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升本解剖学复习资料DOC.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457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专升本解剖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福建专升本解剖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福建专升本解剖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福建专升本解剖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福建专升本解剖学复习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专升本解剖学复习资料DOC.docx

《福建专升本解剖学复习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专升本解剖学复习资料DOC.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专升本解剖学复习资料DOC.docx

福建专升本解剖学复习资料DOC

人体解剖学

一、骨学

1、掌握全身骨的分部、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运动系统由骨骼、骨连接和肌三部分组成。

成人骨共有206块,按其所在的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

中轴部位为躯干骨(51块),其顶端时颅骨(29块),两端为上肢骨(64块)和下肢骨(62块)。

骨的形态:

根据外形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骨的构造:

包括骨质、骨膜和骨髓。

骨的功能:

骨是一种器官,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如颅骨和肋骨,支持和保护颅腔内或胸腔内器官,后者还参与呼吸运动。

骨是人体内最大的“钙库”,体内90%的钙以骨盐形式贮存在骨内,当机体过度缺钙时,在成人易引起骨质疏松、软化而发生病理性骨折,在儿童易造成骨发育不良性疾病(如佝偻病)。

骨内部是骨髓所在部位,与造血有关。

含气骨,不仅可减轻骨的重量,某些骨还能影响发音的质量。

骨骼构成坚硬的骨支架,支持体重,保内内脏,赋予人体基本形态,参与机体的运动。

2、了解椎骨一般形态,掌握各部椎骨的形态特征

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

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骨连结构成脊柱。

椎骨包括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和尾椎4块。

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

椎骨为不规则骨,典型椎骨由位于前方端圆柱形的椎体和后方板状的椎弓构成。

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各部椎孔相连成椎管。

椎体呈扁圆柱形,表层为密质,内部为松质。

椎弓左右对称,前部缩窄的部分为椎弓根,其上、下缘为椎骨上、下切迹。

后部较宽的部分为椎弓板。

上、下两个相邻椎弓根的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内有脊神经根通过。

从椎弓板上发出7个突起即椎弓正中向后伸出的一个棘突,向两侧突出的一对横突,两侧向上的一对上关节突和向下的一对下关节突。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

椎体小,椎孔大。

横突根部有横突孔,棘突末端分叉(第1、7颈椎除外)横突的未端前后各有一结节。

第6颈椎棘突较短,未端分叉。

①第1颈椎称寰椎:

呈环形,没有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构成。

前弓后面正中有齿突凹,侧块有上、下关节面

②第2颈椎称枢椎:

椎体有一向上得突起称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构成寰枢关节。

③第6颈椎横突结节较大,称颈动脉结节,颈总动脉行其前方,当头部出血时,将动脉压向动脉结节进行止血。

.

③第7颈椎称隆椎:

棘突特别长,易触摸到,为计数椎骨的重要标志。

(2)胸椎:

由上向下椎体逐渐增大,椎孔相对较小,呈圆形,椎体两侧上、下缘各有一半圆形肋凹。

横突未端前面有横突肋凹,分别与肋头、肋关节构成肋椎关节和肋横突关节。

棘突较长伸向后下方。

(3)腰椎:

椎体大,椎弓发达,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

(4)骶骨:

由5个骶椎愈合而成,呈倒置的三角形。

底向上与第5腰椎体相连接;尖朝下,接尾骨。

底的前缘中份向前突,称岬,是产科测量骨盆入口大小的重要标志。

骶骨前面光滑,称盆面,微凹,有4对骶前孔。

背面隆凸粗糙,有4对骶后孔。

骶骨侧有耳状面与髂骨耳状面相关节。

由骶椎椎孔连接成骶管。

骶管向下开口于骶骨背面下部的骶管裂孔,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是骶管麻醉确定进针部位的重要标志。

(5)尾骨:

由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

上与骶骨相连,下部游离。

3、掌握胸骨角的概念和意义

胸骨自上而下依次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

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结处微向前凸的角,两侧接第2肋软骨,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4、请叙述人体各部椎骨的外形和结构特点。

