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平台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876518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平台解决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平台解决方案.docx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平台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平台解决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平台解决方案.docx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平台解决方案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云平台

技术方案

 

二〇一八年八月

第1章产品概述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健康问题。

由于人口等问题,长久以来,“就医难”成为整个医疗体系甚至整个社会所难以解决的痼疾。

医疗卫生资源短缺且配置不合理,我国医疗资源过分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薄弱;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存在缺陷,政府投入不足,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淡化,趋利化,与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背离;公民身体素质下降,疾病模式转变引发医疗费用增长等。

这一系列的问题正考验着医疗体系中的每个参与者,如何探索适合的医疗发展道路,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好医疗体系索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满足城市居民追求绿色健康生活的需求,是所有人关心的最大课题。

在此背景下,历时数年的讨论、准备、公开征求意见和修改,2009年国务院推出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重要举措,计划通过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新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改革将从性质、体制、政策和制度上根本解决长期以来都未根本解决的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

而基于新兴技术的协同医疗体系,则是新医改目标的最直观体现。

**提出的协同医疗体系以“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综合应用数据融合传输交换技术、移动计算技术、融合通信技术等,跨越医疗体系原有的时空限制,实现医疗服务的最优化。

即实现医疗体系内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的融合,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将分散在不同机构的健康数据整合,并基于此快速做出医疗决策,实现医疗服务的优化。

虽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举措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难题。

但远程医疗对于改善边远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提升边远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及能力的有效作用已经成为经过各国长期实践检验的共识,远程医疗系统建设被列入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连续两年得到了中央财政的支持。

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对于区域居民的方便就医,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所以**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云平台以远程医疗为主要内容,以跨平台医疗数据交换共享为核心技术,以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目的,构建区域一体化协同医疗云平台。

对各医疗机构而言,通过协同医疗云平台,可将患者电子病历资料相互传输、共享,以供远程诊断参考,临床学术研究之用,从而提高运营效率、优化内部资源,建立起具有灵活性的响应机制,更好的满足业务需求;对公众而言,以个人健康为出发点的区域协同医疗,可以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提升医疗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的满意度,给病人提供更广泛更低廉的服务,提供更安全的医疗服务;对社会而言,协同医疗云平台关注于公共卫生管理、预防、监控流行性疾病,可以对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做出优化统筹,确保医疗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合作。

第2章体系架构

2.1传统的架构

近十年前,我国部分大型医院开始了远程医疗实践。

这个期间建立的远程医疗系统是星型的中心对中心模式,即一家具有医疗资源优势的区域中心医院服务于多家基层医院的组成的星型结构,通过以视频会议为主要技术手段的中心会诊中心-基层会诊中心的方式,开展远程视频会诊服务,同时也提供一定的视频教学功能。

这种传统模式,虽然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也为边远居民获取优质医疗服务提供了一定途径,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区域资源管理、高效的工作流管理和电子病历共享机制,不能开展可管理、高效率、大规模、开放的远程医疗服务,也不能真正发挥远程医疗让优化医疗资源下沉,关口前移的有效作用。

2.2区域一体化协同医疗云平台架构

**区域一体化协同医疗云平台突破我国传统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建立具有资源整合化、服务常态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特色化、选取开放化和可管理化等特点的先进模式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是本项目的总体目标。

1.资源整合化

通过平台聚合优质医疗资源,通过网络让资源下沉到基层,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1)整合区域外的高端医疗服务资源,例如北京、上海、成都等区域的优质医疗资源,为区域内的中心医院、地区级医院提供、县级医院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2)整合区域内部资源,实现区域中心医院服务于地区医院,地区医院服务于社区医院的城市远程三级医疗服务模模式;整合区域内部资源,实现区域中心医院和地区医院服务于县级医院,县级医院服务于乡级医院的基层三级远程医疗服务模式;

3)整合具有各医院具有远程医疗服务资格的退休医师,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充分挖掘和利用潜在的区域内现有的医疗资源。

2.服务常态化

改变中心对中心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使医生的远程医疗活动不再局限于远程会诊中心,仅从事对疑难病症的咨询,通过支持电子病历交换与共享、双向转诊、服务预约、工作任务管理、即时消息和移动视频会议等功能的先进软的支撑下,医生(在职、退休)能及时获取远程医疗服务请求,并通过多种终端设备及时参与远程医疗服务,从而参与形式多样的远程医疗服务,最大化区域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3.形式多样化

1)突破单一的视频会诊服务形式,提供实时会诊、远程门诊、咨询会诊、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病历讨论等多种远程医疗服务形式,并适时逐步开展远程放射、远程病理、远程心理、远程心电、远程皮肤病和眼病会诊等专科远程医疗服务;

