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源配套勘察设计规程.docx
《通信电源配套勘察设计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电源配套勘察设计规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电源配套勘察设计规程
通信电源配套勘察设计规程
——适用于基站电源配套整治
(内部使用)
(一)勘察要求
1.勘察前的准备工作
1.1准备资料、熟悉情况及制定工作计划
a.确认收到《工程设计任务书》
b.确认收到并熟悉《工程技术建议书》
c.熟悉并核实工程建设规模
d.熟悉工程界面
e.熟悉设备类型及配置
f.制定工程勘测设计报告
g.制定工程设计文件模版
h.打印勘察时需要用到的文档
2.1准备勘察用工具及仪表
卷尺、数码相机、指南针、GPS、钳形电流表、地阻测试仪、手提电脑
2.勘察流程
a.向甲方工程项目负责人核实工程建设规模和建设站点,向甲方咨询对工程的建设要求及意见
b.制定勘察计划,联系相关随工人员及办理借机房钥匙的相关手续
c.到基站进行详细勘察
d.填写基站信息表
e.测试相关数据并做记录
f.绘制机房平面布置图并测量距离。
g.拍摄机房照片。
3.勘察要求
a.准确测量负载电流
b.记录负载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名称、厂家、型号、线缆型号、电源模块数量等)
c.记录设备启用日期
d.查看并记录配电设备端子占用情况
e.查看设备线缆路由布放情况、市电引入孔和馈线孔
f.查看机房承重要求(通常需要询问业主)
g.查看地排连接情况
h.向甲方询问机房规划情况
(二)设计要求
1.通信电源概述
通信电源是指专为通信设备、主要配套、辅助设备提供的各种工作电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交流供电系统、直流供电系统和接地系统。
其中,交流配电及以上部分为交流供电系统;开关电源输出及以下部分为直流供电系统;交流工作地、联合接地等称为接地系统(另外基站防雷接地还包括高压输入防雷接地和铁塔接地两部分。
高压输入防雷接地一般由供电部门完成);
2.交流供电系统
通信局(站)宜用10KV高压市电引入,并采用专用降压变压器(普通基站通常采用20KVA变压器)供电。
当无条件增设专用降压变压器,只能就近引入工企业用电时,要求引入交流电源稳定可靠。
低压交流供电系统宜采用三相五线制或者单相三线制供电。
1.1电力变压器
变压器是将高压市电变换为低压市电的主要设备,通常将10千伏或6千伏高压市电降压变压为三相380伏低压市电;400KVA及以下电力变压器多为架空安装在室外杆路上,400KVA以上电力变压器多安装在变压器室内的机墩上;
2.1柴油发电机
市电发生异常情况时,为保证通信负荷和重要动力负荷可靠运行,通信局(站)通常采用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通信局房通常采用2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发电机容量大小需要根据局房保障用电负荷各有不同),普通基站通常采用1台移动式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发电机容量大小通常为5KW、10KW、15KW等)
a.移动式发电机的使用维护
发电机在不使用时,应每个月做一次发电机试机;每周给启动电池充一次电,保证启动电池容量充足,检查并及时补充润滑油和燃油箱的油量;每次使用后,注意补充机组及其车辆的润滑油和燃油,检查冷却水箱的液位情况;当人机同处一室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人员一氧化碳中毒;在燃油不足时,需停机添加燃油。
b.油机房设计
油机房除应满足工艺要求外,还应采取隔声措施,其噪声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不得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和夜间分别为60分贝和50分贝)
采取的措施有:
在排气管出口采取消声措施、进气风口应有吸声措施、内墙面和顶面抹灰利于吸声
油机基础底面与垫层之间应填减震材料,基础四周应设缝宽不小于50mm的隔振缝,当油机有减震装置时,可不设隔振缝。
油机房应有良好的通风,当不能开窗时,应采取通风排热措施。
油机房的门应向外开启,门洞宽不小于1.5米,门扇高不小于2.1米,安装大型油机的油机房门尺寸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1交流配电箱
普通基站交流配电箱安装位置宜靠门安装,便于维护;室内、室外配电箱应按照断路开关,不能安装漏电开关。
