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名著导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6665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9.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部名著导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十部名著导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十部名著导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十部名著导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十部名著导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部名著导读.docx

《十部名著导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部名著导读.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部名著导读.docx

十部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导读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

初名周樟寿,字豫才。

后改名为周树人。

少年时期,家道中落,祖父被拘,父亲一病不起。

青年时期,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辗转奔波。

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

后又弃医从文,意在以文艺改变国民的精神。

1918年5月第一次以笔名鲁迅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后结成小说集《呐喊》、《彷徨》。

鲁迅中后期的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深入地剖析了各种社会问题,充满着韧性的战斗精神。

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于上海。

二、创作背景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共10篇。

前5篇写于北京,后5篇写于厦门大学。

这10篇散文,曾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在《莽原》杂志上。

1927年广州“七·一五”政变之后,鲁迅因营救被捕学生无效,愤而辞去中山大学教职,在白色恐怖中又将这10篇回忆散文汇拢,加写了《小引》和《后记》,改了一个更好听的名称:

《朝花夕拾》。

三、思想内容

这十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世态图和风俗画。

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是有现实的战斗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

它的思想内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朝花夕拾》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具有对封建教育、封建道德、封建顽固派的批判意识。

鲁迅以小时侯读过的《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忍。

作品着重分析了“哭竹生笋”、“卧冰求鲤”、“老菜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批判这本孝子教科书“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给予尖锐的抨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通过百草园的无限生机、雪地捕鸟的妙趣横生,写出了无限的童趣。

其目的是与枯燥乏味的读书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封建的教育扼杀了儿童的天性,陈腐的教育内容禁锢了儿童的思想,实际是鲁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和否定。

《五猖会》写“我”对五猖会的精彩内容心驰神往,而父亲却要“我”背出“一字也不懂的”《鉴略》的内容,“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膜,批判了强制性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无常》中,作者怀着强烈的兴趣对乡间迎神赛会的活无常的装束和神态作了传神的描写,表现了无常鬼对“下等人”、“乡巴佬”的同情,从而揭露了“鬼有情,而人无情”的社会现实,嘲讽了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狗·猫·鼠》借童年的对隐鼠的喜爱和对既有媚态而又暴虐的猫的憎恶,表现了对守旧势力的痛恨和对弱小者的同情,揭露“名人教授”们鼓吹的中庸之道,抨击那种对敌人宽容敷衍,姑息养奸的错误态度。

《父亲的病》通过具体形象记述了父亲的病为庸医所误而致死的过程,勾勒了清末绍兴的几位所谓“名医”的恶劣行经,揭露他们贪婪、昏庸、诈骗、奸滑的丑恶灵魂,隐含着作者运用现代科学救国的思想。

《琐记》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及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藤野先生》则入木三分地勾勒出昏庸无耻、不学无术的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也隐含着作者对救国真理的探索和对当时现实社会中世风的憎恶和反感。

2.《朝花夕拾》中着力表现作者从儿时到青年时期所体会到的人间真情,表现了鲁迅在人格的铸造和思想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要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中着重描述了阿长的勤劳、质朴以及对鲁迅的关怀。

“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

‘哥儿,有画的‘三亨经’,我给你买来了!

’”从而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

文章最后,“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深切地表现了鲁迅对她的悼念之情。

同样令作者没齿难忘的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

而《藤野先生》则深深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表达了浓浓的师生之情。

《范爱农》以情致意切的笔调,记叙了他与范爱农的认识、交往以及成为挚友的经过,使作品染上了无比真诚的感情色彩。

四、人物形象

《朝花夕拾》中有些人物形象,虽着墨不多,但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

如:

长妈妈、寿镜吾、陈莲河、衍太太、范爱农、藤野先生。

这里略作陈释。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虽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但她善良、朴实,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父亲的病》中写了绍兴城的“名医”陈莲河,他道貌岸然,拿药引作为诈骗手段,贪婪而又谨小慎微,时时变化花样,置医德、医风而不顾,肆意敲诈,出乖露丑,骗术败露,溜之大吉。

正如鲁迅所说:

“S城的人的脸早经看熟,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

《父亲的病》与《琐记》中的衍太太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人,父亲临终前需要平静,而精通礼节的衍太太却要叫“我”大声唤叫父亲,弄得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些苦痛”。

她怂恿别人家的孩子在冬天比赛吃冰,或者比赛打旋,而且教唆“我”去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我”没有偷,她却放出流言来了。

几件极平常的事情,就显示出了衍太太灵魂深处的自私、奸猾。

范爱农有着倔强耿介的性格,他愤世嫉俗,比如,得知恩师徐锡麟被杀后,违逆众人意见,反对发抗议电报到北京的细节,表现了他极度愤慨的心情;范爱农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人,“爱农做监学,他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功夫谈闲天。

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

可惜环境对他不利,辛亥革命后备受打击迫害,不为社会所容,社会环境逼得他走投无路。

五、艺术特色

1.作为叙事性散文的《朝花夕拾》,十分注意人物的刻画和描写,运用白描的手法,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先生大声朗诵古诗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

寥寥几笔,一个旧学老先生读书痴迷入神的形象跃然纸上。

2.在《朝花夕拾》里,没有单纯的写景,没有大段的抒情,写景、抒情往往与叙事结合在一起,且以平实的文字表现,却显得非常深刻。

比如,《范爱农》一文的末尾:

“现在不知他唯一的女儿景况如何?

倘在上学,中学已该毕业了罢。

”淡淡的一句话,就表现出对亡友的深切的感情。

3.鲁迅是一位社会性很强的作家,所以他文章中的幽默感不是轻松的说笑话,而是深刻的社会讽刺。

如:

《藤野先生》一文开头两段平淡的叙述,就把当时一些留学生的心态、作为和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都表达出来了,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繁星·春水》导读

一、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她出生于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家庭。

冰心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元老,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五四”时期第一个活跃于文坛的女作家。

她的一系列“问题小说”是《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最后的安息》、《超人》、《往事》等。

冰心的小说清新、隽永,情节单纯,寓意深邃,富有生活的哲理和诗意。

20年代初,冰心在新思潮的影响下,思想活跃,同时她受到日本短歌和俳句,特别是泰戈尔的短诗《飞鸟集》的影响,创作了表现零碎思想的小诗。

为了收集零碎思想的火花,她随时随地将涌溢出来的思绪,用三言两语的形式写下来,创作了《繁星·春水》诗集。

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冰心最喜爱的文学形式是散文。

较早的一篇《笑》是新文学运动初期有名的用白话写成的散文。

后来的《梦》、《往事

(二)》、《寄小读者》、《山中杂记》等,都能给读者一种近似抒情诗和风景画的美感。

母爱和童贞之类的内容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

冰心散文文笔轻倩灵活,文字清新隽丽,感情细腻澄澈,充分发挥和吸收白话、文言的长处,显示了较高的文学修养。

冰心不仅是一位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的作家、诗人,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卓越的教育家。

二、作品主题

《繁星·春水》共收录了小诗350余首,冰心称它是一些“零碎的思想”,但却有一条鲜明的线索加以贯穿,即对母爱、童贞和自然的歌颂。

总的来说,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她认为,母爱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爱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醉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繁星》33)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在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繁星》159)

在诗中,母爱温馨、博大、深情,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这种母爱的歌颂,在《繁星·春水》里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可以说,正是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奠定了这两部作品深沉细腻的感情基调。

与颂扬母爱紧密相连的,便是对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珍爱: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

/他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繁星》35)

在诗人眼里,充满纯真童趣的世界才是人间最美的世界。

冰心把纯清透彻的童心视为至爱,将清明无邪的童心视为最美好的境界,这与“五四”时期追求民主、合理的社会理想,与健康、纯洁的人格理想一致。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在冰心看来,人类来自自然,归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一致的:

我们都是自然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冰心还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春水》105)

这首诗把对母爱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自然的咏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诚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是冰心小诗中最美的篇章之一。

冰心爱大海,由对大海的热爱,扩展到对大自然的爱,在她纯洁欢悦的心灵里,自然是天之骄子,那“深蓝的太空”,“闪烁着”的“繁星”,“飞溅的浪花”,“晚来的潮水”,“料峭的天风”,无不饱含温柔的情思,散发出生命的气息和诱人的芳香。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们称这部分诗为“哲理诗”。

冰心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苦苦探寻着世界与生命之谜,在这种种探索中诗人不无对自己以“爱”来战胜“憎”的理想是否能实现产生的怀疑,这种思想上的矛盾也在诗集中表现出来:

智慧的女儿!