人体各部椎骨的外形和结构特点见下表:

 

椎体

椎孔

横突

棘突

颈椎

大,三角形

有孔

末端有分叉,水平

胸椎

中,有肋凹

小,心形

无孔,有肋凹

无分叉,斜向下

腰椎

大,肾形

无孔

宽大呈板状,水平

5、综述计数肋和椎骨序数的标志和方法。

(1)计数肋序数:

①胸骨角:

与第2肋平对,此为在胸前部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②肩胛骨的上角和下角分别平对第2肋和第7肋,此为在背部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2)计数椎骨序数

①第7颈椎的棘突特长,易在体表触及;

②左、右髂嵴的最高点在后方的连线与第4腰椎的棘突相对。

6、肩胛骨上角平对第二肋,下角平对第七肋,是背部计数肋的标志。

7、脊柱侧面观可见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

颈曲和腰曲向前凸,胸曲和骶曲向后凸。

8、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翼点的概念;颅底主要孔裂的名称及其穿经结构

成人颅骨由23块组成(不包括3对听小骨),各颅骨借链接装置连成一个整体(下颌骨、舌骨除外),具有容纳、保护脑和感觉器官的功能。

颅的组成:

颅骨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

脑颅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不成对的额骨、蝶骨、枕骨和筛骨。

面颅骨包括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及下鼻甲骨;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及舌骨,共15块。

翼点的概念:

颞窝的内侧壁由额、顶、颞、蝶四块骨构成,四骨的交汇部呈“H”形的缝,称翼点,翼点骨质薄,易发生骨折,可伤及走行于内面的血管,引起颅内出血。

颅底内面观:

(1)颅前窝由额骨眶部、筛骨的筛板和蝶骨小翼构成。

正中线上由前向后有额嵴、盲孔、鸡冠等结构。

筛板上有筛孔通鼻腔。

(2)颅中窝中部由蝶骨体构成,称蝶鞍。

蝶鞍上面的窝称垂体窝。

垂体窝的前界是横行的视神经交叉沟,想两侧通视神经管,窝的后方为鞍背,窝的两侧有颈动脉沟,蝶鞍两侧从前向后外的弧线上依次有眶上裂、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3)颅后窝中部有枕骨大孔,其前外侧有一短管。

称舍下神经管。

枕骨大孔后上方高起的骨嵴,称枕内隆凸,凸的两侧有横窦沟,横突沟外侧端续乙状窦沟,此沟向前终于颈静脉孔。

颞骨岩部后面中部的孔,称内耳门,向内通内耳道。

9、了解新生儿颅的形态特征及其出生后的变化

新生儿由于脑和感觉器官发育早,故脑颅远大于面颅。

额结节、顶结节和枕鳞都是骨化中心,发育明显,新生儿颅顶呈五角形。

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与骨之间的间隙充满纤维组织,间隙的膜较大称为颅囱,主要有前囱和后囱。

前囱在生后1-2岁闭合。

新生儿面颅中的上、下颌骨不发达,无牙,鼻旁窦未发育,眉弓、乳突不明显,故新生儿面颅短,口鼻较小。

10、下颌支的后下部可在体表摸到的结构是下颌骨,下颌支的后上部的粗大突起叫髁突。

11、颅盖由扁骨构成,它内、外两层骨密质分别称为内板和外板,中间的骨松质称为板障。

12、简答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

额窦,上颌窦,筛窦的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由于此窦口高于窦底,故不易引流,容易发生慢性炎症。

 

13、了解上肢骨的组成和分部。

上肢骨由肩胛骨、锁骨、肱骨、尺骨、桡骨、腕骨和手骨。

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腕骨共八块,排成远近两列,每列4块。

近侧列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手周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

远侧列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上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①肩峰在肩部的最高点,是测量上肢长度的定点。

②肩胛下角对应第7肋或第7肋间隙,是确定肋骨序数的标志。

③肱骨下端的内上髁、外上髁与尺骨上端的鹰嘴,三者在伸肘时同在一直线上,而屈肘时三者连线成等腰三角形。

④尺、桡骨茎突在腕部内、外侧。

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1-1.5厘米。

14、了解下肢骨的组成和分部。

下肢骨包括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和趾骨

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①髂嵴是髋骨的游离缘,其前、后端有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是骨盆测量的标志。

