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省校共建计划专项资金.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3937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省校共建计划专项资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省校共建计划专项资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省校共建计划专项资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省校共建计划专项资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省校共建计划专项资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省校共建计划专项资金.docx

《吉林省省校共建计划专项资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省校共建计划专项资金.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省校共建计划专项资金.docx

吉林省省校共建计划专项资金

吉林省省校共建计划专项资金

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

为了贯彻实施《吉林大学“十三五”服务吉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实现争创一流、服务吉林、创新引领、产业示范的总体目标,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吉林省省校共建计划专项资金项目。

专项要求聚焦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与省内大型企业、区域经济产业园区或地方政府合作,在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示范中取得突破,发挥科技创新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作用。

2017年吉林省省校共建计划专项资金项目分为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项目、前沿科技引导项目三类。

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一、支持方式:

由召集人负责组织校内相关学院联合申报。

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申报团队必须有明确的协作单位,配套资金为资助强度的1-2倍,要求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省内相关产业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0-100亿元。

采用评审立项、先期拨付部分资金,中期基于考核绩效拨付剩余资金的方式进行支持。

二、支持重点:

(一)生物医药专项召集人:

滕利荣教授

为推进我校生物、药学、医学及化学等学科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加强与长白山区域经济带企业和政府合作,针对重大疾病及慢性疾病治疗用的生化药、中药产品和用于预防疾病的疫苗产品进行医药大品种二次开发。

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支持项目实现我省医药健康产业创产值100亿元的目标。

本专项根据课题的开发内容和能够完成产值增量确定支持经费额度,企业能够提供不低于1:

1的配套经费。

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与通化地区企业合作的课题。

1、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

开展原料药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药效机制、工艺优化、新剂型改进、质量标准、适应症定位(新适应症发现、临床准确定位)、临床再评价等技术提升与优化等研究。

考核指标:

解决生产关键技术2-4项;提升企业质量标准1-2项;完成明确适应症研究报告1份;完成明确药效和作用机理研究报告1-3份;申请专利1-2项,发表论文2-4篇;每个品种二次开发投产后能够提高年产值1亿元以上。

2、生化药与生物制品大品种的二次开发

开展原料药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药效机制、工艺优化、新剂型改进、质量标准、适应症定位(新适应症发现、临床准确定位)、临床再评价等技术提升与优化等研究。

考核指标:

解决生产关键技术2-4项;优化最佳生产工艺1-2项,制定新标准操作规程2-4项;提升企业质量标准1-2项;完成明确适应症研究报告1份;完成明确药效和作用机理研究报告1-3份;申请专利1-2项,发表论文2-4篇;每个品种二次开发投产后能够提高年产值1.5亿元以上。

(二)先进制造专项召集人:

陈虹教授

汇聚我校汽车、机械、电子等学科的科研力量,联合一汽、长客等大型企业,突破汽车、工程装备和信息器件与系统等先进制造的核心共性技术与产品开发技术,提升吉林省汽车、工程装备和信息器件与系统等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抓住新能源、智能化、信息化等科技带来的智能制造新一轮技术变革机遇,部署研究下一代技术和开发新一代产品;到2020年,建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装备先进设计制造和新一代信息器件与系统等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和技术成果转移基地,促进吉林省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

系统掌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总成、核心零部件以及整车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共性核心技术;研制开发出可批量生产的机电一体化底盘、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性能样车以及一系列核心总成系统样机;汽车产品数字化开发、动力系统机电一体化以及轻量化等关键核心技术在一汽集团等企业得到产业化应用并形成大批量生产规模,力争形成300亿以上的经济增量,为我省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项以上。

(1)底盘电动化先进技术

以“安全、节能、舒适”为目标,开展下一代电动化汽车底盘关键总成和动力学控制研究。

突破高能量回收率解耦式线控制动技术、高安全高真实路感线控转向技术、高舒适性主动与半主动悬架控制技术等关键总成核心技术;突破集中和分布式驱动控制、整车敏捷动力学控制、“横向-纵向-垂向”车辆动力学协同控制等下一代底盘动力学前沿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

