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694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汇编.docx

《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汇编.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汇编.docx

中西医结合七年制汇编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硕连读)

执笔人:

潘涛曹婷婷姜宏

一、总体培养目标及政治、体育、劳动等教学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事求是,遵纪守法,艰苦求实,热爱劳动,热爱中医药事业。

使学生具有为祖国富强、民族昌盛、为中医药事业振兴而献身的精神及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富有“仁德、仁术、仁人”理念,具备中医药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和临床医学理论知识,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的中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二)政治、体育及劳动等教学基本要求

1.思想政治教育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备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2.国防、体育教育

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培养军事作风,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加强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体育课采取俱乐部制教学形式为主,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内容、自主选择任课老师,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使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促进学生体能提高,增强体质。

3.社会实践、劳动教育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加勤工助学和公益性劳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劳动能力。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及实验能力,系统掌握中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中西医诊疗技能,能够熟练地运用中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知识与技能,独立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并能进行常见急危重症的初步诊断与处理。

掌握必要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进行中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研究。

坚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及专业知识的获取能力。

毕业后能在各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性医院或科研、教学机构,胜任本专业临床、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1)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

(2)掌握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中医基础理论以及四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中医诊断学内容;

(3)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常用中药的药性、药味、功效、主治中药学知识及常用方剂的组成、用法、配伍意义、功效、主治等方剂学知识;

(4)掌握中医四诊及理法方药的知识与技能,系统掌握运用中医学诊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5)掌握《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著作的理论知识,熟悉中医各主要学术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

(6)掌握临床医学诊治疾病的理论与技能;

(7)熟悉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及与中医学、临床医学的内在联系;

(8)熟悉与医学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基本知识与方法;

(9)熟悉国家医药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2.能力结构要求

(1)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实验研究及实践操作的能力;

(2)具有较熟练的中医四诊、辨证能力及中医遣方用药能力;

(3)具备能够运用中医药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4)掌握临床医学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常见临床急危重症的诊治技能;

(5)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能力;

(6)掌握医学研究的方法,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及实际工作能力;

(7)具有较高的古汉语水平,能顺利阅读中医古典医籍;

(8)具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借助工具书顺利阅读英语专业书刊的能力;

(9)具备较强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医学硕士。

四、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中医学、临床医学。

五、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医学统计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诊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针灸学等。

六、业务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主要课程模块

本专业主要课程模块包括中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基础医学课程模块、经典与学术流派课程模块、中医学临床课程模块、临床医学课程模块及医学人文模块六部分。

模块中所涵盖的课程是培养本专业人才的最基本需求。

1.中医学基础课程模块

该模块课程为中医学基础课程,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为主体,主要讲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诊断方法及思维、常用中药及方剂,为学习中医学临床课程提供基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构建中医学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目的为掌握中医学的本质,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中医学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共18.5学分)

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性质

中医基础理论

4

72

2

必修(考试)

中医诊断学

4.5

81

3

必修(考试)

中药学

5

99

4

必修(考试)

方剂学

5

90

5

必修(考试)

2.基础医学课程模块

该模块课程为基础医学的系统课程,以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等课程为主体,使学生系统掌握人体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疾病作用下机体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诊断方法,以及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系统掌握运用医学诊断技术诊断疾病的方法与技能。

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共28学分)

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性质

人体解剖学

5

108

3

必修(考试)

生理学

4.5

90

4

必修(考试)

生物化学

3.5

72

4

必修(考试)

组织胚胎学

3

54

3

必修(考查)

微生物与免疫学

3.5

72

5

必修(考试)

病理学

5

108

5

必修(考试)

药理学

3.5

72

5

必修(考试)

3.中医学临床课程模块

该模块课程包括中医学临床各专业课程,以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为主干课程,在中医学基础及基础医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诊疗技能,结合实践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中医学辨证论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知识与技能;

中医学临床课程模块(共31学分)

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性质

针灸学

4

90

8

必修(考试)

中医内科学

8

144

6

必修(考试)

中医外科学

5

90

7

必修(考试)

中医妇科学

3

54

8

必修(考试)

中医儿科学

3

54

8

必修(考试)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4

72

8

必修(考试)