②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两者作测量骨盆之用,两者连线中点为坐骨神经经过的位置。

③腓骨头在小腿上端的外侧,稍下方有腓总神经通过。

 

第二章关节学

1、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及辅助装置

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

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

①韧带:

对关节起加固作用。

②关节盘:

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还可增加关节的运动形式和扩大关节的运动幅度。

③关节唇:

是附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它加深关节窝,增加了关节的稳固性。

2、滑膜关节的运动形式:

屈伸、收展、旋转和环转。

骨连结的方式有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类。

关节囊的外层称纤维膜,内层称滑膜,能分泌滑液的是滑膜。

3、简述关节的基本结构与运动形式。

基本结构:

1)关节面:

表面覆盖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磨擦。

2)关节囊:

分为纤维层及滑膜层(分泌滑液)。

3)关节腔:

,密闭的,内含少量滑液;腔内为负压,利于关节的稳固性。

运动形式:

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环转。

4、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椎间盘:

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间的纤维软骨。

周边纤维环,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构成,中央部位胶状物质称髓核和周边的构成。

椎间盘既坚韧又有弹性,牢固连结着相邻两个椎体,还可缓冲震荡,起”缓冲垫“的作用。

纤维环的后部薄弱,加之后外侧缺乏韧带保护,故当猛力弯曲或劳损时易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临床称椎间盘突出症。

多见于第4、5腰椎。

5、韧带:

①前纵韧带;②后纵韧带;③棘上韧带;④黄韧带;⑤棘间韧带;⑥横突间韧带

6、腰穿时如何确定穿刺部位?

穿刺针由浅入深依次需经过哪些结构到达椎管?

定位∶在第3.4腰椎间之间、两侧髂嵴的最高点在后方的连线恰好平第四腰椎棘突。

通过结构∶皮肤、皮下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

7、简述躯干骨的连接

椎体间连结:

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椎弓间连接:

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

8、掌握脊柱整体的形态、生理性弯曲及其运动

在脊柱的连结中,连结上、下椎弓板的是黄韧带。

脊柱是怎样组成的?

其形态和功能如何?

组成:

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和4块尾椎借骨连结连接而成。

形态:

1)前面观,椎体自上向下逐渐增大,至骶骨耳状面以下又渐次缩小。

2)后面观,棘突排列成一直线;第7颈椎棘水平后伸,较其他颈椎的棘突为长;胸椎棘突斜向后下;腰椎棘突水平向后。

3)侧面观,有4个生理弯曲,其中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

运动:

能前屈、后伸、侧曲、旋转。

下腰部、下颈部运动幅度大。

9、了解胸廓的组成及其功能

胸廓由12块胸椎、12对肋、1块胸骨和它们之间的连结共同构成。

构成胸廓的关节主要有肋椎关节和胸肋关节。

成人胸廓近似圆锥形,容纳胸腔脏器。

10、掌握肩关节、肘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及其运动

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

其特点是肱骨头大,关节盂小,关节盂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加深关节窝;关节囊薄而松弛,囊的上方附于关节盂周缘,下方附着于肱骨解剖颈,囊的上、前、后方有肌肉加强,下壁薄弱,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常从此脱出。

肩关节的运动十分灵活,能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与桡、尺骨上端构成的复合关节,它包括三个关节(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这三个关节包在同一个关节囊内,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内外侧壁紧张,因有韧带加固;关节囊下部有桡侧环状韧带,从前、外和后面包绕骨头。

小儿的绕骨头发育尚未完全,当向前牵拉小儿手或前臂用力过猛时,然骨头可向下脱出,称绕骨头半脱位。

肘关节可作屈、伸运动。

伸肘时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屈肘时,三者呈一等腰三角形,肘关节脱位时,三者关系发生变化。

桡尺近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联合可是前臂旋前和旋后。

11、掌握骨盆的构成、形态及其分部,了解男、女性骨盆的区别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两侧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骨盆被骶骨的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和耻骨联合上缘所围成的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小骨盆上口为界线,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

骨盆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和保护盆腔脏器。

在女性,骨盆还是胎儿娩出的产道。

女性骨盆外形宽短,骨盆上口近似圆形,较宽大,骨盆下口和耻骨下角较大。

12、骨盆界线是怎样围成的?

