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396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英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田英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田英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田英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田英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田英章.docx

《田英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英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田英章.docx

田英章

(田英章老师学生学习笔记--长沙胖子整理编辑)

这是田老师为书法教学示范作品(原稿复印件)。

就这16个字,持续学习了5个月,每周一次课,一次2小时,这2小时临写1-2个字,田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水平和进度分别指导,从笔画到结体,一字一字过关,不时亲笔示范,甚至手把手地写,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老师是如何写的,直至学生基本掌握字的写法,然后回家自己临习巩固,下次课前交上作业,田老师再行批点。

这副对联是田老师作的,很实用,社会认可和认知度较高。

田老师首选此联进行教学,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希望学生们学有所用、学能致用。

现与大家一同分享,重要目的就是和大家一同继续学习,欢迎大家也诚邀大家特别是初学的朋友参与临习创作,并将自己的作品传上来,共同切磋,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这16个字,根据我临习过程的切身体会,认为对练习笔法也非常有促进,因为它包括了几个比较难写的笔画:

竖弯钩(右弯钩)、竖钩、戈钩、仰钩、直捺,当然也包括了其他主要笔画:

左点、右点、长横、长竖、长撇、竖撇、平捺、反捺等等,可谓笔法丰富。

田老师无意为之,却是无心栽花花满园。

所以我极力向初学者推荐。

为便于初学者临习,我愿意当传声筒,现学现卖,抽空我会把这16字的“学书笔记”逐字的奉献给大家。

敬请关注.

补充声明:

有谬误之处,肯定是我记错,或理解错误,或纯属个人臆造,请予指正。

临习前,先来几条田老师语录:

跟我学,要放弃自我。

允许写不好,但不允许不好好写。

看一笔写一笔,最多两笔。

^

宁精勿滥,按错误写法写得越多,只会巩固错误

观”为左右结构,笔画又多,笔画相对细些不要写宽了。

诸横抗肩较大。

草头要小,笔顺:

竖-横-横-竖。

第一笔起笔为抖笔,但忌滥用。

俩“口”有距离,第一“口”靠左些。

“隹”往上靠,撇从俩口间起笔,撇头不要大,左竖与撇的连接与普通单人旁有别,是直插在撇里,竖细、直、长而左斜,点是小撇点,四横较短,长短有别,间距相等,前三横与左竖虚接,第四横实接(从竖里起笔),右竖比左竖粗,从点下起笔,靠诸横的右端。

写完后左竖下端露出较长的一段。

“见”里边的第一、二横应分别在“隹”第一、二横的延长线上,横折往里走成凹坎后写竖,撇细而往“隹”下方向走,竖弯钩伸展。

竖弯钩写法:

竖轻,稍左斜,放松手腕拐弯,弯细,拐后即按笔右行,横粗要保持前后较一致,不要前面太细而后太粗。

横时笔锋在左,笔肚在右,挑钩时保持这种状态,不需调整笔锋,先有点圆弧往右上尔后直往上推挑(这往上推是我的感觉),出锋时不往右也不往左,形成外方内圆的钩。

注意录象,田老师写完这钩后,笔锋是扁的。

这与不需调整笔锋有关,因为写横时笔毫是压扁铺开的。

笔好不好使,写写这竖弯钩就知道,因为要拐好几道弯。

 

“口”为扁口,写完“口”单看它是斜的,折竖往里走成凹坎,不这样写不精神。

其底线位置大概在中线上,容易往上写。

竖撇高扬,露出“口”的部分较多,撇捺伸展注意角度,撇高捺低,但不明显,捺容易写的过平.

捺脚是很头疼的事,我有时处理得很好,有时非常糟糕,糟糕时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捺不出去了”。

说说我的好感觉。

我认为写好捺脚,即“捺不捺得出去”,与中部运笔是否正确很大关系,我在说“今”之捺时说过“这段运笔是直下并逐渐加大按笔力度而力直指刀的下角”,注意“而力直指刀的下角”,就是说的运笔之力要灌注到下图箭头所指之处,也就是顿笔之着力点,这下到位了,切出刀锋也就舒服了。

切刀锋时先慢后快,最后出锋时要快,用的肘部力量抽将出去,是抽刀出鞘的感觉,但锋尖不宜太锐。

切出刀锋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中锋法,即边提笔边收敛笔锋且笔锋在笔画中线运行切出刀角;一种侧锋法,即边提笔边转笔切出刀角。

不管是哪种办法都是水平运笔出锋,而下刀面是斜向上的.