中西医结合眼科学

2

36

9

必修(考查)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

2

36

9

必修(考查)

4.经典课程与学术流派学说模块

该模块课程包涵四大经典课程,以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术等课程为主体,主要讲授主要经典的重要学术思想及临床运用,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与掌握中医学的本质,完善学生的中医学理论知识体系,更好的运用中医学方法诊治疾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中医学专业素质。

中医学经典课程模块(共14.5学分)

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性质

内经

3

54

5

必修(考试)

伤寒论

4

72

6

必修(考试)

金匮要略

4

72

7

必修(考试)

温病学

3.5

63

8

必修(考试)

5.临床医学课程模块

该模块课程覆盖临床医学主要课程,其中以内、外、妇、儿为主干课程,使学生系统掌握临床医学各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诊治技能,能够联合运用中医学技能,科学、有效地诊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并具备常见临床急危重症的初步救治能力。

临床医学课程模块(共35学分)

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性质

诊断学

6

126

6

必修(考试)

医学影像学

2.5

54

6

必修(考查)

内科学

7

144

7

必修(考试)

传染病

2

36

7

必修(考查)

外科学

5.5

108

7

必修(考试)

妇产科学

3

54

8

必修(考试)

儿科学

3

54

8

必修(考试)

急诊医学

3

54

9

必修(考试)

预防医学

3

54

6

必修(考查)

6.医学人文课程模块

该模块包含主要医学人文课程,以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为主体,主要讲授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心理因素对医学各环节的影响及作用,使学生培养形成基本的医学素养,提高医学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医学人文课程模块(共11学分)

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性质

医学心理学

2

36

5

限选(考查)

医学伦理学

2

36

4

限选(考查)

卫生法规

2

36

6

限选(考查)

医患沟通学

2

36

4

限选(考查)

医学哲学

2

36

2

限选(考查)

中医方法论

1

18

2

限选(考查)

(二)主要专业实验(实训)

1.基础医学课程实验

(1)解剖学实验: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以学生观看解剖学标本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通过实验教学为其他基础医学课和临床医学课奠定形态学基础。

(2)生物化学实验: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原理和基本实验技术,并为毕业课题研究打下一定的实验研究操作技能。

实验内容包括:

纸层析法分析氨基酸;蛋白质的Folin-酶检测法;酶的基本性质;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Km值的测定;蛋白电泳等。

为学习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课程打下基础。

(3)微生物学实验: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灭菌及微生物培养的基本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

实验内容包括:

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细菌的培养、分布、代谢、药敏;中药抗微生物实验等。

为学习病理学、药理学、实验诊断学及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4)生理学实验:

目的是通过主要的生理学实验教学,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形象的了解人体各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包括坐骨神经腓肠肌肉标本制备、刺激与反应、反射弧分析;血型测定、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血沉测定等生理学基本实验,动脉血压调节;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影响心脏活动的体液因素等。

为学习病理学、诊断学奠定基础。

(5)病理学实验: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病理学实验技能,强化对病理学的形态特征的认识,并为毕业课题研究打下一定的实验研究操作技能。

内容包括:

动物实验、大体标本、切片标本等。

为诊断学及个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6)药理学实验:

目的是通过代表性药物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毒理等,并为毕业课题研究打下一定的实验研究操作技能。

内容包括:

动物的选择、捉拿、编号、给药方式等基本操作;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哌替啶对小鼠的镇痛作用;抗惊厥和抗激怒作用;硝酸士的宁的半数致死量的测定;药物对小鼠的耐缺氧作用;地塞米松的抗炎实验等。

为临床课程的学习,尤其是疾病的药物治疗,奠定必要的基础。

2.中医学基础课程实训

(1)中医诊断实训:

利用数字化舌诊系统、脉诊仪、远程诊断系统等对学生进行实训,培养学生中医四诊、辨证的基本能力。

(2)中药认药实践:

利用药植园、中药标本室,开展中药的形象化教学,强化、巩固中药基本知识。

(3)模拟处方实训:

利用“模拟处方与方证辨识平台”,引导学生融会贯通中医基础理论,培养良好的辨证思维、识证选方、遣药制方、随证化裁等临床思维能力,为学习临床课程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3.中西医临床课程实训

