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大业导与练.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89628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祖国统一大业导与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祖国统一大业导与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祖国统一大业导与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祖国统一大业导与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祖国统一大业导与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祖国统一大业导与练.doc

《祖国统一大业导与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国统一大业导与练.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祖国统一大业导与练.doc

【重点讲解】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港、澳、台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实行“两种制度”。

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3)政策长期不变。

即长期保持这些地区现行制度。

(4)保证港、澳、台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意义: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顺应了历史潮流和民心所向。

它有利于香港的稳定和繁荣,它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也为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二、“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关系

1.两者的关系:

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2.两者的区别

(1)设立的区域不同:

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设立的,而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

(2)自治程度不同:

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

(3)社会制度不同:

特别行政区坚持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4)解决的问题不同:

特别行政区是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设立的。

【难点分析】

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历史根据

(1)公元230年,三国时吴王孙权派遣将军卫温率水军到达台湾。

(2)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前往台湾。

(3)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岛,从此,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

(4)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5)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2.法律依据:

在法律意义上,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的主权,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从国内法来讲: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

“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反分裂国家法》规定: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决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

(2)从国际法来看:

①《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②《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③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8年《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④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组成部分。

【易混知识】

台湾问题与南北朝鲜、东西德问题的区别

1.两者形成的原因、性质不同:

后者是二战和“冷战”的产物,它们是根据二战期间或二战以后的一系列国际协议形成的;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二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已经恢复了对台湾的主权。

2.领土和主权问题的性质不同:

后者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领土和主权分属于两个独立国家,都是联合国会员国;台湾和大陆的领土主权未分割,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3.两者在国际法中的地位不同:

德国、朝鲜的分裂为二战间和二战后一系列国际条约所规定;台湾问题,则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关于日本不许将窃取中的台湾归还中国的规定。

4.两者存在的实际状况不同:

在美苏两国对抗的背景下,南北朝鲜、东西德国问题都分别驻有外国军队,被迫相互承认和在国际社会中并存;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同时“一个中国”的原则也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

5.问题解决的原则和立场不同:

德国问题是通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努力,经过谈判达成统一的协议;朝鲜南北方的统一由于外国势力的干涉,进程缓慢;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必须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由中国人民按“一国两制”夺得构想来解决,决不允许外国势力加以干涉。

【热点追踪】

2011海峡两岸神农文化祭活动在湖南炎陵县举行

2011年10月13日至20日,2011海峡两岸神农文化祭活动将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隆重举行。

据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介绍,此次活动主题是“共祭两岸始祖、同承神农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举行炎帝神农祭祀大典、炎帝神农文化论坛、两岸民俗文化展演等活动。

杨毅说,炎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也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

今年是湖南第二次举办“海峡两岸神农文化祭”活动,届时海峡两岸将有5000多人参与共祭。

其中,有来自台湾60余家神农宫、庙、寺信众及岛内各界人士、在湘台商、台生约600人。

【学法导航】

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掌握“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含义、意义、实践;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2.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大事:

1949──1979──20世纪80年代──1992──1995──2002──2005)。

3.认识“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4.台湾统一的进程要注意从积极方面分析两岸关系的发展,同时不能忽视阻碍两岸统一的两大因素。

5.可联系德国分裂和统一的问题以及朝鲜的分裂问题。

学习时要注意两岸交流的扩大,“三通”的实现,祭祖,宗法制等知识点。

【小资料】

“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指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

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海协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

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在香港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

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

“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

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

”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正式答复。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会代表建议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下,采用贵我两会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

“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

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

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

”海协的函后并附上了海基会最后提供的表述方案。

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

至此,关于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的讨论,以形成双方相互接受的两段具体表述内容为结果而告一段落。

从上述商谈及函电往来的过程与内容看,可以清楚地看到:

1992年两岸双方确实在“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达成有共识,但从未就一个中国的政治内涵进行过讨论。

既然没有讨论,根本就没有什么“各自表述”的共识。

正是在此基调上,双方妥善处理两岸间涉及民众权益的事务,开展两会的事务性商谈,并得以成功举行了1993年在新加坡的“汪辜会谈”,签下了一系列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协议,甚至两岸政治对话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

【同步训练】

a.国共两党内战遗留的问题b.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2.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核心是

a.允许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b.尊重港澳台的历史与现实

3.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4.“对英国来说,这(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英国的霸权地位丧失

b.国家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主权问题上不妥协

d.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在此次谈判中有更大的主动性

5.我国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深圳经济特区的主要区别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社会制度不同

6.台湾问题—直是举世瞩目的焦点,下列对“台湾”问题的现状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美国的霸权政策一直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d.“一个中国”的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

7.祖国大陆和台湾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是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汪辜会谈”的举行

d.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8.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独立,是因为

①“一国两制”是我国的创举,世界上没有先例②“一国两制”既保证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又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繁荣发展③任何形式的分裂.独立都违背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④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不容分割

9.邓小平说: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

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

”对这段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谈判是国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经验 > 旅游购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