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7499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docx

《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docx

教育学13章检测题及答案课件资料

教育学单元检测试题

(一)参考答案:

姓名成绩

(第13章)2016、3、18

(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4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方针和教育经验B.教育问题和教育方针C.教育经验和教育问题D.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2.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裴斯泰洛齐

3.标志着现代教育思想问世的著作是()。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民主主义与教育》

4.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B.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卢梭《爱弥儿》

5.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梅伊曼

6.夸美纽斯一生教育活动与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泛智教育B.自然教育思想C.要素教育思想D.心理学化思想

7.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B.《论演说家的教育》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8.“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首先提出的:

A.《论语》B.《孟子》C.《学记》   D.《劝学篇》

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B.《师说》C.《论语》《春秋》

10.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B.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C.范例教学的理论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11.赫尔巴特提出“四段论”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

A.教师系统传授知识B.学生从活动中学习C.问题的解决D.学生自学

1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

13.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

A.教育的社会属性B.教育的本质属性C.教育的阶级属性D.教育的政治属性

1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一思想反映的是教育的()

A、历史性B、时代性C、阶级性D、生产性。

15.在古代社会,学校教育几乎不具有的功能是()。

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个体发展功能

16.()的提出标志着在教育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17.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是一种()

A.非形式化教育B.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大众化教育

18.我国最早的小学产生的时代是()。

A.夏朝B.殷周C.三国D.秦朝

19.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

A.文化教育B.商人教育C.骑士教育D.武士教育

20.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

2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的教育特征。

A.中国B.希腊C.埃及D.罗马

22.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日本D.德国

23.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 )。

A.民众教育B.信息教育C.全民教育D.终身教育

24.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教育理念是()。

A.教育终身化和教育全民化B.教育全民化和教育民主化

C.教育终身化和教育民主化D.教育全民化和教育整合化

25.实现教育平等的基础是()的平等。

A.教育过程B.教育结果C.教育机会D.教育内容

26.从教育功能作用和性质划分,教育功能可分为()。

A.筛选功能和协调功能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C.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D.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

27.全民教育主要倾力于()。

A.普及教育B.全民教育C.继续教育D.民主教育

28.某班教师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竞赛活动。

结果如教师所料,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成绩明显提高。

但没有想到的是,学生之间相互猜忌、隐瞒学习资料等现象日趋严重。

上述事实表明教育()。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29.人的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状态称为()

A.发展B.成熟C.成长D.生长

30.小学阶段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31.维果茨基认为教育教学的作用就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 )。

A.教育应与儿童发展同步B.教育应适应儿童发展C.教育应超前于儿童发展D.教育应跟随儿童发展。

32.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B.思维成熟在先,情感成熟在后,感知成熟更后

C.情感成熟在先,感知成熟在后,思维成熟更后;D.思维成熟在先,感知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33.个体人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规律,心理的发展总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这是指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

A.差异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

34.心理学家提出的人的发展关键期和最佳期的概念,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来的。

A.阶段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顺序性

35.教育之所以能促进儿童发展,根本在于儿童发展上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可塑性

36.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C差异性    D不均衡性

37.就目前整体而言,儿童身心发展呈现()的特点。

A.生理成熟超前、心理成熟滞后B.生理成熟滞后、心理成熟超前

C.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同步发展D.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各自发展

38.墨子在教育学生时注意“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全面发展D.自主探究

39.少年期学生表现出“成人的身体,儿童的心理”的特征,说明了其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40.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 )

A.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B.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动力

C.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性D.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41.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综合论的观点D.多因素说的观点

42.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的试验说明了()。

A.遗传的重要性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D.教育的重要性

43.“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44.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 )。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4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B.自愿发展C.自主发展D.自动发展

46.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应当()

A.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B.与学生发展同步C.跟在学生发展的后面D.不受学生发展制约。

47.由特定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也因受教育者所处学校的级别而变化的是教育目的中的()。

A.培养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课程目标

48.教育目的的功能在于( )。

 

A.导向规范和权威功能B.激励评价和规定功能C.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D.规范引导和评价功能