关于捺笔,有一个书家用了很形象的比喻,他说捺就像小河拦河坝的一个小瀑布。

水原先是水平流动的(捺头),在斜坝上端忽然一个小拐弯(捺脖),顺着斜坝直流而下(捺身),冲到坡底(力注捺下角)后溅起(刀角斜面)再水平流走(水平出锋)。

从中我们可悟到捺的运笔和形态。

左斜右正结构,撇稍高,横要短。

第二横往左伸、较长,右端与第一横右端在一条垂直线上。

两横抗肩大。

撇是左歪头,起笔大概在短横左端的下方,不宜过长。

“口”敦实平稳,往下靠,左竖起笔大概齐长横的右端。

我把握此字的感觉是两横大胆抗肩,第二横起笔大胆靠左,并距第一横较远。

撇、捺基本功具备,但组成人字头还需一番摸索。

为写这字,我单笔练了不少,组合更费了不少工夫,才略感有点意思。

田老师的人字头看着很有意味,它不像有的撇捺往左右翘,而是有点往下盖,较饱满、含蓄、内敛不失优美而怀抱又很宽广的感觉。

就像一个古朴、典雅、厚实的人字顶亭,人在其下感觉很安全、很舒适。

撇较厚重,也较直,出锋时才略有向左的弧度。

捺的里侧看着有点弯弧,但写时千万不要故意弯曲,其实这段运笔是直下并逐渐加大按笔力度而力直指刀的下角,然后水平起刀。

捺的起笔(蚕头)在撇里,在撇里一顿有一小波即出来(然后直下),与撇相交的内角不是锐角而是成点小圆角,最好能写出来,这也是味道所在。

撇低捺高,撇陡点,捺平点,并不对称

人字下方的部件偏左,两横很短,但竖最后是在中线上。

人字头的字如“金、全、会”都有共同特点,下部零件置左、上靠。

左点低,右点高,两竖直对。

上“口”左竖较正,右竖左斜;下“口”左竖右斜,右竖较正。

“田”左白少右白多更有味,反之不行。

最后一横“努力”写平,有弹性有力度。

“田”左竖右斜,右竖较正,横抗肩。

虽抗肩,但不要直不愣登的往上斜,而是有点弧度,有弹性,特别是长横更如此。

中竖在上横中横起笔,不要出头,严丝合缝,表现工楷之严谨。

需要如此的横接竖可类推。

所有“心”字底均偏右,仰钩起笔指向“田”左竖末端。

“田”坐“心”之怀抱,不要貌合神离。

进:

“隹”窄而高,撇厚重、较陡,四横较平,特别是第四横更要平,单人竖在中线位置  

退:

“艮”不要写宽了,长竖居中线。

“进、退”之平捺切笔起笔,注意起刀位置。

学习除了临摹外,没有不二法门.学书就要通过严谨的临摹

孙过庭说“察之尚精,拟之贵似”,楚生临史晨碑,是可以用尺子量的,田老师也说临摹要像左手合右手.所以观察要够细致,在结构和笔法上要细致!

不要大概像.都是大概齐,差不多恐怕不行,创作时就要差很多.

初学书法,难处不在求个性,而在于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共性,所以这个工作做的要够细,够扎实.

还有--楷书的融合问题,叫我看,是各种书体里面最难的,它的程式非常清晰,就不容易融合的不露痕迹。

所以呀,就要各个击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

再就是--学田不学田法,就不算高明。

比如说,我学田,我改造一下他,我意趣一下,这就得不偿失了,为什么哪,因为这个自我阐述的过程必然要回避田最精彩的部分,当然,这点只是说对于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说,融会贯通是还是目的,但要自然而然,风格不是被创造出的.

少量的创作也是检验临摹效果的重要手段.

