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22范进中举优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1945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22范进中举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22范进中举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22范进中举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22范进中举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22范进中举优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22范进中举优质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22范进中举优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22范进中举优质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22范进中举优质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22范进中举优质教学设计

22、范进中举教学设计(吴敬梓)

课题

《范进中举》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把握小说故事情节,感知范进这一人物形象。

2.理解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领会夸张手法的运用及其讽刺效果。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体会作者对封建社会黑暗现象的深刻揭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把握小说故事情节,感知范进这一人物形象。

(重点)

2.理解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领会夸张手法的运用及其讽刺效果。

(难点)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体会作者对封建社会黑暗现象的深刻揭露。

(重点)

学习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知识改变命运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古代科举考试的真实写照

二、【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第一部现实主义讽刺小说。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

作者根据切身体验,从多方面描绘士大夫的精神面貌。

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批判。

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2、介绍与本课有关的小说内容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范进是一个广东的老童生,从20岁开始应考,考了20多次,可谓屡试屡败,但他屡败屡试,终于在54岁那年得到学官周进的赏识,考中了秀才,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

3、文体知识回顾

(1)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最主要的是什么?

情节、人物、环境。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2)小说的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成。

(3)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4)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字词积累】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腆着(tiǎn)作揖(yī)见教(jiào)盘缠(chan)心窍(qiào)

星宿(xiù)桑梓(zǐ)侥幸(jiǎo)不省人事(xǐng)不由分说(fēn)

商酌(zhuó)带挈(qiè)轩敞(xuān)忌讳(huì)解元(jiè)

2、解释词语

带挈:

提携。

唯唯连声:

连连答应。

浑家:

妻子。

作揖:

拱手行礼。

见教:

指教。

相与:

结交。

桑梓:

家乡。

狗血喷头:

形容骂得很凶。

4、【整体感知】

1.欣赏影片《范进中举》。

2.自由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课文。

5、【情节梳理】

1、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情节可分成哪两个部分?

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l~2段):

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

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两部分各写了哪些事?

用四字短语概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

发展

再发展

高潮

结局

考中秀才

屠户贺喜

借钱应试

喜极而疯

屠户治疯

乡绅拜访、

屠户受赠

六、【人物形象】

你对文中的哪个人物最感兴趣?

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这个人物所涉及的情节,并结合具体的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一)胡屠户形象面面观

读课文思考:

1、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举前(骂)

中举后(赞)

称呼

现世宝、癞蛤蟆、烂忠厚没用的人

贤婿老爷、文曲星

长相描述

尖嘴猴腮

体面的相貌、品貌又好

学问

不是你的文章好,宗师舍与你的。

 

才学又高

动作

横披衣服、腆着肚子一口啐在脸上,骂一个狗血喷头

连斟两碗,壮胆,手颤起来,一路低着头扯了几十回。

攥在手里紧紧的,舒过去,缩回去,揣,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贺礼

一副大肠,一瓶酒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对亲家

的称呼

你那老不死的老娘

你老太太

说话态度

训斥狗血喷头

恭维奉承讨好千恩万谢

对女儿婚姻的态度

“倒运”,“累了我多少”,“可怜可怜”

女儿像有些福气

2、典型细节

下列划横线的词含有什么意味,体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

“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范进道:

“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明确:

特写镜头写出其见财心喜而又假意推让的心理,讽刺意味十足。

贪财虚伪的性格

幻灯片20

3、小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出胡屠户怎样的性格?

明确: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前倨后恭、庸俗势利、欺贫爱富、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性格。

像胡屠户这样的人在当时是个别的吗?

(二)乡邻们形象面面观

乡邻们的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明确:

中举前——邻居不关心,母亲饿得两眼看不见

中举后——拿蛋送酒的背米捉鸡的、搬桌拿椅的、送信穿鞋的

说明众乡邻嫌贫攀富,趋炎附势,足见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三)张乡绅形象面面观

张乡绅是个怎么样的人?

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张乡绅对待范进态度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明确:

圆滑世故、趋炎附势、道貌岸然、老奸巨猾他和范进称兄道弟,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好为将来仕途发展作铺垫。

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互舞弊的事实。

小结:

从小说中三类人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奉承,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

表现出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

(四)范进形象面面观

1、范进在中举前后又有怎样的变化呢?

中举前

中举后

每日小菜饭猪油两三回

饿了两三天 没有早饭米

饿得看不见

众乡邻拿蛋送酒背米捉鸡胡屠户送肉

茅草棚

张乡绅送范进三间房屋

无盘费去应考、无钱打发报录人

众乡邻搬桌椅、屠户送四五千钱、张乡绅送纹银五十两

地位

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

无人理会

无人帮助

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办各种事情

张乡绅拜访拉拢

2、典型细节

作者刻画范进时最精彩的是哪个情节?