/向前迎往罢,/“烦闷”来了,/要败坏你永久的工程。

(《繁星》151)

但冰心并没有因为这些困惑而空于感慨喟叹,她仍直面黑暗的社会现实,勇于反抗,对未来抱有必胜的信念。

阳光穿过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

/“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树干儿穿出来了,/坚固的盘石,/裂成两半了。

(《繁星》36)

这些诗句简练而隽永,饱含和对新生力量的鼓励和讴歌。

三、艺术特色

《繁星·春水》在艺术表现上是“五四”时期白话诗歌创作的亮丽风景,其艺术特色是:

1.短小精悍,真实自然,在看似随意地挥写中蕴藏着人生的哲理,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冰心受泰戈尔小诗的启发,用三言两语来收集和表现“零碎的思想”。

集子中的诗,格式不一,短的两行,长的也仅十几行,极为短小。

诗虽短,内容并不单薄、草率,而是诗人真实、自然情思的流露,正如冰心自己所说:

“《繁星·春水》不是诗,至少是那时的我,不在立意做诗。

”真情实感的表露,不在人工的斧凿,而取之于天然,同时也获得了真实的自然美。

如:

父亲呵!

/出来坐在月明里,/我要听你说你的海。

(《繁星》75)

小松树!

/容我伴你罢,/山上白云深了!

(《春水》41)

语言直白自然,不加雕琢,在三言两语间包涵着耐人寻味的感情体验。

这些诗歌虽短,却是浓缩了的“短”话,话短而意长,或讽刺,或讲述道理,往往鞭辟入理,有耐人咀嚼的余味。

如:

聪明人,/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

/她只是虚无缥缈的,/反分却你眼底春光。

(《繁星》137)

则诚挚地告诫人们要脚踏实地,丢掉幻想,勇敢面对现实,在现实中求进步,生活才充实有价值。

又如: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春水》33)

是对以我为中心与利己主义者的善意告诫,鼓励他们投身于火热广阔的生活中。

冰心正是将生活的生动、形象、新鲜的感受,用短小的诗行表达出来,自然含蓄,寓于哲理,从平凡中显出独创性,也即歌德所谓“他们能够说出一些好像过去还从来没有人说过的东西”。

三言两语的诗句,寄托着点点滴滴的感想,景与情一致,情和理相融,内容形式和谐,表现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常理”,浅显而不深奥,真实亲切,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得到了艺术的享受。

2.富有诗情画意,格调自然柔和,是冰心小诗的又一特色。

冰心说她当初“写这些三言两语的时候,并不是有意识在写诗。

”但读过这两本诗集的人无不感到它饱含浓烈的诗情画意,有诗的语言,诗的意境,诗的情趣。

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话?

/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

(《繁星》1)

诗人以极为精练准确的语言,勾勒了一幅夜空的图景,深蓝的夜空中,群星闪烁,似相互对语,但又无声,岂又无声,太远了,哪能听见?

而这无声的沉默是互相隔膜、不相闻问吗?

不,它们亮晶晶的“闪烁”正是相互的亲切问候和友爱的颂赞。

画面明丽清幽,意境优美恬静,想像丰富奇特,含义深邃显豁。

无情的星辰尚能互相颂赞,那么人世间有情的人怎能不相亲相爱?

这便是作者由夜空而产生的“零碎的思想”。

再如:

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

/“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解放了你幽囚的自己!

