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范本.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89061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范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范本.docx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范本.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范本.docx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范本

古建筑测绘实习报告

学院:

科技大学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实习简介:

本学期的古建筑测绘实习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实践。

这是一个能让我们能够深刻了解建筑的机会,一个可以让我们亲身走进古代建筑,感受古代建筑的机会,同时让我更好领略建筑艺术的魅力。

时代在速度发展着,新一代的建筑也不断地创造着,但是去看懂读懂体会古人建造的古代建筑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学子的必要课程。

这次的古建筑测绘实习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对古代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实习目的

.巩固《中国建筑史》课程中所学的知识,通过实地实物测绘,深入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态、古建筑的结构与形式等建筑特征。

.掌握建筑测绘的技术和方法,培养大家调研、收集资料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进一步提高大家徒手草图和墨线制图的技巧和能力。

.通过实地调研,使大家正确掌握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从建筑理论上树立正确的建筑观。

.通过本次实践周的实践我们能够从历史中学习建筑,建立建筑体验与认知,总结建筑经验,培养专业素养。

通过实际测量并绘制测绘文本体验建筑的空间感、材料的应用、建筑的尺度感等,把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古代建筑和古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常用方法手段,全方位了解设计,与现建筑公共思考,创造性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次古建筑测绘实习,建立建筑体验与认知,总结建筑经验,培养专业素养。

通过实际测量并绘制测绘文本,体验建筑的空间感、材料的应用、建筑的尺度感等,把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古代建筑和古代建筑装饰设计的常用方法手段,全方位了解设计,与现代建筑公共思考,创造性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培养了大家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1、时间:

2014.06.17—2014.06.22

2、地点:

市雨湖区

三、测量工具

50m皮尺、5m卷尺、激光测距仪等

四、实习人员

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11级建筑学全体学生

五、测量容

1、建筑的各层平面。

这一项容的测绘相对容易。

对于大部分的建筑一般只需皮卷尺、钢卷尺、卡尺或软尺就可以测出所有的平面图。

测绘平面时最重要的是先确定轴线尺寸,之后建筑的一切控制尺寸都应以此为根据。

确定轴线尺寸后,再依次确定台明、台阶、室外地面铺装、山墙、门窗等的位置,平面图就确定了。

2、建筑的正立面、侧立面、背立面。

对于法式测绘,因为没有搭架,无法上到建筑物上用皮卷尺测量高度,所以这一类立面图都必须借助辅助工具进行测量。

粗略测量时,我们可以仅借助竹竿和皮卷尺、铅垂球测出高度。

但是要用做档案记录时,单层的建筑,如果有可利用的反射点就可以通过激光测距仪测出高度,如果没有反射点可以通过全站仪测出两点之间的高差就是建筑的高度。

3、建筑的纵剖面、横剖面。

测量方法与测绘立面图的原理一样。

不同的是剖面图要更清晰地表达出各层之间的构造关系

4、屋顶的俯、仰视图。

与平面图恰好是相对应的。

5、大样图。

包括了各种砖雕、脊饰、梁架的斗拱等部分的大样。

因为这类装饰构件的线条、图案都非常复杂,甚至是一些人物、花鸟、虫鱼图案,而按照测绘的要要一一表现在大样图中的,这往往是古建筑测绘中最耗时、难度最大的。

在法式测绘中,最好的方法是借助数码相机拍下各个大样的正、侧、底面的照片,然后测出各个大样中重要的控制点的距离,通过比照数码照片绘出大样图。

六、测量过程

我们班的三十七位同学被分成六个小组,分别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

我们组有六名同学。

我们被分配的地点是位于市雨湖区政府附近的一个古宅。

6月17号上午九点钟,我们组到达了目的地,一处据房主说有100多年历史的古宅。

首先我们仔细观察了我们需要测量的建筑的特色,平面形式、构架方式、屋顶形式、台基情况、彩画等等。

当以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正式展开测量工作,我们分好工,文宁负责把古宅大致的平面布局先画出来,我们其他五个人分成两组分别去测量平立剖。

我们从大门而入,房子很简单的一面宽三进深,门洞都是开在同一边上。

房主应该有很久都没有住过了,整个宅子满目灰尘。

进入中间房子的时候,一架旧式木质楼梯呈现面前,大概是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六个一起站上去的时候总感觉楼梯会塌,所以大家上楼梯的时候都很小心翼翼。

