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问题及答案.docx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问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问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问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程考试复习题
简答题
1.具体分析比较哪些农业创新技术易被采用和扩散。
。
答:
1.技术的复杂程度越低,农业创新技术越容易被采用和扩散。
2.可分性大的技术容易推广
3.适用性强的农业创新技术容易被扩散和采用。
二.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与特征
答:
1、现代农业推广是指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用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扩散。
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种专门化活动。
2、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
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
3、从世界各国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看,农业推广的涵义是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演变的。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农业推广是为了不同目标,采取不同方式来组织进行的。
从农业推广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历史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农业推广工作由单纯的生产技术型逐渐向教育型和现代型扩展。
三.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有什么?
答:
(一)行为强制,常表现为使用法律法规、行政命令、规范标准等方法和手段改变或影响农民行为。
(二)咨询建议
(三)教育培训
(四)行为操纵
(五)提供物质条件
(六)提供服务
四.在选择和运用农业推广方法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答:
1.考虑推广技术本身的特点。
对于简单易学的技术,通过讲堂讲授和技能方法示范,可能使推广对象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
而对于复杂难懂的技术,则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讲授,模型演示、实物和现场参观、放映录像、技能培训等、以刺激推广对象各种感官,达到学习理解和掌握技术的目的。
2.考虑推广对象的特点
3.考虑新技术不同采用阶段的特点
4.考虑推广机构自身的条件
五.农业推广沟通具有的特点
答:
一)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社会性、指导操作性。
农业信息具有不确定性,首先是农业创新技术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其次是农民和科技人员对技术效果的认识存在差异;第三是农业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农业信息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
许多农业技术难于物化,不易利用市场垄断和专利手段推广,从而具有开放的特征,使农业推广工作中含有不可回避的公益性传播与沟通任务。
农业信息具有指导操作性。
农业技术信息一般应同时提供指导操作信息。
相对优越的、简单的、可试验的、成本低的技术信息会增加沟通的效果。
(二)沟通媒介相对单薄和脆弱
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环境封闭,现代传媒介入困难,社会变动缓慢。
有线广播是农民获得农业信息的首选或次选。
但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报纸不到、喇叭不响、电视收不着”的状况。
(三)接收者的差异大,思维局限性较大
不同地区、不同个体的农民认知和接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别。
因此需要了解农民的知识、态度和社会背景,利用客观的、农民熟悉的信息源,调整信息至受众的差别最小的程度,有利于沟通。
农民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
其原因有3个方面:
(1)传统的经验主义
(2)现实体制原因
(3)利益观念的原因
(四)沟通需要在了解农村社会背景的基础上进行
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接受新的思想和技术变革,难度是很大的。
因此了解和研究当地经济、社会、生态、人文条件是不能忽视的基础工作,然后再来确定适宜的技术和沟通的媒介
(五)沟通主体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1.推广人员和农民的关系平等但角色有差异
2.推广人员应主动适应农民
3.双方互相影响但作用和性质不同
六.为什么农业科技成果在大规模推广前必须进行试验和示范?
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答:
试验和示范是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的两个必需环节,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试验田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减少广大农民投资风险最有效的方法。
在大规模推广之前,必须进行试验,一方面是验证该技术成果在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方面的适应性以及社会经济价值方面的实用性;另一方面通过接近大田及生产规模的试验,在原引技术成果基础上进行再创新、补充和完善技术环节,寻求符合当地实际的最佳技术参数,为规模生产管理提供可靠地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1.实验的针对性要强,目的要明确。
2.实验条件要有代表性
3.实验数据要翔实,结果要准确可靠
4.试验结果要能够重复
七.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基本原则
答:
1.全面分析的原则。
要以国家和地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考虑到推广项目的实施给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带来的综合影响,是否统一以及整体效果是否满意。
2.重点突出的原则。
工作目标是评价的重点,应该分清主次目标,按重要程度有序进行。
3.统筹兼顾的原则。
要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要尽量用定量指标说明问题。
4.以人为本的原则。
5、实事求是的原则。
八.与其他论文相比,农业推广论文在内容、特点、选题原则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答:
农业推广论文是以书面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在农业推广领域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研发、开发与推广的学术性文体。
它具有积累科学知识与学术交流的作用。
农业推广论文应有明确的写作目的,而选题是针对其写作目的确定主题、内容与范围的过程。
因此选好题是写好论文的前提条件。
因此,选题一般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1)需要性原则:
农业推广论文必须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出发,选择农业推广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者对学科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的问题。
(2)创新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客观条件可行和主观条件可行。
九.简述农业推广计划(项目)制定的原则
答:
1.坚持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效统一”的原则。
制定农业推广计划必须从发展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考虑。
2.坚持可行的原则。
制定计划必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留有余地,使计划决策符合客观规律。
3.坚持同地区性长远规划结合的原则。
要注意与地区性长远规划的统一和一致,避免发生不协调的现象。
4.坚持有助于农民提高自我价值认识的原则。
以产生更大的需要和动机,利于农业推广工作的在发展。
5.坚持干部、专家、农民三结合参与的原则。
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10.简述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是农业推广的根本目的
2、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自愿原则是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一项基本原则。
3、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
4、国家、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5、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研究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
6.讲究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十一.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特征是什么?