再反复学习下基本笔法

右点:

下笔虚而快,落笔实而缓,至笔腹落纸后,轻轻向后拉,接着向左下方回锋。

(形状为三角一肚)。

长撇:

它是从慢到快,从高向低,再由低返高的一个弧形笔画。

起笔时微粗,稍行即细,至腹部又加粗,尾部复为细收。

掌握弧度,不可直伸,又不可弯度太大,应使尾部稍有弧度即可,使人观之有飘扬感。

捺:

下笔时应藏锋逆入,写出一个小鹅头的形状,然后引锋迅速下行,至笔腹落纸后,再慢慢抬笔平行直出,即可出现刀形。

左点;快速下笔,露锋入纸,引笔下行,先快后缓。

收笔时,笔锋向左靠,写出沉重之势,然后向下拉笔,切出斜角,最后用笔尖向右侧回锋。

长横:

竖锋下笔,如利剑切割,伏锋平行,行笔中笔腹向前,笔尖在后,保持中锋运笔,至横画中间稍细,但只可横画下端略显弓形,上端依旧平行。

左端稍低,右端微高,两端写出斜坡但不可过大。

最后的收锋处要注意先向上抬锋,再用笔尖回锋,方见整齐。

垂露:

中竖收笔处将笔锋下按一顿,再向下拉笔,收笔时,笔锋稍向左切,最后向右回锋。

戈钩:

上端为方笔,然后向右下延伸,稍弯稍细,宜用腕力,行笔至钩处先切出斜角,随即向上回锋,整理笔锋,复下顿,最后使笔管略向左倾顺势用偏锋挑钩。

腰部稍细,弯度、斜度适度。

横弯钩(心钩):

下笔急锋插入,犹如鸡啄米,势不可缓。

露锋入纸后,行笔稍慢,写出弯笋之状。

不过,虽有弧度却不可太陡,行笔时要向右下方曳笔,底部稍平,挑钩时也要回锋衄挫,然后逆锋挑出,笔锋与戈钩略似,“心”字的钩锋应遥指起笔处,使之呼应。

仰钩(竖弯钩、浮鹅钩):

从竖画起,后向左下方倾斜,略呈弓形,行至底线,再向右转笔,转折后平行,最后慢速扬笔向右上方轻挑出钩。

关键在两处:

一是向右转折之处,须使手腕放松转出弧度,切不可出现死角,而又不能软绵无力,要写出弹力;二是挑钩之处,挑钩要将笔放慢,钩的里怀应呈椭圆形,也不得出现硬角。

竖撇:

起笔与竖笔基本相同,下行至中部渐呈撇状,相对弧度要大,以为捺笔留出空间。

竖撇宜用腕力,腰部稍细,上部宜正宜直。

平捺:

起笔采用方笔,直切入纸,然后行笔向上,写出鹅脖形状后,立即引锋伏行,渐渐使笔毫铺开,至笔腹着纸后,慢慢抬笔切出刀锋,最后平起直出,使刀锋直向正前方,不可翘尖或垂首。

呵呵.任何书家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先抛开弱处不谈,田老师的作品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与和谐.

一幅作品是一个整体。

一幅好的作品,也许会表达出多种美,但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只会有一种,这种美是纯粹的。

具体到每一个字,具体到每一个笔画,每一个细节都是为这种美服务的,都为这种美而生而存在,因此这种美才能够纯粹而突出。

我们会感叹这种美而忽视每一笔的存在。

如果发现有一笔写得异常突出或者叫出众,那么反而会破坏其他笔画所营造出的统一性的美,会显得格格不入,这样不会是一幅好的作品。

我们一直在努力学习楷书,就是要把自己认为最美的笔画形态、风格表现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用各种形态的笔画、结构来营造这种统一性,表达这种统一的美。

大家对断臂维纳斯的故事都不陌生,维纳斯完美精致的手臂被砍下来,就是因为它过于突出,影响了维纳斯整体美的表现。

正因为没有了手臂,维纳斯的整体美才得以表现出来,成了美的经典。

田老师对欧书笔法多年研究的成果,是需要后学者不断地学习和继承的。

众多宗欧大家,在欧字的笔法继承和研究上,各有独到见解,值得后学者追摹,就一画而言(横、竖、撇、捺、折、钩、弯等),各位大家笔法均有不同体会并有不同的见解。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人只要选适合自己口味和方法的笔法即可追溯欧公原意。

在欧字的学习上,我着重于对田老师欧字笔法的学习和掌握,因为田老师的笔法看起来简单,但着重于对提按、节奏的微妙的控制,写出来的笔画的效果和整字效果却极佳,是需要长期的体会和经验积累的。

关于结字,田老师处理得“正”,欧体原帖有众多微妙的间架错位调整,田老师将其统一规范,因此田老师的字英姿勃发而稍嫌不古.但很适合初学者学习.