何谓大、小骨盆?

骨盆界线由骶岬,两侧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上缘共同围成,此界线以上为大骨盆,以下为小骨盆。

13、掌握髋关节、膝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1)髋关节组成:

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

结构特点是:

股骨头关节面约为球形的2/3,介乎全部纳入髋臼内。

关节囊厚而坚韧,上端附于髋臼周缘,下方前面附于转子间线,后面被股骨颈内侧2/3,颈的外1/3在囊外,故股骨颈骨折有囊内、外支分。

另外,关节囊上、后及前壁均有韧带加强,惟有下壁较薄弱,故股骨头脱位常发生在此处。

在关节腔内有股骨头韧带。

运动:

髋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但其运动幅度远不及肩关节。

(2)膝关节组成:

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连结构成。

 结构特点:

①是人本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②关节囊外有韧带加强,即髌韧带、腓侧副韧带和胫侧副韧带。

③关节囊内有两条囊内韧带加强,即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

  ④关节囊内有两个半月状的关节内软骨,即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

⑤关节囊薄而松弛,滑膜层宽阔,形成髌上囊和翼状襞。

 运动方式:

屈伸运动,半屈膝时小腿可做轻微的旋内和旋外运动。

膝关节的韧带:

髌韧带、胫侧附韧带、腓侧附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

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呈O形。

14、两侧肋弓在中线构成向下开放的角,叫胸骨下角,角内夹有剑突。

15、颅顶主要的缝有冠状缝、失状缝和人字缝。

颅顶的冠状缝位于额骨和顶骨之间。

16、新生儿颅囱主要有前囟和后囟。

17、全身运动幅度最大、最灵活的关节是肩关节。

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18、参于桡腕关节组成的腕骨有手周骨和三角骨。

19、踝关节由胫骨和腓骨的下端与距骨构成的,能做背屈趾屈运动。

第三章肌学

1、骨骼肌的形态、构造

肌的外形大致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4种肌。

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阔肌的腱性部分成薄膜状,称腱膜 。

2、了解背肌浅、深层各肌的名称、位置及其主要功能。

3、了解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4、肌由肌腹和肌腱构成,其中肌腹具有收缩作用。

肌的辅助结构有筋膜、滑膜和腱鞘等。

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

5、咀嚼肌配布在颞下颌关节的周围,其中咬肌和颞肌都可在体表摸到。

6、胸锁乳突肌起自胸骨锁切迹和锁骨胸骨端,止于颞骨乳突,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颜面转向对侧,两侧若同时收缩使头后仰。

7、能引体向上的肌有胸大肌和背阔肌

8、掌握膈的形态、分部、裂孔的名称及穿经结构

膈位于胸腹腔之间,呈穹窿形的扁肌,分为胸骨部、肋部和腰部。

从后到前或从下到上依次是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

①主动脉裂孔:

位于第12胸椎体前方,有降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②食管裂孔:

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平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③腔静脉孔:

位于主动脉裂孔右前上方,平第8胸椎水平,有下腔静脉通过。

9、膈收缩时,膈的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增大,引起吸气。

膈是向上膨隆的扁肌,其中央部称中心腱。

通过此处的结构是下腔静脉。

10、了解腹前外侧壁各肌的名称、位置、排列关系和作用,掌握腹直肌鞘、腹股沟管的组成和内容

腹前外侧群主要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

(1)腹直肌鞘由腹前外侧壁3块扁肌的腱膜构成,包绕腹直肌。

鞘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在脐下4-5cm处3块扁肌的腱膜全部转到腹直肌的前面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使后层缺如。

