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米精编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十二近现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15034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7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噶米精编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十二近现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噶米精编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十二近现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噶米精编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十二近现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噶米精编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十二近现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噶米精编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十二近现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噶米精编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十二近现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docx

《噶米精编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十二近现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噶米精编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十二近现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噶米精编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十二近现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docx

噶米精编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十二近现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2017年中考历史知识点汇编(十二)近现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I卷(选择题)

 

1.19世纪初,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到了民国这一陋习逐渐消失,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

【来源】[首发]2017届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调研(二模)历史试题(带解析)

【答案】A

2.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有一项的叙述有当时的史实不符合,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C.《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D.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来源】2017河南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郑州名师出题)

【答案】D

3.下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894——1913年的发展状况,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时间

企业总数

资本总额(万元)

1894年

约50家(资本1万元以上)

3519

1913年

约550家(资本10万元以上)

120288

 

A.《马关条约》签订,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民族工业比重日益增加,成为经济主导

D.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放松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来源】2017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带解析)

【答案】B

4.著名作家冰心曾谈到:

“我启蒙的第一本书,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我的第一本小说集《超人》和

第一本诗集《繁星》都是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天演论》,1905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铅印本,至1921年,重印20次。

这些说明商务印书馆()

①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文化出版机构②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之路③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文化④推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来源】[中学联盟]河南省郑州轻工业学院附属学校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答案】C

5.观察下图,影响清朝晚期税收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洋务运动的有力推动②戊戌变法的客观影响③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④一战期间的难得机遇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来源】[中学联盟]河南省郑州轻工业学院附属学校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答案】C

6.报纸是政策、新闻、广告宣传的重要媒介,下列哪一份是中国创办的最早的报纸?

()

A.

B.

C.

D.

【来源】山东省兰陵县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答案】D

7.下列是小明同学制作的“社会生活变化”知识表,表中的★处应当填写 () 

A.交通、通讯的发展B.社会习俗的变化C.文化生活新气象D.科学、思想和文化

【来源】[中学联盟]江苏省灌南县私立新知双语学校2017届九年级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答案】C

8.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执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

1872年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停刊。

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和标志。

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关于这份报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中国出现的最早报纸B.利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

C.全面报道了中国的历史D.是由中国人创办的报纸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临沂经济开发区2017届九年级中考一模(期中)历史试题

【答案】B

9.下表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说明传统土布退出了中国市场

B.中国成为外商原料产地

C.传统手工业已经破产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2017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答案】D

10.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的改变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来源】[首发]江苏省江苏省大丰市万盈初级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答案】B

11.阅读下面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区2017年初三一模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答案】D

12.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

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B.实现君主立宪制

C.挽救中华民族危亡D.建立民主共和国

【来源】广东省2017届九年级初中学业考试模拟卷

(一)历史试题

【答案】C

13.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其中在1919年民族工业出现高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

D.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来源】江苏南京江宁区2017年初三历史一模卷

【答案】B

14.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D

15.下面是上海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  )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③公共交通有了一定的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来源】广东省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一)

【答案】A

16.19世纪的上海,随着近代化的探索发展,开始跟上世界潮流,出现了许多新事物,其中不包括()

A.洋务派创建大型军事企业

B.中国人在这里有了自己创办的中文报纸、文化出版机构

C.无线电话在这里较早地使用

D.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诞生

【来源】[首发]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17年中招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C

17.欣赏下面两幅中国近代火柴火花图片(1913年)。

推动我国近代火柴工业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

【来源】湖北省黄冈市华英学校2017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答案】C

18.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这些民族工业往往受到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但是,在中国民族工业艰难生存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段“黄金时代”,它出现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来源】[首发]2017届江苏省宜兴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带解析)

【答案】C

19.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

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

A.社会性质的改变B.习俗风尚的变革C.辛亥革命的成功D.人们生活的富裕

【来源】2017届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七中学九年级中考模拟历史试卷

(一)(带解析)

【答案】B

20.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

“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

”其主要原因是()

A.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

B.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短工时

C.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

D.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与压制

【来源】2017年山东省济南市初中综合素质测试模拟历史试卷(带解析)

【答案】D

21.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在七十多年的风雨中,见证了中国从帝制走向民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程。

它是(  )

A.《申报》B.《民报》

C.《中外纪闻》D.《新青年》

【来源】2017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答案】A

22.下表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项目

一战前(工厂数)

一战后(工厂数)

棉纺厂

22家

64家

缫丝厂

170多家

430多家

面粉厂

40多家

120多家

 

A.辛亥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

济侵略

【来源】2017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答案】D

23.某班举行“中国社会生活变迁”讨论会,主持人出示了一组图片,请你判断其属于哪一时期()

轮船招商局

《定军山》剧照

剪辫子

A.近代化探索时期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来源】2017年安徽省安庆市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A

24.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A.