49.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和任务是()。

A.培养劳动者B.全面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机器大生产

50.在对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家长的愿望与国家的教育目的()。

A.完全一致B.完全不一致C.有时不一致D.都不是

51.《学记》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它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 )。

A.神学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

52.特别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的是(   )

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C.教育政策 D.教育方针

53.下列表述中,属于教育目的特性的是()。

A.行政命令性B.政策指向性C.实践操作性D.核心指导性

54.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的人。

A.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相结合B.德智体等方面均衡发展

C.智力和体力和谐、自由的发展和运用D.语文、数学、音乐等各科成绩都优秀

5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是()。

A.“全面教育”与“全面发展”B.“全面发展”与“面向全体”

C.“全面教育”与“面向全体”D.“全面教育”与“全面落实”

56.美育又称()。

A.美术教育       B.音乐教育C.文学艺术教育      D.审美教育

57.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队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的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的运动员

58.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9.新技术革命使得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格化转向非标准化和多样化,培养目标的()更加受到关注。

A.个别化B.全面化C.全民化D.个性化

60.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学校教育制度 B.高等教育制度 C.社会教育制度 D.国民教育制度

61.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戌学制D.六三三学制

62.义务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

A.普遍性B.基础性C.强制性D.公共性

63.下列现象中。

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

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

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

D.学校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

64.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制约;二是()。

A.教育与社会制度相互制约B.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C.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D.教育与人口发展相互制约

65.教育在发展中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具有()的表现。

A.能动性B.可控性C.超前性D.相对独立性

66.“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

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

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

67.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

A.教育规模的限制B.学生数量的限制C.教师水平的限制D.生产力水平的限制

68.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意识形态B.民族文化传统C.政治经济制度D.生产力发展水平

69.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70.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深刻地说明着()。

A.教育的经济功能B.教育的文化功能C.教育的自然功能D.教育的道德功能

71.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A.文化传统B.受教育者的需求C.生产力水平D.教育的规模

72.报刊、书籍、影视对教育的影响属于()。

A.政治对教育的影响B.经济对教育的影响C.文化对教育的影响D.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73.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根本性质是()

A.教书育人B.以人为本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社会主义

74.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整理并发展了殷周以来的中华文化,体现出教育的()。

A.文化传承功能B.文化交流功能C.文化选择功能D.文化创新功能

75.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

A.精神文化B.物质文化C.制度文化D.规范文化

76.人口质量的量化指标一般是以()来表示的。

A.受教育程度 B.职业素质 C.劳动能力 D.身体素质

77.教育的优先发展,首先应是()的优先发展

A.高中阶段教育B.义务阶段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教育

78.涂尔干说:

“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

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

79、即使人们对长大后的狼孩进行再好的教育,也很难令其用人类的语言进行顺畅交流。

这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B.差异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80、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B、教育常常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C、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2分。

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1.古希腊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主要有(  )。

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E.夸美纽斯

2.西方古代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主主义与教育》E.《雄辩术原理》

3.下列哪些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

A.教师中心B.活动中心C.儿童中心D.课堂中心E.书本中心

5.下列属于洛克教育思想的是()

A.白板说B.自然与自由C.绅士教育D.“泛智”思想E.发现法

6.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包括()。

A.定义B.思索C.苏格拉底讽刺D.助产术E.启发

7.教育学独立时期的教育家有()。

A.夸美纽斯B.杜威C.柏拉图D.卢梭E.赫尔巴特

8.以下与杜威有关的是()。

A.五步教学法B.教育即经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E.教学做合一

9.广义教育的构成有()。

A.家庭教育学校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E.自我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

A.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之间的联系B.教育活动的主客体之间联系C.教师与社会的联系

D.学生与社会的联系E.教育内容与社会的联系

11.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A.模仿性B.意识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

12.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

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B.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C.国家的出现D.文字的产生E.私学的出现

13.义务教育中,以下各方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的是()。

A.国家B.社会C.家庭D.学校E.儿童

14.教育的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

A.面向现代化B.面向学生C.面向未来D.面向21世纪E.面向世界

15.现代教育所独有的功能是()

