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项复习试题全套.docx
《最新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项复习试题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项复习试题全套.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项复习试题全套
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项复习试题 全套
一、记叙文的知识要点
(一).记叙文阅读的重点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是以记叙为主,采取综合表达的方法,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记叙中的说明.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二)1.列出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理清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
顺叙.倒叙和插叙。
3.记叙文的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
(2)以事件为线索.
(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三).理解衬托的表现手法
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做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这种“以宾衬主”的写作手法运用的好,不但能使结构布局有迂回曲折之妙,而且是文章有了蓄势,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三种手法及其作用:
1.以静衬动,表现观众的热情,烘托演出的效果。
2.以形写声,表现唱腔的优美,烘托艺术家的表演技艺。
3.以简驭繁,表现戏剧形式和内容,烘托演员与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对一篇记叙文进行总结.评价
1.划分记叙文的段落层次
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按时间先后划分;
(2)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
(4)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2.概括记叙文的各段段意
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有以下三种:
(1)摘句法:
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2)概括法:
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3)联合法:
把重要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3.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的归纳,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分析标题入手。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有的可以从中窥出文章的中心。
如《白杨礼赞》.《同志的信任》.《刘胡兰慷慨就义》等题目就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2)从分析材料入手。
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的基础,可以通过材料蕴涵的含义总结中心。
(3)从分析首段入手。
文章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问文章的中心。
(4)从分析篇末入手。
许多记叙文都是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意思的,分析结尾段的含义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
(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意思。
(6)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意思。
4.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2)从侧面描写入手。
(3)从细节描写入手。
(4)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五).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
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四辩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六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二、记叙文阅读的题型分析
一、题型分类
记叙文阅读题型可分为四大类,二十三小类:
即概括类(文章主要内容、语段内容、中心或主旨、层次结构)、理解类(词语{能否删除类、作用类或好处类、意义类、代词的指代内容、过渡与照应类}、句子类{文中作用或意义、能否删除类、表达感情思想类}题目{取题目、题目的含义类})、知识类(人称、写作顺序、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线索)、开放类(感悟题、补充题、仿写题、联想(想象)题)。
二、具体解法
(一)概括类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因为记叙文主要是通过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一定的中心思想,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做此类题目一定要先搞清楚文章的六大其本要素。
即:
〔1〕人物,即文章记叙的人物对象。
写记叙文,必须明确要写的是什么人;读记叙文,也必须清楚作者写的是什么人。
〔2〕事情,即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包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几个方面都交代了,记叙的事情才完整;读记叙文,也要把这些都弄清楚了,才算读懂了文章。
〔3〕时间,即记叙内容所发生的具体时间。
可以明确说明是某年、某月、某日,甚至某个时刻;也可以大体交代若干年前,或"我小时候""很久以前"之类的表达。
时间表达具体到什么程度,这要看记叙内容而定,基本的要求是能让读者准确理解记叙内容,不会引起歧义。
〔4〕地点,即事情发生的地方。
随着事情的发展变化,地点可能会有变化。
写记叙文,就要把变化了的地点交代清楚;读记叙文,也要认真分析,把握地点变化的情况及其线索。
只要是记叙文,一般都具备这六要素。
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六要素中的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阅读记叙文,弄清记叙的要素有助于掌握全篇内容,深入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