因此,腹直肌鞘的后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分界线,称弓状线(半环线),此线以下腹直肌后面与腹横筋膜相贴。

(2)腹股沟管是腹前外侧壁三层扁肌之间斜行的潜在裂隙,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厘米。

有四个壁和两个口。

   四个壁分别是:

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缘;下壁是腹股沟韧带。

   两个口分别是:

外口为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的小裂口,又称皮下环;内口为腹横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的裂口,又称为腹环。

   穿经的结构是:

男性为精索;女性为子宫圆韧带。

11、腹前外侧壁的三块扁肌由浅入深依次为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12、腹股沟韧带连于耻骨结节与髂前上棘之间,由腹外斜肌腱膜的下部增厚形成。

13、三角肌和肱骨大结节共同形成肩部圆隆的外形,该肌的外上2/3部是临床经常选用肌内注射部位。

14、外展肩关节的肌是三角肌和冈上_。

15、肱二头肌是肱三头肌的拮抗肌,能够前屈肘关节,并能使前臂旋后。

16、肱三头肌位于臂的后部,作用是伸肘关节。

17、臂部前肌群包括肱二头肌、肱肌和喙肱肌。

18、前臂前肌群的主要作用是屈肘、屈腕和屈指。

19、股肌前群中最强大的肌是股四头肌,它止于胫骨粗隆,作用是伸膝关节。

20、臀大肌位于臀部浅层,此肌的作用是使髋关节后伸,临床经常选作肌肉注射。

21、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合成。

收缩时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

22、小腿三头肌由浅面的腓肠肌和深面的比目鱼肌合成;其腱粗大,称跟腱。

23、维持人体直立的下肢肌主要有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

24、哪些肌是肌肉注射的常选部位?

肌肉注射常选臀大肌、三角肌。

25、简述肱二头肌及其主要拮抗肌的位置和作用。

肱二头肌位于臂前部浅层;

其主要作用是屈肘关节,也有屈肩关节和使前臂旋后的作用。

肱二头肌的拮抗肌为肱三头肌。

该肌位于臂的后部,主要作用是伸肘关节。

26、试述斜角肌间隙的组成及其穿经的结构。

斜角肌间隙由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围成,三角形,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27、请在自身辨认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三角肌,在肩部,从上、前、后、外侧包裹肩关节。

收缩时可使肩关节外展。

临床上常用此肌进行肌肉注射。

肱二头肌,在臂部浅层,肱骨前方,当屈肘时可见其隆起。

收缩时可屈肘关节,,且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该肌可使前臂旋后。

肱三头肌,在臂部,肱骨的后方。

收缩时,可伸肘关节。

臀大肌,在臀部浅层。

收缩时,可使髋关节伸和旋外。

股四头肌,在股部(大腿),股骨前方,收缩时,可伸膝关节。

小腿三头肌,在小腿,胫骨后方。

收缩时,可使足跖屈。

该肌在人体站立时,可固定踝关节,防止身体前倾

28、大腿分为前群、内侧群和后群。

29、股四头肌有四个头:

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中间肌。

收缩时伸膝关节,股直肌可协助屈髋关节。

30、大腿后群(内有二半,外有二头):

包括位于大腿后外侧的股二头肌,内侧浅层的半腱肌和深层的半膜肌。

4、神经系统

1、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分类;掌握神经系统的主要常用术语

(1)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

周围神经系统:

包括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

(2)神经神经元的分类

按神经元突起数量分类:

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按神经元功能和传导分类: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3)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①灰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集中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灰暗

②皮质:

大、小脑表面形成的灰质层

③白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中的部位,色泽白亮

④髓质:

位于大、小脑深部的白质

⑤神经核: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集聚成的团块

⑥神经节:

同类结构在周围神经系统称神经节。

⑦纤维束: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聚成束

(一)中枢神经系统

1、掌握脊髓的位置、形态和脊髓节段的概念;了解脊髓内部结构概况

位置:

位于椎管内,上端于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一腰椎体L1下缘,新生儿平L3

外形:

前、后稍扁的圆柱形

内部结构:

