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基地建设烫手的山芋还是香口的饽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074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9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训基地建设烫手的山芋还是香口的饽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实训基地建设烫手的山芋还是香口的饽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实训基地建设烫手的山芋还是香口的饽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实训基地建设烫手的山芋还是香口的饽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实训基地建设烫手的山芋还是香口的饽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训基地建设烫手的山芋还是香口的饽饽.docx

《实训基地建设烫手的山芋还是香口的饽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训基地建设烫手的山芋还是香口的饽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训基地建设烫手的山芋还是香口的饽饽.docx

实训基地建设烫手的山芋还是香口的饽饽

实训基地建设:

烫手的山芋,还是香口的饽饽?

——浙江省象山职业高级中学实训基地建设带来的启示

  实习实训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对于大多数职业学校来说,实训基地建设却像是个烫手的山芋,摸不得又甩不掉。

  道理很简单。

如果学生实训一味依托企业来解决,很难使学校的教学安排在时间上与企业生产合拍,实训内容势必受制于企业,而且质量也难以保证;如果学校自建实训基地,理论教学与实训内容是对接上了,但往往又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学生感受不到产业升级带来的技术变革和设备更新,况且经年累月带来的实训耗损也难以负载。

  实训基地究竟该如何建设?

同样的难题也困扰着浙江省象山职业高级中学校长陈林德:

“我做职业学校校长20年,感到最难办的事之一就是实训基地建设。

  陈林德说:

“职业学校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不行,但借用工厂做实训基地受制会很明显,企业生产需要时他愿意你来,不需要时就会拒绝,并且学生在工厂实训只能做一些辅助工作。

这也好理解,因为企业有利润要求。

如果学校依托政府投入自建实训基地,也会带来问题,可能课程是对接上了,但又与企业脱节,学生感受不到企业升级带来的变化。

  如何使两者更好地结合?

  思路:

基地产业化

  象山职业高级中学创办于1983年。

陈林德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职业学校基本没有上规模的可供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学生实习只能走出校门依靠社会企业,尤其像象山职高这样有工民建专业的学校,由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分散、工程进度不一,安排学生实习更为困难。

  如何破解难题?

陈林德在困境中寻找着答案,他越来越坚信,职业学校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实训基地、拥有自己的企业。

于是,学校开始着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并且大胆地进行了“依托专业办企业——实训基地产业化建设”尝试。

“我们在困境中逼出来一条路:

瞄准市场设专业、依托专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专业、办强专业引产业。

事实证明,这样的路走对了。

  陈林德描述的这种职业学校将教学、生产、科研、经营、服务融于一体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确让记者大开眼界。

  在象山职高,我们看到,学校的大楼里挂着3家公司的牌子:

象山至高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象山至高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和象山至高广告装饰公司。

在这些公司里,专业教师既是实训指导教师又是公司的员工,学生则在其中参与各种项目和实训……

  陈林德告诉记者,从1997年开始,学校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依托学校重点专业的人才、智力和设备,开始陆续创办企业。

除上述公司外,学校还创办了象山柑橘研究所、象山至高教育培训学校、象山海蓝蓝旅行社有限公司和象山港市宾馆等7家企业。

  这些企业运行的基本模式是:

学校以校内相关专业为依托,建成类似于企业经营方式进行运作的实训基地,对内是为师生服务的实习实训场所,对外是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的企业,具有实训基地和企业的双重功能。

陈林德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这种实训基地产业化建设并不是把实训基地建成完全化的企业,而是职业学校以校内重点专业师资技能为依托,以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为基础创办企业,按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来经营管理实训基地。

  前提:

瞄准市场设专业

  瞄准市场设专业是实践实训基地产业化建设的出发点。

在陈林德看来,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应是学校与经济社会的一个接口,职业学校只有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合理调整和建设专业,才能使学校直接或间接地加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才能为学生铺设一条通向经济社会的通道。

  象山的建筑业很发达,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民间闲散的泥木匠起步,现已成为象山县的主导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3万。

在建筑业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对从业人员的劳动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象山职业高级中学紧紧瞄准广阔的建筑业市场发展前景,在学校创办之初就千方百计聘用专业教师开设建筑专业,先后开设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施工、建筑水电安装、建筑经济管理、建筑装潢、建筑工程造价和建筑工程监理等建筑类系列专业,从而使学校工民建专业成为宁波市的重点专业、浙江省的示范性专业。

  模式:

校企一体化管理

  在接受采访时,陈林德特别说明,这些依托专业创办的企业,首先是学校投资兴建的为师生实习实训服务的场所,不同于传统概念上的与学校教学不太搭边的校办企业。

同时,它又是实实在在的企业,并非专供师生实习的普通实验室,因此在管理上有着企业的运作方式和经营管理理念,实行学校一体化管理。

  所谓一体化管理,是指学校主要行政领导与企业管理班子一体、管理目标一致,即学校与企业管理班子中的主要成员同为一体,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总目标互为一致。

一体化管理实施“一一三三”模式,也就是校、企管理“一”套班子,管理目标“一”致,人事管理“三”级网络,财务管理独立核算、经营管理总经理负责制、绩效管理考核制的企业管理“三”维体系。

学校教职工和企业员工都有“企业是学校的企业,学校是企业的学校”这样的共识。

  人事管理三级网络。

由学校组建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根据企业章程,每家企业都成立由学校党、政、工和企业负责人组成的董事会,组成企业的最高领导层;校长兼董事长,体现学校对企业领导的意图,使企业能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和策略,始终发挥企业为教育服务的作用。

企业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由董事会在学校相关专业骨干教师中择优挑选委派兼任,组成企业领导层;企业的技术员和一般员工由总经理向社会聘用,根据不同情况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使企业人事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财务管理独立核算。

企业财务人员由学校委派,学校定期对企业财务进行审计,企业财务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企业所有开支包括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费用和员工工资均由企业承担,学校财务不予列支。

  经营管理总经理负责制。

总经理在确保企业为教育服务的大前提下,拥有企业人事聘用权、企业财务开支权、企业经营管理权。

  绩效管理考核制。

企业在确保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一定的经营目标,每年度由董事会对总经理进行业绩与效益考核,并与总经理年度奖金挂钩,责、权、利明确,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这种“一体化”管理模式,既保证了企业管理经营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又保证了学校对企业的领导权和企业不偏离为教育服务的主方向。

  举证:

两个成功案例

  依托专业创办企业是实践实训基地产业化建设的创新点,也是难点。

难点之一就在于学校与市场很难找到切入点,运行起步没经验。

陈林德认为,要寻找突破口就必须找准学校专业优势与产业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创办企业的切入点。

  陈林德给记者讲述了学校实训基地产业化建设的两个成功案例。

  第一例:

象山柑橘研究所。

  乍一听“象山柑橘研究所”这一名字,还以为是象山县农业局办的研究所,实际上,这个研究所是1997年5月由学校申请、经象山县人民政府批准,象山唯一成立的一家柑橘研究机构,研究所下设实验示范基地,重点进行新品种培育推广和柑橘栽培技术难题攻关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

  象山地处亚热带,属丘陵地区,土壤及气候均适宜种植柑橘,全县农村有近十万亩柑橘基地,是广大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

但由于缺少技术,象山柑橘生产普遍存在着树龄老化、品种单一落后、管理粗放等一系列问题,出现果实口感差、产量低下、销路不畅、经济效益不佳等现象。

象山柑橘研究所就是在这种产业背景下,依托象山职高农学专业师资力量创办起来的。

如今,学校农字头的专业不复存在,但学校一直坚持把研究场所设在村边地头,一心一意搞研发,现身说法传科技。

十多年来,研究所有12项研究课题获得了县、市及国家级奖项,有十多个品种得到了橘农的认可,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尚雅”蜜橘,2006年获得“宁波市十大名果”称号。

由于“尚雅”蜜橘品牌响,每年都作为礼品橘出售,一直供不应求。

  2008年9月,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商标局对“尚雅”商标确认注册;浙江省柑橘研究所也与学校柑橘研究所确定合作意向,联合向国家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近年来,柑橘研究所向县内外推广“尚雅”等优良新品种达1660余亩,每年可为橘农增收2400多万元。

  第二例:

象山至高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象山至高建筑材料检测中心。

  这两家分别创办于1997年11月和2000年5月的企业,都是依托学校建筑专业实训基地创建的,监理公司主要依托建筑专业师资力量,检测中心主要依托建筑专业材料检测设施设备。

  经过不懈努力,学校的建筑专业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成为宁波市的品牌专业。

为了让建筑专业发展再上台阶,使建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建筑专业教师能够直接参与建筑行业实践,经过市场调查,学校发现建筑工程监理前景十分广阔,并且最适合学校企业的创办,最适合师生的参与。

