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诊疗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0982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病诊疗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颈椎病诊疗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颈椎病诊疗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颈椎病诊疗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颈椎病诊疗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颈椎病诊疗方案.docx

《颈椎病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病诊疗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颈椎病诊疗方案.docx

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颈椎病)的诊疗方案

1、诊断

1、中医诊断:

痹症(项痹)

2、西医诊断:

颈椎病

依据: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二版,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针灸治疗学》(第2版,石学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推拿治疗学》(第1版,罗才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2、定义

1、中医定义:

中医古籍中无颈椎病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特点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2、西医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

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综合征。

主要症状是颈肩痛,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少数有眩晕,猝倒;或一侧面部发热、出汗异常。

严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以致于四肢瘫痪,总称为颈椎病。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以颈4.5、颈5.6部位多见。

临床上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等,各症型间有参杂。

3、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6)检查:

可能有颈部棘突、棘间有压痛,挤压试验(+),臂丛牵拉试验(+)。

2、西医诊断标准:

1.颈型

(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2)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增生”;

(3)除外颈部扭伤(落枕)、肩周炎、风湿性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4)颈椎棘突或椎旁有压痛,无上肢放射性疼痛。

颈部一侧痉挛之肌肉可有触痛。

2.神经根型

(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椎间孔挤压(压颈)试验阳性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和骨赘形成;

(4)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

(5)临床表现与X线片上的异常所见在节段上相一致;

(6)除外颈椎骨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周炎、网球肘、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

(1)临床上有脊髓受压表现,分为中央及周围两型。

中央型症状先从上肢开始,周围型症状先从下肢开始,又分轻、中、重三度;

(2)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多有骨质增生,椎管矢状径出现狭窄;

(3)除外肌萎缩型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个别鉴别诊断困难者,可作脊髓造影检查;

(5)有条件者,可作CT扫描检查。

4.椎动脉型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

(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4)除外耳源性和眼源性眩晕;

(5)除外椎动脉Ⅰ段(进人C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Ⅲ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6)除外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

5.交感神经型: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4、中医药综合治疗

1、基本治疗:

(针刺特色治疗)

治则:

祛风散寒、疏筋活络,平补平泻。

处方:

以颈项局部取穴为主。

大椎天柱后溪颈夹脊颈百劳

风寒痹阻可加风门、风府;劳损血瘀可加膈腧、合谷、太冲、天宗;肝肾亏虚可加完骨、天柱。

上肢及手指麻痛甚者加曲池、合谷、外关;头晕、头痛、目眩者加百会、风池、太阳;恶心、呕吐加天突、内关。

操作:

选取8-10个腧穴,用毫针刺入穴位,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使其得气。

选取1-2组腧穴上电针,选择连续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方义:

大椎为督脉腧穴,督脉可主一身之阳气,能激发诸阳经经气;天柱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为局部取穴,大椎与天柱为局部近取,其配伍运用主治头痛项强,可疏风通络、行气止痛;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输主体重节痛,八脉交会穴通督脉,与大椎配伍通调督脉以舒经活络,与天柱、颈夹脊配伍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颈夹脊、颈百劳是经外奇穴,在颈部,主治颈项强痛,可疏调局部气血、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诸穴远近配伍,可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理气止痛。

风寒痹阻加风门、风府可祛风通络;劳损血瘀加膈腧、合谷、太冲、天宗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肝肾亏虚加完骨、天柱可补益肝肾、生血养筋;上肢及手指麻痛甚者加曲池、合谷、外关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头晕、头痛、目眩者加百会、风池、太阳可祛风醒脑、明目止痛;恶心、呕吐加天突、内关可调理肠胃,止呕。

2、其他治疗

(1)中医辨证论治

1)风寒湿型:

是夜寐露肩或久卧地而致颈强脊痛,肩臂酸楚,颈部活动受限,甚则手臂麻木发冷,遇寒加重,或伴形寒怕冷、全身酸楚,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

治法:

散寒除湿,舒经活络。

方药:

蠲痹汤加减。

当归12g白芍20g制黄芪10g防风10g

姜黄10g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100ml,每日三次。

2)气滞血瘀型:

是有外伤史或久坐低头,颈项、肩臂疼痛,甚则放射至前臂,手指麻木,劳累后加重,项部僵直或肿胀,活动不利,肩甲冈上下窝及肩峰有压痛,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涩。

治法:

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15g白芍10g熟地15g川芎9g

桃仁9g红花6g

用法:

水煎服,100ml,每日三次。

3)痰湿阻络型:

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

化痰开窍,祛湿通络。

方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9g天麻9g茯苓9g白术9g

橘红6g甘草6g生姜6g大枣3枚

用法:

水煎服,100ml,每日三次。

4)肝肾不足型:

是颈项、肩臂疼痛,四肢麻木乏力,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弱,

治法:

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

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9g寄生6g牛膝6g杜仲6g

细辛6g秦艽6g茯苓6g桂枝6g

防风6g甘草6g当归6g人参6g(另包)

芍药6g地黄6g

用法:

水煎服,100ml,每日三次。

5)气血亏虚型:

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

滋补肝肾,通络活络。

方药:

八珍汤加减。

当归12g川芎6g白芍9g地黄15g

人参3g白术12g茯苓9g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100ml,每日三次。

(2)定罐:

每日一次,每次8-10分钟。

(3)温针:

风寒湿重者可选用温针治疗。

处方:

大椎天柱后溪颈夹脊颈百劳

操作:

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选取一定的腧穴上艾条或艾柱,一般使用2cm左右长度的艾条段,将艾条段放置在针柄上,(艾条下方放置隔热的纸板,以防止艾条灰掉落而烫伤患者),点燃艾条,以艾条充分燃烧完全为度。

每日一次。

(4)梅花针刺络拔罐:

对肩部肿胀疼痛明显而瘀阻浅表者可用梅花针刺络拔罐。

操作:

用梅花针中强度扣刺疼痛部位,使局部皮肤轻微渗血,再加定罐。

(5)推拿治疗:

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

(6)牵引疗法:

对符合条件的患者(颈椎病牵引禁忌症患者除外),可进行牵引。

(7)阿是超声波治疗:

对压痛点、阿是穴能通络止痛,活血镇痛。

每日一次,每次4分钟。

(8)TDP礠热治疗:

照射患侧面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9)经络导平治疗:

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10)中频治疗:

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11)磁振热:

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

(12)偏振光:

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5、疗效评价

1、治愈:

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症状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症状改善。

能够参加正常劳动、工作。

2、好转:

治疗后症状体征减轻,颈椎活动正常,颈、肩背疼痛减轻,上肢麻木、疼痛减轻,肢体功能改善。

能参加正常劳动、工作。

3、未愈:

症状无改善。

6、难点分析

项痹的中医药治疗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比较明显,但是由于现代人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故颈椎病的复发率高,疗效不持久。

中年人仍然是发病的主要人群,这与他们的处于工作的高峰年龄,同时身体机能却在逐渐的下滑阶段有关。

病程平均为3-5年,其中有急性期发作的患者,多为气血痹阻、经络不畅而诱发,急性期疼痛明显,缓解亦较快。

多数患者

颈肩部不适反复发作,而错失早期治疗的时间,症状累积逐渐加重到一定程度才来就诊。

相对治疗缓解时间较长。

我院主要病人是农民,因平时生活较辛苦,患有颈椎病后,在症状不明显阶段自认为疼痛、麻木能忍受,不愿到医院就诊,迁延日久,等到实在不能忍受才愿就诊;同时,在症状有所改善后,就匆忙出院,治疗未能坚持,疗效不持久,稍微劳累及生活习惯不好都易导致病情的反复。

7、整改措施

1、大力宣传颈椎病的早期预防,宣传延误治疗的危害,普及颈椎病的相关知识。

2、手法治疗的统一性必须尽快落实。

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特色,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科室医师的手法,尽可能减少手法差异,保证治疗效果的提升。

同时提倡医师个人特色手法的附加治疗,进一步扩大临床疗效。

3、加强功能锻炼:

以颈部伸肌训练、柔韧性与系统性训练为目的的各类功法操,例如“米字养生功”等。

4、穴位注射与穴位埋线的联合治疗:

增强作用时间,延长治疗效果。

操作方法:

穴位注射:

患者取坐位,选取1-2个穴位压痛点,常规消毒肩关节周围10cm范围,用5ml注射器抽取2ml2%利多卡因和2ml维生素B12混匀。

左手按压穴位压痛点,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垂直刺入穴位,到达肌肉层时,回抽无血后将药物注入1ml,拔出注射器,用棉签按压。

穴位埋线:

患者取坐位,选取1-2个穴位压痛点,常规消毒肩关节周围10cm范围,准备腰穿针,带无菌手术手套,羊肠线取2-3cm,将羊肠线放入腰穿针内;将腰穿针垂直刺入穴位看,到达肌肉层,提插得气后,边退针边向里面推羊肠线。

退出腰穿针,用创口贴贴针孔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