A.政治功能B.人口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E.科技功能

16.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指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E.综合性

17.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的发挥的主要条件是()

A.教育者的自身状况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C.家庭环境D.社会发展状况E.地理环境

1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A.遗传B.环境C.教育D.财富E.能力

19.西欧中世纪教会学校分为下列三个层次()。

A.文士学校B.僧院学校C.教区学校D.大主教学校E.社区学校

20.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才能实现。

A.个体的主观努力B.教育C.遗传D.社会实践活动E.个体发展

21.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

A.孟子B.荀子C.威尔逊D.洛克E,华生

22.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指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历史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E.综合性

23.近代社会的发展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变化包括(  )。

A.教育的世俗化B.教育的国家化C.教育的终身化D.教育法制化E.教育整合化

2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

A.再生产劳动力B.再生产科学技术C.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

D.构成文化本体E.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25.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

A.规模B.领导权C.受教育权D.结构E.方法

26.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是()。

A.素质教育B.“科教兴国”C.实施全民教育D.“人才强国”E.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  )。

A.国家的教育目的B.学生的学习目的C.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

D.教师教学目标E.社会价值取向

28.下列选项中,以日本学制为蓝本的学制有()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E.六三三学制

29.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A.前制度化教育B.义务教育C.普及教育D.制度化教育E.非制度化教育

30.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

A.身体素质B.创新能力C.心理素质D.社会素质E.实践能力 

31.下列表述中,属于教育方针的特性的是()。

A.政策指向性B.核心指导性C.行政命令性D.概括统一性E.具体多样性

32.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艺术美B.心灵美C.社会美D.科学美E.自然美

三、判断题(说明理由。

每小题1分,判断出对与错得0.5分,说明理由得0.5,共6分。

1、《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

错。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2、根据教育的正规程度,可将教育分为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

错。

根据教育的正规程度,可将教育分为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3、一个顽皮的孩子偶然把手指伸到火苗上,被灼伤,并由此获得火的有关知识,这一过程就是教育。

()

错。

这个孩子所获得的是自我的感性认识和经验,不是教育。

4、现代教育是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让所有儿童接受同一种教育。

()

对。

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因材施教,不是让所有儿童接受同一种教育。

5、小明在学校里经常受到个别同学的欺负,父母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

小明受到的就是教育。

()

错。

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积极向善的精神影响。

父母对小明的训练不是现在社会所提倡的积极向善的精神影响,因而不是教育。

6、陶行知师承杜威,其教育思想与杜威完全相同。

()

错。

陶行知师承杜威,但其教育思想与杜威的教育思想正好翻了个个。

4、问答题(共13分)

1、试述终身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8分)

终身教育思想认为:

教育必须贯穿于人的一生,同时教育要满足人各个层面的学习需求。

教师的专业化则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指教师个体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一名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专业发展的过程;二是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性职业、准专业性职业向专业性职业发展提高的进程。

(1分)

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对当代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7分)

首先,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获得了新的诠释。

终身教育主张教育应贯穿于人一生的各个年龄阶段,改变了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划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两个阶段的概念。

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说,这一理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对教师个体来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对教师职业整体来说,就是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从非专业性职业、准专业性职业向专业性职业提高进步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过程,没有终点,只有永远。

其次,它开辟了一条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

终身教育思想将教育扩展到人类社会的整个空间,要求构建一个无人不学、无处不学、无时不学的学习型社会;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说,这也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的专业化,不是在学校中就能实现的,必须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做到教学相长,从而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再次,它引发了教师专业化内容的革新。

终身教育主张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应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培养个体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

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来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现代教育理念,更要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在本专业领域,要具有权威性的发言权和行动权,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质性内容。

最后,它指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终身教育强调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多元化价值标准为学习者提出了一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崭新之路。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过程,没有最后的标准,只有不断的追求。

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

2、“大学之法:

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选自《学记》(5分)

(1)解释上文中“豫、时、逊、摩”的含义

豫:

预防;时:

及时;逊:

顺序;摩:

研讨。

(1分)

(2)解释这段文字的含义

大学施教的方法:

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