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哲理选择题集锦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90033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哲理选择题集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哲理选择题集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哲理选择题集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哲理选择题集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研政治哲理选择题集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哲理选择题集锦1.docx

《考研政治哲理选择题集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哲理选择题集锦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哲理选择题集锦1.docx

考研政治哲理选择题集锦1

考研政治哲理选择题集锦一

研究生考试网更新:

2011-8-10编辑:

静子

  1、"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B)命题。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

  2、"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D)。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D)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D)。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C、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5、"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诗句告诉我们(C)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能动作用

  B、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C、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D、事物的前途是光明

  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其哲学寓意是(D)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7、"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诗表明(C)

  A、自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实践活动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C、自由比生命和爱情更有价值

  D、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面变化

  8、朱憙《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是(A)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2)规律是客观的,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3)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4)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

(1)(4)

  B、

(2)(3)

  C、

(1)(3)

  D、

(2)(4)

  9、南北朝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有"一鸟不鸣山更幽。

"的名句。

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A)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10、杨万里诗云: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为增添春节喜庆,植物学家在冬天培育出盛开的莲花。

材料中包含的哲理是(C)

  A、事物随人们的心情而变

  B、不同时代,规律有不同的表现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就能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

  11、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脍炙人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就是(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书是知识的源泉

  C、科学的发展需要想象

  D、要爱护环境

  12、"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

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

"罗隐的《西施》告诉我们,看待一个事物应该(B)

  A、用发展的眼光

  B、透过现象看本质

  C、坚持矛盾观点

  D、注重事实

  13、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中蕴含的哲理是(C)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4、"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这两句唐诗蕴涵哲理(A)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创新不可守旧

  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新出现的事物变化总比旧事物优越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这句诗蕴涵的哲理是(D)

  A、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变化

  B、联系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变化呈现规律性的表现

考研政治哲理选择题集锦二

研究生考试网更新:

2011-8-10编辑:

静子

  1、"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

"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B)

  A、物质是运动的

  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

  C、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

  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冬青树上挂凌霄,岑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这表明(D)

  A、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矛盾具有各自特殊性

  B、矛盾的每一个侧面,各自有自己的特点

  C、内因决定事物的外因

  D、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3、"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抔春露冷如冰。

"这首诗说明的哲理是(C)

  A、事物是运动的

  B、事物是可以认识的保

  C、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此事古难全"蕴含哲理是(B)

  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关系

  ⑵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⑶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存在

  ⑷任何事物都有自身优点和缺点

  A、⑴⑵

  B、⑴⑶

  C、⑵⑶

  D、⑵⑷

  5、"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

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

"此诗错在(C)

  A、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B、否认了矛盾双方转化条件

  C、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D、只看到了处处有矛盾,忽视了矛盾时时有

  6、毛泽东诗曰: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

  A、要把握适度原则

  B、办事情要抓重点

  C、办事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D、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芳林新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从诗中抽象和概括出的哲理是(B)

  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⑵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⑶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前途,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⑷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A、⑴⑵

  B、⑶⑷

  C、⑴⑵⑶⑷

  D、⑴⑶⑷

  8、"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A)

  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上相互联结的

  D、严寒冬天的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D)

  A、超前反映

  B、如实反映

  C、特殊形式的反映

  D、歪曲、虚幻的反映

  10、"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这些农谚告诉我们(C)

  A、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B、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善于承认矛盾

  11、"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从哲学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A)

  A、本质和现象

  B、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C、真象和假象

  D、真理与谬误

  12、"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

"这一段话主要体现了(B)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13、"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

这句俗语反映认识论的道理是(C)

  A、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B、任何现象都能反映本质

  C、透过现象能够认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总是一致的

  14、"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C)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15、"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这一首古诗体现了(B)

  

(1)联系的观点

(2)矛盾的观点(3)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A、

(1)

(2)(4)

  B、

(1)

(2)(3)

  C、

(2)(3)(4)

  D、

(1)

(2)(3)(4)

考研政治理论—多项选择题

研究生考试网更新:

2011-7-29编辑:

静子

  二、选择题Ⅱ: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34分)

  1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一命题揭示了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18.辩证思维方法“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指

  A.在思维中形成“许多规定的综合”和统一的过程

  B.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

  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由抽象规定,经过逻辑中介,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

  19.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通过

  A.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实现的

  B.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改造实现的

  C.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实现的

  D.自然界的人化实现的

  20.有人说:

“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

”这段话的错误在于

  A.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B.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

  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

  D.否定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21.关于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正确的说法

  A.如果社会的平均生产状况不变,个别企业可能获得绝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必然结果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D.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不需要以科技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为前提

  22.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特点有

  A.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不参加社会总利润平均化的过程

  B.生产农产品的优等地、中等地和劣等地之间不存在利润平均化的过程

  C.租种任何土地生产农产品都必须交绝对地租

  D.绝对地租的来源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2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的必要性在于

  A.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B.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

  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24.兄弟二人各承包了本村的五亩菜地。

哥哥按老办法种菜;弟弟则精耕细作,采用了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设施。

结果,弟弟菜地的产量和收入都大大超过了哥哥。

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兄弟俩的收入差距主要是因为弟弟增加了

  A.劳动投入

  B.资金投入

  C.土地投入

  D.技术投入

  25.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曾出现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

  A.教条主义

  B.投降主义

  C.主观主义

  D.经验主义

  26.针对土改中出现的“左”的偏差,毛泽东在1947年12月会议上强调,土改中必须注意的基本原则是

  A.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B.彻底打倒地主阶级,没收其土地

  C.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D.限制富农,减少他们的剥削

  27.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对价值规律的认识有

  A.价值规律是客观经济规律,不能违背,只能利用,价值法则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

  B.价值规律没有姓“社”姓“资”之分

  C.价值规律在生产资料各部门之间和生产领域内也发生作用

  D.所有的经济单位都要利用价值规律进行经济核算

  28.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包括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怎样走这个道路

  29.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30.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多个方面的发展构成,形成了一个整体。

这些方面主要为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31.社会主义要大力建设精神文明,现阶段的重点是

  A.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B.培育“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

  C.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32.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

  D.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33.2007年9月6日,温家宝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答记者问时指出,中国的改革是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中国现阶段改革的主要特征是

  A.在政治体制上,扩大民主,完善法制,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B.在经济体制上,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封闭、半封闭经济转变为开放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C.在教育体制上,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免除中小学生学费,实现了真正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D.在文化体制上,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体系,高尚的文化情操开始深入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