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概括.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914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概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概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概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概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概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概括.doc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概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概括.doc(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概括.doc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概括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第一、通用过程模式理论依据:

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人在环境中):

个人、家庭、环境。

二、系统理论:

个人系统、家庭系统、环境(学校、社区等系统)。

(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个人归因,而是内在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是个人生理、心理层面,而且涉及与服务对象相关的宏观、中观、微观等层次相关的外在情况;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或系统的各部分是动态的;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处理需要采取周延和持续的整合观点。

运用其分析社会资源分为:

非正式社会网络资源、正式社会网络资源。

三、生态系统理论:

1、微观系统:

个人层面

2、中观系统:

中间系统(两人)、外在系统(家庭)

3、宏观系统:

学校、单位、社区、文化、社会、政府、司法、公安等

四、优势视角:

强调服务对象自身能力的提升

1、每个人、小组、家庭、社区都有优点,强调内在和外在的资源

2、贫穷、歧视、疾病、困难都可能是伤害,也会成为一种挑战和机遇

3、假定不知道成长和转变能力提升的上限,认真的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理想和抱负

4、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协作才能最好地为他们服务

5、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五、增能理论:

基本假设:

个人需求和问题由环境压迫造成,并非自身缺陷。

1、无力感(负面评价、负面经验、宏观环境障碍)都是由环境压迫产生的;间接和直接障碍是可以改变的;人不缺权能,通过社会互动增加;受助者有能力价值,权能不是助人者给予的;合作性伙伴关系,关注焦点为受助者和环境能否有效互动。

2、概念框架三个层次:

个人、人际、环境。

独特的助人过程:

伙伴关系,重能力而非缺陷,焦点:

人与环境,确认受助者积极、告知权利、责任、需求、申诉渠道;专业理论为依据,有意识选择长期确权对象。

3、干预的三个层面:

建立合作,满足眼前需要(连接资源、提供意识觉醒、寻找和申请资源);教授技巧、知识,评估服务对象全能动态机制(小组、团体活动);集体行动,参与倡导或社会行动。

第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强调助人是一种过程;综合的理论取向;工作过程阶段化;工作任务阶段化;整合的价值观。

第三、通用过程模式应该考虑三方面因素:

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第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四者要不断互动,从而达到助人的目标。

1、改变媒介系统:

既是服务对象改变的媒介,又是改变努力的主要行动者,是专业的助人者。

2、服务对象系统:

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受益人。

3、目标系统:

再确认了服务对象系统后,要与服务对象其同意其确定目标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有时效性,两个系统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有时交叉。

4、行动系统:

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

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第一、接案

一、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1、了解服务对象来源:

主动求助、转介、工作者主动接触

2、认定服务对象类型:

自愿、非自愿(转介)、强制

3、了解求助过程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二、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1、准备(提纲):

资料准备、拟定面谈提纲

2、面谈:

(主要任务:

界定服务对象需要和问题、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改变态度和行为)技巧:

主动介绍自己、沟通(治疗性沟通)、倾听、对服务对象的想法和反应有透彻的了解、经自己与服务对象融合、敏锐感觉服务对象情绪反应、向服务对象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

3、收集资料:

个人、身体(生理、病史)、特点和能力、社会环境。

方法:

亲自询问、向相关人员咨询、查阅档案、家访。

4、初步预估:

(主要任务:

界定并确认问题、机构是否能处理、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愿意被协助、达成服务协议、确定问题先后次序、紧急介入。

5、建立专业关系:

技巧:

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

6、决定工作进程:

终结服务、转介、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7、签订初步协议:

问题的初步界定、机构和工作者可提供的服务、相互的角色期望、暂定的时间长度(口头或书面)

三、影响结案成功的因素:

双方期望不一致、工作者能力不足、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服务对象不愿意接受帮助、社会文化因素、不同专业间配合出现问题。

四、接案的注意事项:

是否紧急介入、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

第二、预估(案例分析题)

一、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

1、目的:

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持续的因素、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2、任务:

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了解服务所处的环境系统状况。

3、特点:

持续性、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参与、行动取向、有可识别的步骤、渗透了专业判断、局限性。

4、原则:

个别化原则、合作原则、避免片面、避免简单归因、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

二、预估的基本步骤:

1、收集资料:

个人、环境。

方法:

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观察、咨询、家访、利用已有资料。

2、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资料和问题

3、认定问题:

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问题发生的原因、处境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探究服务对象问题的不到解决的原因;描述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状况(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学习能力、资源、时间等)。

4、撰写预估报告:

资料和事实、专业判断(对资料的理解、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评估、对形成问题原因的分析、对问题原因的理解和解释、判断改变的可能性和改变的益处。

)。

三、预估的主要方法:

1、社会历史报告:

社会历史报告信息表

接案信息

详细说明

社会工作者的思考

2、家庭结构图

图例:

方形—男性;圆形—女性;实线—已婚;虚线—未婚;线段上划单斜线—分居;线段上划双斜线—离婚;父母与子女:

粗、细实线—关系紧密或不紧密,虚线—关系有问题或者不好;孩子出生日期排列从左到右;死亡—在方或圆上划叉。

见P47图2—1张敏的家庭结构图

3、社会生态系统图

用圆圈将家庭系统(如上)和其他社会环境系统分别圈起来,用线段连接,圆圈间的距离表示关系亲疏,连接的线段:

实线—关系紧密、虚线—关系不紧密、曲线—关系有问题或紧张、箭头—关系的方向性。

见P49图2—2孟健的社会生态系统

4、社会网络分析(非正式支持系统、正式支持系统)。

服务对象系统的社会支持网络表

非正式系统

正式系统

社会性系统

专业系统

配偶、子女、家长、同学等

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

社会工作者、教师、律师等

社会支持网络评估表

姓名、地址、电话

关系(亲朋

、社工)

帮助他人的愿望(高中低)

助人能力(社会、情绪)

资源、物资

简述

接触次数(每日、周、两周、月、更少)

相识时间(一、六个月、一年、

一至五年、

更长)

关系密切程度(简述感情和舒服程度)

第三、计划(方案设计题)

先写标题:

如“帮助**的计划书等”,画系统图、写图例。

一、服务计划的构成:

1、目的和目标(最重要):

答题时只答目标,正面语言、优势视角、目标可测量、可行性、说明完成的时间、目标与机构功能一致。

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个人:

社工能、要做什么;家庭:

找家庭成员谈话;小组和群体:

介绍或组成小组;组织:

帮助个人寻找资源;社区:

人在环境中、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居民代表共同讨论社区问题、在社区内寻找资源帮助个人。

3、介入策略:

答题时写“通过+计划目标+间接介入策略”,内容与目标对应、正面语言、服务对象自决。

5点必写:

直接、间接;微观、中观、宏观。

方法:

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构建(志愿者、邻里)、政策倡导。

介入行动:

危机介入、物质支持、心理辅导;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

4、协同合作者:

服务对象+题中出现的人、介入中需要参与的人

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

略写

社工角色:

服务提供、支持、倡导、关系协调;管理、资源筹措、政策影响、研究。

服务对象角色:

合作者、资源提供者。

6、具体工作程序和工作时间表。

策划

实施

评估、总结

2个月

6个月

3个月

二、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

要有服务对象参与;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计划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要能够总结和度量,为评估打好基础。

三、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1、设定目的和目标:

确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的(如:

一对关系紧张的父子希望改善关系——建立良好的父子关系——具体措施:

每天至少交谈一个小时、每周共同参加一次“家庭生活教育”小组活动等);设定工作目标:

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2、构建行动计划:

选择介入系统——直接、间接;选择行动内容:

危机介入、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专业咨询。

3、签订服务协议:

内容:

计划的目的和目标,双方的角色和任务,未达到目的与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与技巧,期望达到的结果以及进行总结、测量和评估的方法。

原则:

明确性、得到认可、具有弹性、具有实用性。

四、服务协议的形式:

书面、口头。

示例:

张明夫妇领养福利院儿童王强的工作协议

社会工作者和张明夫妇协议履行下述要求:

张明夫妇社会工作者

1、每周探望王强以使王强熟悉1、2007年2月为张明妻子安排

他们直到2007年6月6日。

报名参加父母培训课程。

2、张明妻子要参加社区每周举办的2、安排张明夫妇和孩子从2007年

“如何做父母”课程直到2007年2月20日开始到6月30日

7月底。

每周见一次面。

本协议在2007年4月16日做中期评估,讨论为达计划目标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

张明夫妇签名:

社会工作者签名:

五、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

1、签订协议的过程:

会谈协议、界定服务对象问题、协议介入目的和目标、协议介入策略和行动。

2、技巧:

认定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与服务对象讨论对问题的看法、描述介入工作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目的和目标并说明行动的具体策略、总结和强调协议的主要内容。

第四、介入:

一、介入的特点:

有计划、有目标的行动;干预是介入的核心;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

二、介入的分类:

直接接入、间接介入。

三: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个别化;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瞄准服务目标;考虑经济效益。

四:

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

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帮助**对事物采取正确的分析态度和方法,从而有效解决问题;改进**扮演社会角色的技巧,发掘他们的潜能,帮助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角色:

辅导者、促进者、提供意见者、教育者。

2、进行危机介入:

可提供支持与协助:

保护、接纳、提供希望与鼓励及教育与指导。

技巧:

帮助**恢复应对问题的能力以解除危机;帮助宣泄有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支持;介入目标要现实;担任教导角色,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