让我有意外之喜的不是中国传统的木屋架结构,也不是挑台出为支撑挑檐而撑起的木结构(屋架木结构)上的倒莲座,而是二楼楼梯间旁边有两个被木栏杆围护起来的正方体的空间,我们都很好奇。

后来周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做采光用途的,让光线从此处泄露下来,为了解决光线的问题,故采用了此法。

虽然眼前的建筑非常残破,但通过亲自绘制草图我们还是体会到了古建史课上没学到的东西比如侧立面屋顶的形式,屋脊与墙体的关系,屋顶与墙身的比例,平面的柱网关系屋架的结构关系等。

草图基本完成后我们开始了合作测量工作,当将眼前的建筑量化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我们深刻了解了不同规格建筑开间的尺寸和进深,以及柱网的分布规律。

立面的测绘看似简单,但期间困难重重。

由于建筑的高度较高,我们的拍照没法用平行投影的方式进行拍照,这就只能借助爬梯了。

这也开始考验了我们小组的互助能力了,由于需攀爬的高度较高,所以爬梯都是由两名男生来做,一个女生负责在爬梯下记录数据。

在测量完成之后,我们把平立剖的草图画了出来,稍微整理了一下。

一天就这么结束了。

由于工程量较大,为了方便绘制正图,我们第二天又来到了测量地点,因为这样有什么数据不明白就可以当场测到了。

第二天绘图的时候还是遇到了蛮多问题的。

首先,古宅建造时的施工貌似不是很严谨,按理说它很多构件应该是打算对称布置的,但测出来的数据基本没有相同的,各种不同的数据,弄的大家头晕眼花。

其次,我们发现昨天用来测量的那个皮尺不准,很多数据只能返工重测。

根据对古建筑的学习,我了解了古建筑有多种屋顶形式,排水坡度一般大于10%的屋顶叫做坡屋顶或斜屋顶。

坡屋顶的形式和坡度主要取决于建筑平面、结构形式、屋面材料、气候环境、风俗习惯和建筑造型等因素。

形式坡屋顶在建筑中应用较广,主要有单坡式、双坡式、四坡式和折腰式等。

以双坡式和四坡式采用较多。

双坡屋顶尽端屋面出挑在山墙外的称悬山;山墙与屋面砌平的称硬山。

中国传统的四坡顶四角起翘的称庑殿;正脊延长,两侧形成两个山花面的称歇山。

硬山顶,即硬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

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

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

常用于我国民间居住建筑中。

从外形看,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朝的《营造法式》中未见记载。

可能随着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砖石构建房屋,硬山顶才得以大量采用。

和悬山顶相比,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而悬山顶有利于防雨,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南方则多用悬山。

测绘总共进行了一个星期,包括了整理校对数据、画草图、查资料、画CAD图、排版等。

七、实习总结

首先对古建筑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涵确实是博大精深!

然而,我们平日里对古建筑的关注太少了,经过这次测绘,我们又对古建筑的知识进行了更多的了解以及巩固,并且学会了怎样欣赏古建筑。

另外由于这次对古建筑深入的测量也激发了我们对古建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多的关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国传统的文化。

其次,加强了我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以前我们上中建史时虽然课本上说得很详细,但是对于古建真正的了解还不如这几天学到的东西,凡事只有亲身经历才不会容易忘记。

对于古建的结构,斗拱怎么支撑屋梁,檐角如何翘起?

我们在做平立剖时是将古建重新建造了一遍,这种过程让我们加深了对于古建的了解,虽然这只是万千古建中的一种,但是我觉得中国古建的结构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其实这次让我真正的收获是让我知道了实践的重要性,以前都是闭门造车,我想以后我会改变这种现象,多注重观察,去深入了解。

再次,培养了我们认真严谨的态度。

由于古建中有很多部件,我们就必须对每个部件的每个尺寸进行测量,进行记录。

同样,画草图,校对数据,画CAD图都需要认真仔细,通过这次测绘,这在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中都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品质。

最后,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这次测绘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大家必须分工合作,既要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又要协助队友测绘。

一周的测绘实习让我们学到了很多,虽然我们做的工作不是很足,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了:

就是对本国古建筑的了解,在这里,我再一次感慨于古人的智慧,中华民族是一个大民族,孕育了五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特产,用博大精深不为之过,还有好多埋没在时间与尘嚣中的古老的智慧在呼唤我们去发现,去继承去创新,感慨于唯今建筑风的滥觞,我们或许应该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一切文化一切发展,希望中国的建筑之路越走越顺利!

也祝愿广大的建筑学子的求学之路越走越顺利!

2014.6.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