B.

C.

D.

【来源】2016--2017学年度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学科试题(带解析)

【答案】A

25.从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认识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

A.均衡发展B.迅猛发展

C.曲折发展D.持续发展

【来源】2017年山东省莒县南四校联盟春学期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试题

(一)历史试卷(带解析)

【答案】C

26.在《半亩历史》的编后絮语中,有这样一句话:

“他中过状元,本来有很好的仕途,却生不逢时,所以毅然放弃仕途,实业救国。

”你认为这句话中所提到的“他”是:

()

A.詹天佑B.侯德榜C.张謇D.严复

【来源】[首发]湖北省赤壁市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C

第II卷(非选择题)

 

27.(原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时报》曾发《新陈代谢》一文,称:

“新礼服兴,翎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盘云髻兴,堕马髻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拜礼兴,跪拜礼灭。

(1)材料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社会永远在无声无息中进步,你认为当代人应该怎样应对社会的进步?

【来源】江西省广丰区2017届中考模拟

(二)历史试题

【答案】

(1)变化:

民主、平等意识增强。

(意思相近即可)原因:

辛亥革命。

(2)要有发展意识,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适应社会不断的展的形式,及时更新观念。

(意思相近即可)

28.情境分析:

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12年1月29日《申报》第八版发表了署名江东的两首绝句诗,《自民军光复南京,各省纷纷剪发,不亦快哉,戏成二绝以博一笑》:

“一自降旗出石城,西风吹散剪刀声。

从今而入文明国,要与欧西并马行。

专制沉沉毒已深,谁知胡尾久如林。

义旗一指群心解,烦恼千丝无处寻。

同一天《申报》还报道了一条新闻《宽限剪辫》,说是自光复后,杭州下令剪辫,极为严厉,于是杭州市郊乡民,大起恐慌,相约不再进城买卖。

杭州城内的六十二家商号联名请求浙江军政府,宽限十天以准备年货。

——摘编自杨早《头发的故事》

(1)结合情境,分析说明“光复”的含义。

(2)辛亥革命前后兴起的剪辫运动不仅仅是社会习俗的变革,还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据情境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剪辫的政治意义。

(3)结合情境,指出杭州严令剪辫在杭州百姓中引起了怎样的反应?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4)除剪辫外,请再举一例说明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入文明国”,“与欧西并马行”。

【来源】2017年徐州市七县区九年级第二次质检历史试题

【答案】

(1)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2)辫子象征清王朝的统治,剪辫表示与封建专制统治决裂的决心。

(3)市郊乡民大起恐慌,相约不再进城买卖;杭州商户请求宽限剪辫。

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或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4)叩头等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后又改为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先生”“君”,政治理想相同的人之间互相称“同志”。

(或改礼节、改称呼)(答出1点即可)

29.人们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演进和变迁。

请你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图9是中国近代史上哪次重大事件实施的举措?

【变化前后】

〔2〕根据上表概括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观念?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与哪一事件有关?

【图片展示】

〔3〕图10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新旧对比】

〔4〕请再举出两例说明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来源】[中学联盟]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答案】

(1)戊戌变法

(2)平等观念。

辛亥革命

(3)现象:

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或计划供应;物质匮乏)。

原因:

改革开放;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资丰富;市场经济等。

(答对一点)

(4)具体举出各种电器、智能产品、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理念等(答对两例)

30.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2016年,我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平均每天新增注册企业高达1.2万户。

回顾中外历史,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

材料一亚蒙·哈默,1921年去了苏俄,为美苏两国的贸易和矿物开发做了大量工作,把美国成功的管理经验传授给苏联工厂,也用自己的努力支持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