研发的高效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在ECE城区工况下电制动降低电能消耗不低于25%;整车具备敏捷的动力学响应,方向盘角阶跃工况下车辆横摆角速度响应时间缩短20%以上,ISO3888工况下的通过车速提升10%以上;整车NEDC综合工况能耗与现有同级别电动汽车相比降低10%以上;结合一汽集团“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目标车型研发高品质电动化底盘及整车并实现产业化,力争形成60亿以上的经济增量。

(2)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重点研究基于车联网和移动宽带通讯信息交互与多源信息融合的环境传感感知技术,以及面向汽车智能行驶的高性能定位技术、车载激光雷达检测与识别技术;研究驾驶人的驾驶行为模式与人机共驾技术;开展汽车级环境检测传感器多源异构信息融合、全天候道路交通环境深度学习感知、可行驶区域动态建模、厘米级高精度低成本无缝定位、基于V2X的云端协同感知、人性化自主决策与车道级轨迹规划、行驶危险性评估及人车控制权智能交互、自动驾驶增强学习控制与OTA、中央域控制与功能安全设计、信息安全、人机交互增强现实与智能座舱及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

研发车道偏离预警、前方防碰撞预警、盲区预警、自动紧急制动、电子制动灯、电子座舱等智能驾驶1-2级功能,并实现产业化,力争形成30亿以上的经济增量;研发主动车道保持、主动超车、主动汇入车流及拥堵跟车等智能驾驶3-5级功能,并进行示范运行;建立吉林大学智能网联汽车示范校园;与一汽等联合建设长春市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与运行示范区,实现封闭与半封闭式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行。

(3)数字汽车与数字化开发技术

重点研发基于系统-总成-部件特性的实时仿真数字汽车模型,在产品开发各阶段中实施驾驶模拟器驱动的数字汽车与总成实物台架试验混合信息物理系统(CPS)集成仿真开发技术,大幅度代替实车场地试验进行整车性能集成匹配,底盘及动力传动电控系统测试、验证与标定,智能汽车控制器测试、验证与标定,大幅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

在高精度数字汽车模型、高逼真度驾驶模拟器技术、混合信息物理系统集成开发技术以及底盘、动力传动的整车性能集成匹配技术、电控系统的整车标定和验证技术和智能车数字化虚拟试验场等领域实现技术创新。

考核指标:

数字汽车模型精度达到90%以上,混合信息物理系统集成同步周期不超过1ms;研发成果应用于一汽集团整车企业及其系统供应商,力争形成60亿以上的经济增量。

(4)先进动力系统开发技术

开展新型燃烧方式及控制技术、可调增压及EGR控制技术、高效后处理技术、发动机低摩擦技术、高效热管理技术以及附件电动化技术研究,开发高效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开展新能源汽车新型动力系统构型、优化及控制技术研究,关键总成与核心部件集成设计与产业化开发,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及整车适应性技术开发;开展汽车现代自动变速理论与控制技术、电驱动系统集成设计与一体化控制技术、车辆先进液力传动关键技术等研究。

考核指标:

发动机燃烧优化及排放控制集成技术满足第四阶段燃油耗标准及国VI排放标准;系统掌握新能源汽车共性核心关键技术并形成通用化技术开发平台,开发整车控制器、复合电源系统与车载充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并形成自主研发与配套能力;开发驱动电机与多挡传动装置集成的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高机动战术车用液力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基本形成产业化能力;研发成果应用于一汽集团及其系统供应商,力争形成90亿以上的经济增量。

