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docx
《4 古代诗歌四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 古代诗歌四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古代诗歌四首
4古代诗歌四首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
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3.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
4.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
5.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以灵活多变的诵读贯穿学诗的全过程,创造浓郁的学诗的气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
重点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形象,感受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学习
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学法
指导
1.要发挥联想和想象,边朗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以便进入诗中的情境;同时,还要填补画面中未写明的内容,即艺术空白。
2.这几首诗各含有不同的情感。
一要结合写作背景(如《观沧海》要结合曹操统一北方之后,想进一步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来体会;二要结合景物描写(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要结合对“杨花”“子规”“明月”的描写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来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
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四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善诗歌,他的诗歌往往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代表作有诗歌《龟虽寿》《观沧海》《蒿里行》《短歌行》等,军事著作《孙子略解》《兵法接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代表作有《送友人》《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其诗流传不多。
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代表作有诗歌《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并写有小令、套数200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
2.写作背景
《观沧海》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人王昌龄于天宝八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
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
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1年版)。
这首小令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
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国家的哀伤联结在一起。
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教师随笔
本课涉及哪些古代诗歌体裁?
《观沧海》是四言诗,这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诗体,盛行于先秦时代。
《诗经》集四言诗之大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绝句,《次北固山下》是五律,它们都要遵循格律。
《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散曲的不同曲牌,对于句式、字数、平仄也都有相应的要求,只是不像格律诗那样严苛,允许添衬字,有的曲牌还可以增句,押韵也稍灵活,平仄韵通押。
二、字词积累
1.字音
碣石(jié) 澹澹(dàn) 竦峙(sǒnɡzhì) 萧瑟(sè) 悬(xuán) 枯藤(ténɡ) 瘦马(shòu)
2.词义
[实词]
澹澹:
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
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幸甚至哉: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幸运得很,好极了。
客路:
旅人前行的路。
残夜: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断肠:
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
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古今异义]
次北固山下(古义:
停宿;今义:
次序,也用作量词)
东临碣石(古义:
到达,登上;今义:
靠近)
[一词多义]
以观沧海(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歌以咏志(介词,用来)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背诵这四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句读要正确)
示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结合背景初步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师随笔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一、学习《观沧海》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
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1-2句):
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第二层(3-8句):
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写“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9-12句):
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是虚景。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最能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
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4.反复诵读,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单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
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
这就是壮美的感觉。
5.试归纳诗歌的主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落尽子规啼”有什么表达作用?
点明时间,暮春时节,写“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抒发了离别的忧伤之情。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该句采用拟人的修辞,将月光拟人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3.试归纳诗歌的主旨。
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次北固山下》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首联:
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
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做铺垫。
颈联:
继续写船上所见,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序更替如此匆匆,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尾联:
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北归的大雁来传递家书了。
2.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字面的意思是:
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
可见船在江正中,而写景的观察视点又是在船上,所以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这样的诗句。
这两句还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
“两岸阔”“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3.赏析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该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揭示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蕴含着新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4.找出该诗中心句(主旨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四、学习《天净沙·秋思》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
夕阳早已西沉,漂泊未归的游子还远在天涯。
2.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
请按文章的层次做简要分析。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前三句):
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第二层次(四、五句):
“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前四句写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均系为此做铺垫。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寓情于景,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观海地点:
碣石
海水:
水何澹澹辽阔雄壮
观沧海海的雄伟山岛: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想象奇特
海波:
洪波涌起雄心壮志
海的气概:
日月出其中星汉出其里
写景
杨花漂泊无定
闻王昌龄左迁子规不如归去离愁别绪
龙标遥有此寄关怀思念
明月陪伴友人抒情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客路:
青山外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观景思乡之情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
海日残夜江春旧年
思乡:
乡书归雁
枯藤老树昏鸦
写景小桥流水人家凄凉冷清
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羁旅之思
抒情游子之悲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环节五
拓
展
延
伸
展开想象,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要求恰当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角度入手,融入情感。
教学反思
我认为古诗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喜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对古诗要愿意读、会读、能读懂;在新的学习方式下通过学习诗歌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
至于本课四首诗歌,字词知识不多,诗句表层意思易懂,但这些诗句生动凝练,寓情于景,值得品味和比较探究。
所以我引导学生把握作品情感基调,体会作者情感,品味寓情于景的诗句韵味。
师生在合作中了解写作技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所以我在课堂上尽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每个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情感基础,通过学生的自读体验、合作交流、比较迁移来完成学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