学校同时获知象山即将出台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而当时当地还没有一家监理企业。

于是,学校决定以创建建筑专业实训基地的名义申报成立监理公司。

监理公司开展业务活动后,满足了学校建筑专业学生现场施工实习的需要,大大降低了学校建筑专业学生实习安排工作量和实习经费开支。

目前,监理公司已具备建筑工程乙级和市政工程乙级监理资质,拥有技术员80余名,年承接监理业务突破1000万元,是象山规模最大、实力最强、信誉度最好的监理企业。

  象山至高建材检测中心的创建,则大大提高了检测设施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实习耗材的经费支出。

目前,检测中心设备总值近千万元,用房面积1200平方米,技术员工20余人,是宁波市设施设备最先进、检测项目最齐全的建筑测试室之一,具备检测建材、型材、管道、市政工程材料等多个项目的能力,与当地城建局、技监局、交通局都有合作项目。

检测中心的技术员还多次参与国家建设行业标准制订,一些国家建材质量标准就是在学校的建材检测中心制订的。

2008年6月,至高建材检测中心通过了浙江省计量认证,同年下半年,又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评审,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家申报并通过国家实验室认证的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国内第一家由县级建材检测中心创建的国家实验室。

通过了国家实验室的认证,至高建材检测中心具备了按有关国际认可准则开展检测和校准服务的技术能力;获得了与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签署互认协议的国家和地区实验室认可机构的承认;可在认可的业务范围内使用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标志,大大增强了实验室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目前,学校决定给至高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和至高建材检测中心两家企业再次增资,提升企业资质,都将以“宁波”来冠名,扩大经营项目。

至高建材检测中心还将与宁波市交通实验室合作,在象山港大桥等重点项目建设中发挥作用。

  启示

  睢准市场设专业

  依托专业办产业

  办好产业促专业

  办强专业引产业

  职业学校依托专业创办企业,教育效益显著

  专业特色建设得到强化。

象山职业高级中学7家企业的创办,使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充实,专业教师在企业获取的最新信息动态能及时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教材部分章节或教学大纲,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例如,建筑专业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利用监理公司和检测中心获得的经验,开设《建筑设备安装》、《专业计算》等选修课、讲座课,让学生了解工程教学和建筑施工计算的基础知识,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

美工广告专业的电脑平面设计课程,专业教师及时寻找最新版本电脑绘图软件,调整补充课堂知识结构,自行安装软件讲课,并且结合现代广告发展趋势,自编提纲,改进教学内容,紧跟不断升级的电脑时代。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象山职业高级中学已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态势,专业知名度在省内外不断提高,特别是建筑、工美专业在省内已独树一帜,均被确认为省示范性专业和宁波市现代化专业;建筑专业实训基地被列入国家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宁波市十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并被宁波市政府命名为劳动模范集体;象山职业高级中学被教育部、建设部联合授予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被教育部授予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

  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加快。

学校企业的创办,不但发挥了专业教师的特长,更使企业成为专业教师实践锻炼的场所,专业教师的管理水平、参与经济建设活动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等都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在目前各职业学校大量缺乏专业技能指导教师的情况下,象山职业高级中学将各企业聘用的技术员工人才资源为己所用,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技能指导师傅和“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生就业率提高。

实习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学校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象山职业高级中学虽然与一些大型企业联合在校外建有几十处实习基地,但企业毕竟有自己的生产任务和利益目标,有些企业还远离象山本地,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实习的安排和实习质量的提高。

学校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后,实习基地有了保障,还大大提高了实习质量:

有关专业的学生不必远赴外地实习,便于管理;学生实习实训有自己学校的专业教师跟在身边,有自己企业的技术师傅进行指导,便于实习指导的针对性与实习考核的有效性;实习实训安排灵活,便于长期和短期结合、课内和课外结合、假日实践活动和勤工俭学活动结合。

多年来,各企业共接纳数千名学生实习,吸纳近200名学生就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从1997年的85%上升到2008年的98%以上。

  职业学校依托专业创办企业,社会效益明显

  工程建设监理公司自成立以来,已承接近500项重点工程及基础工程的监理业务,业务范围覆盖了建设工程的各个领域,受监理项目工程累计建筑面积达500万平方米,监理工程优良率达90%以上,使建筑市场进一步走上良性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受县质监局等部门委托,定点对各种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把好全县建材质量关,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柑橘研究所从日本、美国、荷兰、西班牙、以色列等国家引种推广柑橘新品种达40余种,培育出一批优质蜜橘,象山红、南香、上野早生、大分等在县、市优质柑橘品种评论中屡获大奖。