(1)诊断学实训:

通过诊断学实训,使学生掌握物理诊断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巧,熟悉心电图机操作和心电图的分析方法等。

实训内容包括:

一般状态及浅表淋巴结检查,头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检查、脊柱、四肢、神经系统检查,问诊和临床思维训练,心电图检查。

诊断学实训是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重要的一步,是坚实学生临床基本功的重要环节。

(2)医学影像学实训:

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阅片技能,培养学生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技能。

实训内容包括:

呼吸系统疾病读片,循环系统疾病读片,消化系统疾病读片,泌尿系统疾病读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读片,骨骼与肌肉系统疾病读片等,并使学生能够撰写基本的阅片报告。

(3)外科学实训:

通过实训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外科基本操作技能。

实训内容包括:

无菌技术,手术器械识别与使用,换药术,模型材料缝合术等。

外科学实训是培养学生临床操作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4)内科学实训:

通过实训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内科临床操作技能,培养扎实的临床基本功。

实训内容包括:

心电监护技术,心脏电复律,简易呼吸机使用,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及运用ECS进行临床诊疗模拟训练。

(5)急诊医学实训:

通过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基本急救技能。

实训内容包括:

人工气道建立(气管插管),洗胃术,复苏术,创伤现场急救技术等。

急诊医学实训是培养学生初步诊治常见急危重症能力的重要环节。

(6)中西临床诊疗技术实训: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中西医临床常用诊疗技术。

实训内容包括:

吸氧术,吸痰术,导尿术,注射术,隔离术,动静脉穿刺术,引流术;刮痧术,捏脊术,药慰术,敷贴术等。

中西临床诊疗技术实训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扩大与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7)中医外科学实训:

通过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中医外科临床技能,培养扎实的临床基本功。

实训内容包括:

箍围药的摊制及敷贴、外粘药捻的制作、肛门直肠指诊、肛门镜检查、探针检查、背疽的提脓祛腐疗法、背疽(背痈)的切开排脓、肛瘘挂线疗法、乳痈(急性乳腺炎)切开排脓后的换药、乳痈袋脓的垫棉疗法、腹壁窦道的药线引流、臁疮(下肢慢性溃疡)的换药。

(8)妇科学实训: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妇科基本操作技能。

实训内容包括:

妇产科常用手术器械辩识,双合诊法,经阴道后穹窿穿刺术,常用外用药给药法等。

(9)儿科学实训: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儿科临床操作技能。

实训内容包括:

儿童常用体检方法,测量腹壁脂肪,观察指纹,超声雾化吸入法,常用物理降温法等。

(10)骨伤科学实训: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骨伤科常用临床操作技能。

实训内容包括:

小夹板外固定技术、石膏固定技术、骨外固定器技术、手法牵引、器械牵引、敷贴法、搽擦法、热熨法;常见骨折的手法复位技术,常见筋伤疾病的手法治疗技术;开放性创伤的清创缝合技术。

(11)眼科学实训: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眼科常用临床操作技能。

实训内容包括:

眼科常用检查方法(重点为眼底镜的应用),滤泡压榨术,结膜下注射术,泪道冲洗术,眼部用药法等。

(12)耳鼻咽喉科学实训: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耳鼻喉科常用临床操作技能。

实训内容包括:

耳科检查方法,鼻科检查方法,咽喉检查方法,外耳道冲洗法,咽鼓管吹张术等;鼻衄的填塞止血法;咽喉吹药操作;上颌窦穿刺冲洗法等。

(13)针灸学实训: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针灸科常用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实践能力。

主要实训项目包括:

十四经经穴和经外奇穴的点穴操作,毫针刺法,艾灸操作;拔罐操作和三棱针操作;头针法和耳针法;经穴脏腑相关性研究实验。

(14)推拿学实训:

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常用的推拿操作方法。

主要实训项目有:

成人推拿基本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等;成人复式推拿手法;人体特定部位特殊手法和操作;小儿推拿常用方法等。

(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基础课程实验、临床课程实训、课间见习、临床实习、专科实习及专题实习。

1.基础课程实验:

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理论课学习的内容,开设一定的实验课程,以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必须的实验技能,在开设必要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积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开设时间与课程开设时间同步。

2.临床课程实训:

主要是在中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的实训课程。

锻炼并提高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

初次开设时间与课程开设时间同步,后期开放实训基地,由学生根据学习需求自行安排时间,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实训自学课时,以巩固临床课程的实训教学效果。

3.课间见习:

在部分中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到教学医院或附属医院进行见习。

促使学生建立临床常见病、多见病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医疗过程各环节,熟悉临床诊治原则和方法。

具体开设时间随相关课程教学进度而定。

4.床边教学:

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的情况下,部分临床课程学习安排在各附属医院,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供临床课程的实践和运用临床诊疗技能机会,采取“边上课,边临床”的授课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即进行床边教学。

拟定于第九学期完成。

5.临床实习:

安排在第九、十学期,共52周。

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在各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习。

实习注重中医和西医兼顾,采取中医和西医临床各科轮转,加强“三基”训练,培养学生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能及急难重症的一般处理技能。

6.专科实习,安排在第十一、十二学期,共52周。

根据专业方向进入医院专科学习,强化专科临床知识,加强诊疗技能的训练,对专业方向知识和技能有较深入的掌握。

经过临床实习和专科实习阶段,需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7.专题学习:

安排在第十三、十四学期,共44周。

在完成各科学习和专科训练的基础上,跟随导师进行专题学习,进行学术经验传承,并完成毕业论文。

(四)中期与毕业考核

1.中期考核:

完成前期的所有课程学习和临床各科实习轮转后参加中期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

理论考试主要是内科学临床理论综合考试,内容涉及中医内科学、西医内科学两门课程;临床技能考核包括住院病历考试和临床技能考核,住院病历考试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病史摘要和相关检查数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份中、西医内容完整、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住院病历。

临床技能考核按临床各科考核大纲进行。

中期考核成绩计算方法:

内科学临床理论综合考试占40%,住院病历考试占20%,临床技能考核40%。

2.毕业考核:

以专科临床知识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为主,专科理论考试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专科技能考核按专科考核大纲进行。

毕业考核成绩计算方法:

专科理论考试占40%,专科技能考核60%。

3.论文答辩:

在完成专业课程的深化训练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专题研究,完成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通过论文答辩。

七、计划学分

课程分类

门数

学分

总学时

说明

必修课

57

191.5

3735

必修

限选课

文化艺术类

11

18

342

选≥2分

医学人文类

6

11

198

选≥9学分

医学类

10

20

360

选≥10学分

中医学类

8

16.5

324

选≥11学分

任选课

选≥12学分

军训

2

2周

必修

形式与政策

2

36

必修

素质拓展

6

108

选≥6学分

临床实习

52

52周

必修

专科实习

52

52周

必修

专题实习

44

44周

必修

毕业总学分为393.5学分,限选课必须修满规定学分,限选课多选学分可替代任选课学分。

八、专业课程教学进程表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硕连读)指导性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考查

学时数

学时分配

各学期学分分配

理论讲授

指导性自学

实验见习讨论

十一至十四

必修课

公共课

 

1100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

54

45

9

3

床边教学与临床实习

临床实习

十一、十二学期专科实习(五十二周),十三、十四学期专题学习(四十四周)

1100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30

6

2

110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54

45

9

3

1100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108

84

6

18

5.5

010401

自然辨证法

5

54

45

9

3

280128

军事理论

1

36

33

3

2

080154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2

54

30

6

18

2.5

1209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6

36

2

20000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

18

15

3

1

200003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8

18

15

3

1

070160

大学英语Ⅲ级

1

72

64

8

4

070161

大学英语Ⅳ级

2

72

64

8

4

070162

大学英语V级

3

72

64

8

4

280122

体育Ⅰ

1

36

4

32

1

280123

体育Ⅱ

2

36

36

1

280124

体育Ⅲ

3

36

36

1

280125

体育Ⅳ

4

36

36

1

022405

高等数学

1

90

81

9

5

082008

物理学

1

90

81

9

5

040230

无机化学(含实验)

1

72

42

3

27

3

042004

分析化学(含实验)

2

54

30

3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