配电箱总开关额定电流(安)宜大于或等于(1.5~2.5)倍所带负荷总额定电流之和;交流配电箱分路开关型号应考虑其基站内所有用电设备电压范围,分路开关大小的选择要满足中期负载工作电流的要求,熔体大小的选择还必需考虑到电源设备的起动电流,各级熔体应相互配合,后一级要比前一级要小;分路开关数量在满足现有设备用电基础,还应该考虑一定的预留开关;各相线均应安装在熔断器或断路器上,三相四线回路的中性线上严禁装熔断器或断路器;
4.1通信用交流稳压器
通信用交流稳压器有单相稳压器和三相稳压器两种,220V交流电源采用单相三线制交流稳压电源,380V交流电源采用三相五线制交流稳压电源。
交流稳压器输入电压允许变动范围通常有(用额定电压的百分比表示):
-15%~+15%,-20%~+20%,-25%~+25%,-30%~+25%,-30%~+30%;交流稳压器输入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5%;交流稳压器频率允许变动范围≤额定值的±4%;交流稳压器的稳压精度有±3%和±5%;
交流稳压器输出电压相对谐波含量,在输入额定电压时,输出电压波形与输入电压波形相比,其相对谐波含量的增量不大于1%;交流稳压器输出电压的不对称度,在输入额定电压时,稳压器三相空载输出电压的不对称度与输入电压的不对称度相比,其增量不大于1%;
交流稳压器工作状态时,当输出电压过压或欠压于产品的标准规定值时,自动切断稳压输出,同时发出声光警告。
此时,当输入电压值仍在额定值的85%~110%时,自动接入旁路供电。
交流稳压器应具有人工旁路和自动旁路的功能,交流稳压器应具有遥信和遥测功能;交流稳压器保护接地装置及其金属外壳应可靠连接。
3.直流供电系统
1.1通信用高频开关组合电源
a.组成结构
普通基站通常采用高频开关组合电源,是指在一个机架内,由交流配电单元、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直流配电单元和监控单元组成的电源系统。
b.工作电压范围
普通基站使用的开关电源直流输出标称电压通常有-48V和+24V两种;开关电源直流输出标称额定电流不大于1000A;开关电源交流输入电压要求为,频率:
50HZ±5%、电压标称值:
单相220V和三相380V,允许变动范围均为标称电压的85%~110%;
电源在稳压工作的基础上,应能与蓄电池并联以浮充工作方式和均衡工作方式向通信设备供电;浮充工作方式时直流输出工作电压的范围为其标称电压的95%~117%;均衡工作方式时,直流工作电压的范围上限值是其标称值的120%;
c.开关电源工作特性
电源应能监视电网电压的变化,当交流电源输入电压过高或过压,可能会影响电源安全工作时,电源可以自动关机保护,当电网电压正常后,电源能自动恢复工作。
电源应能对蓄电池限流充电,应能对蓄电池进行温度补偿。
根据用户需要,直流配电部分可以在蓄电池电压低时自动切断蓄电池输出,而在该设备的电压升高后自动或人工再接入蓄电池。
电源应具有直流输出电流的限制能力,限制电流范围可在标称值的50%~105%,当电流直流输出达到限制电流时,电源仍能正常工作。
d.开关电源整流模块计算
电源整流模块应能并联工作,并且能按照比例均分负载能力,当某整流模块故障时,电源系统仍能正常工作。
选择整流器规格,计算所需整流模块数量N
N≥(IF+IC)/IN
式中:
N——主用整流模块的数量(取整数);
IF——额定负荷电流;
IC——蓄电池充电电流,一般不小于蓄电池的10小时率电流;
IN——整流模块的额定输出电流。
按N+1原则配置整流模块数量
当求得的N≤10时,配置整流模块数为N+1;
当求得的N>10时,每10个模块加配1个。
2.1通信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
a.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概述
在通信局(站)的直流供电系统中,蓄电池与整流器并联,组成浮充供电系统:
整流器正常输出时,蓄电池补充充电待用,并起平滑滤波作用,降低整流器的输出杂音,提高供电质量;当整流器故障停机或交流电源中断时,蓄电池对负载供电,确保供电不中断。
蓄电池是直流供电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后备电源。
通信局(站)通常使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单体电池标称电压主要有2V、6V和12V三种。
蓄电池的运行有充放电循环和浮充两种工作方式,通信局(站)都采用全浮充工作方式,即开关电源与蓄电池组并联向负载供电,在正常情况下蓄电池始终同开关电源和负载并联,充电时也不脱离负载。
b.蓄电池工作特性
浮充是指为补充自放电,使蓄电池保持完全充电状态的连续小电流充电。
蓄电池最大充电电流一般不大于2.5I10(A),最大补充充电电压不大于2.35V/单体,浮充电单体电压为2.20V~2.27V(25℃)。
蓄电池在使用前一般需要进行补充充电。