”/树干儿穿出来了/坚固盘石,/裂成两半了。

这首诗意境新颖,含义深刻,富有诗情,阳光象征着先进的思想、力量,盘石暗指保守的顽固势力,刺果象征受压迫者,只要有真理的指引和坚定的信念,就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使“坚固的盘石,裂成两半”,把“幽囚的自己”从种种禁锢中解放出来。

正因为作者不是有意写诗,因此她不讲究格律,不雕琢辞藻,有韵固然好,无韵也很美,听任诗句从心中自由涌出,极其自然和谐,我们读冰心的小诗,不管是有韵或无韵的,都感到十分朴素亲切,自然流畅,清隽淡远,有着强烈的音乐感。

如:

月明之夜的梦呵!

/远呢?

/近呢?

/但我们只这般不言语,/听一听/这微击心弦的声!

/眼前光雾万重/柔波如醉呵!

沉——沉。

(《繁星》76)

文字不仅优美,而且音乐性很强,像穿涧的山泉,悦耳动听;像抒情的小曲,委婉柔和,把读者带进诗的美妙境界。

3.想像的丰富和联想的开阔,词句的清丽和笔力的准确,都是冰心诗歌鲜明的艺术特色。

晶莹的繁星在诗坛上闪烁着,潺潺的春水缓缓地流到了人间,在新诗发展的长河里,冰心小诗掀起了一阵巨大的波涛,形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使诗苑收获了“无数情绪的珍珠”。

冰心在《冰心小说集〈遗书〉》中,谈到自己对于新诗的认识时说:

“我自己的意思是如有含蓄不尽的意思,声调再婉转些,便可以叫作诗了,长短是无关系的,但我个人看法,似乎短的比长的好,容易聚精凝神的说一两句话。

”《繁星·春水》是实践了诗人这个诗歌主张的。

这些诗字里行间流荡着温婉的情韵,淡淡的哀愁,闪烁着哲理的火花。

冰心也因此被称为“新文艺运动中的一位最初的,最有力的,最典型的女性诗人。

 

3《西游记》导读

一、作者简介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今江苏淮安人。

明代小说家。

他一生性情诙谐幽默,酷爱野史奇闻,使他能借助神话故事抒发对现实的不平与愤慨,曾自称“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

他的著作,今存的有《西游记》和《射阳先生存稿》。

二、写作背景

《西游记》写于嘉靖年间,虽然采用了传统题材,却是时代的产物。

吴承恩生活的弘治到万历时期,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十分黑暗的时期,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也开始出现,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思想意识开始活跃起来。

吴承恩对当时政治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十分愤慨,发出“近世之风,余不忍详言之也”的沉痛感叹。

三、内容简介

1.故事梗概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古典章回体小说,共一百回,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至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讲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等故事,为他的神通广大和后来随唐僧去西天取经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则介绍小说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得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2.作品主题

《西游记》热情赞美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和英雄主义,辛辣的嘲讽了貌似威严、实则无能的天宫玉帝及诸神,深刻的揭露、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

同时启示人们:

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的战胜一切敌人。

四、人物形象

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大致分为三类:

天界神佛,多数呆滞古板;人间从天子到百姓以至僧侣,形形色色;山野魔怪,变幻多端,光怪陆离。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活动,展现了人间的美和丑,善与恶。

孙悟空:

又称孙行者,是小说中最成功的艺术形象,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

“大闹天宫”,自诩为“齐天大圣”,取经路上始终是斩妖除魔的主力,最后得到了一个“斗战胜佛”的光荣称号。

毛泽东同志有两句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精辟的道出了这位神猴的本质特点。

他还自命不凡,高傲逞强,时时使他在斗争中表现出轻敌的弱点,但他仍不失为一个真英雄。

猪八戒:

又称猪悟能,天蓬元帅,性情懒惰,好吃贪睡,爱占便宜,嫉妒心强,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

他有时耍点小聪明,结果反而坏了大事。

但猪八戒还是一个好人,他憨厚淳朴,能劳动,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沙僧:

又称沙悟净,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

唐僧:

封建儒士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诚集于一身。

一方面,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明知到西天去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吉凶难定”,但仍然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他从来没有动摇过。

但另一方面,他不辨真假,乱施善心,胆小软弱。

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

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

他们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

五、艺术成就

《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

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

《西游记》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

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有着无比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可以无拘无束地施展其超人的本领。