明确:

喜极而疯

研读这一精彩片断,仔细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明确: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昏厥——疯跑——跌倒——疯跑集上。

第一层写昏厥。

用了什么描写?

明确:

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神态。

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

“好了”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

又用了什么描写?

明确:

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

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

又用了什么描写?

明确:

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④第四层写疯走集上。

又用了什么描写?

明确:

“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2)这部分对范进的描写除了采用了正面描写还采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请加以分析。

这里运用了何种修辞?

有何作用?

明确:

本节从正面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对范进的疯态进行描写,

又通过老太太、报录人、邻居等众人侧面烘托,运用夸张的修辞,生动地表现了范进中举后狂喜的心情和发疯的丑态,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3、在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下的范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身上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

明确:

懦弱迂腐——受到胡屠户的辱骂,他听了只是“唯唯连声”,一句也不敢顶撞。

圆滑世故——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以前与家门口那些做田的、扒粪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现在与张乡绅逢迎自如。

热衷功名——范进考到五十岁才得秀才,但他心有不甘,不顾胡屠户的反对,到处筹钱应考。

中举后又欢喜得发了疯。

七、【合作探究】

1、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发疯?

明确:

个人原因: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

范进未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

中举后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改变,不禁使他惊喜得发了疯。

(从病理学分析:

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

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

社会原因: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只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在科举制度下,世态炎凉的社会是逼疯范进的助推器。

(封建制度的毒害)

2、主题呈现

小说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真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荼毒以及在科举制度下形成的世态炎凉。

3、两个成语,补充对联

范进中举: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焦,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_______?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______.

示例: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小结

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穷困潦倒,让及第者飞黄腾达。

它毒害了一批批像范进这样的读书人,使他们热衷于功名,如痴如狂地坠入追求利禄的圈套,导致官场出现更多的腐败和堕落;也使得他们四体不勤,不务家业,甚至无生活自理能力,往往家境极度贫寒,陷入困境。

八、【拓展延伸】

1、关于科举制度

隋唐至清朝前期——科举制

(1)含义:

“科”指考试科目,“举”指选举人才,即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2)产生的原因:

A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科举产生的主要原因。

B庶族地主伴随封建经济的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强烈要求参与政权。

C世家大族(士族)操纵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的加强极为不利。

D士族门阀的日益衰落,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严重妨碍着中央皇权,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2、四个阶段的考试过程

院试(童生试):

州县级考试,考中者称为“生员、秀才或相公”,送到省里去参加乡试;

乡试:

省级考试,每三年一次,八月举行,称“秋闱”,考中者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

(发榜图)

会试:

中央级考试,在乡试后第二年举行,试期在春季二月,称“春闱”,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入宫廷参加殿试;

殿试:

考中者称为“进士”,发榜分为三甲,第一甲的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3、科举考试故事

(1)唐朝人赵悰,多次参加考试都考不上,家里人讨厌他,也讨厌他老婆。

有次岳父家搞聚会,请了戏班子来表演,人人都有座,唯独不给赵悰老婆设座。

演出看到一半时,有人来报,说赵悰中进士了,家里人一听,迅速把赵悰老婆请进来,给她披上衣服,换好凳子,然后继续看演出。

(2)科举笑话

前清时,为了表示对人才的重视,曾规定,童生考试,每县至少要录取三名。

某县地处偏僻山区,教育文化非常落后,有一年全县报考的,却只有三人。

考试完毕,主考官把试卷收上来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原来三人中一个抄了题目,只写了且去二字;另一个只抄了试题,什么也没写;第三个考生,干脆连考题也没抄。

主考官无可奈何,只好大笔一挥,把抄了题目并写了且去二字的那位考生,取为第一,并批道:

但观且去二字,必定满腹经纶。

又把抄了试题那位,取为第二,批道:

誊写毫无差错,足见其才可造。

再把交了白卷那位,列为第三,批曰:

不轻易下笔,可见其行事慎重。

(3)欧阳修国考那天,有个姓李的考生生病,趴在桌子上不动。

欧阳修就把李考生拽起来,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同时还把自己的试卷传给那位考生看,让他参考。

李考生就抄袭了欧阳修试卷的一半,结果李考生和欧阳修一起考中。

李考生后来成为官员,找人专门雕塑了欧阳修的塑像,放在家里供着。

这北宋的国考监考怎么这么松啊!

(4)明朝江南四才子之一的徐渭,考科举连战连败,郁闷之下自杀了九次,用利斧击破脑袋,用利锥刺破双耳,均自杀未遂。

后来发狂要杀老婆,被逮进监牢关了七年。

老了后没钱,只有一只狗做伴。

【自我总结、反思促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