答:
1.农业推广工作表现出公益性的特征
2.农业推广工作是一种带有一定体力劳动的脑力劳动
3.工作对象主要是农村居民
4.农业推广工作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5.劳动形式以个体的分散劳动为主
6.工作的地点和时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7.农业推广工作效果具有综合性和迟滞性
十二.简述按农民需要进行推广,推广机构和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答:
1.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
启发诱导、挖掘农民的需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客观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
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
2.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
3.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
13.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道德。
答:
1.热爱本职,服务农民。
2.深入基层,联系群众
3.勇于探索,勤奋求知
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5.谦虚真诚,合作共事
14.简述农业推广有哪些具体方法。
答:
1.大众传播法。
大众传播法是指农业推广人员将有关农业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农业推广对象的方法。
2.集体指导法。
又称群体指导法或团体指导法,它是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对具有相同或类似需要与问题的多个目标群体成员进行指导和传播信息的方法。
3.个别指导法。
个别指导法是推广人员和个别农民接触与沟通,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并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
15.简述成果示范的基本要求。
答:
1.经过适应性试验,技术成熟可靠
2.预测市场需求,保证农民增收
3.既要考虑当前利益,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4.精干的技术人员指导,优秀的科技示范户参与
5.示范点要便于参观,布局要考虑辐射范围。
16.简述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主要原则。
答:
1.项目的先进性
2.项目的成熟性
3项目的适应性
4.项目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
5.项目符合农民的接受能力和需要
6.要和国家技术政策和大政方针一致。
论述题
一:
联系某项农业科技成果在某地区推广的实际,论述促进该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思路与做法。
1.答:
农业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和巨大的推动力,其中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连接着科研机构与农民的生产,是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国外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都非常关注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利用。
各国均建立了各具特色的的农业推广体系,比如说美国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法国的企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等,为促进本国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下面以广西省博白县凤山镇优良稻新技术为例加以论述。
博白县农技推广部门在实施“广西水稻节本提质低耗抛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的两年时间里,从2000—2002年,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新品种引进试种、建立示范样板田、进行宣传活动科技培训和“公司+基地”的形式和方法,使大部分农民接受了这些技术。
首先博白县运用“进步农民”策略,由各示范点的农技推广部门选择当地的村干部、农总和一些种粮大户等人来进行试种,并提供优质稻种子和补助部分化肥、农药。
其次进行新品种引进试种,建立示范样板,项目实施两年期间,先后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116个优质稻新技术示范样板,示范面积达2988.6公顷,平均亩产为506.6公斤。
然后进行宣传活动,县农技推广部门通过在乡镇的集贸市场播放广播、录像、出科技板报和印发技术资料等宣传方式来推广水稻早育抛秧、优质常规稻栽培、水稻壮秧剂育种、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和水稻节水灌溉等技术。
同时县农技推广部门还举办了培训班和提供技术咨询,在项目期间全县先后举办了400多次培训,建立技术咨询点24个。
并通过“公司+基地”的形式,把优质稻开发与当地优质稻加工企业直接结合,利用农技部门具有新品种、新技术和企业具有加工场地、先进设备和资金的双重优势,促进优质稻产业开发。
极大的鼓舞了当地农民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
通过对博白县水稻新技术的推广的实际情况让我们了解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方式与途径主要有:
项目推广、.综合服务、.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开发、公司(企业)加农户、.民间组织加农户等主要方式和途径。
2.试述行为科学原理在农业推广中的重要作用。
答:
行为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认为人类的生产不仅受物理、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在生产活动中,不能只注重物质、技术因素对生产的影响,而忽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生产的影响。
所以行为科学十分注重人的因素,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最终应用者,在农业推广活动中,农业推广人员依据行为科学的原理,使农民行为朝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方面转变,这将极大地促进农业推广工作。
也是农业推广的重要任务。
行为科学基本理论包括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和激励理论。
作为农民,他对某项农业科技成果及有无兴趣,完全取决于他是否具有采纳该项农业科技成果的动机及动机的强弱,只有激发农民的内在动机,才能使他们自觉地去努力完成预定目标,动机愈强烈,积极性愈高,完成预定目标的努力程度也就愈高。
预定的目标也就完成的愈好,所取得的成绩愈大。
而作为推广人员从动机理论出发,则会注重农民优势动机的发掘和激发,因势利导,使其动机结构向更有利于农业推广工作的方向优化。
需要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是产生积极性的基础。
其中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农业推广工作中,针对不同农民的实际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地进行相应的推广工作。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
根据行为科学理论,在农业推广工作中针对千家万户的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因人、因时,因地开展每一次推广活动做到:
1.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确定符合实际的推广目标。
2.分析农民诸多需要中最迫切的需要,引发其优势动机。
3.帮助农民分析,认识推广目标,并将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树立信心,引发其采用新技术的动机。
4.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励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5.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使农民认识某一项技术对其生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产生需要。
6.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对一些人的奖励、肯定、表扬,鼓励更多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试论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农业推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答:
长期以来。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教育方式主要是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农民技术成员以培训讲解和示范的方式介绍给人民,由农民在生产中应用,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推广的内容主要是良种、良法、技术性较强,内容比较枯燥,推广的手段也比较简单,多为发放和宣传技术性文字资料、挂图,并进行技术应用示范。
因此农业推广教育以集体指导和现场指导为主,只要是集体教学法和技术示范法,这种教育法注重技能的教学,而忽略了人文和地理的实际情况,对培训的内容一般也是先入为主,单方面的灌溉,造成与农民的交流通道阻塞。
因此我们应该制定适合中国的新型农技推广教育方式:
1.选择好科技示范户,按生产阶段实行对示范户的定时走访指导。
2.定时对科技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开展田间示范法指导。
3.集中提高指导,在农闲时间、以短期培训班的形式,组织农业科技示范户进行集中提高培训,巩固并不断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通过提高培训,使其更好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农民主动学习新知识使用新技术。
4.农业推广教育工作者的知识更新培训。
5.试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及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答:
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种条件相互配合。
包括成果转化的自身条件,成果转化的受体条件、成果转行的的运行条件和成果转化的支撑条件。
成果转化的自身条件主要指成果自身具有的转化功能,成功转化的条件有三个:
成果的先进性、成果的适需性、三是成果的效益型。
因此要使成果“适销对路”。
农民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农民是受体,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成果转化的状况。
因此,我们要搞好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普及,充分发挥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必须下大力气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成果转化的运行条件主要指的是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
成果转化的支撑条件设计的范围很广,如金融,供销、物资、商业流通等。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途径有:
1.通过组织传播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农村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2.运用和发挥大众传媒在农业科技成果传播转化中的关键作用。
3.强化政府的组织传播功能,继续发挥政府农业推广部门的重要作用。
4.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成果推介平台。
除此之外,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坚决打击不正当或违法竞争。
政府要采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适当地行政手段调节市场,引导各种转化组织作出符合长远利益——有效的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选择,绝不能以“宏观调控”为理由,刁难,限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向多元化,社会化发展。
5.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是什么?
答:
农业推广的指导思想:
1.以服务为宗旨,农业推广经营,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为农民服务、为农业商品生产服务为己任,处处为农民、农业生产提供方便。
2.以技术为核心,农业推广经营服务要做到发挥优势、以长补短,就必须坚持“以技术为核心”搞好技术服务。
3.以经营求活力,通过经营,可增强农业推广机构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稳定和壮大农业推广队伍。
4.以管理求实效。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技术为核心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管理,建立严密的规章制度,减少开支,堵塞漏洞,提高效益。
同时还要正确处理经营与推广、技术与物资。
服务与经营等各个方面的关系。
以优质服务赢得更多客户和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原则:
1.盈利性原则2.技物结合原则3.农民自愿原则4.符合地区产业发展政策原则适应农民需要层次的原则。
6.农业推广有哪些具体方法,在农业推广实践中如何综合运用这些推广方法。
答:
1.大众传播法,大众传播法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时效性和信息沟通一般是单向性的特点。
大众传播的媒介主要是文字印刷品媒介和视听媒介,文字印刷品媒介在传播理论、观念及较详尽的知识和技术方面,效果较好。
而视听媒介则比单纯的文字、语言等传播信息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
在农民采纳新技术的认识阶段,可利用广播、电视等传播适合农民需要的科学技术新信息,以引起农民的注意和重视。
2.集体指导法,在需要小组讨论、示范、短期培训和实地参观等活动中可运用集体指导法。
3.个别指导法,包括农业访问、办公室访问、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等形式。
农业访问是农业推广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推广方式之一,他需要农业推广人员较高的素质要求。
办公室访问具有访问的农民学习的主动性较强,二是推广人员节约了时间、资金,但是来访的农民数量有限,不利于新技术的迅速推广。
信函咨询因效率低,要求高在我国应用很少。
电话咨询是一种及时、快速、高效的沟通方式,在通讯事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应用较广泛。
7.晏阳初的“定县实验”对我们现代农业推广有何指导意义。
答:
晏阳初“定县实验”创造和运用了大量的参与式农村发展的理论与方式。
倡导人本理念,强调民众的自觉参与,认为“乡村问题的解决,第一固然要靠乡村人为主力,第二必须靠有知识、有眼光、有新方式、新技术”的外来人与他们合起来,才能解决问题。
