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温度控制系统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90224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1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蒸发器温度控制系统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蒸发器温度控制系统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蒸发器温度控制系统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蒸发器温度控制系统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蒸发器温度控制系统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蒸发器温度控制系统方案.docx

《蒸发器温度控制系统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蒸发器温度控制系统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蒸发器温度控制系统方案.docx

蒸发器温度控制系统方案

 

蒸发器温度控制系统方案(总12页)

1设计任务

液氨蒸发器采用出口产品温度为主被控变量,加热蒸汽流量为副被控变量。

主、副对象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主、副扰动通道的传递函数分别为:

试分别采用单回路控制和串级控制设计温度控制系统。

设计要求如下:

(1)分别进行控制方案设计,给出相应的闭环系统原理图;

(2)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整定控制器参数;

(3)给出系统的跟踪性能和抗干扰性能仿真,包括一次扰动和二次扰动;

(4)对不同控制方案对系统的影响做对比分析。

2整体方案设计

单回路控制变量的选择

对于被控量和操作量选择的原则,其中,被控量选择的原则是能直接反映生产过程中产品产量和质量,选择的结果直接影响生产,因此此设计的被控量是温度。

操纵量是克服扰动影响、使系统重新恢复平稳运行的积极因素,应该遵循快速有效的克服干扰的原则去选择操纵量,因此此设计的操纵量是加热蒸汽流量。

串级控制系统的选择

串级控制系统选择主变量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首先应尽量选择能直接反应控制目的的参数为主变量;其次要选择与控制目的有某种单值对应关系的间接单数作为主变量;所选的主变量必须有足够的变化灵敏度。

 故在本系统中选择出口产品温度作为主变量。

副回路的设计质量是保证发挥串级系统优点的关键。

副变量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应使主要干扰和更多的干扰落入副回路;应使主、副对象的时间常数匹配;应考虑工艺上的合理性、可能性和经济型。

故选择本系统中的加热蒸汽流量为副变量。

又因为外环是主回路,内环是副回路,所以温度调控是主回路。

控制器的选择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是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确定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大小。

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对副回路没有太大的要求,所以只需要有比例环节即可(即P为常数,I=0)。

而对于要求较高的主回路,由于主变量一般不得有偏差,所以主回路一般由比例微分控制(P,I均为常数)。

3系统仿真与参数整定

单回路系统的仿真与参数整定

针对设计要求,单回路前向通道中含有主、副控制器及扰动,而调节器一般位于扰动的前面,所以PID调节器在最前面。

设计中副被控变量为加热蒸汽流量,所以其作为反馈作用于输入端

图3-1-1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

由方框图对应得到系统仿真图

图3-1-2单回路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图

仿真整定过程:

首先将PID的参数设置为仅存在比例调节,变换不同的P值以达到期望的效果。

图3-1-3

P=1,I=0,无扰动信号

图3-1-4

P=3,I=0,无扰动信号

图3-1-5

P=5,I=0,无扰动信号

图3-1-6P=7,I=0,无扰动信号

上面四幅图片可得当P越大时,超调量越大,稳定性下降。

但是震荡频率加快,响应时间变短。

为了保持系统原来的衰减率,PI调节器比例带必须适当加大。

又因为要使PI调节在稍微牺牲控制系统的动态品质以换取较好的稳态性能,所以P值不应过大,因此选择P=7。

图3-1-7

P=7,I=,无扰动信号

图3-1-8

P=7,I=,无扰动信号

积分环节的作用除消除系统的余差外,也加大了系统的振荡频率,使响应速度变快。

但是随着I的增大,超调量过大,也调节时间过长,系统动态性能降低,因此选择I=最佳

图3-1-9

P=7,I=,一次扰动信号

图3-1-10

P=7,I=,二次扰动信号

通过反复试验过程,此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效果比较理想,控制器参数整定比较合理。

加入扰动以后超调量有所增大,但后面能够达到期望值,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串级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参数整定

针对设计要求,产品温度作为主变量必然处于主回路,蒸汽流量作为副变量位于副回路中,扰动要加在调节器之后,因此得如下图所示框图:

图3-2-1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

由方框图对应得到系统仿真图

图3-2-2串级控制系统simulink仿真图

仿真整定过程:

首先将主、副PID调节器设计为比例控制,增益分别为K1,K2,假设扰动均为零,在给定阶跃输入下得到输出响应y1(t),y2(t)。

串级系统的整定比单回路复杂,因为两个调节器串在一起工作,各回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改变主、副调节器中的任何一个整定参数,对主、副回路的过渡过程都有影响,这种影响程度取决于主、副对象的动态特性、而且待整定的参数比单回路多,因此,串级系统的整定必然比较困难和繁琐。

常用的工程整定方法有:

试凑法,两步整定法和一步整定法。

其中一步整定法步骤为:

选择一个合适的负调节器放大倍数K2,按纯比例控制规律设置负调节器。

本设计中经过多次调试,确定K2=12。

主调节器也先置于纯比例作用,使串级控制系统投入运行,用整定单回路的方法整定主调节器参数。

实验步骤如下图:

图3-2-3

K1=1,I=0,K2=12,无扰动

图3-2-4

K1=5,I=0,K2=12,无扰动

图3-2-5

K1=7,I=0,K2=12,无扰动

由上图可知P越大,系统的响应过程越好,超调量变大,震荡频率加大,响应时间变短。

由单回路控制得知P不应过大,因此选择K1=7。

因为副回路是随动系统,允许有误差,因为副调节器可以不引入积分作用,因此只需讨论主调节器的I值即可。

图3-2-6

K1=5,I=,K2=12,无扰动

图3-2-7

K1=7,I=,K2=12,无扰动

图3-2-8

K1=7,I=,K2=12,无扰动

由上图很明显得知,K1增大震荡剧烈,超调量增大,调节时间变短,震荡频率加快。

而引入积分环节后,超调变小,调节时间变短。

I=时较I=时震荡剧烈,调节时间过长,所以I=。

图3-2-9

K1=7,I=,K2=12,一次扰动(主扰动)

图3-2-10

K1=7,I=,K2=12,二次扰动(副扰动)

图3-2-11

K1=7,I=,K2=12,一、二次扰动均作用系统

加入时间滞后环节后系统的仿真图

图3-2-12

此时系统的参数整定数值为

图3-2-13

K1=,I=,K2=,一、二次扰动均作用

以下为整定过程中各参数变化后的效果

图3-2-14

K1=,I=,K2=,一、二次扰动均作用(含时滞)

图3-2-15

K1=,I=,K2=1,一、二次扰动均作用(含时滞)

图3-2-16

K1=7,I=,K2=,一、二次扰动均作用(含时滞)

主、副调节器共同作用,使得系统响应加快,两种干扰同时作用时,使超调量进一步加大,调节时间变长。

串级控制系统由于副回路的存在,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减小了震荡周期,在衰减系数相同的情况下,缩短了调节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快速性。

4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串级控制的副控制器具有“粗调”的作用,而主控制器具有“细调”的作用。

由串级控制器和单回路控制器的仿真图比较可知,采用单回路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达到要求时,系统对一次,二次扰动的抑制效果不是很好。

若主、副控制器两者相互配合,控制质量必然高于单回路控制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