(5)轻量化结构与材料技术

重点研究多材料车身用铝合金、高强钢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不同应变速率下本构关系的表征方法;突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杂汽车零部件的铺层结构设计、有限元建模、性能分析与评价方法;建立车身用铝合金型材结构设计、折弯性能分析、板材成形与评价方法;揭示多材料车身零部件结构设计与用材对其载荷传递、指标分解和性能集成影响规律性;建立异种材料连接的建模、力学与疲劳性能分析与评价方法;面向对轿车用高功率发动机的新型铸铁,汽车轻量化铝镁合金,轿车中后地板总成用超高强度钢等新材料的需求,进行材料性能和成形调控方法研究,研发汽车球墨铸铁拉延模具材料及成形关键技术、汽车整体铸钢桥壳新材料及其绿色精铸成形技术,为汽车与工程装备零部件的研发和批量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考核指标:

开发出智能汽车/小型电动车多材料车身轻量化结构,在保证车身各项性能的条件下与钢制车身相比实现减重20%以上;成果应用于一汽集团整车企业及车身系统供应商,力争形成60亿以上的经济增量。

2、工程装备先进设计制造领域

取得涵盖整车(机)及其关键件轻量化设计与可靠性设计分析、关键材料服役性能测试评估、智能精密制造与装备可靠性技术等一整套车辆制造及其性能保障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制测试/制造装备5台套以上,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软件系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专利,取得软件著作权。

研究成果在一汽集团和长客等省内5家以上企业得到示范应用和推广,带动企业新增产值300亿元左右,为我省相关领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重要支撑。

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以上,力争获国家科技成果奖。

(1)整车(机)与关键件轻量化、安全性及可靠性设计技术

针对整车(机)与关键件,突破真实载荷谱测试与编制,形成真实工况下的耐久性与可靠性设计技术,提出轻量化技术路线与方案,开发新一代轻量化整车和关键件,研究数字化设计方法,与企业联合形成数字样机的智能化产品设计方法。

面向车身正向概念设计,突破车身断面设计、灵敏度分析和轻量化关键技术,开发车身正向设计软件平台,缩短车身设计周期,降低后续设计风险。

考核指标:

形成可靠性试验、检测等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2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40项以上,发表论文50篇以上,软件著作权10项以上;提升车身骨架设计效率90%以上,精度达到80%以上,轻量化10%以上;成果应用于省内企业,力争带动75亿左右的经济增量。

(2)关键件智能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

面向当前模具人工修磨效率低和质量差等问题,实现模具再制造工艺智能转型,针对汽车覆盖件模具研发并形成模具自主定位、模具位姿在机检测和模具结构型表面在机检测技术及系统;模具坐标系、修磨工具坐标系和模具结构型表面的自主重建重构技术及系统;模具结构型表面的自感知精密修磨技术及装备。

考核指标:

模具表面修磨重点功能区型面精度优于0.02mm,一般功能区型面精度优于0.04mm,表面粗糙度优于Ra3.2;申请发明专利30件,发表论文50篇,形成技术规范5项;成果在汽车制造企业得到应用,力争带动75亿左右的经济增量。

(3)关键材料服役性能测试技术与智能仪器装备

面向车辆/装备关键材料服役性能测试评估的重大需求,建立材料服役过程受载状况数据库,研究复杂服役条件下材料性能原位测试新原理新技术,研制拉伸-弯曲-高周疲劳等多载荷、力-热-磁多物理场耦合材料微观力学性能原位测试仪器,实现多外场与复杂机械载荷作用下材料静态力学行为与超高周疲劳损伤行为的精准测量。

考核指标:

静态拉伸载荷0~15kN,静态弯曲载荷0~7.5kN,动态疲劳幅值0~10µm、频率0~10kHz、波形可调,温度范围-85℃~750℃,磁场范围0~2T;发表论文50篇,申请国际专利1件、国家发明专利30件,制定国家机械行业标准1项;为汽车、轨道客车和装备制造企业提供重要基础和支撑,力争带动75亿左右的经济增量。

(4)汽车制造装备及其关键功能部件可靠性测试技术及装备

针对汽车制造装备故障率高,严重影响生产线可靠性的技术难题,创新提出复杂机电系统可靠性综合设计与综合试验的理念,研究开发汽车制造装备的可靠性综合设计的技术,包括可靠性建模技术、可靠性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