(一)树立人本理念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晏阳初的乡村建设运动,强调“以当地人为主体,外来者为辅”的参与式发展“人本”理念,要求生计巡回训练的导师不但要熟悉业务,还有和农民打成一片,善于挖掘当地人的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值得现代人借鉴弘扬。
我国农业推广应当摒弃以往那种“见物不见人”的做法,不要仅仅围绕推广多少项技术来论成败,要真正作到“以人为本”,人是第一位,技术是为人所用的。
推广对象是人不是物(单纯的技术)。
本质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自我发展能力。
(二)树立人本理念按农民的需求来推广“定县实验”倡导科学简单化,农民科学化,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根据农民的需求和特点,制定生计训练内容和推广计划,引导农民接受科学技术,而不是强行推广,普遍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文化素质。
(三)重视“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定县实验”严格精心选拔表证农家的做法,培养了一批有影响无私为农家服务的农民领袖,带动效果明显。
“自我教育民为师”,农民参与决策、亲自操作,自我示范效果远远高于推广人员样板展示的效应。
(四)建立健全农村民间合作组织“定县实验”引导农民自发组织起供销合作社,统购统销,增强了农民对市场价格的发言权。
目前,我国大约有2亿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普遍存在“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解决的途径:
一方面实行土地合理流转,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农村民间合作组织,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经营,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这对于参与式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有借鉴作用。
其中的参与式农业推广方式———生计巡回训练学校、表证农家,就体现了“参与式”发展“人本”理念,对改革传统的农业推广观念和现行的体制有重要借鉴作用。
8.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综合频道[焦点访谈]当麦子遇到苹果(20111127)涉及的农业推广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
答:
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可以了解到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米桥乡政府强制农民翻掉已经长到10厘米的小麦改种苹果树的事件,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农民根本不愿意种苹果,因为被强行翻掉的小麦是他们一年的口粮保障,可是种果树是乡政府的强制行为,种也得种不种也得种,没有商量的余地。
由于当地政府提出了“以果看干部,以果用干部,果园出干部”的口号,种多少果树直接关系到当地干部政绩和升迁提拔,所以才会出现节目中播出的那种只要果树,不要苹果,只要数量,不计效益的怪事。
我的看法。
首先,他违反了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为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甘肃省米桥乡翻掉小麦种植玉米不但没有提高当地的农业发展,反而使农民的正常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第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自愿原则是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的一项基本原则。
米桥乡政府为维护自己权益强行翻掉农民的麦田种植苹果,也违反了农业劳动者自愿的原则。
第三是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我们从短片中可以看到米桥乡政府强行在基本农田地发展林果业违反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并且在此农业推广活动中,农民并没有相应的种植苹果树的经验与能力,同时乡政府也并未实行科研单位、有关学校、推广机构与研究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组织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与学习。
因此这种失败的结果就是一种必然的反映了。
节目中播出的这种现象目前在我国西部的广大农村屡见不鲜。
可为什么在全社会都努力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还会出现如此荒唐的事情,,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制度下,广大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按照我国《宪法》规定: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农民和其他公民一样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中国目前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实际上限制和剥夺了农民作为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享有的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
农民的经济权益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产品种植权、在农村农民的经济权益理应得到最深刻的体现,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人为的行政干预,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没有落实到位,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不能由自己决定,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考虑最多的是自己的政绩问题,只要政绩不要效益,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事3、农民找不到地方或者机构去维护他们的权益,他们处于弱势群体,而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农民只有劳动
的权利,却没有获得报酬的权利,同时社会对农民的社会尊重度也逐渐降低,农民也是平等的公民,在我国农民是身份,而不是一种职业。
4、关键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文化程度低,没有农民组织,所以应当建立类似于农会的民间性协会组织,能保证及时地将农民的意愿传递给政府,真正为农民的利益和政府据理力争6、应提高农民的社会化程度,一方面农民要主动融入社会化进程,争取社会的支持,另一方面社会各个阶层也要以博爱精神为农民说话7、,提高社会的民主化程度,让广大农民真正享有公民应有的的民主权利,保障下情上达的渠道。
8、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但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广大农村目前所存在的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当麦子与苹果”中所报道的现象在全国来说也许不算是大事,可对当地农民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所以这件事应该引起全社会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把牵涉农民利益的所有事当作大事来办,让这种伤农的事件尽可能地少发生或者不发生
9.论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