2)建立专科、全科医师标准化培训机制,开展远程专科、全科医生培训,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4.服务开放化

打破传统模式的星型远程医疗服务式的封闭性和单向性,让医疗机构既可以接受服务,也可以提供服务,在三级服务模式的原则下,医疗机构可以开放双向选择服务内容和对象,鼓励有序竞争,促进自由医疗联盟的发展。

5.可管理化

按属地化管理的原则,让各级卫生主管部门规划和管理区域内远程医疗服务资源,实现服务准入管理、服务管理等行政管理功能。

2.2.1业务架构

**区域一体化协同医疗平台以病人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基础,以“云计算”模式为支撑,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院内院外协同医疗一体化,区域医疗资源管理一体化,协同医疗过程与政府监管一体化,医生协同与通讯环境一体化,有效地培育协同环境的创立,紧密机构内各学科之间的合作,推动区域分级医疗协同服务模式建立与发展,提升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利用。

2.2.2系统架构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作平台架构是以企业服务总线为基础、采用面向服务(SOA)和事件驱动(EDA)的架构体系,由统一数据交换平台、统一协同应用、统一门户、统一集成平台、统一安全管理和统一运维管理构件组成。

具有开放、易扩展、可伸缩的特点。

2.2.3功能架构

第3章系统特色

3.1“云计算”模式

随着近年来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以及在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内对云计算应用探索与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区域协同医疗这一新生领域,云计算技术也会成为未来主要的支撑技术之一。

通过云计算提供的软硬件资源以及各类服务,可以使区域协同医疗的实现变得更加容易、快捷、易于维护。

“云计算”的概念来源于早期的“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虚拟化”等概念的融合,由Google提出,但是不同于其他几项概念,前者更注重于强调一种“云”的环境,这种“云”的环境可以提供更多的可共享资源、更丰富的服务以及更强大的计算能力,让用户不必去关心数据存储位置等技术细节,仅仅关心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区域协同医疗实现的技术需求正好与之呼应。

对照上述概念,实现区域协同医疗,如果要利用云计算技术,则必须包含以下三个要素:

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动态伸缩以及提供各类可用服务。

1.网络互联互通

区域协同医疗的实现基于网络的互联互通,这一点与云计算提供的基本技术架构一致。

云计算也是通过网络提供资源、服务及计算能力。

2.资源动态伸缩

在区域协同医疗平台中,数据中心是重要的存储资源,在云计算环境中,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存储模式也许会变得更加简单。

通过虚拟化技术,区域内的多个数据中心的存储资源会被整合,任何需要使用存储资源的系统或用户只需要调用存储服务,不必考虑数据具体存在哪一台服务器上,通过网络连接的各个数据中心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更大的虚拟数据中心。

如果存储空间不足,可以随时随地建立新的数据中心,并再次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其融合进来,达到可伸缩的效果。

3.提供服务

云计算环境下会提供各类用户需要的服务,在区域协同医疗环境下,必须满足医护人员、卫生监管人员、病人、医疗服务配送提供商等诸多用户群体的各类需求,同样也必须有相应的服务提供,这些服务可能包括数据相关服务、协同医疗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服务可以由平台设计者提供,也可以通过审核发布机制进行公示。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云平台采用“云计算”模式构建,可以由第三方公司建设、营运和运维。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发展专业的信息运营机构”来推进医疗信息化进程。

一体化医疗协同服务平台云端提供区域病人主索引管理、会诊病人电子病历管理、协同工作流管理、区域远程医疗资源及服务管理、政府监管、远程教学、视频会议和协同工作环境等远程医疗关键应用,支撑总体目标实现。

通过虚拟桌面技术让客户端能通过PC、iPad等终端安全使用云端应用,开展远程医疗为核心医疗协同。

虚拟桌面技术的运用,即使是在低网络带宽的条件下,也能保证客户快捷地使用应用。

客户端部署智能信息交换设备(SMARTBOX),移动会诊推车、视频会议终端和普通会诊工作站等必备设备,以及根据专科会诊的要求所需的数字病理显微镜及图像管理工作站、影像会诊工作站等设备。

SMARTBOX用于集成医院的电子病历、PACS系统,采集会诊病人的电子医疗记录,并传递到云端。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平台解决方案是由远程医学应用软件、智能信息交换设备(SMARTBOX)、移动会诊推车、无线网络和教学、辅助会诊工作站及可选设备等由软件和设备构成的集成系统。