单体蓄电池和由若干个单体组成一体的蓄电池组,其各电池间的开路电压最高与最低的差值应不大于20mV(2V),50mV(6V),100mV(12V)。
蓄电池进入浮充状态20小时后,各蓄电池之间的的端电压差应不大于90mV(2V),240mV(6V),480mV(12V)。
蓄电池均衡充电是指为使蓄电池中所有单体电池的电压等达到均匀一致,这个过程也称为均充。
如果蓄电池组中有2只以上的浮充电压低于每只2.18V,或蓄电池组放电达20%以上额定容量,或全浮充运行达6个月,或蓄电池搁置不用时间超过3个月,就应进行均衡充电。
均充电压比浮充电压高,蓄电池均衡充电单体电压为2.30V~2.35V(25℃)。
一般均充6~12小时。
均充时间不宜太长,以免蓄电池过充电。
如果均充后仍有落后电池,可以相隔两周后再均充一次。
现在通常以恒压限流方式进行均衡充电。
蓄电池的充电限流值,可预先在开关电源系统的监控器上设定。
具体设置充电限流值时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蓄电池允许的充电电流值;二是整流器的承受能力。
整流器的额定输出电流乘以安全系数0.9,减去负载电流,为整流器允许提供给蓄电池的充电电流,设定的充电限流值小于该值。
当一个开关电源系统接入两组蓄电池组时,要求接入的蓄电池组容量相同、型号相同、厂家相同、电池启用日期相同,同时要求连接两组电池的连接材质、长度、和线径均应一致,使其电池压降相同。
不宜将两组电池并联后再连接至开关电源系统。
固定型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2V电池)当放电电流为0.1C10(A)~0.3C10(A)时,放电终止电压为1.8V。
放电电流为0.55C10(A)时,放电终止电压为1.75V;放电电流为0.9C10(A)时,放电终止电压为1.70V。
放电电流较小时,放电终止电压较高。
放电电流为0.05C10(A)时,放电终止电压为1.85V;若放电电流更小,则放电终止电压在1.9V以上。
应避免过放电;放电后应及时充电。
c.蓄电池组的容量计算
对于普通基站,蓄电池组总容量应考虑放电时间不小于T(通常情况按照6小时考虑),但是各个地区T应考虑下列因素:
(1)维护人员接到市电停电信号后的准备时间;
(2)从维护中心到站点的行程时间,按汽车正常行驶速度计时;
(3)夜间不派技术人员检修的等待时间;
(4)平均故障排除时间。
蓄电池容量计算公式:
C25=
K:
安全系数1.25
I:
负载电流大小
T:
放电时间
t:
实际电池所在地最低环境温度数值。
所在地有采暖设备时,按15℃考虑,无采暖设备时,按5℃考虑;
:
放电容量系数,按2小放电率,放电容量系数取定为0.61。
—电池温度系数(1/℃),当放电小时率≥10时,取
=0.006;当10>放电小时率≥1时,取
=0.008;当放电小时率<1时,取
=0.01
4.防雷接地系统
1.1雷电引入途径及防雷措施
移动通信基站雷电侵入途径较多,主要有基站天馈线及其走线架、铁塔、交流引入、通信光缆、监控终端等。
移动通信基站地网主要由机房地网、铁塔地网、油机房地网和变压器地网。
(部分基站无油机房地网和变压器地网)
铁塔上架设的馈线及其同轴电缆金属外护层应分别在天线处、离塔处和机房入口处外侧就近接地。
当馈线及其他同轴电缆长度大于60米时,宜在铁塔中部增加1个接地点,接地连接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2的多股铜芯线,室外走线架两端均应接地。
馈线接地线应连接至室外汇流排,不宜接在铁塔一角。
室外汇流排应直接与地网相连。
当机房位于铁塔旁边时,应采用40mm×4mm热镀锌扁钢,在底下将铁塔地网与机房外环接地体焊接连通,焊接处作防腐处理;当机房位于铁塔下时,铁塔地网与机房基础地网应连为一体,外设环形接地体应在铁塔外敷设,并与铁塔地网多点连通并焊接。
专用电力变压器设在机房外时,且距地网边缘30米以内时,应用水平接地体与机房地网焊接连通。
低压电力电缆应埋地敷设,电缆应选用具有金属铠装层电缆或穿钢管埋地进入机房,电缆金属铠装层或钢管应在两端就近与变压器地网和机房地网连通。
室内的光缆金属构件应做接地处理,雷害严重地段,光缆可以采用非金属加强芯或无金属构件的结构形式,光缆加强芯必须可靠接地,ODF、DDF也应就近接地。
室内走线架等金属构件必须可靠接地,各段走线架必须电气连通。
基站内环境监控和视屏监控系统应就近接地,如果监控系统不在联合地网范围内时,必须在信号线路和电源线路两端接口按照防雷器。
2.1基站防雷器工作特性
基站内交流电源系统的雷电过电压保护应使用分级保护,通常称为A级防雷、B级防雷、C级防雷。
在使用分级保护时,各级浪涌保护器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退耦距离或增设退耦器件,以确保各级浪涌保护器协调工作,通常退耦距离要求应不小于5米。
严禁将小容量40KA模块式SPD并联成80KA或者120KA的大容量模块式SPD使用。