30年代返回美国,抓住新政废除禁酒令之机,创建了现代化酒桶厂。

有人称他是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和平使者”。

他曾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

——摘编自亚蒙·哈默《勇敢的人》

材料二荣氏部分企业创办情况概况:

类别

厂名

建厂时间

福新面粉厂

1912

福新二厂

1913

福新三厂

1914

福新四厂

1915

福新五厂

1918

纺织

工业

申新一厂

1915

申新二厂

1917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重要时刻,荣毅仁都对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门开放之初,荣毅仁创办“中信”公司,被邓小平称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为我国利用、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做了大量工作。

——蒋颖、王红梅《“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传奇一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哈默1921年取得成功得益于苏俄当时的什么政策?

30年代他又抓住了什么机会?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荣氏企业抓住了哪些发展的有利条件?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哈默和荣毅仁促进俄中经济发展的举措有什么共同点?

哈默和荣氏的发展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7届九年级教学质量调研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答案】

(1)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废除禁酒令)

(2)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3)沟通东西方的经济交流(促进经济的对外开放)。

善于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又开放的视野,勇于创新。

(任答一点即可)

31.我国行走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材料一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资本单位:

10万)

时间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国人办

合计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1872-1894

53

47

9.6%

19

162

33.1%

103

280

57.3%

175

489

1895-1913

463

908

41%

86

195

13%

136

1031

46%

685

2234

国内企业代表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轮船招商局

1872年

继昌隆缫丝厂

1872年

开平矿务局

1878年

贻来牟机器磨坊

1878年

漠河矿务局

1888年

裕淅纱厂

1894年

材料二中国在1887年时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9%……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材料三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1987年出版)中对一些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

(见下图表)

到2000年,随着我国发展国民经济“九五”计划的胜利完成,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在民用高技术领域共资助项目五千二百个,共累计创造新增产值五百六十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两千多亿元。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工业的构成情况。

(2)创办国内企业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列举出这次运动中创办的一个近代军事工业。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95-1920年中国工业产值快速增加的原因。

(4)依据中国情况评估保罗肯·尼迪的预测。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三十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来源】[首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7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答案】

(1)民族资本主义;外国资本的侵入(或答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国人办或轻工业、重工业,同样给分)。

(2)洋务运动。

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任选1个)

(3)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戊戌变法的影响;“实业救国”口号的提出;辛亥革命冲击封建制度,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任答一点)

(3)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到2010年中国国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美元,可见,保罗·肯尼迪的预测准确。

国家制定并实施了经济发展战略计划。

制定并实施863计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性,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博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

他们试图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期待以政治近代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材料三1894年农历甲午年,这年的春天来得特别迟,颐和园条条垂杨秃枝在寒风中颤抖。

年逾不惑、踌躇满志的张謇成为全国惊羡的新科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然而他却走上了与传统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对国家权利丧失的愤慨,1896年他毅然弃官返乡兴办实业。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提出的口号。

(2)列举“他们的实际行动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的事实两例。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初康有为、孙中山等资产阶级代表为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实现政治近代化所做出的主要努力。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兴办的实业名称。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怎样的价值追求?

【来源】[中学联盟]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答案】

(1)自强求富

(2)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

(3)康有为戊戌变法;孙中山辛亥革命

(4)大生纱厂;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弃个人功名利禄的爱国情怀。

33.中国行走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校八年级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的有关资料,得出以下几种结论:

①积极创办洋务企业尤其是近代民用企业

②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③创办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如大生纱厂

④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曲线图

材料三:

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说法正确的序号。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哪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简要指出其主要原因。

(3)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三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八年级下学期开学学情检测历史试卷(带解析)

【答案】

(1)②③④

(2)曲折;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3)国民党发动内战;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4)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奠定了物质基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4.史实与推论: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

请在答题卡上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涂“A”。

错误的涂“B”。

史实

推论

正确与否

(1)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张骞通西域为开通丝绸之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科举制度)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统治中国的是……—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贏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科举制选拔了一批真才实学的人参与政权,但是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选拔。

(3)

上海沦陷后荣氏申新8个纱厂中,有6个被日商纱厂接管,余下的2家位于租界内的纱厂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军视为“敌产”而被“军管理”了。

据资料统计显示,仅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间,上海被日军摧残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