3.2双向服务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平台打破了传统的星型模式,采用了网状模式,医疗机构不仅可以作为服务的申请者也可以作为服务的提供者,实现双向服务。

比如县级医院,既可以向中心医院提出远程会诊的协助申请,让中心医院帮助其完成会诊,同时还可以作为服务提供者,向下一级的基层医院提供会诊的服务,使医疗资源合理分布利用。

3.3开放架构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平台是一个资源开放的平台,首先,医疗服务的注册申请是开放的,只要是具有合法行医资格的医疗机构,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申请,经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向外提供服务。

其次,资源的查询是开放的,平台上注册的医疗机构、机构科室、机构专家、机构服务及排班信息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查询。

第三,平台架构开放,基于SOA的架构思想,产品稳定可靠,可扩展性强。

3.4以病人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基础,以工作流为驱动

病人是开展医疗活动的主体,但是在医院内有着太多业务系统,包括HIS系统、电子病历系统、PACS系统等等,而且在跨医疗机构进行会诊的时候,还会涉及到不同的HIS、电子病历、PACS等,如何能把这些不同系统不同机构的数据关联到病人呢?

这就需要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区域病人主索引,关联不同的医疗机构和不同的医院业务系统,住院医生可以对病人在医院内产生的各种检查数据进行维护管理,在开展会诊的时候,通过授权,会诊医生可以查看病人相关的一切信息。

以电子病历为基础是指所有进行的医疗活动都是基于电子病历开展的,医生可通过智能交换设备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集成的方式,实现对住院病人电子病历的查询功能,并可实现与该远程协作平台的数据导入和同步,我们的平台提供了一个非常简洁、易用的文档浏览器,对于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医院,浏览器可以直接看到病人的结构化电子病历,而对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医院,我们的浏览器可以展示手工录入的信息以及word、pdf、扫描文件等非结构化数据,并且通过系统集成,可以直接采集Dicom影像,把与病人相关的医学影像在浏览器中进行展示。

传统的远程会诊和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远程会诊系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单纯的开展远程会诊工作,而没有与医生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

而区域一体化协同医疗平台从病人就诊开始,到病人的管理、会诊、出院回访等,贯穿了整个医疗过程,基于医疗事件,形成工作列表,从一个工作可以直接进入到下一项工作,通过短信,web消息等提示工作的进度,紧密结合各个业务系统,开展医疗协同工作。

3.5标准化

实现区域一体化协同医疗的本质在于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亭,而医疗信息得以共享的基础是有统一的标准作为依据。

在当前卫生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没有统一的标准,异构系统的信息就无法顺利实现共享,接口形态各异必将带来巨大的成本投资与重复劳动,所以标准的选取与制定就成为实现信息共享重中之重的任务。

因此,如果能够确定怜当的标准,不但能够促进信息共享在技术环节上的顺利实现,而且能使信息共享的效能发挥到极致。

目前,国际上正在制定HL7版本3(HL7V3)和电子病历标准。

HL7(HealthLevelSeven)是医疗领域不同应用之间电子数据传输的协议,是由HL7组织制定并由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AmericanNationalStandardsInstitute)批准实施的一个为医疗计算机应用程序之间提供数据交换的行业标准。

美国医疗信息和管理系统协会HIMSS(HealthcareInformationandManagementSystemsSociety)和北美放射学会共同组织了IHE(IntegratingtheHealthcareEnterprise),从流程角度规范临床信息系统(CIS)。

HL7、IHE、DICOMC医学图像传输标准)正在紧密合作,构造整个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基本框架。

HL7中国委员会于2006年5月成立,成为HL7组织的国际会员之一。

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中国卫生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专家意识到,中国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从头开始摸索一套新的卫生信息交换标准。

而许多专家认为HL7是一个比较经济、容易贴近中国医疗机构实际的选择,中国引人国际标准是必然趋势。

所以**区域一体化协同医疗平台支持HL7CDA、HL7Message、Dicom3.0等行业信息应用标准。

第4章功能简介

4.1区域病人管理

平台对区域内病人提供区域病人索引服务,提供统一管理功能。

平台可通过智能交换设备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直接获取病人信息,也提供录入界面完成病人手工录入。

医生管理其主治的患者以外,还可按人口信息学、病人证件、病人在院编号、病人的区域病人主索引等条件查询到平台内所有现存的病人信息记录。

4.2电子病历管理

电子病历管理包括:

电子病历内容管理、电子病历共享及电子病历浏览器。

4.2.1电子病历内容管理

✧针对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可通过智能交换设备与医院信息系统进行集成的方式,实现对住院病人电子病历的查询功能,并可实现与该远程协作平台的数据导入和同步;