在防雷器引接线上,应串接保护空气开关防止防雷器故障时引起电源系统中断,空气开关标称电流应不大于前级供电线路空气开关的1/1.6倍。
普通基站内B级防雷器需串接的空气开关标称电流通常为32A或63A。
普通基站使用模块式SPD时,SPD引接线长度应小于1米,SPD接地线长度应小于1.5米;使用箱式SPD时,SPD引接线和接地线长度均应小于1.5米;普通基站内使用的SPD引接线和接地线的线缆截面积选用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芯线,SPD引接线通常选用3+1芯线,SPD接地线通常选用单芯线;SPD的引接线和接地线必须使用接线端子和铜鼻子连接牢固,连接时应使用液压钳紧固或浸锡处理;SPD的引接线和接地线应布放整齐,布线应短应直,不得盘绕。
3.1等电位连接
普通基站接地采用等电位连接,通常使用环形接地形式和星形接地形式两种。
采用环形等电位连接时,应在机房内沿走线架和墙壁设置环形接地汇集线,站内设备就近等电位连接。
采用星形等电位连接时,基站的等电位汇流排应设在配电箱和第一级电源SPD附近,开关电源以及其他设备的接地排母线均由总总接地汇流排引接。
如果设备机架离总接地汇流排较远时,可以采用两级汇流排。
接地引入线长度不宜超过30米,材料为40mm×4mm热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为95mm2的多股铜芯线。
接地引入线应从机房地网环形接地体引到机房环形接地体,或者从机房地网环形接地体引到机房内接地铜排。
机房室内外接地汇流排应分别引接至机房地网环形接地体,不宜串接。
机房室内外走线架不得直接连通。
5.室内设备布放原则
主要设备摆放因业务区不同个有差异,设备放置考虑扩容的位置,应最大化利用机房空间,设备机柜(BTS机柜、传输设备、微波机架)应排成一直线。
设备布置考虑负荷均衡摆放,设备周围应留有足够空间,正面应能开门,调试操作背面应有维护开盖的空间。
设备布置合理,开门能见到设备正面,但不能堵住门口。
设备前面有1.2米的维护空间,后面留0.8米的维护空间。
环境控制箱、交流配电箱、避雷箱靠门壁挂安装,挂高离地1.4米。
配电箱应靠门挂墙安装,离门30~50cm。
ODF架、PIX箱(体积较小)安装在走线架附近(最好在走线架底下),安装高度为距地1.5米。
数据设备应入柜放置,不得随意丢放。
通常可在机房设置1综合柜放置数据等设备,综合柜采用隔板分层放置,专用槽道布线。
蓄电池组较重,应放在承重梁上或靠墙分开放置,基站为租用普通民房的不宜采用多层放置蓄电池;蓄电池一端靠墙安装时,列端电池与墙之间的净宽不小于0.2米;蓄电池靠近机房出入口时,应留有主要通道,净宽不小于1米;蓄电池可与设备机房同机房安装,带有电池柜的蓄电池还可以与设备同列安装。
蓄电池侧面与主用设备正面净宽不小于2米,立放蓄电池侧面与主用设备背面净宽不小于0.8米。
蓄电池组放在一层(无地下室、无楼板)机房1000AH及以上容量电池组可放2—4层,800AH及以下容量电池组可3—4层;
蓄电池组放在二层及以上有楼板机房,1000AH及以上电池组设计宜为单层双列设计,800AH及以下电池组可单层双列或双层双列设计;另外,对机房楼板的载荷要进行调查和核算,必要时要进行载荷均分技术处理;
室内接地排靠近走线架,挂墙布放。
室外接地排1个,设在外墙,靠近走线洞。
空调机用两个空调,下沿离地2米挂放(挂壁式空调),尽量不放在电池或设备顶上,以防漏水损坏设备,同时也要考虑空调室外部分的布放,尽量缩短室内外之间导管的长度,室内部分尽量不要摆放在一起,考虑较好的空调效果,如果是新建机房,空调最好放在机房北侧或者东侧,避免阳光照射时间长,节省能源。
6.室内走线架布置及线缆布放原则
室内走线架架设高度根据机房高度等实际情况确定,一般要求架设高度离地2.4米,机房条件允许可以架设双层走线架;走线架应架设在设备正上方,走线架与设备前沿齐平。
走线架宜架设在走线洞的上方或下方。
室内走线架根据设备布放位置确定架设方向及方式。
每3m一段水平连接一次,在荷重较大的地方设吊挂件或支撑件,爬墙走线架视具体情况而定。
走线洞一般是侧对机柜且与设备成一直线。
走线洞尽量开在侧墙(外墙),尽量不要开在楼顶,以防漏水。
走线洞开的位置应适当考虑施工的方便性。
从电池组到整流器的直流走线要设置爬墙走线架,爬墙架设长度一般为走线架高度。
开关电源、传输柜、BTS设备的摆放应考虑电源线与信号线尽量避免交叉。
电源线与信号线应尽量分走线架布放,电源线的交直流线缆布放应有间隔;当无条件架设双层走线架时,应将各类线缆(主要是交直流线缆、信号线缆、监控线缆)分区域布放。
线缆布放应按照相应规范施工。
通信机房安全整治过程中,新更换的信号线、交流线和直流线必须是阻燃电缆,新更换的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电缆,且要注明路由标志;布放电池电缆时,需对电池组的电缆作好线号和正负极标记。