明确了文章的六要素以后,根据自己做题的需要选择概括文章内容所需要的要素,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合,即完成此类题目。
2、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
中心思想的归纳,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从分析标题入手,从分析材料入手,从分析首段入手,从分析文章中议论或抒情句入手,从分析篇末入手,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些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的感情。
3、理清结构层次
理清结构层次即划分段落并明确各段大意,应注意以下几种方法:
按时间先后,按地点的转换,按描述内容的角度,按思想感情的变化,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
摘句法:
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概括法:
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联合法:
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在一起,概括出联合段意。
(二)理解类
1、理解词语
这一类题型的前三种题型在做题过程中都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此词语的本身义,即词典义。
此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
此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
把握好这三点是做好前三种题型的基础,只有把握这三点内容才有可能做好这几种题型。
在做不同题型时,要做到灵活运用三方面内容。
比如做“能否删除类”题目时,首先就应先回答“不能删去”,然后回答词语的本义和文章义,再说词语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删去后有什么不利。
做“作用类”题目时,思路和上面差不多,所不同只是比上面的解要简单一些,只需考虑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及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即可。
词语的“意义类”题目应该是最简单的一类题目,只是考查对词语的掌握或者说是对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因为大部分题目所牵扯到的词语都是课文中曾经接触过的,所以做好这类题的前提是牢牢掌握住基础知识。
另外这类题目中还有的是让你结合词语的辞典义归结出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或者也可以说它所指代的具体对象。
做“代词的指代内容”类题时,首先应做的是找到该代词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及其主题,在该代词之前找出答案。
此类题型一般较简单,但在做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读清题意,二是确定好代词位置,三是找好指代的具体内容,这也是做此类题的重点所在,一定要找准,不要多写也不要少写。
过渡类题目一般都是考查对过渡句的判断及对过渡在文章中所起作用。
此类题一般有两种考查方法:
一是考查同学们能否判断出哪一句是过渡句,二是考查过渡句的作用。
做此类题时,首先要确定好过渡句的位置,过渡句一般在两段之间,或者在一段的开头,一般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是对上文段意的概括,可称为承上句,后一分句是对下文段意的概括,可称为启下句。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过渡句最重要的作用:
承上启下。
照应类题目一般考查词语之间、词句之间、句子之间的照应关系,做好此类题的前提是理解题目中提供的词或句的真正含义,然后才能根据题目要求来寻找它所照应的词或句子。
同时还需要大体把握该词或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寻找与之相关的词句。
一般情况下,题目中会提示你在固定位置寻找。
做此类题可注意以下几种常见的照应方式:
题目与段落之间的照应、开头与结尾之间的照应、前设悬念,后有照应。
2、理解句子
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
理解这些句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从结构上看作用,从艺术效果上看(理解句势的整散长短对于抒情议论的作用,要理解修辞手法的效果,理解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
)
“作用或意义”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1.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我们可以抓住“焦急”和“耐心”这两个关键词。
这两个词看起来似乎矛盾,但却反映了老奶奶急切想见到总理的灵车,以及不见灵车决不离去的那种对总理无比热爱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在古诗学习中尤其如此。
如“死去元知万事空”,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还得联系下文。
下文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感到悲伤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
最后两句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最念念不忘的是盼望南宋的军队能早日收复中原统一祖国,到时家祭的时候不要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反映了作者临死时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激情。
3.联系实际,通过联想来理解。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挪动过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我们可以联想自己被沸水或火星烫着时会迅速地把手缩回来以及剧烈疼痛的情景,而邱少云在烈火烧达半小时之久却能做到纹丝不动,足见他的高度纪律性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4.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作者用“黑洞洞”形容旧社会非常黑暗,用“碰壁”比喻革命者没有自由,到处受迫害。
这是鲁迅先生用诙谐的笑谈来讽刺、抨击旧社会的黑暗。
5.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
有的文章要与当时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
如“赶集”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料想四年以前该不会有这些东西吧。
”四年以前是什么时候呢?