✧针对信息化水平较弱的社区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可采取手工录入数据的方式,在远程协作平台上实现对病人电子病历的维护;

✧可通过平台提供的工具实现纸质文档扫描,以及jpg、txt、Doc、PDF、ppt文件的采集,也可以直接采集Dicom影像,视频文件。

4.2.2电子病历共享

筛选病人电子病历,授权给指定对象后,指定对象可以查看到授权电子病历内容。

✧医生个体和机构都可以作为授权对象。

✧可指定授权内容和授权期限。

4.2.3电子病历浏览器

针对病人的电子病历,将非结构化的电子文档及结构化的文本以相同的呈现方式进行组织(包括影像),并采用统一的电子病历浏览器进行浏览。

可选择本次就诊、时间顺序、疾病归类等三种方式组织病人电子病历结构。

电子病历浏览器

基于Web的影像文件浏览

4.3远程会诊

在跨地域的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会诊服务关系,通过远程会诊工作流机制,使病人的主治医师与会诊方医师通过网络、视频等技术手段,为患者完成病历分析、病情诊断的工作,并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部分工作流节点可进行自主定义,实现会诊院内审核、会诊确认等工作可由系统自动完成。

✧以患者的电子病历快照作为会诊资料,会诊资料不会因为电子病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实现可追溯性。

✧可实时查看会诊申请单状态的状态。

4.4院内会诊

在医院内部开展的由多个医师参与共同诊治的医疗活动,包括科内会诊和科间会诊。

✧应用短信通知,配合医生的离线工作。

✧多人处理同一工作时,实现工作任务状态联动。

✧以患者的电子病历快照作为会诊资料,会诊资料不会因为电子病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实现可追溯性。

✧可实时查看会诊申请单状态的状态。

4.5远程咨询

医生将治疗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以咨询请求的方式提交咨询方医疗机构,由咨询方医生通过对病人诊疗资料的分析后给出咨询意见和治疗建议。

✧咨询过程不需要进行实时的视频联系,以离线方式开展。

✧以患者的电子病历快照作为咨询资料,不会因为电子病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实现可追溯性。

4.6远程查房

通过对病人电子病历授权和实时视频请求的方式,实现医生对远端机构病人的远程查体和实时监控,随时随地的掌握了解病人就诊情况和病情。

✧实时的视频和语音交互,实现专家与申请医生、床边病人的远程互动式交流。

✧支持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

4.7远程检查

4.7.1远程影像诊断

机构可以直接将PACS系统或影像检查设备中的图像,通过网络(基于Dicom3.0)直接发送到机构智能交换设备,专家可以在远端浏览影像,并出具影像诊断报告。

4.7.2远程心电诊断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生为患者实施心电图采集后,通过系统网络,可将心电图数据即刻传送至医疗会诊中心,由专家进行会诊做出诊断,再将一体化的图文报告即时下传给基层医疗机构,当地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给予及时地处理。

对于当地的患者来说,不必离开社区,就能得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诊断服务,尤其是对于那些疑难心脏问题,以往容易漏诊、误诊的,现在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被发现,从而及时治疗。

4.7.3远程病理诊断

利用远程病理检查工作站,可把患者的病理切片传到专家端,病理专家为患者分析病理组织图,专家在远端控制显微镜(聚焦、移动、放大和捕获图像),观察显微镜下的组织病理图片,并出具病理诊断报告,为患者端主治医生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4.8远程监护

✧支持床边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

✧支持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连续、动态观察;

✧支持病人床边的视频,实现专家与申请医生、床边病人的远程互动式交流

4.9双向转诊

转诊流程图如下:

✧部分工作流节点可进行自主定义,实现转诊院内审核、转诊确认等工作可由系统自动完成;

✧绑定会诊记录作为转诊依据;

✧以患者的电子病历快照作为转诊资料,转诊资料不会因为电子病历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实现可追溯性。

✧可实时查看转诊申请单状态的状态。

转诊单界面如下:

4.10远程预约

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之间的远程预约,包括预约挂号、预约检查等操作

4.11远程教育

✧学员管理:

管理加入远程教学的机构学员和个人学员,包含:

注册、审批、查询、更新功能;

✧选课管理:

选择授课机构发布出来的课程信息。

包含:

草稿管理、选课单提交、审批,选课结果信息发布管理;

✧听课管理:

管理在听课期间的学员的报到、离席、下课过程;

✧课程安排:

安排、修正、发布授课机构开展远程教学的课程;