2个膨大:

颈膨大(C4~T1)、腰骶膨大(L2~S3)

6条纵沟:

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脊神经前根走出)、后外侧沟(脊神经后根进入)

脊髓圆锥:

腰骶膨大一下逐渐变细,呈圆锥状的部分。

终丝:

脊髓圆锥向下延伸出一条细丝。

马尾:

在脊神圆锥下方,腰骶部神经根连同终丝,合呈马尾。

①脊髓前角内含有运动神经元,后角内含有感觉神经元;侧角只见于胸1至腰3中间外侧核,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②白质围绕在灰质的周围,借脊髓表面的纵沟分为三个索,即前索,后索和外侧索,其中后索中主要有薄束和楔束。

③薄、楔束的纤维分别来自同侧胸5节以下和胸4节以上的传导深部感觉的上行纤维,而后上行分别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脊髓节段的概念:

把每一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根丝附着范围,称为一个脊髓节段。

脊髓可分为31个节段节(颈8、胸12、腰5、骶5、尾1)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平对椎骨的序数

举例

上颈髓C1~C4

同序数椎骨

C3平对第3颈椎

下颈髓C5~T4

同序数椎骨-1

T3平对第2胸椎

上胸髓T5~T8

同序数椎骨-2

T7平对第5胸椎

下胸髓T9~T12

同序数椎骨-3

T10平对第7胸椎

腰髓L1~L5

第10~12胸椎

骶、尾S1~S5,Co1

第1腰椎

(1)脊髓灰质分为哪几部分?

各部分内含什么神经元?

脊髓灰质在其横切面上呈现蝴蝶形,自上而下都可见到前角(前柱)和后角(后柱),在胸1(T1)至腰3(L3)节段的横切面上尚可见到灰质侧角。

 前角较宽短,内含躯体运动神经元(大型的为α神经元;小型的为γ神经元);

后角较细长,内含的神经元比较复杂,主要为联络神经元;

侧角在前、后角之间,内含交感神经元(内脏运动神经元)

(2)脊髓白质分哪些索?

各索内有哪些主要纤维束?

其功能又如何?

脊髓白质被表面的沟裂分为三个索:

前索为前正中裂和前外侧沟之间的区域;后索为后正中沟和后外侧沟之间的区域;外侧索为前、后外侧沟之间的区域。

 

前索内主要有皮质脊髓前束和脊髓丘脑前束;外侧索内主要有皮质脊髓侧束和脊髓丘脑侧束;后索内主要有薄束和楔束。

 

皮质脊髓前束和皮质脊髓侧束:

将大脑皮质的指令传至脊髓前角,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

 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躯干、四肢的痛、温、压觉和粗略的触觉。

薄束和楔束:

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觉和精细的触觉

2、掌握脑干的分部,了解外形和脑干的内部结构概况

脑干的分部:

延髓、脑桥、中脑。

脑干的外形:

脑干的最下部为延髓,呈倒置的椎体形。

在橄榄的后方,自上而下一次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根丝出入。

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

在脑干背侧,脑桥下半和延髓上半敞开,形成菱形 窝,即第四脑室底。

脑干的灰质分散成团块状的神经核,其中与脑神经有关的称脑神经核

(1)脑干内上行四个丘系的名称、位置及功能。

①内侧丘系:

为由薄束核、楔束核发出的,传导同侧深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二级纤维,从延髓的背侧弓行绕过中央管,并交叉至对侧的中线两侧后折而上行的纤维束。

位于锥体后方,终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②脊髓丘系:

为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痛、温、粗触觉的脊髓丘脑前束和脊髓丘脑侧束行至延髓时合并形成的纤维束,行于下橄榄核和内侧丘系的背外侧,终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③外侧丘系:

为由蜗神经核发出的,传导听觉的二级纤维,在脑桥被盖部腹侧横行穿过内侧丘系,左、右交叉后折而上行的纤维束,位于脑桥被盖部腹外侧,终于内侧膝状体。

④三叉丘系:

为由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发出的,传导头面部痛、温、触觉的纤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