文章写的是解放初期农村面貌的迅速改变,农民的生活不断改善,从而歌颂了党的领导好。
考查句子在文章中作用的题型主要有这么几类:
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只要抓住所考查句子的类型,然后再来按照固定句子固定作用来答题即可:
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
2、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3、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这类题有这么几类,如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表达内容生动形象;排比,反问增强表达力量等;再如句子对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如有的设悬生疑,有的对比映衬,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寓意等。
有的题型就是考查对句子的艺术效果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在此列举各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但需结合具体文章作出明确的判断:
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的作用: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能否删除类题型的解法与词语中的删除题大同小异,这里不再细说。
(三)知识类
这一类题主要考查对记叙文中各种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做好此类题的前提是掌握好记叙文章的基础知识,牢记各种知识点,并能把自己的知识形成休系,形成网络。
下面我将就有关这记叙文中的各种知识所出现的各种题型进行解说:
1、记叙文一般有六个要素,哪六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有几种?
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第三人称(第三者口吻)。
记叙文的人称是如果叙述人是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当事人的身份来叙述的,就叫第一人称;如果叙述人并非作品中的人物,他是以作品中人物的对方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二人称;如果叙述人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三人称。
一般地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经常使用。
3、记叙文叙事的方式(即安排故事的方法)有哪几种?
记叙文的叙事方式:
顺叙(时间顺序、事物发展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记叙文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描写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4、表达方式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
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阅读时要注意接受感染和美的熏陶。
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5、修辞手法已在上文中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这里也不多说。
6、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
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7、理清读物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理清了线索,文章的段落、层次就好掌握了。
一篇记叙文一般只有一条线索,也有的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有的以行踪为线索,有的以时间为线索,还有的以感情为线索等。
8、阅读分析记叙文先要了解它的故事情节和结构形式
记叙文主要是写人记事的文章。
写人和记事是密不可分的。
事要人来做,而人的活动表现为事,所以,人和事是相互依存的,只不过就文章的整体来说,由于记叙的目的、角度和侧重点的不同,而可以确定是写人为主、还是写事为主。
读记叙文,一般地说,应该以了解故事情节为突破口。
先从整体上看,写的是一件事还是几件事。
如是一件事,它的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有没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过程;如是几件事,那就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故事情节弄清楚了,就要进一步看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些故事情节的,是通过什么样的结构形式来表现的。
这是阅读、分析文章的基本功,最为重要。
(四)开放类
这一类题一般采用主观题型,常见的有:
感悟题,即谈阅读后的体会、感想、启示等;补充题,即联系上下文,补充一句或几句话、补充论据等;仿写题,联想、想象题等。
1、感悟题,是对原文内容的延伸,要在理解原文创作意图、作者创作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活动。
答题时,既要联系原文内容,更要从原文中抽取本质的东西,结合实际,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见解,体现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
(03年语文中考题中就有此题)
2、补充题,关键在于把握题目要求,吃透原文有关内容,理清原文思路,这样补写的句子才能与前后文意思连贯,补写的论据才能吻合论点和文意。
3、仿写题,可谓形式多样:
有单一性仿写,如:
修辞、表达、关联词、短语等角度进行仿写;也有综合性仿写,即仿照例句、例段的思路、句式、修辞等,按照多项要求进行仿写。
完成这类题目,首先要读懂例句,把握其句式特点、修辞方法、前后句和其中的关键词语的内在关系等,然后,还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进行仿写。
4、联想、想象题,常见的形式有:
根据设定的情境造句或写一段话;完成这类题目,一要注意答题内容与原文主旨、题目要求的相关性、一致性,也就是说,首先要找到题目所问与原文内容的契合点,再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实际情况,才不致于答非所问,偏离题意。
二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不合情理的想象,会给人以荒诞可笑的感觉。
三、记叙文复习策略参考
一、面对现代文全部用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考查的现实,我们该怎样进行复习呢?