✧课程查询:

查询授课机构的排课情况和课程介绍,同时提供授课时间表功能;

✧远程授课:

学员通过远程教学视频会议系统参与远程授课。

✧课件点播:

查询授课机构发布的远程教学视频课件,可进行下载或者在线播放;

✧计费管理:

对参与收费课程的学员进行计费管理;查询学员的预交金、结余、及已产生费用的明细账单信息。

4.12远程手术指导及手术示教

通过远程手术指导系统实现远端专家对应县正在进行的手术进行指导。

通过实时同步的音视频流交互,专家就可以实时观看手术的高清画面、指导手术的正常进行。

当现场手术较为复杂时,借助多点式交互系统组成手术专家组,及时解决手术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通过该系统,其不但可以实现快捷的远程手术指导,而且可以开展远程手术观摩和教学服务,也不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为新医疗技术的推广、手术技术的交流和医务人员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极为方便和快捷的途径。

4.13数字资源共享

✧将在会诊服务过程中使用的病人资料、会诊资料、会诊意见、随访诊断、治疗情况等信息以病例固定格式进行归档产生病例文档。

✧会诊病例可供医疗人员在提供服务或研究教学时查阅使用;

✧病例资料将涉及病人的敏感信息进行屏蔽;

✧平台所有医生用户可按学科分类、疾病分类等条件对病例进行检索和查阅。

4.14视频会议系统

✧精简版视频会议:

提供视频、文字交互功能,界面竖排显示视频窗口、文字窗口,并用分隔条分隔,点击分割条可以折叠文字窗口。

视频窗口显示登陆视频会议参加者视频,参与者视频超过3人显示视频窗口滚动条。

视频窗口大小:

150*150。

文字窗口显示参与者发送的文字交互信息以及参与者登陆视频会议提示信息。

✧标准版视频会议:

提供文档共享、白板共享、音视频交互、文字交互、参加者列表功能。

界面显示分为Banner区域、工具栏区域、视频窗口区域、参与者区域、白板区域、文字区域。

视频窗口显示登陆视频会议参加者视频,参与者视频超过3人显示视频窗口滚动条。

视频窗口大小:

150*150。

✧视频会议服务实现功能:

✧会议管理:

实现申请会议、查询会议、修改会议、取消会议;

✧用户管理:

实现视频会议用户管理(增加、删除、修改、查询)、以及用户状态管理;

✧视频会议:

实现文档共享、白板共享、音视频交互、文字交互、参加者列表;

✧邮件接口:

实现视频会议、用户发生变更时邮件通知用户。

4.15区域医疗资源及服务监管

✧平台机构注册流程。

✧机构提供服务需进行申请,并通过监管机构的审核,获得服务许可证后,方可在平台上发布。

✧根据服务申请机构、服务人员、服务类型、服务分类、审批/注销时间查询许可证;

✧监管机构对本地区所辖医疗机构查询、纳入监管、解除监管、医疗服务业务查询、业务监管统计;

✧平台服务数据统计和分析,实现机构服务量、服务质量及病人统计的查询、过滤、打印

统计分析界面如下图:

4.16计费管理

4.16.1帐户管理

✧实现帐户的创建、修改、查询;

✧实现帐户的状态管理;

✧实现帐户的余额查询、充值、扣费管理。

4.16.2计费

✧实现计费帐单的创建、变更、查询、状态管理;

✧实现计费帐单的支付状态管理。

4.16.3计费统计

✧通过后台账单记录统计实现按年、月、日分别统计帐户的应收应付统计汇总表及明细表。

4.17短信平台

访问平台的用户间发送内短信息的平台。

包括一对一短消息、群发短消息、系统自动发送短消息的接口。

实现方式如下:

提供各运营服务商短信接入通道,接收平台应用中产生的动态消息,并推送给短信网关。

4.18医生社区和即时消息

✧医生社区联系人出席状态管理,可设置登录用户自身的出席状态如在线、忙碌、离开、免打扰、隐身等,同时可查看联系人状态;

✧联系人分组分为固定分组、自定义分组、服务临时分组;

✧联系人维护管理包含搜索联系人、添加联系人、删除联系人;

✧针对联系人记录的快速应用功能入口,可快速发起视频通讯、电子病历授权、即时消息等功能;

✧即时消息功能包括文字消息互动、文件传输、离线消息自动提示、群组讨论,

✧输入状态显示、消息屏蔽。

社区和即时消息界面如下图:

4.19个人预约服务

✧针对在下级医院进行治疗的病人,可由其主治医生为其预约上级机构的门诊服务;

✧支持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