2006年上野早生蜜橘入选宁波市十大名果,研究所自主培育注册的“尚雅”系列蜜橘也享誉县内外。

柑橘新品种的推广地域由县内到县外、由省内到省外,推广面积累计达2万亩,产量从每亩约1吨提高到每亩1.5吨,售价也从每公斤1元提高到每公斤10元,大大提升了柑橘的经济价值,提高了橘农的种植积极性。

  职业学校依托专业创办企业,经济效益不可小视

  各家企业主动深入市场,主动参与竞争,赢得了客户,占领了市场,产值年年增加,效益年年提升。

教育系统的工程建设项目原则上由学校监理公司监理,教育系统教职工外出旅游、考察活动原则上由学校海蓝蓝旅行社组团,教育系统大型活动、广告宣传等策划由学校广告公司承接。

近年来,各企业足额上缴国家税收后,每年上缴学校利润达100万元,弥补了教育经费的不足,改善了教职工的福利待遇。

“瞄准市场设专业、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办强专业引产业”是象山职业高级中学实训基地产业化建设的目标。

学校在实施实训基地产业化建设的过程中,强化了专业特色,增加了办学活力,确保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时晓玲)

来源:

《中国教育报》

2009年8月

☆☆☆☆☆☆☆☆☆☆☆☆☆☆☆☆☆☆☆☆☆

(上接5页)为中心的科技推广工作,共推广科技成果30项,获省级以上奖励21项,年创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

  职教中心还办起了“农技开发部”,每年组织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技术服务达3000多人次,科技入户宣传2万多户,培训乡镇村科技干部、农村专业户、示范户、农技员计2.5万人次。

  县政府尝到职教甜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重大事项

  回想起来,在过去的10多年里,青县职教中心建设曾经6次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年度必须办好的十件大事”之一,平均3年一次,这令青县很多部门都眼红,在整个河北省都不多见。

  这些年,在整个沧州市14个县(市),有的靠资源优势富了,有的靠沿海的区位优势富了。

青县既不沿海,又没有资源,但经济发展始终位列前三,这个仅有40万人口的小县2008年财政收入达到6亿多元。

今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仅上半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5.5亿元,已跃居全市第一。

这正是得益于青县县委、县政府始终重视职业教育,依靠县职教中心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技术人才。

青县尝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甜头,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人大主任、政协主席为顾问,县长任组长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例会研究职业教育问题,协调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重大事项,还制定了《中共青县县委、青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

这些都对青县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来源:

《中国教育报》

2009年9月

☆☆☆☆☆☆☆☆☆☆☆☆☆☆☆☆☆☆☆☆☆

(上接16页)群热血青年并与他们建立联系的好机会。

孙功利形容这个基于培训班而形成的创业青年组织就像一个“小青企协”——参与人数更多、企业规模更小、企业家年纪更轻,团组织能给它提供的服务和帮助更多。

比如创业贷款,由于团总支内的大多数人都没能得到YBC创业基金的支持,团大连市委正与当地农信社联系,准备向这批年轻人提供优惠利率的互保、联保贷款。

在这个“小青企协”里,小老板们除了能从团市委那里要优惠政策外,还有一个重要资源来自小老板彼此间的互利合作。

第一期创业培训班学员吕伟栋从事网络策划、商业设计工作,在第一团支部,他找到了自己“出道”后的第一个客户——管颖。

他为管颖生产的葡萄酒做产品包装设计,针对不同的订购客户设计不同的产品包装。

吕伟栋虽然没有拿到YBC的扶持资金,却依然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下转7页)

职教与产业同步发展 科技成果创造经济效益

既没有区位优势又没有资源优势,河北青县经济发展缘何位于前列?

  最近一段时间,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副县长黄文廷无论多忙,每星期必须到青县职教中心在建的实训基地工地去看一看,这位土生土长的副县长告诉记者:

“投资1000万元为职教中心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实训基地,是青县县委、县政府今年的十件大事之一。

  青县职教中心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背后,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外商参观职教中心后马上与县里签订合作协议

  党的十七大以后,青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加快建设工业化强县的步伐。

2008年,青县工业园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3家投入超亿元的项目将陆续进入园区。

这让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想起4年前的一个故事。

  2005年,美国休斯工具公司老板来到青县洽谈投资合作项目。

当技术引进与合作内容基本达成一致时,美国客人还提出了另一个重要条件:

当地是否拥有技术工人的培训机构。

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们立即安排美国客人参观青县职教中心的教育教学及实训设备,合作协议顺利签订。