1、练好课内,养成能力。
以课内记叙文阅读为例子和训练材料,通过对现代文(包括记叙文、简单的小说、散文阅读)阅读要点的按点落实,吃透练透,真正形成阅读的技能和解题技能,考课外文段就轻松了。
2、进行课外阅读文段的解题训练
我们所发的《课外阅读练习》中有5个文段,辅导资料中也有不少课外阅读文段,在这个复习专题中,也放了30个课外练习文段,可供同学们选择练习。
3、保持适当的练习类型和练习量。
(1)每天坚持有2个文段的练习量;
(2)一般记叙文、小说和散文的练习要交叉进行,不能偏废。
二、一般记叙文阅读的复习要点
(1)运用记叙文的知识阅读记叙文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3)正确划分文章的层次,归纳层意。
(4)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
(5)准确理解词不达意语、句子的意思。
注意事项: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叙具体、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来反映生活的一种常用文体。
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记叙文的知识包括记叙的要、人称、顺序。
在阅读记叙文时,可运用这些知识,迅速理清文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2.掌握记叙文的结构特点正确划分文章的层次,分析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必须着眼于全文。
先逐段阅读,掌握全面的内容;
然后看详写什么,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衔接的开头、结尾怎样安排的等。
在此基础上,划分文章的层次就比较容易了。
有时,文章的题目能显示全文章的结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正确归纳、概括段意和中心意思。
概括段意,应该依据段落的特点。
主要的方法有:
1)摘中心句
2)摘要归纳。
段中的几层意思有主次之分,但可摘取主要的。
3)综合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就把几个意思联系起来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
4.记叙文阅读题型答题要点:
1)选择恰当的词语(答题要点一般用生动,富有情趣的词语)
2)文中描写事物的哪些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3)问有关地点、时间的词语(最好在阅读时划出记叙文的六要素)
4)在文中起统领全文的语句、语段(关注第一段和末段)
5)过渡段(承上启下的作用)
6)词语在语境地中的解释。
7)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读时抓住议论性的语句)
三、小说阅读策略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一篇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阅读小说,宜从三要素入手,便能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把握这一点,然后通过对作品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事件中的各种表现,就能把握人物的性格。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主要有:
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
要抓住作品中的这些描写,了解人物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进而分析人物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会这样说,便能深入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生活。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是为了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
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要通过对环境描写的分析,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进而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通过阅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除从上述方法入手外,还应注意联系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创作意图。
四、散文阅读策略
1、突出散文的文学性,注重对语言的揣摩、品析。
2、突出散文的思想性,注重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的领悟。
3、突出散文的艺术性,注重对表达技巧、写作手法的理解及对艺术特色的理解。
通过对近年来的中考散文阅读题型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中考散文阅读题的考查呈现出细节化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理解字词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2、理解字词的感情色彩。
3、理解字词的准确运用。
4、分析关键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5、分析散文的线索及常见的表现手法。
6、分析散文所蕴涵的哲理。
7、分析领会散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8、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
这些考点多以主观题的形式见诸试题,它们着重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普遍性、灵活性、开放性的特点。
面对这样的阅读题,首要的步骤是对文章进行整体式阅读,即从整体的角度对材料反复扫读、领会,从而达到熟悉材料的目的。
第二步再根据出题的要求,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节化分析,在进行分析的同时应联系全文,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展开“品析”。
五、采用程序阅读法,提高复习效果
程序阅读法,是快速阅读中收效较大的一种训练方法。
程序,即阅读的程序,实际就是阅读时的思维程序。
实验证明,人们漫无目的地阅读与有目的地阅读收效是不一样的。
前者速度慢,后者速度快;前者获取的信息少,后者获取的信息多。
我们在阅读时可按固定的程序去读,即每读一篇文章都固定地依次解决几个问题,其余问题,暂且不管,这样专心去解决这几个问题,就比一般泛泛而读效果好的多。
这样的阅读程序如果在头脑里形成固定的习惯,即到阅读时,自己的思路会自然去按着这个程序走,那么阅读速度就会更快一些。
比如,让一个人重复感知两个大小不等的球,然后再让他看两个大小相等的球。
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以为这两个球仍然大小不一。
所产生的这种幻觉现象叫“定势幻觉”。
这是因为,看大小不同的球体所形成的暂时习惯,在实际空间里已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