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范进中举》 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0329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范进中举》 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范进中举》 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范进中举》 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范进中举》 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范进中举》 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范进中举》 导学案.docx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范进中举》 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范进中举》 导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范进中举》 导学案.docx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22《范进中举》导学案

22《范进中举》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学习通过对话、细节、对比等刻画人物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阅读――――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学习方法】

比较鉴赏法 讨论法  自学法   点评发

【相关链接】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它是这部小说中得精彩片段之一,作者叙述了一个穷秀才在中举前后的变化,揭露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设进士科试策取士,到了唐朝唐太宗非常重视科举制度,从此解成为历代皇帝笼络士人,加强统治,豢养封建王朝忠实奴才的工具。

及至明清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考试题目仅限于《四书》《五经》文章必须用“八股文”。

使知识分子变成思想僵化的“禄蠹”《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对于科举制度的腐朽,读书人的卑鄙、无知、揭露非常深刻,讽刺淋漓尽致。

因此学习这篇文章,必须对明清的科举制度有个基本的了解。

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基本上相同,以考取生员、举人、进士三项为主要考试,谓之为正途。

1、童试:

这是考取生员的考试,因应考的人一律叫“童生”或“儒童”所以叫“童试”像是未成年的童子,其实不然,从十几岁的少年到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有,如《儒林外史》中得周进,虽然六十多岁了,但是还没有中过秀才,所以还是童生,因此受到秀才梅玖的讽刺挖苦,童试要经过三次考试:

县试、府试、院试。

在封建社会里,考上秀才才算是进学了,地位不同了,可以免差役,见了县官不下跪,若违犯法令由教官责惩,情节严重者须申报学政革去生员后才能治罪,地方官不得擅责,但是秀才还是摆脱不了穷困的地位,府学生员经过考试成绩优良者可以不“增广生员”(简称增生)“廪膳生员”(简称廪生)除了补上廪生可以有津贴(官府每月发米)外,一般生员是没有收入的。

所以秀才能有个馆地教书就算很好的出路了,《儒林外史》中的倪文卿是个三十多年的老秀才,穷困潦倒,只靠修补乐器为生,养不起家,先后卖了四个女儿,所以范进虽然中了秀才,但是胡屠户仍然看不起他。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2、乡试:

这是考取举人的考试,“乡试”一词源于《周礼》中的“乡里举士”之意,并非在乡里举行考试,每三年一科,有“三年大比”之制,因此乡试也称为“大比之年”。

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有时国家如有万寿、登基大典加科,叫做“恩科”。

乡试在秋天举行,考试地点在省城制贡院,贡院以荆棘编铺于围墙之上。

【乡试――解元】

3、会试、殿试:

这是考取进士的考试,参加考试的人必须是举人,而皇帝赏给举人者,也可以准予参加考试。

【会试――会员】【殿试――-状元】

  明清两代任命官吏,非常重视科举取士,凡科举中的五贡、举人、进士皆谓之正途出身。

官职有变化,但是有考试而得来的出身不可不变,明清大学士、部院大臣多系进士出身,非进士出身则不为士大夫所重视。

因此不是进士出身的宰相公卿是罕见的。

这是明清知识分子钻研八股终身为举业奋斗的原因。

【学习课时安排】    3课时

【走进作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共五十五回,刻画了100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中心人物作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可是全书却有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端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额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

《儒林外史》大概成书于公元1750年前,即吴敬梓50岁以前,当时正直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镇压武装起义,大兴文字狱的同时,用考八股、开科举来笼络士人,用提倡理学的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

其中,以科举制度伟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

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度,不愿参加科举,憎恶士子们醉心科举,热衷功名利禄的风习。

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地事物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有力地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思想。

走进文本

课题导入: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被古人称为人间四大喜事。

前三件几乎人人有之,唯独第四件,乃幸中之幸。

试想:

插花游街,衣锦还乡,这是何等的荣耀!

于是就有了一代一代士子的“十年寒窗”,于是有了“金榜题名”,有人“一举成名天下扬”,这不,报录的人来了,范进中举了,金榜题名了,可范进呢?

我们一起看一下当时的情况吧!

Ø读一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

A:

标加文章的段序

B:

标出行文中难度、难记、难理解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

自学检测

1、本文作者是(朝代)家。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子

星xiù()wù()自wǎn()了头发zuàn()紧避huì()tiǎn()着Sāngzǐ()带qiè()jiè()元

3、解释下列词语

A:

现世宝:

B:

体统:

C:

文曲星:

D:

商酌:

E:

局:

F:

兀自:

G:

桑梓:

H:

相与:

Ø理一理

1、课文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小说可分成哪两个部分?

