最大可能地实现了零部件共享、系统集成和模块化生产。

零部件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

零部件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

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化阶段。

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节能和环保压力,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纷纷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除了加紧研发推出新能源车型之外,各国都开始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行业标准和制定鼓励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及市场化。

二、国内环境

(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我国汽车工业总体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

汽车产量从2005年571万辆快速增长到2010年1826万辆,2009年起汽车产销量超过美国、日本,全球排名由2005年第三位提高到2009年、2010年的第一位,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汽车消费国。

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已超过2%,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不仅继续保持了在商用车领域的市场主导地位,在以轿车为主要代表的乘用车领域也取得明显进展,2010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占产销量比例已经达到45.6%,自主品牌轿车所占比重为30.9%。

汽车工业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节能汽车全面推广,汽车产品升级换代提速,汽车燃料经济性和尾气排放状况大幅改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已经初步得到有效控制,汽车有害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降低。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积极进展,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示范推广全面推进,试点城市从初期的13个逐步扩大到25个,试点范围由公共领域扩展到私人消费领域。

汽车工业兼并重组取得较大进展,汽车骨干企业之间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战略重组,大企业集团产业实力整体提升,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0年,上汽、东风、一汽和长安4家汽车生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62%;销量前十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汽车1560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86%。

汽车工业国际市场开拓取得重要突破。

2010年汽车整车出口量为54.49万辆,“十一五”期年均增速31%。

国内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主动参与国际兼并重组,并在海外投资建厂。

我国汽车工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也面临着问题与挑战:

一是能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汽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大中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2010年上半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5.2%,首次超过了美国,能源消费增速过快,给能源生产和节能减排都带来巨大压力。

二是自主品牌发展面临严峻竞争环境。

关键技术领域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整体上还缺乏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研发、销售、制造等水平与国外企业差距较大。

三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化基础尚需加强。

动力电池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多能源动力总成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有待突破,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需进一步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快。

四是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突出。

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较困难;产品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大排量轿车、运动型乘用车比例过高,小排量汽车比重过低;零部件发展滞后于整车发展,影响国内汽车工业的协调发展与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汽车消费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农村汽车市场发展大大落后于城市。

“十二五”期,我国汽车工业将针对上述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品牌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快产业联合重组,加快售后市场开发,实现产品技术换代升级,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二)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预测

“十二五”期,我国经济总体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重化工业也将进一步发展。

此外,我国进入汽车社会,汽车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汽车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预计2015年,我国汽车产量达到2500万辆,约占当年世界汽车产量的30%(世界汽车产量预计达到8300万辆);乘用车产量为2030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比重约为81%;商用车产量为470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比重约为19%。

此外,预计2015年,我国汽车出口外销量将达500万辆。

未来5—10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汽车工业集群化趋势明显。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分为六大区域,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地区、京津地区(环渤海经济区)、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

其中,长江三角洲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汽车综合产业区,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珠江三角洲以广州为中心,主要生产日系车;东北地区聚集了一汽集团、哈飞汽车集团、华晨汽车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实力较强。

我国汽车工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未来5—10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结构进一步的优化,产业集群发展将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动力。

产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

根据《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精神,我国将鼓励和引导汽车生产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鼓励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预计2020年,我国将出现2—3家年产销达到400万辆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开发能力和制造技术,相当比例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拥有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和完善的服务体系。

自主品牌汽车将迅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实施自主品牌战略,我国将在技术开发、政府采购、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战略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

新能源汽车工业化进程加快。

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重心开始向中国市场转移,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也明显加快。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草案,中国将最终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将加快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工业化和市场规模将达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

小排量汽车将成为乘用车市场发展的重点领域。

发展小排量汽车是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途径,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又以研发和制造小排量汽车为主,因此,大力发展小排量汽车对于调整产品结构,扶持自主品牌发展,提升我国汽车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我国进入汽车社会有重要推动作用。

此外,我国的东西部地区、城市与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差距短期内尚不平衡,这也为技术成熟、实用、低成本的小排量汽车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市场基础。

汽车工业链向服务贸易拓展。

在未来十年中,我国汽车工业在价值链上将进一步完善,从整车销售向汽车后市场、二手车业务和汽车金融业务拓展,实现现代汽车服务业与汽车制造业的同步发展。

据预测,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我国二手车销量将在2015年达到900万辆左右,而汽车售后市场到2020年将达到3000亿元的市场规模。

与此同时,在汽车消费群体不断成熟的背景下,涵盖汽车贷款、保险、租赁等核心业务的汽车金融市场也将在未来迎来快速的增长。

三、区内环境

“十二五”期,我区汽车工业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我区作为国家多层次战略空间的重叠区,战略地位空前提升,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和40个配套文件,将汽车产业列为自治区优先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之一。

《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十二五”期我区汽车工业的发展重点,《自治区政府关于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为我区汽车工业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这些都为我区汽车工业“十二五”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区汽车工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市场环境。

“十二五”期,我国汽车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二三线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将快速发展。

东盟、中东、非州、东欧等国外市场对我区性价比优良的汽车产品需求也正在迅速增长。

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并鼓励节能、小排量汽车发展,为以微车为优势的我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我区汽车工业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广西汽车工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格局和较为完善的配套体系,并具有上汽通用五菱、玉柴集团、东风柳汽等一批优势企业,微车、载货车、新能源客车、柴油机等一批产品在国内具有竞争力。

广西柳州汽车城的建设,更使我区汽车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第三章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方式、调结构、上规模、促融合、提质量、增效益”为总体目标,以中型轿车为突破口,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整车发展;以关键技术为重点,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竞争能力;以出口基地建设为支撑,扩大对外开放,形成特色优势;以柳州为中心,推进资产重组,加快建设广西柳州汽车城,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全面提升广西汽车工业整体实力。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整车整机发展与零部件升级并重。

加快发展整车和发动机,形成产品优势和规模强势带动行业发展;同时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充分延伸配套产业链,与整车整机同步发展。

(二)坚持巩固产业优势与调整产业结构并举。

继续巩固和拓展微车和发动机等方面优势,并通过发展中高级轿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整合资源要素,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三)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

大力提高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突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产业升级,做到自主发展与借力发展相结合。

(四)坚持拓展国内市场与扩大出口相结合。

继续扩大产品国内市场占有份额,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扩大汽车出口,特别是对东盟国家的出口。

(五)坚持产品制造与服务增值相协调。

既要增强汽车产品制造实力,又要拓展汽车物流、金融等业务和产品售后服务,实现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业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区汽车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张,实力进一步提升,实现销售收入265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650亿元;汽车整车年产销突破220万辆,其中轿车突破45万辆;车用内燃机突破300万台;专用车产销突破18万辆,低速货车产销突破8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突破10万辆,新能源动力总成生产能力突破3万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整车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轿车生产形成明显优势;专用车技术水平及规模进一步提高;零部件产业实现关键零部件区内配套,可为中高档乘用车配套并进入全球采购体系;经济型轿车等乘用车产品出口发展迅速,商用车、乘用车出口均形成规模,柳州市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形成优势;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销售收入超30亿元的企业力争达到9家,其中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力争达到2家;汽车工业集群效益进一步突显,建成全国性汽车制造基地。

2011—2015年广西汽车产业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分析表

单位:

亿元

年度

指标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销售收入

1450

1700

1950

2250

2650

16%

工业增加值

330

390

460

540

650

18%

整车产量

(万辆)

150

165

180

200

2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