其中的许多人物,例如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白骨精等等,往往既有神性或魔性,又有人性,还有物性,作者把这三者结合得很好,因此显得妙趣横生而又合情合理。

鲁迅先生分析《西游记》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4《水浒传》导读

一、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祖籍苏州,进士出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学生。

又传施耐庵曾在张士诚义军中做幕僚。

二、作品主题

1、内容简介

《水浒传》描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广大农民在贪官逼迫下,无以为生,纷纷占山为王,结盟起义的历史史实,记述了起义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

书到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各路英雄啸聚梁山,力量由弱到强,重要人物(宋江、李逵等)都已出场;书到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一百零八将领组成了具有强大战斗力的起义队伍;书到八十回,“张顺凿漏海鳅船宋江三败高太尉”,梁山义军两败童贯,三败高俅,至此起义发展到鼎盛时期;书到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义军为朝廷所用,成为屠杀其他起义军的工具,梁山将领死伤流放逃离,落得个凄惨的结局。

2、作品主题

①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官逼民反”、“乱自上作”

作品展示了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作品具体刻画了高俅、蔡京、杨戬、童贯为首的封建官僚贪赃枉法、互相勾结、无恶不作,但这些贪官的总后台就是徽宗皇帝,昏君佞臣组成的统治集团压迫人民,激起人民反抗的怒火。

“官逼民反”、“乱自上作”——这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②歌颂农民起义英雄

一百零八位头领个个都是勇武智慧、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们反抗黑暗的封建统治,对抗腐败的官府,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③揭示农民起义失败的必然原因之一

“招安”是起义失败的直接原因,也体现了农民起义领袖思想上的局限性——宋江、卢俊义等人具有浓厚“忠君”思想,他们又是梁山义军的主要领导,影响和左右着义军的发展趋势,宋江上梁山后,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梁山泊上高悬“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他们起义的原因是博取功名,封妻荫子。

故“招安”是其必然选择,失败是起义的必然结局。

④严重的忠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进步意义

三、艺术特色

1.生活化、个性化的刻画人物

作者紧扣阶级出身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在行为中表现人物性格。

李逵、武松、三阮、刘唐、张顺等下层劳动者,深受官府恶霸的迫害,反抗意识最强烈,走上梁山也最容易。

而林冲、宋江、卢俊义、杨志等官吏上梁山的道路则比较曲折:

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生活优越,有地位,有娇妻,他是在被高俅逼得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上梁山的;杨志,杨家将之后,有着浓厚的忠君思想,是在先失化石纲、后失生辰纲、功名无着的情况下走上梁山的;而卢俊义被赚上山后从来就没安下心来,宋江则带着梁山的一班人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断送了梁山起义。

人物的性格是在具体环境和行动中得以表现的。

如林冲一出场就置于妻子被高衙内调戏的冲突中,使得他后来的生活道路和性格发生的彻底的变化;又如鲁提辖一亮相就碰上了金氏父女的哭泣,为展示鲁提辖的疾恶如仇、仗义疏财、武艺高强、精明机智做了铺垫。

2.传神的细节描写使作品耐读

细节常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且使作品极具感染力。

如十六回“吴用智取生辰纲”紧抓“热”、“渴”二字,完成一系列铺垫,才使心细的扬志误入圈套,充分体现出“智取”二字。

又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林冲买酒时将火炭盖了,来时草厅已被大雪压塌,林冲探身入摸,火种已被雪水浸灭,后草料场被大火燃烧必是奸人所为作了铺垫,耐人寻味。

3.《水浒传》的语言颇具特色

《水浒传》的语言主要是以山东一带的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锤炼,简洁明快,生动含蓄,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状人叙事,寥寥数语,情态毕现。

如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与青面兽扬志比武,观看者各有不同:

“看呆了”是文官出身梁中书情态,“喝彩不迭”是众军汉的叫好,“好斗”则是大将们的赞许。

四、人物形象

李逵——黑旋风:

纯真忠诚,鲁莽憨直,反抗精神最彻底。

相关情节: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黑旋风沂岭杀四虎、李逵打死殷天赐、黑旋风探穴救柴进、李逵元夜闹东京、李逵寿张乔坐衙、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相貌:

黑熊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