A:

B:

2、说说中举前,中举后各写了哪些事件,用四字短语概括。

3、这篇小说,你觉得哪个人物最可笑又可厌?

简要的谈谈你的看法。

4、如果你认为胡屠户可笑,请迅速浏览课文,找出写胡屠户的段落,完成表格。

胡屠户

范进中举前

范进中举后

行为

来时

拿一副大肠、一瓶酒

走时

横披着衣服,腆着肚子

称范母

老太太

语言

称范进

“贤婿”“我小老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

“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

“才学又高”“品貌友好”“体面地相貌”

“是你长亲”“我不得不教导你”

品一品

1、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小说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胡屠户?

表现出胡屠户怎样的性格?

2、乡邻的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表现了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3、张乡绅是个怎样的人?

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4、张乡绅对待范进发态度变化反映了什么?

教师小结:

从小说中三类人的变化,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对无钱无势的人。

表现出了科举制度下地世态炎凉,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那么,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请同学们先自行分析

【布置作业】

1、自行分析范进的形象。

2、体会小说用了哪些手法?

板书设计

一个中心事件: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两类人物变化:

范进:

苦苦挣扎------------喜极而疯

胡屠户:

恶语训骂------------阿谀恭维

乡邻:

不予理会-------------送酒送肉

张乡绅:

不识范进------------送银送房

第二学时

检查第一学时的文常

回顾旧知,课题导入

品一品

1、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2、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3、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4、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5、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

6、屠户被众人局部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

走进范进

◆中举前

1、学生默读第1、2两段,思考:

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中举后

1、范进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怎样?

2、根据中举前后的变化,试填写下表:

生活环境

社会地位

处世态度

中举前

甘受屈辱

唯唯连声

中举后

精彩段落展示1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有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

好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

“噫!

好!

我中了!

”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大眼望小眼,一起道:

“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老太太哭道:

“怎生这样命苦的事!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

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

“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

却是如何是好?

”众邻居劝道:

“老太太不要心慌。

我们而今且派两个跟定了范老爷。

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用“∥”将文段分为两个层次,并说明理由。

2、用精炼词语概括出范进发疯的过程。

3、表现范进疯态的动作有哪些?

4、品析“噫!

好了!

我中了!

”的表达效果。

5、对文中加点的语句评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看了一遍,又念一遍”(信疑参半,如在梦中,又看又念方才确信)

B“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喜不自禁,得意忘形,不由自主,失态变态)

C“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昏厥初醒,惊魂未定,夺门而出,喜传捷报)

D“一脚揣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疯走狂奔,不辨东西,狼狈不堪,丑态毕出)

6、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按要求找出相应的语句。

A:

烘托范进昏厥是吓人情景的是:

B烘托范进疯走狂奔的是:

7、下面对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与表达效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对范进动作、语言、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嘲讽了那种如痴如狂追求功名的读书人。

B通过对众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反映了社会上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心态。

C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达了改革不完善的科举制度的愿望。

D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摧残乃至对社会的毒害。

8、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9、文段写范进喜极发疯的目的是什么?

10、请联系全文谈一谈段中写“这里众人家里拿来些鸡蛋酒米”的目的。

11、结合本文,思考范进中举而“发疯”,其原因是什么?

精彩段落展示2

学生阅读课本甲“范进进学回家……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乙“范进看了众人,说道:

‘我怎么在这里?

’……邻居各自散了”。

完成如下题目:

1、胡屠户前后的态度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

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2、请自选角度对下面这句话做点评

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3、文中写道“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4、丛甲段看,可以看出范进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堂小结:

小说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进行了对比刻画,形象生动的刻画了他周围的人,尤其是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不同表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世态和人心,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布置作业

阅读练习的第二题、第三题

学后反思

 

第三学时

回忆旧知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必背内容

1、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4、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5、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míng),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yǔ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6、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gēng)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7、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课外古诗词诵读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shù)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商山早行

温庭筠(yún)

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9、三顾茅庐(罗贯中)

自董卓造逆以来,豪杰并起。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能克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kuài),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而其主不能守;是殆(dài)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zhāng)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x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zhò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dān)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次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

惟将军图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