各机房照明线和电源插座引入线应采用明线敷设,且采用阻燃电源线并用阻燃PVC管槽进行保护,电源总开关置于机房门口。
(三)通信电源系统工程设计的有关规范
1、《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105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布通信行业标准;
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3、《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YD5040—97)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4、《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规定》(YDJ26—89)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邮电部颁布通信行业标准;
5、《通信电源和空调集中监控系统总技术要求》(YDN023—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邮电部颁布通信行业标准;
6、《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设计暂行规定》(YD5027—96)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7、《通信用高频开关组合电源》(YD/T1058—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布通信行业标准;
8、《微波无人值守电源技术要求》(YD/T50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布通信行业标准;
9、《通信专用柴油发电机组技术要求》(YD/T502—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布通信行业标准;
10、《光缆通信工程无人值守电源设备安装设计暂行规范》(YD5046—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邮电部颁布通信行业标准;
11、《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YD5078—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邮电部标准;
12、《通信用太阳能供电组合电源》(YD/T1073—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布通信行业标准;
13、《通信用交流稳压器》(YD/T1074—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布通信行业标准;
14、《通信用不间断电源——UPS》(YD/T1095—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布通信行业标准;
15、《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YD/T5098—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布通信行业标准;
16、《通信电源用阻燃耐火软电缆》(YD/T1173—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布通信行业标准;
17、《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YD/T731—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布通信行业标准;
18、《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YD/T799—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布通信行业标准;
19、《接入网电源技术要求》(YD/T1184—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布通信行业标准;
20、《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YD/T1235—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颁布通信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