  几年来,职教中心向该厂输送优秀毕业生387人,为企业培训865人次,236人学历得到提升。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该厂2008年首季销售收入近9亿元,同比增长70.21%,利润同比增长5.6倍,生产经营再创历史新高。

该厂先后承担了“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二线等国内外输气输油管线的生产任务。

今年上半年,该厂上缴的税收就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30%。

  这件事始终铭刻在青县党政领导的心中,县长潘海瀛深有体会地说,商好招、资易引,但成百上千的实用性技能人才必须靠自己培养。

潘海瀛说:

“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扶贫、抓投资环境、抓产业竞争力、抓发展后劲、抓人民安居乐业、抓社会和谐稳定。

  随后,县委、县政府作出“三个同步”的决定,即:

经济发展规划与人才培养规划同步、经济结构调整与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同步、经济建设投资与职教发展投资同步。

有了“三个同步”,县委、县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自然就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建设上来。

  推广科技成果30项创造经济效益3亿元

  1994年,县委、县政府把提高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青县职教中心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决定发展以计算机为重点的专业群。

投资150万元兴建综合楼,投资200万元,购买计算机300多台,建成全县计算机培训基地。

这件事被列为1994年全县十件大事之一。

  这件事对全县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培养计算机专业毕业生4000多人,就业率95%以上。

全县80%以上微机操作岗位人员都是职教中心毕业生。

职教中心还为全县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4260人次、公务员微机培训3200人次,培训下岗职工1250人次。

  青县的规模农业占了当地经济的半壁江山,去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

其农业现代化水平在整个沧州市处于领先地位。

  1996年,为了让农民尽快富起来,县委、县政府提出实施“规模农业”发展思路。

将青县职教中心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列入全县当年十件大事之一,投资120万元建起一个封闭式、规范化的示范性农业实习示范基地。

通过在基地兴建种猪场、高科技蔬菜大棚,研究、引进、试验一批新技术、新品种,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

  很快,实习基地建成1000头规模的优质种猪基地,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猪近万头,并带动木门店、清州镇、崇仙镇等12个专业村和近千户养猪专业户,使农民年增收5000万元。

当年招收的畜牧专业学生邢洪忠,利用自己所学的畜禽养殖技术,办起了存栏2000只鸡的家庭鸡场,当年获利3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先后有510户发展蛋鸡饲养,占村总户数的95%。

  青县是全国有名的“金丝小枣”之乡。

金丝小枣面积15.34万亩,但由于单产低、品质差,经济效益并不好。

职教中心农业实习示范基地建成后,开始对金丝小枣进行嫁接冬枣实验。

获得成功后在全县推广,去年亩均收入达到6000多元。

  职教中心依托实习基地,积极与农业、科技等部门联合,重点搞了以先进实用技术(下转4页)

论高职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

摘要:

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关键在于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教师素质已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源动力,而培训则是提升高职教师自身实力的可行途径。

文章提出了高职教师培训的内容体系,阐述了高职教师培训的形式和途径,并对如何创新高职教师的培训机制进行了探讨。

教师培训是指教师走上教学岗位后对其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锻炼的方式,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其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式也相异。

高职院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目前在教师培训工作中还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供遵循,对于教师应培训哪些内容?

怎么培训?

培训期限如何设定?

在这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及长远性的目标,远未建立起完善的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师资实力的提升。

因此,尽快建立并完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对于帮助教师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坚定教师投身高职教育实践的信心,推动高职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职教师培训的内容体系

(一)新教师进校入门培训

作为新教师,到校伊始,面临着马上要走向高职教育教学岗位,将要担负起培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任。

为了使新教师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的管理制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根据各高职院校的客观实际和培训实践,新教师进校首次培训的内容应当是以下“六课”:

第一课是“高职教育理论、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有关内容以及学校的发展史、办学现状、办学特色及基本情况等内容。

第二课是“高职教师职业道德和基本要求”。

第三课是“人事管理制度与师资队伍建设”相关内容。

第四课是“教学规范”内容。

第五课是“学生管理与班主任工作规范”。

第六课是“科研工作规范”。

(二)教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培训

教师的教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高校教师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计算机应用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和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等几个方面,又可称之为必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开展这几方面内容的培训主要是为新教师能够顺利地从事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也是新教师要当好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可谓是教学基本功的锻炼。

(三)专业理论与实践培训(进修)

专业理论与实践培训主要涵盖硕士学位进修、参编教材、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参加行业或企业社会实践、派出“访问工程师”、“双师”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