就先生所见,胖子想问一句:

楷法无欺,可否学习下您的楷书作品?

非胖子无礼,真心讨教.多谢您的参与和指教

“言”旁第一横左伸,点在其右端,以点画一条垂直线,下面笔画均不能过线。

右部先写两横再写竖,竖高扬,出头较多;“四”扁、斜而宽放,里两竖呼应,有被往下倒而又要努力站稳的感觉,最后一横短,两端不接竖;“贝”不宜宽,写时要有上窄下宽的意识(“贝”在下时均如此),右竖长,最后一点很关键,不宜平,站稳,顶着竖而努力将全字右部扛起的感觉。

此字所有横均抗肩,注意斜中取正

诸横等距乃常识。

另有三个特点:

1、第一横较平。

2、第一个横折与众不同,横完后不需往上抬笔而折笔,说白了就是“塌肩”。

3、中竖压“曰”里横之中部。

两点呼应;三横不长,抗肩较大,起笔有异,间距较小;撇起笔不在横中部而靠左,捺起笔也不在横中部而靠右,撇捺伸展,撇低捺高;“良”上靠要放正,容易往左写,能否放正与撇捺角度也有关。

注意最后一笔反捺要长。

要写出这种味道要多实践掌握好度,两横不长抗肩大,关键在“心”,写正了太板没味道,太歪了脱节而散乱.

田老师说:

人心不正,所以字心也不正.

横长、不粗,略抗肩稍有弧度;“口”不大,左置,起笔约在长横左端斜坡之延长线上;竖钩挺拔,起笔在长横中部靠右点,与横略有衔接,钩稍长。

竖钩太靠右是通病,要避免。

.

左、中两部分紧凑,写戈钩前,看它是斜的(上部右倾),写完戈钩一支撑,全字正了。

戈钩稍长。

戈钩忌身弯力弱,戈身圆劲流畅,端粗中细,钩形外方内圆。

写戈钩不要为弯而弯,而是有种拉直的力相抗衡不许它弯。

要点是运用腕力带动笔,自然就有弧度。

假如以腕为轴心,并以腕力转动手划的就是圆弧。

起笔时,要想好它的长度和方向,起笔后,眼睛要瞄着它的下端驰笔而去。

写到下端先切出方角,回笔调整笔锋再下顿,侧锋挑出。

当然,功力具备,运笔准确,可不必回笔,一起呵成,挑钩出锋。

注意,这是一个反手动作,起笔时,手要留有活动的余地,否则,写到下端,手“窝”着,不能自如控笔挑钩。

长捺、平捺亦然。

三横抗肩较大,长短有度,起笔各异;撇似竖撇,靠横左端;捺靠横右端,在横里起笔,也可穿入横起笔;“日”上靠,放正,不可太宽,左竖短右竖长;全字表现上紧下松,下部横间距比上部三横的间距稍大。

我认为不可忽视“日”两竖之长短对比。

右竖长点,除增加了全字的味道,使字修长点、活泼点,也起到平衡作用。

因诸横均抗肩大,特别是上部三横斜视往右上走,右竖长点可往下拉一拉,从而端正了全字。

这也许就是险中求正。

“春”、“养”两字下部放正很关键,我认为下部“日”、“良”应在上三横的正下方。

如何才正呢?

如撇捺角度合适,很自然能正;如撇捺角度不合适,强行放正也会别扭,那就要考虑调整撇捺开合度。

上一个字是“春”,撇捺伸展,跟着“秋”字又有撇捺,为求变化,此字采用异体。

“火”旁笔顺与单个“火”字相同。

先左点,后右上点,中穿撇,再右下点。

笔顺正确,方能使笔画呼应并紧凑。

不可将“火”旁写散,特别是右两点要聚拢些,注意它们和左点的位置关系。

撇乃竖撇,但不宜过长,也不可往左过于伸展。

“禾”注意与左部的笔画穿插。

小平撇靠上写,小藏锋起笔,注意起笔角度;横离小平撇略远,插入“火”中,在其右上点下方起笔,大抗肩;竖钩挺胸抬头之势,稍长,中段较细,但若力度不到,还是写粗点吧;撇从竖出(“木”旁写法如此),伸入“火”下,如“火”旁写不对,准与其右下点打架;长点(反捺)较重,注意位置、角度,其与竖的夹角应和撇与竖的夹角对应为佳。

.

 

我在阐述时,老说这左一点那右一点,这上一点那下一点,这粗一点那细一点,这正一点那斜一点,是否有人觉得很机械。

不!

这就是楷书!

这就是工楷!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田老师说了一个很说明问题的比喻,说人的五官其实相差不多,也就眼大点小点,两眼距离远点近点,鼻子高点直点,嘴巴大点小点,嘴唇厚点薄点,脸方点圆点,等等,为什么有的人漂亮,有的人不漂亮甚至较丑,就因为相差那么一点点。

所谓《学书笔记》发完了。

只希望对大家学字哪怕有一丁点好处,我心也无比高兴。

这也是对自己学字的一个小结,以其示人,如能讨教大家,指引我路,岂不快哉!

万望大家捧场响应,不吝笔墨,单字也好,成篇更佳,发将上来,共同切磋。

顿首!

还想谈论一点是-----学艺先学德做事先做人

修德、立品、做人,是摆在每个人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谁也没有豁免权。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人”与“事”的联系的必然性,认为“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人”决定“事”。

近些时候,北京大学学生提出一个响亮而实在的口号:

“治国平天下,先自修始”。

可以看出他们已充分认识到“做人”(修身)是“做事”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在《百家讲坛》因主讲《玄奘西游记》而迅速红遍大江南北的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给季羡林96岁生日祝寿时,一进门先向季老师恭恭敬敬地跪下磕了三个响头,这一场景,被央视新闻频道《小崔说事》栏目记录。

?

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啊,在浮躁的现代所谓“文明”的社会里,我们几乎所有人都不再以跪拜父母了,给老师行如此大礼,难得呀。

请读一下我们的启蒙书籍《弟子规》,你做到了几点?

蕴/英二位老师在讲书法时,经常提到京剧对书法的影响。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按理来说,舞蹈、武术、国画等这些对书法的影响不是更大吗?

为什么偏偏强调京剧呢?

终于有一天我想明白了,从目前德品传承情况来看,只有曲艺界还保持良好的德品传承,“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是梨园古训,是艺人座右铭,提倡“人品戏品相一致,艺德艺术相统一”。

所以一向尚德尚品的田老师经意不经意地就能把京剧联系起来了。

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尤其在当今社会,能保持人格的独立,不以己悲,不为物喜,不被喧嚣的世俗浸染,实属难能可贵。

做事与做人有着辩证的关系:

做事必先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关键,也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因素,做人的方向错了,做事成功的可能性就没有了。

把握做事与做人的内在联系,掌握做人的准则和做事的尺度,在做任何事之前先从做人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

.

我与田英章老师的交往交情并不很深,但我非常敬重田老师的修养和人品,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一面之交里,或一个电话中亲身感受到田老师的为人。

田老师的字,一笔一画中,无一不渗透着宽和、谦虚、豁达,这是不能有意为之的东西,是真正意义上的字外功夫。

虽然有些人的技法已经相当高了,已经达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程度了,但却无法表达这种感觉。

不相信你可以试试。

"观心如止水,为行见真书"张文孝此语虽偏激,但对于我们这些学习楷书的人又何尝不能为铭?

书法艺术与汉文化息息相关,汉字的书写在重德之人的眼中其原则与作人的原则有着相通之处,因为汉字结构骨架要求取长补短,好似"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书法的规矩转折要求却密就疏,好象"孝子承顺慎终思远之心";书法的风神格调或刚或柔,犹如"哲人行藏知进退".所以对于书法作品的鉴赏有"作字如做人"之说.面对当今社会的世风日下,我想这些应该就是田老师所标榜提倡的"德艺双修"的积极意义所在.

学习田老师的书法,首先当从理解和学习田老师的品格入手,一但懂得了田老师的为人的宽厚和处世的原则,那么老师的字不很容易理解了,否则你学到的仅仅是技巧而已.

有人说田老师很低调,这话一点也不错。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谦逊宽厚,淡定平和,踏实认真,正是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在.

吾愿一切立志有所作为者,首先在“做人”上下功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